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80节

  房梁上的小偷,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结果他睡了两觉,听来听去,就连他这小偷都会背了,但曾国藩还在那磕磕巴巴的背。到后来,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

  说着,小偷还真就从头背道尾,都不带停的。背完书,这小偷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头目瞪口呆。”

  “啪!”

  童思源一拍巴掌,笑道:“对,就这个故事。”

  这么个小故事,逗的童欣晴和童奶奶也是莞尔,但童欣晴却还是笑眯眯的反驳:“你这就是个故事,哪个小偷这么嚣张。”

  齐鸣回应:“这确实是个坊间流传的小故事,做不得数。但曾国藩不擅长读书,那也确实是真的,而且有可能还是遗传的。就拿考秀才这事儿来说。

  秀才相当于今天的本科生。同是晚清名臣,左宗棠14岁就考上了秀才,妥妥的天才。李鸿章是17岁考上的,曾国藩则是23岁的时候,整整考了7次,才考上的秀才。放到今天,23岁考上本科,那也绝对不算聪明。

  而之所以说遗传,那是因为曾国藩老爸曾麟书,这人考了16次,年过四十的时候还在跟一群半大小子一起参加乡试,考秀才。这事儿,在当地都成了笑柄。

  等到曾国藩14岁,就变成了父子俩一起参加乡试,而当曾国藩连续5次都没考上后,父子俩干脆一起成了笑柄。据说在当地当时他们父子出门都要躲着人走的地步。”

  “7次和16次!”

  童欣晴瞪大了眼睛,惊叹出声,也不知道该佩服这对父子的坚韧不拔,还是调侃他们的笨了。不过从最后结果来说,还是佩服居多,这对父子的经历,不正应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要是没有前7次的失败,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国士无双。

  “啪啪~小齐不愧是学历史的,这博闻强识,佩服。”

  童思源看向齐鸣,轻轻鼓掌,显得很是满意,随后他扶着沙发扶手,支撑站起,道:“你今天给我看了这么好的东西,正好,我这也有个好东西,你给我看看。东西在我书房,你跟我来。”

  “好。”

  齐鸣应和一声,站起。有了刚刚一段时间的适应,他的情绪也被调整过来,这回他主动过去扶着童思源,亦步亦趋的走向书房。

  “爷爷藏了什么好东西,我也要去看。”

  童欣晴见状也要起身跟过去,却被童奶奶一把拉住,拽回了沙发,老人轻轻瞪了童欣晴一眼:“他们看他们的,你凑什么热闹啊。

  你跟我去厨房,好好看,好好学。都这么大的姑娘了,总不能连个汤都不会煲啊。”

  “哦~”

  童欣晴嘟着嘴,瞄了眼已经走到书房口的两人,不情不愿的答应了一声。

  “坐~”

  进了书房,童思源走到书桌后,同时朝前一指,示意齐鸣坐下,他则是拉开了抽屉,从里头拿出了个锦盒。打开锦盒前,老爷子表情严肃又认真,唬的齐鸣心跳都加快了。

  童思源这回,语气郑重,向齐鸣一个小辈,道谢:“那两件文物的事情,欣晴他爸,跟我说了。小齐,这回你是帮了大忙了。我这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童爷爷,您太客气了。就两件小东西,而且这也是我应该做的,老话不是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齐鸣哪敢接受他的谢意。

  童思源盯着齐鸣眼睛看了片刻,点点头,没做声。这两件东西,可不是齐鸣说的小东西。

  他是军队系统出身,所有关系人脉,都在军队,童海选择从政,他能提供的助力不多。而且上头出于平衡的考虑,对童海的晋升,也是设了门槛的,总不能军政两届,都有童家人身居要职,那这就有点尾大不掉了。

  而这次,齐鸣给出的两个东西,就成了破局的关键,童海将这两件东西递上去,那就是大功一件,上头必须论功行赏,如果连解决两岸道教正统之争的功绩都不赏,那肯定说不过去。

  而童海已经是副部级,这一赏,自然是朝正部级走。童思源已经得到消息,今年两会后童海就会正式晋升从副省长的位置上被扶正。

  别看只是正副,两个字的差距,但跨出这一步,那就是人上人。而且这还不仅仅是职位的晋升,这两件东西,还扩宽了人脉,让童家获得不少宗教人士的支持,这又是一大隐形的助益。

  “哎,这里头的事情,跟你一两句也说不清,来,咱们还是先看看这个。”

  童思源心绪有点乱,随后还是先打开盒子,转移了话题。

  盒子里的是个纸本的卷轴,老爷子伸手掏出,打开,因为一共也就1米长,不算大,他就这么直接将卷轴一端递给了齐鸣,两人各拿一头就这么打开了。

  

  齐鸣目光第一时间看向了落款和铃印的位置。

  款识:汉君老兄从绥远来,索写仕女,时予大病新愈,强为图此,不复能设色已颓然思睡矣,他日当为补成之也。丁丑二月一日灯下记,爰。

  印鉴:张爰之印(白)、大千(白)、长相意(白)

  只看这印鉴,也能知道这是张大千的作品。而看款识,这幅画还是张大千大病初愈后,为了赠送友人所做。

  张大千以山水画闻名,尤其是他自己开创的泼彩山水,往往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可以说是是世间独一档的存在。

  但其实,除了泼墨泼彩山水外,仕女图,也是他的强项。而且张大千自己也很喜欢画仕女,他就曾自己题跋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

  从这话,也可见他对仕女图的偏爱,当然,齐鸣觉得这位大师喜欢画仕女图,可能跟艺术追求没多少关系,要说原因,单纯就俩字:好色!

