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134节

  而齐鸣看他这样也不想继续刺激他,直接又对那人道“这样吧,我要是能把你说服,1千一件,你从摊位上买两件走,替你省点钱就不用你加倍了。”

  “哼!洗耳恭听。”那人头一昂,一副来就来,谁怕谁的样子。

  齐鸣也没再废话,将盘子托在手上,对着那人缓缓转动,将盘子侧面的鱼藻纹展示了一遍,提高了音量,对他,也是对周围所有人说道。

  “我就先说下,你最关心的年代吧。这盘子其实是件光绪仿康熙的红绿彩鱼藻纹盘。要断这年代也很简单。刚刚给你看的叫鱼藻纹,这就是最好的断代依据。”

  鱼谐音“余”,寓意富余,因为听着就喜庆吉利,所以从宋开始,鱼藻纹就大量的出现在了瓷器上。但是,这每个朝代的鱼藻纹都不一样,在懂行的人眼里,有鱼藻纹的东西,想断年代很简单。

  宋朝,元朝的鱼藻纹,画的鱼,形象都很写实,长得跟真鱼差不多,而且都还是游鱼,鱼会呈现游动的姿态,搭配的水藻也会顺着鱼游的方向朝一侧倾斜,来显示水流的方向。

  到了明朝,清朝,画的鱼则刚好相反,主要体现鱼的静态美,而且不追求真实性,形象更夸张。你可以拿近了看看,这鱼的形象和动作,是不是明清的?”

  齐鸣将盘子放到了摊位上,示意那人自己拿起来看看。

  那人拿起后,皱着眉,不情不愿的看了起来,五条鱼,一条都没放过。他边上的人也凑过去,一边看一边议论。

  “还真是,这鱼不是游的,跟放砧板上一样。”

  “还有这水藻,漂亮是漂亮,也不像在动,还真跟这小伙子说的一样唉!”

  那人拿着碗,听着其他人对齐鸣的认可,心情烦躁,但事实如此,又有围观人的见证,他也不能睁眼说瞎话,想反驳也没理由,只能犟嘴道。

  “照你说的,这只能说明是明清的,怎么证明是清朝,还是精确到光绪仿康熙的!”

  齐鸣笑着指了指盘子一侧的一条鱼道

  “想证明很简单,理由就在这鱼的种类上。这盘子,算上盘底这条,一共有五条鱼,分别是2条鲤鱼,一条青鱼,一条鲶鱼和一条鳜鱼。

  鲤鱼的鲤,谐音“利”,而且还是古人口中的龙鱼。

  这鲶鱼的鲶,谐音年,寓意年年有余,这鳜鱼则是谐音贵,这三种鱼在其他朝代的鱼藻纹里都算常见。

  唯独,这青鱼,青字谐音清朝的清,瓷器上画青鱼,有期望清朝绵延的意思,所以青鱼的鱼藻纹算是清代特有的。

  光凭这两点,我说这盘子是清代的,你觉得说的对不对。”

  “哼,你这还是没说,怎么断的它是光绪的!”

  齐鸣做了个翻转的动作,示意他将盘子倒转,露出了“若深珍藏”四字底款。

  “若深珍藏,这四字款,最早是康熙时候出现。康熙之后有两个时期仿制过这个款,一次是光绪,一次是民国,民国仿的较少。我要是说,是根据画工,开脸,风格,来区分具体年代,你肯定也不服气。”

  “所以就说个最简单的确认办法,胎底。康熙的底是最细腻的,其次是光绪,最后是民国。这个胎底,摸着就拉手,没有康熙的细腻感,但也没有民国的颗粒感。盘身也符合光绪薄而透的特点,你自己上上手就知道了。”

  齐鸣朝着盘底伸了伸手,示意那人,自己上手验证。

  那人不情不愿的摸了摸,越摸脸就拉的越长。

  看他把盘子放回了摊位上,齐鸣笑道“怎么样?还有什么要问的?或者觉的我说的不对的,你可以现在就提出来,要是没有的话。”

  他朝摊位上的东西瞄了瞄,那意思显而易见,催促那人该履行自己之前的约定了。

  周围人也都面色古怪的看着他,想看看这人接下来会怎么做。

  只见那人脸上纠结了一阵,随后哼了一声,拿出手机扫了扫摊位上的付款码,很快喇叭里就传来了直2千到账的提示语音。

  转完帐,他随意拿起了两件东西,逃也似的挤出了人群。

  “小伙子,厉害!”

