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68节

第 412章 仿品(下)

  眼看着那对夫妻出了门,吴老爷子又在桌边坐下,看向齐鸣问道:“小齐,这画是不是有问题?”

  齐鸣也不瞒他,点点头,同时拿起水壶替老爷子的水杯里加了点水,才解释道。

  “画是老画,不过最多到清末,肯定不是郑板桥的真迹。”

  “按你说的,哪怕不是真迹,也是古画,那能值多少?”吴老爷子好奇追问。

  “3万到5万之间。这还要遇到真正喜欢的人。”

  “这么少?”

  “就这,还是我看您面子上,给的价。他俩要是去了别的店里,最多1万,多一毛都没有。”

  吴老爷子脸上皱纹都拧到了一起,沉默稍许后,才道:“古玩行,就这么黑?好歹值3万多,就给一万?”

  “您是不在这行混,才觉得黑。”

  自家师傅就在边上听着,齐鸣肯定得替这一行解释两句:“这年头,大部分人买古董就是投资。跟普通人,买房,买股票,是一个性质。

  这房子,股票,有涨有跌。古董也不是光涨价的,里头也有风险在,今天买回来,明天就跌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真东西都这样,别说是这种仿品了。

  至于值3万的东西,我们只1万收。这道理也很简单,您别看潘家园人来人往的,大部分店,一天能卖一件两件,都要烧高香。

  所以,1万块钱收,并不意味着我当天3万就能出,肯定是要压手上一段时间的。这每压一天,其实就是损失一天的钱,再加上房租水电,人工,3折收这种仿品,已经算是很高了。”

  吴老爷子听完一琢磨,也认可的点点头,世上的生意无非就是这低买高卖嘛,不难理解。

  齐鸣语气认真的又道:

  “行了,老爷子,您也不是混这行的,这些听听也就算了。不过我提醒您,别再想着帮他们介绍了。”

  “这是为什么?”

  “您老是没注意夫妻俩离开时看您眼神里那种埋怨的味道吗?

  俗话说恨屋及乌,我也看出来了,这夫妻是把那画当彩票了,指着这个发财呢。你这要是带人戳破了他们的幻想,那说不定就被记恨上了。

  也是出于这考虑,我才没当场说破。总之,您听我的,这事儿吃力不讨好,退一万步,就算画是真的也没你的份,没准你带去的人鉴定是假,人家还当你联合人坑他们,犯不着的。”

  吴老爷子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唉,现在的人啊~”

  他知道齐鸣说的不错,但正是因为认可齐鸣这说法,才觉得悲哀。现在这社会,戾气和疑心都太重了。

  感慨完,两人又聊了几句,吴老爷子邀请齐鸣有空回去看看,齐鸣也答应了,随后才把他送到门口,挥手道别。

  送走了吴老,齐鸣立刻走回八仙桌处,乖巧的替自家师傅斟茶倒水:“师傅,您回来了。”

  “嗯。”

  杨朝明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拿起茶杯抿了口,伸手示意齐鸣在边上坐下后,才问道:“你是怎么判断那画是假的?”

  “嘿嘿,师傅您这是考到我专业上了。上学的时候,我可就喜欢郑板桥了。”齐鸣笑嘻嘻拿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才又道:

  “这<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郑板桥生前和袁枚是至交好友,这事儿从袁枚口中说出,应该是真的。

  但是目前为止,郑板桥现存的作品里,从没见过「青藤门下走狗」的印文,真正的印文还是『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而且这方印,郑板桥在和友人的书信里提过,文字太过不雅,印章仅供自娱自乐。

  既然这印本身就错了,那画肯定也是假的。”

  当然,齐鸣还有个依据,就是岁气对不上,画是清末的,但郑板桥是乾隆时期的,里头差了百来年,这才是他说这是仿作的真正底气所在。

  “啪啪~”

  杨朝明嘴角带笑,双手轻拍鼓掌,眼神满意的朝齐鸣轻轻点头,开口夸赞道。

  “你大学的专业,虽然不是学的考古。不过也算是打了个不错的底子,称的上是厚积薄发,所以学什么都快人一步。”

  一旁的林轩撇撇嘴,自家老头子有多喜欢这徒弟,他是深有体会,对齐鸣比对他这亲生儿子要好太多,他现在都懒得吃醋了。

  齐鸣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汗颜的挠了挠头:“师傅,我还有很多要跟你学呢。”

  “呵呵,那就认真点。对了,这个给你。”

  杨朝明说着,将一张银行卡推到齐鸣面前,打趣道:“这是港岛历史博物馆,租借那青铜子母象尊,给的租借费,6百万港币。密码是你生日,不过你小子的身家,应该看不上这点。”

  “师傅,这可是及时雨,我正缺钱呢。”齐鸣喜滋滋的接过银行卡,就给揣进了兜里。

  “你缺钱?”

