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01节

  林轩听着,一边点头认同,一边却是给齐鸣浇了盆冷水,降降温:“还不知道这位高手擅长什么呢?瓷器种类那么多,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万一他就青花瓷仿的好呢?咱还得找别人。

  而且,听刚刚那人意思,这人也不像是特别好说话。你想得挺美,别到时候碰一鼻子灰。”

  “话是这么说,不过总算也有个目标不是。”齐鸣说着,又拿起自己淘到得邢窑白瓷狮子,道:“这东西做得再好,也是个假的。我给你看个硬货!这才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看到齐鸣去揭装着瓷狮的包装,一直软趴趴的蹲在一边的小紫立刻凑了上来。

  “什么好东西。白瓷?”

  林轩也跟着看过来。

  包装打开,他见到狮子后第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凑近些后才又道:“这釉色,邢窑的吧。釉色包浆是不错,但整体质量也就一般啊。”

  古董价值可不都是越老越值钱,单从瓷器上说,唐代的邢窑白瓷,受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售假还不如一些个清三代的官窑。他印象里,市面上的邢窑,售价过百万的都很少。

  “你再看看这儿~”

  齐鸣指了指狮子腹部位置。

  林轩伸手要拿,却被小紫嗷嗷叫唤着,一爪子给拍掉了。小家伙这有点像护食,毕竟这东西是它先挑中的。

  “别闹。咱就给他看看,看完还是你的。乖!”

  齐鸣轻斥它一声,伸手把它抱进怀里。

  林轩这才顺利的把东西拿在手上,很快他就在齐鸣指着的位置,发现了那个小小的<盈>字。

  “盈?”

  起初他语气还透着疑惑,但下一刻想通了关节后,他表情就舒展开,惊讶的看向齐鸣,语气激动的确认道:“大盈库!这是大盈库的东西?”

  齐鸣点点头,抓着小紫的一只前爪挥了挥,语气带着点得瑟应声道:“对!大盈库的东西。而且这还是小紫发现的。”

  小家伙听懂了是在夸它,脑袋一昂,胸脯微挺,跟动画片里的小狮子一样,那叫个意气风发。

  “我擦!一只猫的运气都比我好?要不要这么打击人?”林轩看着这一人一宠,语气发酸,跟生嚼了柠檬一样。

  要是普通的邢窑白瓷,价值有限。但带盈字记号的,那就不一样了。

  盈,指代<大盈库>,唐代的时候全称<百宝大盈库>。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私库,跟一般的皇家内库不同,大盈库其实就是皇帝专属的小金库。

  唐代的国库被称作<左藏库>,《旧唐书》就有<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的记载。不过哪怕是皇帝,动用国库还是会有诸多不便。

  尤其是唐玄宗这种后期生活极度奢侈,天天就想着跟儿媳妇开派对和泡澡的皇帝,皇家的那点收入压根不够他花销的。

  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他在宫内设置了<大盈库>,每天想着法的把国库的钱给挪进自己的小金库。

  其实从秦开始,就有国库和内库的存在。但别的皇帝,在这上头分的还是挺开的,内库既是满足皇家日常需要,也是平衡经济,赏赐大臣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到唐玄宗这儿,就鸡贼的很。

  国库是国库,小金库是小金库。拿自己小金库的钱去赏赐手下,这种亏本买卖怎么能做。唐玄宗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慷他人之慨,拿国库的钱来封赏下头的人。

  史书记载,有一回杨国忠上报,说在<左藏库>的屋顶上看到了凤凰。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杨国忠还拉来了自己的心腹魏仲犀当人证。就是这么扯淡的话,唐玄宗信了。

  为了纪念祥瑞现世,他给杨国忠手下人加官进爵,还把皇宫里的一道宫门改名<集凤门>用来纪念,同时又从国库里拿出大笔钱财赏赐手下,属于见者有份了。

  光是这种找了名头的封赏还不够,唐玄宗还像老鼠搬家一样,不停的把国库里的东西搬进自己的<大盈库>。为了明确归属,证明东西是自己的,进了大盈库的东西,都会在上头落下一个<盈>字,算是唐玄宗的专属记号。

  发展到后头,一些进贡给皇室的东西,也会落上这个<盈>字,这里头就包括专门进贡给皇室的瓷器。可以说,带盈字款的瓷器,算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官窑的雏形了。