  等人离开,立刻就有人朝齐鸣竖起了拇指。

  “对啊!这眼力,不愧是杨朝明的徒弟。”

  “名师出高徒啊!”

  “牛批!”

  齐鸣双手拢起,朝前拱了拱,谢过这些人的夸赞,随后拿起了那鱼藻盘,转身看向了地摊老板吴越。

  “吴老板,这东西,1千,我就拿走了啊。”

  吴越脸上还是乐呵呵的,心里却在不停的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不断重复着:这就一光绪的,就一光绪的,咱捡漏的可是康熙的,不心疼,一点儿都不疼。

  “嘿,说一千,就一千。”吴越笑答。

  他才说完呢,人群后头有人忽然插嘴问了一句“小伙子,能说说,这盘子能卖到多少吗?”

  齐鸣估计是被小紫影响到了,被夸的有点上头,有点迷失,就没收住嘴,直接回答了。

  “要是康熙的若深珍藏款鱼藻纹盘,那能卖到50万左右。但这是光绪仿的,也就4万到6万。”

  1千的本,瞬间至少翻了40倍,周围不少人那是嫉妒的眼睛发红。吴越也有点笑不起来了。

  回答完问题,齐鸣在摊位下自己找了个盒子,装好了盘子,扫了付款码转了帐,不过他却一下子转了3千。

  吴越和周围听到到账提示的人都一愣,这多的2千又是怎么回事?转错了?还是因为捡漏高兴而给的喜钱?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这既不是转错了,也不是什么喜钱。众人都看到,转完帐的第一时间,齐鸣就拎着装着鱼藻盘的袋子,直接走到了摊位角落,又把一对木牌给抓到手上。

  

  他把新拿的东西朝着吴越亮了亮,道“老吴,这对窗棱子,我也要了。给你算两件,没问题吧。”

  吴越木讷的点点头。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他,这怕是又走了宝,刚刚的是4万,那这件呢?这可是一对儿啊!

  时间也不早了,齐鸣拿上东西就想走,只是吴越却是拦在了他前面。

  齐鸣挑了挑眉,心下嘀咕这老吴该不是和他之前遇到的那些摊主一样,红眼病犯了吧。

  但是他也不怕,1千一件,规矩是老吴自己定的,钱也付了,周围还有那么多人作证,怎么都是他占理。

  吴越一看齐鸣脸色,就知道他可能误会了,赶紧后退一步,拉开距离,而后歉意道。

  “小齐,别误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干不出找后账的事儿。我就是好奇,这对木牌又是个什么东西罢了。”

  齐鸣看他这神色,倒不似在作假,便如实回答了。

  “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喜欢这上头的描金。看大小和雕工,估摸是从哪扇雕花门或者屏风上拆下来的。”

  他是实话实说,确实是当雕花木门上的零件买的,会选它们纯粹是望气术下,这对木板是摊位上所有东西重贵气最浓郁的。

  只是因为刚刚齐鸣对那盘子的鉴定,有条有理,深入浅出,大家伙已经认定了他眼力不凡。现在他又说什么不认识,谁信呐。

  不信归不信,但齐鸣不想说,能咋办。文明社会,总不能拿刀逼人家说啊。

第197章 砸浆(上)

  见齐鸣没有细说这木板来历的意思。

  吴越叹了口气,语气遗憾的道

  “小齐,咱也有几面之缘了。算是脸熟。但还没加过微信。能不能让我加下你的微信,回头,你查清楚了这东西的来历,告诉我一下,单纯是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

  这话说的倒是诚恳,齐鸣拿出了手机,加上了吴越的微信。加完后,吴越不但让开了位置,还主动上前,找来了绳子将两块木板捆扎好,方便齐鸣搬运。

  看他服务这么到位,齐鸣也是有点好奇了,他亮了亮手上东西问道。

  “老吴,那我这可真走了啊。你就不动心,不肉疼?”

