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28节

  这次入了这位小富婆法眼的是一面砚屏。不得不说,这眼光真是用钱喂出来的,从刚刚她挑的笔床,到这砚屏,在面前这堆文房用具里都属于精品。

第 346章 铁斋

  砚屏,也是文房用品的衍生品。它的起源,据说是源自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以及大书法家黄庭坚。

  这说法还真不是什么市井流传,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

  苏轼号东坡居士,而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所以这里头指的肯定是这两位。而且这两位还都是大书法家,说砚屏是他俩发明,那也是有迹可循,并非空穴来风。

  但为什么发明这东西,齐鸣在知道的时候,其实觉得有点蛋疼,说好听点是古人懂得享受生活,说难听点那就是闲的。

  据传,苏轼写字的时候,觉得阳光和烛光照在砚台里的墨水上,墨水的反光伤眼睛,就做了这么个东西,用来挡光,也能挡风,防止吹起的泥沙等杂物落进砚台里,污染了墨水。

  小鱼看上的这尊砚屏,底座和边框是用紫檀制成,檀木色泽深棕,绝对的质料上乘。底座四面浮雕变形夔龙纹,气派工整,下雕缠枝莲花与蝙蝠捧寿,华丽精美。

  

  屏心处镶嵌了一块瓷板,瓷板两面都是高贵的蓝釉,釉面光洁匀净,色泽庄重深沈,宝光内。瓷板两侧用金彩描绘纹饰,一面绘松竹梅岁寒三友纹,一面则是乾隆皇帝的一首诗。

  这诗的标题有点长全称《恭瞻万壑松风图感而有作》,齐鸣大致看了看,已经脱离了打油诗的水平,属于乾隆诗作里的上上品了。

  诗句末端,落了“乾隆御制”的款,下钤阴文印“干”、阳文印“隆”。整个画面风骨清新,用笔清秀,与常见乾隆御窑瓷画重工笔、多繁缛的风格迥然不同,气韵内敛而不失华丽之气,有那么点雍正的意思。

  为了排除这点差异,齐鸣开启了望气,结果这还真是乾隆年的东西,但是乾隆的东西他这见了不少,这件的贵气似乎是达不到那一时期的标准。

  带着疑惑,齐鸣又仔细验证,在落款的位置发现了些许端倪,他又看了看标价折合45万的标价后,暗自摇了摇头。

  想了想,他对小鱼道:“这东西确实是乾隆时期的,不过我推测是民间的东西。后头的这层釉比前面偏厚,不信你可以摸摸,所以我推断这后面的诗和落款是后加上去的,为的就是抬价。

  你要是真喜欢,可以谈谈价,能压到30万,那可以要,但要是不行,我劝你还是算了,不值当。”

  “嗯!”

  小鱼上前摸了摸,却是没感觉出来这两侧釉面有什么区别,不过齐鸣说的,她肯定是信的。

  齐鸣见她点了头,也就不再多说,这丫头有钱,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能用几十万做直播抽奖的人,会在乎那点钱,难说。

  叮嘱完这丫头,齐鸣转身走向了林轩,这货正在书画区,低头看着玻璃橱窗里的一件东西发呆,也不知道看中了个什么东西。

  那个叫乔乔的,手上拿着个卷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站在他身侧。

  “收获怎么样?”

  齐鸣走到林轩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

  “哦~就淘了个白玉的<没奈何>杯。你那怎么样?”

  “整了件笔掭,应该是跟和和琳两兄弟有关,应该有个30到50玩的利润,具体还得看。”齐鸣回答完,就扫视了一圈,好奇问道:“什么叫没奈何杯?”

  “你不知道?”林轩瞪大了眼,随后又恍然,这小子不喝酒,而且这杯子也算冷门。

  他伸手向着服务他的那位营业员招了招手,用日语让对方把刚刚那杯子拿过来。

  没一会儿,那女营业员就端着个托盘走了回来,托盘上的正是林轩刚刚挑中的,没奈何杯,这种杯子,别说小鱼和乔乔两女,就是齐鸣都没见过。

  

  杯子的整体是扁圆形,器形稳重端庄,杯臂较厚,深腹,内壁里没有纹饰,但却经过精心的抛光,光滑润泽。

  在椭圆形口沿的一侧,是一条遒劲的苍龙爬在器壁,龙首微微扬起,龙头覆于口沿边,头上的独角后掠,须飘扬,鬃毛细如游丝,尖鼻上翘,大嘴微张,利齿相抵,气宇轩昂。

  而且最特别的是,当齐鸣拿起这杯子时,周围的人才发现,这杯子的底部居然是尖的。也就难怪,商家会特意替这只白玉杯,配了一个红酸枝雕刻的底座。

  这要是没有这底座,这杯子连立都立不住。

  林轩看齐鸣和俩女孩都鉴赏过了,才解释道:“这种底部是尖锥造型的,在咱们国家被称作奈何杯也有人把它叫做<没奈何>,取自无可奈何之意。还有句俗语,叫酒不尽,杯奈何。

  因为这种杯子没有底,倒进去的酒你只能一饮而尽,放都没地方放。这种杯子其实一般都是用犀牛角做的,也就是常说的犀角杯。因为古人认为犀牛角有辨毒和解毒的功效,所以汉代起就流行了。