  有这么一段历史背书,齐鸣淘到的这件邢窑瓷狮,不管历史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是瞬间暴增,再加上才花了几千块白菜价,这妥妥的就是个大漏。

  房间里,两人为了这个大漏欢天喜地,房间外几步远的安全楼梯里,才到手了10万的长脸男却是眉头紧皱,一脸愁容,一点不见喜色。

第 469章 7501瓷,华夏最后的官窑

  安全通道里,地上凌乱的丢弃着几个烟头,长脸男拿起手机拨出个号码,贴到耳边,闷闷的声音,在空空荡荡的楼道里响起。

  “老舅,东西刚刚给人送去。人家给了10万,剩下的说是要等明天见到了你,才能给。我看他们态度坚决,也就没在这上头纠缠。”

  电话那头安静了会儿,很快,一个苍老又透着疲惫的声音响起,轻轻的嗯了一声。

  “嗯,10万也行。先把前头欠的治疗费给补上吧。医院这头催的紧。小胡,辛苦你了,这东西能这么快出手,全靠你了。”

  “嗨,老舅,你跟我客气啥。而且这回还真不辛苦,也是正好赶上了。不过,我听那俩年轻人的意思,是想跟你长期合作,跟那小鬼子一样,感觉所图不小。

  而且,他们还是华夏人,有钱有势,到时候应付起来,怕是要更麻烦。”

  “暂时也顾不上了。退一万步,手艺是我自己的,他的心思就算九曲十八弯,我不接着就是了。”

  长脸男听着这有点孩子气的话,苦笑摇头,人活于世,要真这么潇洒自在,那倒好了。不过他也没在这事上继续,而是转移了话题。

  “老舅,舅妈这几天怎么样了?”

  “还是老样子,胃口和精神头比前几天好了点,但也全靠药品吊着。上午医院找来了二院的专家,专家建议去京城或者上海。唉~”

  长脸男自然明白,这声长叹背后的意思,还是一个钱字闹的。为了钱,自己这老舅已经算是破了例,把自己烧的那件元青花拿出来了。

  但想把人送去京城或上海,一件贼光都没去的梅瓶可不够。而且即便有钱,没人也是白搭。

  长脸男实在没忍住,开口道:“大舅,今天那小鬼子也来找我了。他说把舅妈送去日本,那边的医疗条件好,你看~”

  话才起了个头,就被电话那头厉声拒绝:“这事免谈!”

  两人一时间又陷入了沉默,隔了十多秒,还是电话那头先开了口:“算算时间,快到医生巡床的时间了。我这边先挂了,要有事,再联系。

  对了,从前天起,我就没联系上小浩。我回去的时候,家里东西没缺,但柴窑还有炉温,这小子应该是烧了什么东西。

  你替我留心下,最好把那臭小子找出来,千万别让他在外头闯祸。唉,早知道就不教这小子手艺了。”

  这段时间一大家子全被自己舅妈的病给弄的心力憔悴,长脸男也没想到,这时候小辈还出事儿了,赶紧出言宽慰:“您放心,我这就找他去。他从小懂事,应该不会有事。”

  说完,又安慰了几句,长脸男才挂断了电话。随后立刻又点开通讯录,找到署名<连浩>的名字按了下去。

  电话嘟嘟嘟响了好几声,却没人接听,长脸男又连着拨了好几次,这才放弃,想了想自己这表侄子常去的地方,拉开安全通道的大门,马不停蹄的就赶了过去。

  房间里,齐鸣和林轩又细细欣赏了下几件刚到手的东西,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4点出头。

  这几件东西价值不菲,他们后头也还要在景德镇呆几天,就这么放酒店肯定不安全,所以带着东西,出了门。

  坐上小龙刚租的大吉普,就近找了家提供保管业务的银行,赶在人家下班前,把东西存了进去。

  填表,缴费,设密码,一通流程走下来,就到了晚饭的点。他们又找了家本地饭店,解决了晚饭。

  这家饭店临河而建,装修古朴老旧,门口挂着一幅榆木招牌,上头龙飞凤舞了三个大字<浮梁斋>。招牌下,还有一个大大的宣传横幅:60年品质老店。

  齐鸣三人一猫进店后,点了几个特色菜,这回点菜的时候长了记性,特意问过了服务员,挑了些口味清淡的。

  齐鸣和小龙在吃上头都是糙人,一点不挑,所以和中午比,也没吃出好坏。他俩这牛嚼牡丹的样子,落在林轩眼里,就给了一句评价。

  山猪咽不下细糠,家豕 (彘)食不出野味。

  小紫这回站在了林轩一边,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嘴里呜呜呜的一阵认同。那副样子,要是能说人话,估计也得批评他俩不懂美食了。