  吴越这次反倒是洒脱一笑:

  “说不心疼那是假。但东西在我手上,我都看不出来,不正好说明我不是吃这碗饭的人嘛。你看,我这提前退休,是不是还退对了。”

  “呵,你倒是光棍。不过,你还真不适合吃这碗饭。”

  齐鸣这话一说,吴越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有点羞辱人的意思了。人家老板也没难为人,说话这么夹枪带棒,有点败人品。

  有些人脸上已经是微皱起眉头,面露不愉。然而,还没等那几个眼红齐鸣捡宝的,趁机仗义执言呢。

  齐鸣将木板往腋下一夹,腾出了一只手,而后就从摊位上依次拿过了一件芭蕉叶镇纸,和一件白玉马的小摆件,放到了吴越手上。

  

  芭蕉叶镇纸

  “这两件,再拿去找人好好看看。就当是我给你的送别礼物了。这里头其实还有几件,我就不说了,要都挑出来,可就对不起周围已经看了半天的客人了。”

  吴越手上捧着这两件小东西,呆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齐鸣话里的意思,内心狂喜的他,立刻将东西收到了摊位下的一个空盒里。

  只是等他放好东西起身,想要感谢齐鸣的时候,齐鸣已经挤进了人群。

  而周围听到齐鸣说这里头还有好东西的人门,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有什么是自己看上的,或者疑似的是老物件的,立刻就下了手。

  “老板这件我要了!”

  “我的,这件我的。”

  “什么你的,我的,谁先付钱,是谁的。老板,我给你扫过去了啊。”

  “那小伙子说了,这里头还有好东西,我感觉是这件,他刚刚看着这儿的时间有点久。”

  一时间,摊位上的扩音器里,连着蹦出了好几声,到账提醒。这声音立刻又吸引了不少附近逛摊的人围了上来。

  吴越一边招呼客人,维持秩序,一边看向了齐鸣离开的方向,只是这会儿听说还有好东西的人都在朝前挤,哪还能看到他的影子。

  走出嘈杂的人群,齐鸣舒了口气。

  里头还有好东西是真的,不过只有2件年代能到同治,另外的七八件是民国早期的,其他的就都是近代高仿了,当然要是1千买中了那几件老东西中的任何一件,翻个几倍,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这种级别的东西,现在的齐鸣已经看不上了。

  他刚刚之所以又挑东西给吴越,又帮着他说话替摊位引流,一来他是知道,好东西他都挑走,不是很现实。

  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他一向觉得,吃独食都没什么好下场。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吴越最后那番话的诚恳和洒脱感动一把。

  他之前是被那些个临时加价的摊主给恶心坏了,遇上个这么实诚的,所以一下子就走了心。

  原本那件仿生瓷的芭蕉叶镇纸,和白玉把件,他是打算回到博古斋后,让林轩来买的,现在就当便宜他了。

  “唉~倒是忘了问,这批东西他是哪儿收的了。这出货率相对地摊来说,有点高啊!”

  思索的功夫里,齐鸣已经到了博古斋门口。

  店里的营业员小刘,这时候正陪在一位客人身边看一只青花小碗,发现齐鸣来了,就笑着招呼了声。

  “小齐哥,早啊。”

  齐鸣腾出只手挥了挥,回应了一下,看到林轩也在那招呼客人。他就直接去了唐师傅的办公室。

  “唐师傅,耽误您一会儿,能给我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吗?”

  齐鸣进门后,把那两块木板子平铺在了他的桌上。

  

  唐师傅抬了抬眼镜凑了近了些,边看边问道“你这是又从哪儿淘的?”

  “就来的路上,吴越,前段时间还来店里找您鉴定的那位,他的摊位搞了个1千一件的活动,我去凑了个热闹。

  不过这东西我只能看出来雕工老,上面的葫芦也老,但是个什么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

  “木头是老酸枝,没啥特殊的,这雕工很细。还有这么多描金小葫芦,这是清朝典型的葫芦万代纹,还有这粉彩的大葫芦,有乾隆的味道了。看包浆和釉质,应该是乾隆的。”

  唐师傅拿起一块板,瞧了瞧,齐鸣看不懂的东西到他手上就好像玩儿似的,没带一点磕巴的直接点破了来历和年代。

  放下木板,唐师傅站直了身子又锤了锤发酸的后背,回忆了会儿,才又道。

  “这种东西叫挂屏或者挂瓶。你瞧这儿。”他指了指木板顶部的两个小眼儿“这两个眼儿以前钉挂钩用的,你要是把木板当主体,就是个挂屏,跟如今家里挂画差不多。”

首节上一节134/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