  杨朝明忍不住蹙起眉,光是经他手帮着卖掉的古董,还有他知道的,齐鸣这几个月收入少说几个亿,这怎么就缺钱呢。

  还不等齐鸣解释,林轩抢先一步道。

  “爸,您是不知道,这小子花钱有多厉害。香港全款买房,买飞机,跑趟日本还买了块山地,这有多少钱都不够他造的。”

  “日本买地?”杨朝明目露疑惑。

  齐鸣点了点头:“嗯,打算建个度假酒店,等建好了,您跟师母也能过去放松放松,那地方景色真挺不错,空气也好。”

  “难得你有这孝心。”

  杨朝明应了句。原本还想说教两句,但他只是齐鸣师傅,最多也就不痛不痒的劝他别乱花钱,也没什么实际作用。再说钱也都是齐鸣自己赚的,他说多了还怕招人嫌,所以干脆也就不说了。

  反正以他知道的齐鸣的那几件藏品,就算现在躺平,这辈子也饿不着了。

  师徒俩离开这阵,发生事情真不少,杨朝明询问起齐鸣他们在日本的一些细节。齐鸣也想知道,青铜子母象尊的后续处理。

  只是,师徒俩才闲聊了几句,办公室门却被哐当一声大力打开,唐师傅风风火火的就从里头冲了出来,这动静不小,吓了一楼所有人一跳,齐齐看向了他。

  而唐师傅也没心思管吓到了谁,更不在意众人惊异错愕的目光。他四下一扫,看到坐成一桌的几人后,朝着齐鸣就喊道:“小齐过来,还有老杨,你也来。”

  说完,唐师傅就又冲回了办公室,那矫健的身姿,完全不像个60多的老人。

  齐鸣知道,这应该是那画中画有了结果,而且看老爷子那激动的样子,来头还不小,于是赶紧起身,就朝里走。

  杨朝明不知道其中原委,但他跟唐师傅共事几十年,老伙计什么心性自然清楚,能让他有这反应的,那多半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儿。

  好奇之下,他也是第一时间拉开了椅子走了过去。

  一桌三人,瞬间走了俩,独剩下个林轩。

  小轩子跟个小朋友一样,坐的板板正正,这会儿是委屈的不行。他的心在呐喊:我呢!我呢!这么大个大活人,看不到的嘛!好歹我也是这店的少当家啊!

  只可惜,谁都没听到他的心声,眼看着齐鸣和杨朝明都要走到办公室门口了,林轩一咬牙,还是飞快的跟了过去。

  他在心里暗骂,都不带我玩,我就自己过去,有本事就把我轰走!

第 413 章 皇姊图书

  一进办公室的门,齐鸣就闻到了一股子中药的味道,有点冲,但不刺鼻,几个呼吸也就适应了。

  唐师傅已经先一步回到了办公桌前,桌上是一个形状酷似簸箕的长方形木盒。盒子边沿只有3厘米左右,没有盖子。

  杨朝明一见到这东西,和桌上的瓶瓶罐罐,就知道老伙计在干嘛了,开口便笑道:“呵,老唐,你都把这老古董都拿出来啊,难得,难得。”

  只是这一走近齐鸣就吓了一跳,要不是出于对唐师傅的信任,他这会儿就该跳脚了。只见整幅画都被泡在带着热气的水里,按照他的理解,画一进水不就废了?

  一旁的杨朝明一看齐鸣那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帮着解释道:“揭裱就是要这样,必须把画放水里泡软,才好分层揭开,你放心,这水里的加了中药,不会伤害纸张和颜料。”

  解释完,两人也到了近前,杨朝明低头一瞅,没看画也没看上面的落款,便眉峰蹙起,自言自语道:

  “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老唐,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澄心堂纸?”

  “对,还是唐朝的澄心堂纸。”唐师傅严肃的点点头,无比认真的道。

  齐鸣这会儿也走近了,看清了浸在水里的画,面面中心是一架马车,和寥寥数个行人,在周围险峻的崇山和密林掩映下,异常渺小。

  山林之间,还用“披麻皴”的画法,画出了大片皑皑的白雪。

  齐鸣再次开启望气,一边用自己的外挂鉴定着古画,一边询问道:“唐师傅,我记得澄心堂纸,应该是始于五代十国的南唐才对,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为什么您说这是唐朝的啊。”

  唐师傅抬头看了看自己老友兼东家,笑道:“你徒弟,你来教。”