第 433章 这难道是敲打?(下)

  张大千是四川人,本名张正权,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

  这大千,最早是他出家时的法号,提到他出家这事儿,就不得不提他的初恋。

  张大千的初恋,是他的一位姓谢的表姐,这位表姐跟他同龄,也就大他三个月,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年后自然发展成了情侣,双方父母也很满意,认可这段关系。

  1917年的时候,张大千远赴日本学习,离开前,就和这位表姐约定,学成回国就结婚。

  这种约定,放到今天有个别称,叫:FLAG。两人显然是把话说早了,就在张大千离开的第二年,这位表姐就因病去世,张大千那时候还在日本,听闻噩耗,自然是悲痛不已,当即想从日本回川吊祭,但因为国内战乱,没能成行。

  到1919年,张大千回国,因为表姐亡故的打击,他萌生了终身不娶的想法,于是在上海淞江禅定寺落发为僧,取法号“大千”。

  要是一切到这儿为止,张大千也算情圣了。只可惜,他这和尚没当长久,才当了3个月,他就被远在四川的父母,他二哥押回家,拜堂成亲。

  这位名叫曾正蓉的女子,是张大千的第一位妻子,两人虽然是父母之命,但相处融洽,结婚第一年,也就是1920年,张大千创作的《持花仕女》据说就是照着自己这位发妻的模样画的。

  而这次结婚,就跟打开了张大千身体里某个不知名开关一样,他的深情人设彻底崩塌。

  结婚那一年,张大千在上海结识李秋君,这位李小姐是宁波的名门望族,也喜欢画画。张大千当时寄居在李家,两人爱好相同,又是荷尔蒙旺盛的年纪,后头自然走到了一起。不过李秋君不想做妾,所以没结婚,这位李小姐甚至为了张大千终身没嫁。

  婚后第三年,因为发妻一直没有怀孕,张大千续娶了黄凝素,这位就是二夫人,此后又娶了三夫人杨婉君,40多岁的时候,又娶了自己女儿的同学徐雯波做了他的四夫人,当时徐雯波才18岁,张大千已经48岁了。

  这几个,算是有名有姓,而且最后进了张家门的,要才4个,那肯定算不上好色。

  除了这几位,有明确记录的还有不少,比如张大千1927年,去了趟韩国汉城,碰到了个十五岁的歌舞伎池春红。在韩国那几个月,两人如胶似漆,最后张大千还出钱,帮池春红赎身,本来想带回国的,但家里不允许所以只能作罢。

  此后十年,张大千每年都要飞到汉城,跟这位池春红幽会,直到1939年,池春红去世。

  除了池春红,还有一位日本人山田喜美子,张大千很多作品都会用到日本的颜料和屏风,所以经常去日本,下榻在横滨名园偕乐园,园主人安排了山田小姐服侍,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成了情人。

  这几个都是有名有姓的,齐鸣研究生方向是近代史,当时看到过一本描述民国名人事迹的杂书,要按书里的说法,大千居士的生活简直精彩,与他有过交集的女性,不说过百,几十个还是没问题的。

  除了张大千,跟他齐名的那位齐白石,在情史这一块,跟张大千也是不遑多让,齐老50岁的时候娶了个18岁的。80多岁住院,还能顺便攻略了45岁的护士长。

  到90岁的时候,他反而嫌弃43岁的太老,而他92岁的高龄的时候,还让子女帮着张罗着,要娶一个20出头的小护士。不想,因身体实在吃不消,婚事还未举办,一代大师就去与世长辞了,自此少了一段佳话。

  “小齐,你看这画怎么样?真的还是假的?”

  童思源像是设下考题的老师,轻笑着看着齐鸣,等待着答案。

  齐鸣心里暗戳戳的想,东西肯定是真的,毕竟这世上,谁还敢拿假的蒙这位老人。想是这么想,但肯定不能这么说,所以还是细细解释道:

  “落款和印都没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风格也能对上。

  张大千的仕女图,辨识度很高,首先这女子身材一定是略带丰满。这跟他的审美有关,他老人家曾点评过:凡美人者,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骚,三等泼辣刁。

  画家嘛,喜欢什么就画什么。所以您老看这女子的脸蛋略带着婴儿肥,表情婉约。其次是这衣服,张大千笔下仕女服装,大致以他前往敦煌写生为节点。

  他去敦煌前,服饰线条流畅中带着刚劲,这是因为他刚开始画仕女图的时候,是模仿的唐伯虎和张风画风。而等他去过敦煌,见过了北齐和唐代那些壁画后,把壁画里,那种飘逸高傲画风给融进了自己的作品里。