  咱这件虽然不是犀牛角做的,但玉质材质上乘,色泽均匀,温润质白,器壁薄厚均匀,雕工精湛,抛光细腻,算是清代玉雕中的精彩之作。

  这贼窝就给它开价30万华夏币,是有点有眼无珠了。”

  经过林轩这么一提,齐鸣才注意到,这杯子就是仿犀角的造型,奈何杯,没奈何,倒是受教了。

  一旁的乔乔看向林轩的眼神,更是双目有光。

  而小鱼注意到了她手上拿着东西,一副怯生生的样子后,忍不住替自己闺蜜气急,没办法只能她自己出面,给点助攻了。

  “林大哥,乔乔也找到了个东西,你帮着看看呗。”

  小鱼脆生生的喊了一声,随后放在乔乔后背上的手突然用力,就这样把女孩给推了出来。

  “嗯?看上什么了?我给你看看,别被这家黑店给坑了。”

  林轩没有发现异常,走上前,朝着乔乔伸出手。

  “嗯,麻烦你了。”

  乔乔微低着头,弱弱的应了一声后,将手上拿着的东西递给了林轩。

  齐鸣在一旁其实看出了点这女孩的意思,但林轩的表现似乎又很呆,也不知道这货是真傻还是装傻,这种场合也不便多说,他将杯子放回底座上后,也凑了过去。

  

  “咦~这画,好丑~”小鱼看到后,有点嫌弃的点评了一句,但看到齐鸣林轩两人都一脸认真后,就意识到自己可能说快了,赶紧收住了后头的画。

  齐鸣对画研究不多,他只是在用望气术鉴定,这画的提拔是《陆羽相》,结合画面上的人物服饰,和煮茶的情景,可以断定,这画的是唐朝时期那位别号茶圣,写下茶经的陆羽。

  但这钤印:富冈百、铁塞翁、可余酒肆。还有题识:铁斋外史写并录。他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从贵气推断,这画的作者应该不是泛泛之辈,但他就是想不出任何一个关联人物,也是稀奇。

  好在还有林轩。

  “这画是个日本画家画的。”林轩道。

  “日本画家?这是水墨画,上头写的也是草书吧~这他们也会?”小鱼诧异问道。

  “这有什么好奇怪,你一个中国人不还吃日料,看日漫,还有人学漫画嘛。日本人学中国也不是一天两天,是学了上千年了。”

  林轩反驳一句后,指着钤印:富冈百,道:“这几个钤印,我就认识这个,它是富冈铁斋的专属印章,在结合这铁塞翁以及提拔的铁斋外史,应该可以确定是他的。

  这位号称诗书画印四绝,是日本文人画最后的集大成者。而且他还是个中国通,和王国维,吴昌硕等艺术家都是好友。乔乔,这画标价多少?”

  林轩看向对面的女孩,问道。

  “好像是400万日元。”女孩回忆了下,小心答道。

  林轩想了想,你要是喜欢可以买下。

  “林大哥,是不是也捡了个漏?”小鱼插嘴问道。

  林轩摇了摇头,笑道:“人家做古玩生意,做了一百多年了,哪有那么多的漏给你捡,更何况还是个日本画家。

  这位富冈铁斋是位高产画家,活的又久,一辈子画了2万多幅。物以稀为贵,他的画价格不算高。你们要是运气好,淘到件葛饰北斋的画,那还真有可能捡到大漏,至于这幅,价钱算是行价,要是喜欢可以收藏,这两年这位作品的国际行情看涨,在家放着肯定比银行利息赚的多就是了。”

  说完,林轩便不再管这俩小丫头,拉着齐鸣朝刚刚的他看的那柜台走,边走边道:“来,你历史好,给我看看,这东西我有点看不懂。”

  “切,大笨蛋,死直男。”小鱼看了眼林轩背影,忍不住吐槽道。

第 347章 水太冷

  齐鸣跟在林轩身后,再次来到他之前停顿的地方。这次林轩直接吩咐店员从玻璃柜台里,把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一幅足足1米多长的书法长卷,纸张古拙发黄,字迹端正,有力,一看就不是凡品。

  齐鸣看向这件长卷的时候,望气术开启,岁气能到清朝初年,顺治时期,贵气也堪堪和他见过的那幅不落款的黄道周作品相媲美。

  所以他一边阅读,一边就下意识的开始检索起脑海里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等他看到落款是牧斋时,也就有了答案。

  “这是钱谦益的字?”

