从海洋环球悠闲直播 第676节

  杨旭忍着笑意说道:

  “该说不说,你这小词一套一套的,形容的还挺恰当。”

  直播间内,观众们虽然不明所以,但简单了解沧龙的‘下海史’之后。

  不免有点儿不明觉厉~

  【实不相瞒,我已经脑补出小沧龙被恐龙欺压,被迫离开陆地进入海洋,并且历经百万年进化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了QAQ】

  【前面的老哥,你这个剧本王多余投了!现在就拍(手动狗头)】

  【刚才那么一瞬间,产生了旭哥带我们返回数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了QAQ】

  【毫无疑问!这巨大的类沧龙海洋生物的发现,将是前所未有的!】

  【杨氏盾皮鱼内心OS:我被发现的时候,你们这群人类也是怎么说的,宝宝心里苦……】

  在人类古生物学家。

  对于沧龙化石的发现和科研探索中。

  因为最初的沧龙化石,被发现于默兹河。

  故而,在德欧国语言中。

  第一具可归类于沧龙的化石,实际上只有破碎的头骨化石。

  于1766年发现于默兹河旁的石灰岩矿坑里。

  这块化石被发现的契机,是为了建筑材料取材。

  沧龙的骨化石,以及关于七千万年前制霸海洋的物种研究,就此拉开了序幕。

  1770年时,仍旧是橙黄色何兰国的一名医生,它对石灰岩上的奇怪且巨大的骨骼有着异于常人的兴趣。

  至此,他开始出钱收集这些化石,并且在1774年时候,一个保存完好的沧龙头骨被发现。

  关于沧龙的探索、争议其实一直存在。

  有人认为,沧龙是大洪水时代之前的动物。

  也有人认为,这些化石是种巨大的鳄鱼,后来认为它们是种巨型蜥蜴。

  诚然,沧龙是许多种沧龙科海洋生物的统称。

  在沧龙化石的出土研究之中。

  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为‘Carinodens.belgicu’且没有夏国译名。

  它的体型在3米左右。

  即便是沧龙中最小的存在,也比人类要庞大很多。

  而目前已知最大的沧龙为‘霍夫曼沧龙’。

  体长能够达到21米!

  重量更是接近35吨!

  然而!

  就在杨旭和直播间水友们,科普关于沧龙的前世今生之际!

  系统突然传来一条让杨旭始料未及的劲爆提醒!

  【请注意!您的宠物‘杨氏盾皮鱼’……

  ※※※※※※※

  (求自动订阅和月票~么么哒!).

611章 载入生物史的一幕!恍若跨越纪元!(8求全订!)

  【请注意!您的宠物‘杨氏盾皮鱼’正在赶往‘类沧龙生物’活动区域,为确保宿主安全保驾护航!】

  在收到系统如此提醒反馈之后。

  杨旭整个人都傻了。

  这来自系统突如其来的消息。

  直接把他给整不会了……

  在此之前。

  从北森蒂纳尔岛发现类盾皮鱼的骸骨开始。

  直到发现类盾皮鱼生物。

  并且在深海近距离接触之后,为其命学名‘杨氏盾皮鱼’之后。

  系统的【驯化】能力。

  的确将‘杨氏盾皮鱼’判定为可驯化目标。

  并且那被发现的盾皮鱼,在此后的游弋大洋之中。

  接触到的同类皆会被判定为,杨旭群体驯化成功的目标。

  实际上。

  在此前将那如同‘邓氏鱼’一般的‘杨氏盾皮鱼’收为宠物之后。

  按照杨旭的意思。

  他是打算将其‘散养’四大洋的。

  简而言之。

  在不受到认为干预和猎杀的前提下。

  它爱去哪儿去哪儿。

  就算是再也见不到面也无所谓。

  再怎么说,这种体型极为庞大的海洋生物。

  和小虎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虎蛟从各项‘本领’上来说,具备太多的特殊性。

  而且其体型较小。

  在‘云帆号’的亲水甲板整个水族箱就可以带着它们满世界跑。

  但杨氏盾皮鱼的体型着实太大了。

  因此!

  在驯化‘杨氏盾皮鱼’为宠物之后。

  杨旭甚至都已经快要忘了这茬子事儿了。

  在系统能力【危机洞察】发出预警反馈之后。

  且在自己没有主动操作的情况下。

  盾皮鱼居然能够前往事发海域,俨然一副‘临危救主’的架势。

  该说不说。

  至少当下杨旭的心里还是有点儿小感动的。

  这叫啥?

  活脱脱的海洋赵子龙啊!

  与此同时!

  杨旭实在很难脑补出,当‘杨氏盾皮鱼’和‘类沧龙’生物。

  在大西洋碰面的场景。

  虽然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大西洋海域。

  却尼玛乱入了泥盆纪霸主后裔与白垩纪顶级猎食者?

  那画面,简直难以想象!

  但可以预见的是。

  如果这一幕发生了。

  绝对是可以载入海洋生物史,最光怪陆离的一幕!

  另外一边。

  伊滢正在目不转睛地观察无人机回传的画面。

  直播间的千万沙雕网友,同样仍旧在热烈讨论,关于这‘类沧龙海洋生物’的每一个游泳的姿势。

  毫无疑问的是。

  杨旭的这个新发现。

  算是彻底刷新了直播间数千万吃瓜群众的理念。

  伊滢站在‘云帆号’的驾驶舱。

  她的双手牢牢握着船舵。

  随后,她满怀疑惑地看着杨旭问道:

  “旭哥,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靠近吗?会不会距离那巨型海怪太近了?”

  这姑娘之所以这么问。

  是出于两方面的顾虑。

  首先,为了避免不确定因素,引起类沧龙生物对游艇进行攻击。

  其次,为了避免云帆号的机械,对类沧龙生物产生伤害。

  简而言之。

  当下‘云帆号’距离目标物越远。

  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事儿。

  唯独造成的不方便,是杨旭除却使用无人机拍摄之外。

  无法更加近距离接触到这种海洋生物。

  而且是千万上亿人关注的新发现物种!

  伊滢话音刚落,杨旭当即回答道:“先保持当前的距离,如果目标生物游动的比较快,我们就加速靠近一些,反之亦然。”

  无论如何。

  当下确保云帆号和无人机之间。

  保持最大可控距离。

首节上一节676/11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