  杨朝明白了这犯懒的老家伙一眼,开口道:“澄心堂纸,原本应该叫<澄心纸>,唐朝时期的《徽州府志》就记载,在现今安徽的黟县和歙县之间,有种上等的好纸,白如凝霜,厚薄如一,贩卖这种纸的店家字号<澄心>。

  等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崛起,南唐后主极其推崇这种澄心纸,把它列为皇家贡品。为了表示喜欢,他还让人在皇宫里,建了一栋楼,取名澄心堂。

  南唐后主李煜,你肯定熟悉,是个文化人。看书写词宴客,都选在这栋楼,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后来澄心堂纸的硕大名号。

  后来到清朝,乾隆一直命人仿造澄心堂纸,而且也学李煜,在宫里建了个澄心堂,不过不管是他让人仿出来的纸,还是新建的楼,都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嘿嘿,还是师傅你懂得多,学到了。”齐鸣笑嘻嘻的回了句。

  站在一边,插不上话的林轩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心里暗骂了句“马屁精”。

  不过这时候,唐师傅和杨朝明都没在意齐鸣是不是在拍马屁,两人的注意力都在这画上。

  唐师傅凝视良久,才开口道:“老杨,你书画功力比我高,你看这是不是就是展子虔《四季图》中的那幅《踏雪图》?”

  “假的吧~《四季图》里的《游春图》是绢本,这《踏雪图》换成纸本,这说不过去啊。”林轩倒不是见不得齐鸣好,单纯有此疑惑,所以插嘴问道。

  杨朝明白了眼这毛毛躁躁的小儿子一眼,才摇头道:“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唐宋时期,像是这种纸,价比黄金,比绢布要贵多了。改用澄心堂纸作画,恰恰说明画家的重视。

  真正呢鉴定真假的依据,还得在画上找”

  说着,杨朝明看向齐鸣,嘱咐道:“你叫我一声师傅,总要教你点东西,来走近点。”

  齐鸣精神一震,立刻上前。

  等他站定,杨朝明指着画面道:“咱们华夏的水墨画,出现于东晋,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算是拾人牙慧,有序发展。

  水墨画,讲究的是“墨即是色”,也就是利用墨的浓淡变化来体现是色的层次变化,你看这画上的墨色,明明只此一色,却能让你自己联想出山石林景,这就是画家的功力。

  我曾有幸看过《游春图》的真迹,所以还算有点发言权。你这幅《踏雪图》确实有展子虔的味道,他的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来表现~你看这画中心的人,从这儿散开,从画法布局上,我挑不出毛病。”

  以这画为例,杨朝明将水墨画的基本画法,各时代的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有名画家的笔法特点都给做了简单介绍。

  “技法上的事,见仁见智,光听没用,还是得你自己多看,多琢磨。”

  一通说教,杨朝明想想没什么好添加的了,才就此打住。随后,他指向了画上的几个印,道:“画作上留下作者姓名和印章,是从北宋中期才开始有。所以你这画上只有几方收藏印。”

  “这个我认识,这是宋徽宗的<天下一人>。师傅,这两个呢?”齐鸣指了指另外两方印。印文他勉强能辨认,上网查也可以,但自家师傅就在边上,自然问来的方便。

  

  杨朝明指着就在宋徽宗下头的印,道:

  “这是<皇姊图书>,光说印,你肯定不认识。不过你是学历史的,我说名字你肯定知道的比我清楚,元朝的大长公主:祥哥剌吉。”

  齐鸣做恍然大悟状。

  元朝一共98年,期间产生了15位皇帝。但要说到大长公主,还跟书画有关系的,就一位,忽必烈的孙女,祥哥剌吉。

  这位大长公主,生活在元朝最强大的那几年。而且她的哥哥是皇帝,弟弟后来也做了皇帝,一辈子荣华富贵。

  而且,据传她喜爱汉人文化,尤其酷爱书画,靠着身份的便利,收藏了不少名家画作。《元史》中记载,她曾将自己的藏品拿出,开办过一次画展。

  当时拿出的作品里,有黄庭坚,米芾,唐代大李将军等等名人画作,光是宋徽宗的画就有5幅。藏品质量之高,说是华夏第一女藏家都毫不为过。

  确认了第一方印,齐鸣指着剩下那个,半猜半蒙的问道。

  “师傅,这最后一方,该不会是元文宗的印吧。”

  “哦?你怎么知道的?”杨朝明听他这么说,愣了愣,笑问道。

  “印泥颜色相近,应该是差不多年代的。而且这上头是蒙古文,蒙古人里头,能有这水平欣赏这画的也就元文宗了。”齐鸣答道。

  说道元朝,现代人第一时间能联想到的就是,弯刀,弓箭,烈马,脑海里没准还要脑补一段,万马奔腾,呼啸而过的场景。

首节上一节268/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