  齐鸣语气不算肯定,因为落的是牧斋却不一定就是这人写的,古代假拓款的情况很多,而且齐鸣自己以前也没见过牧斋的字。

  “你也这么认为?”林轩听齐鸣这么说,似乎更加肯定了些。

  “底款落的是他的号。他的字我也没见过,不过这纸墨都是老的,年代是有的。”齐鸣毫不避讳的道,他可不想林轩因为自己而判断失误。

  “他的字,我见过。”

  说着,林轩掏出手机,一通找后,递给了齐鸣。

  

  “这是2015年,在京城拍的一幅他写的扇面,当时是18万。你看看这字迹,能不能对上?”

  齐鸣接过手机,比对着扇面和面前的长卷,字迹确实相似,尤其是砸“下”和“山”二字的收笔处,几乎是一模一样。

  “你能确定,那还要我看什么?”

  齐鸣把手机还给他时,好奇问道。

  “这文章我看着不对,每个人写字习惯不同,写文章的遣词用句也不同,就像现在有的人开口“我去”闭口“操”一样。这行文风格不像钱谦益的作品。这篇文章看着太有朝气了。从纸张上看,应该是明末,甚至清初了,当时他应该都80好几的人了,也写不出这句子。”

  古玩鉴定,任何一点疑虑都指的深思,否则这损失可是要按万记的,林轩这一提,齐鸣再读,确实感觉有点违和,硬要解释是钱谦益人老心不老,也不是不行。

  但这么做多少有点自欺欺人,而且这位软骨头也不像是能写出“虎踞龙盘”这种文字的人。

  “《上梁文》?”

  看着他俩对着幅字琢磨,小鱼领着乔乔也凑了过来,小鱼小声的念出了提拔部分,再往下念就有点吃力了。

  这幅字虽然不是古代的草书,篆书,但有些不常见的繁体字却不是她能看懂的。

  和小鱼不同,乔乔的文学功底很不错,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看完了全篇,等看到落款是牧斋时,她跟齐鸣的反应一样,开口向林轩问道:“林大哥,这是不是钱谦益的字?”

  林轩有点意外,也有点欣赏的朝她点点头。

  这下子,4个人里就小鱼不懂。

  看出了闺蜜脸上的窘样,乔乔想了个比较好懂的说法,向她解释道:“钱谦益,就是秦淮八艳里柳如是的老公。”

  “哦~他啊~就是那个老渣男,明朝灭亡,说水太冷,不愿意跳河殉国,最后还投降清朝的那个?就是可怜了柳如是,渣男没淹死,她却淹死了。”

  当初在电视上看到这段,小鱼可没少骂那男人软骨头。没想到,今天在日本居然见到了他的字。

  “嫌水冷没跳是真的。柳如是跳河也是真的,不过她可没淹死,事实上当场就被人救起来了。这对老夫少妻,事实上在投降清朝后,又一起生活了19年。不过柳如是最后确实是上吊自杀的,就在钱谦益去世一个月后。”

  齐鸣插话道。

  “额,这样的嘛?他们感情真好。”俩女孩脸上先是疑惑,然后就是一阵唏嘘。不管人品如何,女孩子对这种生死相随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的。

  这会儿再看这钱谦益的书法,那种厌恶的感觉都少了不少。

  齐鸣看她俩的表情就知道小姑娘心里想的啥,他犹豫了下,不忍打破女孩子对爱情的美好幻想,所以也就没说。

  但是这儿还有林轩这个大直男,他冷笑一声,开口道:“柳如是的死,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悲伤过度,生死相随,纯粹是被逼死的。

  钱谦益这人人品不咋样,学问是真的不错,他死前就在著书立说,但疾病来的快,也没个准备,便在临死前把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委托给了自己的亲戚,也是他学生的钱曾来完成。

  但是这小子不地道,自己老师才死一个月,就拉上了其他钱氏族人,去向柳如是勒索钱财,地产,古玩,这女人也不愧是烈女,直接用上吊抗争。”

  小鱼下意识的咬了咬牙关,这种事儿貌似不知道的好,甚至她觉得柳如是就在清军入关时,跳水殉国,更符合她的幻象。

  林轩不去管两女的表情,而是再次看向齐鸣,问道:“怎么样?你那有什么头绪?要是实在不行,就算了。”

  而这次,齐鸣却是认真的点了点头,沉吟道:

  “嗯,这好像是高启的《上梁文》,要是他的,那倒也解释的通了!”

首节上一节228/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