  从您这画上落款看,这画是他晚年作品,那就是后一种,您这画上的线条绵长而飘逸,也是毫无问题。所以,这画我是真挑不出什么毛病,应该是真迹无疑。”

  “嗯,果然专业的事儿,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有你这番话,我心里也有数了。唉,就是可惜了,这画既然是真的,看来还是要给人送回去啊。”

  童思源一边应声认同,一边却是语气遗憾的表达了归还的意思。

  齐鸣保持微笑,没吱声。能把礼送到童思源手上的人,那肯定也不一般,不是他个后生晚辈能评价的,这时候装哑巴,比较安全。

  “这幅你看过了,再替我看看这个吧。”

  齐鸣还以为自己过关了,没想到童思源收起了这幅仕女图后,一俯身,再次从脚边的柜子里拿出了个东西。

  这次童老爷子手上的还是个卷轴,不过这东西似乎就不那么珍贵了,卷轴个头小了一半,而且也没用锦盒装着,而是简单的包了个布袋子,袋口用绳子系上。

  不过这绳结打的挺紧,老爷子年纪大了视力不好,手上也不灵活,所以解了两下都没解开。

  “童爷爷,我来吧。”

  齐鸣见状,主动揽下了这活。

  童老爷子也没拒绝,直接将袋子递了过去,递的时候还叹了口气:“唉~到底是老了啊。”

  “这跟老不老没关系,单纯是这结打死了。”齐鸣笑呵呵的应了句,他也费了点劲,才解开了袋口。

  袋子里的,还是一幅画,不过尺幅很小,之前的那幅长一米,面前这个就只有60厘米长,画面也简单,鱼虾蟹加青蛙,池塘里有的都有。

  

  东西多,画面小,看着就像是在大乱斗一样,光看这布局,就不像是高手的东西。但齐鸣看着这画风,尤其是这虾,却有点齐白石的味道,而且这画的左上角,还真就有个钤印<齐大>,在印章上头,也没落款,就俩字宝珠。

  齐白石画虾那也是很有名的,甚至他78岁那年还感慨,原话有点文绉绉,翻译过来就是:我都78岁,别人都说我只会画虾,冤枉啊!

  这就跟有人认为,徐悲鸿只会画马一样,会这么想的,那肯定是外行,但这也能说明,齐白石的虾画的确实好。

  “这幅怎么样?”

  童思源再次问道。

  这回齐鸣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凝视了那几只虾米良久,才摇摇头:“这画落了齐白石的印,这<宝珠>两字,也是齐白石的真迹。但应该不是齐白石的作品?”

  “哦?何以见得?”

  齐鸣整理了下措辞才道:“齐白石靠卖画为生,他没有一般画家的那股子清高。他的画,一个字多少钱,一只虾多少钱,一只蛐蛐多少钱,那都是明码标价。

  您这画上,光虾都有8只,按照齐白石的定价,这8只虾就要160元。换算成今天,差不多16万。要是加上其他的鱼和螃蟹,少说也要一百多万。

  人家都花一百多万了,齐白石也不会小气到用这么小的纸。”

  “哈哈,妙啊!没想到还能从这思路入手。”

  童思源抚掌而笑。

  齐鸣见老爷高兴,便又道:“您这画落了宝珠,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胡宝珠的作品。她是齐白石的妾室。她是婢女出身,嫁给齐白石的时候,才18岁。当时齐白石已经56岁。

  虽然出生低,但胡宝珠在画画上极有天赋,加上每天跟在齐白石身边,所以她的画都是照着齐白石的学。据说到了后头,齐白石甚至都分不清,哪幅是胡宝珠画的,哪幅是自己画的。

  要是这么解释,那画上落了齐白石的印,而且他亲笔写了宝珠两个字,也就能解释了。”

  齐鸣还是挺替这位胡宝珠可惜的,她为齐白石生下7个子女,没想到这位白石老人,人老心不老,他都83岁了,还能让胡宝珠怀上第八胎。但那时候胡宝珠也已经46岁,妥妥的高龄产妇,最后结局,也是难产而死。

  “呵~这些个民国时的画家啊。风骨气节才情,一个不缺,就是风流了点。唉,美玉有瑕啊~”

  童思源感慨了一声,也没去整理那两幅画,绕过桌子,走到齐鸣身边,一拍他肩膀,笑道:“行了,外头午饭也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别让她们等了,走吧。”

  “哦,好~”

  看到那幅宝珠的画,齐鸣心里就有了猜测,童思源的这一声感慨更是坐实了这种猜想,他只感觉有股子凉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整个人一懵。

  直到童思源拍他肩膀,他才回过神,赶紧调整了情绪,跟了过去。

第 434章 求助,帮忙

  “你在想什么呢?脸色这么差?”

  从上车开始,齐鸣就支着胳膊,沉着张脸,坐那一言不发,神色凝重。他表现的如此明显,童欣晴自然发现,于是出于关心开口询问。

  “嗷呜~”

首节上一节280/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