  吃过饭,店老板把几人请到二楼的静室,这是这家饭店的特色,饭后品茶。

  店名叫浮梁,所用的茶叶自是本地最出名的浮梁茶。

  浮梁茶有红茶和绿茶。红茶被称作<浮红>,在国际上都很有名,尤其是受英国皇室贵族喜爱。绿茶的名声在国际上相对没那么高,但更受国人欢迎。

  里头最有名的<浮瑶仙芝>,光听名字就很符合国内的审美。

  齐鸣和林轩既然来体验,就干脆把红茶和绿茶各点了一壶,选的还都是今年清明前后采的头茬,算是最上等的。

  茶水一上来,清香扑鼻,轻抿一口更是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亮,红茶中更是带着淡淡的玫瑰香,说什么心旷神怡,沁人心脾有点过头,但却绝对是上等的好茶。

  齐鸣找服务员要了个一次性水杯,给小紫也倒上了些。

  小家伙伸着舌头,舔了几口,咂吧咂吧嘴,而后满意点点头,那样子倒像是比齐鸣和林轩还懂茶一样,煞是有趣。

  一边喝茶,两人一边聊后面的安排,过了十来分钟,房门推开,有个老人自己端着个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是一套白瓷印花的茶具。

  老人推开门看到两人的时候愣了下,随后友善的朝齐鸣他们笑了笑,齐鸣也回了个微笑。这老人来的时候就见过。

  之前是坐在收银台后头的,看样子应该是老板,这会儿大概是忙完了,忙里偷闲上来喝茶休息。

  “两位,不介意我在这儿吧?”

  顾客至上,老人笑呵呵的开口问了句。

  “没事儿,我们反正也快喝完了。”林轩回道。

  老人听他这么说了,也就在他们边上找了张八仙桌坐了下来,拿起托盘上的茶具熟练的倒水泡茶,很快一股子茶香就从他那幽幽的传了过来。

  “嘿,看什么呢?”

  林轩一转头,就注意到齐鸣眼神不停往老头那瞅,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那个。”

  齐鸣指了指老人托盘里的茶杯。

  “哪个?”

  林轩再次转过头,眯着眼看了过去。

  

  托盘上一共4个茶杯,一个茶壶,一个茶叶罐,从形制到瓷器上那料峭的粉色梅花就能看出,是一整套的东西。

  不过从瓷胎自然氧化的包浆上看,年代肯定不久,民国都不到。

  林轩越看脖子伸的越长,幸好老人是背对他们,要不然他这样子非得被人当变态了。

  “这东西,好像是毛瓷啊。”

  片刻过后,林轩忍不住凑到齐鸣边上,压低声音小声询问。

  齐鸣点点头,他已经用望气术看过了,年代近,但贵气很浓,而且造型纹饰也和传说中的毛瓷很像。

  “这儿是景德镇,这东西还真有可能是。”齐鸣低声回应。

  1975年那会儿,主席已经82岁,年龄大,手脚就不稳,吃饭喝水都有不便。所以中央命令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烧了一批专供主席用的瓷器。

  这批瓷器,胎薄,分量轻,而且保温性好,导热性差,上头纹饰也都是主席最爱的梅花。由于特供主席,被称为毛瓷。

  又因为是1975年,研究所的第一项任务,所以比起<毛瓷>这种有点犯忌讳的称呼,圈里更喜欢把这批瓷器称做<7501瓷>。

  为了烧这批瓷器,中央特意拨款,聚集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陶艺家,瓷土也是中央特批,从抚州运来的10吨特级高岭土。

  上头纹饰,也是从全国征集,由于主席是诗人,所以最后从诗词里吸收灵感,最后选出了:“水点桃花”、“翠竹红梅”、“双面对画芙蓉花”,这三种纹样。

  这里头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谓不大,因此这批瓷器也有个称号:<华夏最后的官窑>。

  当时研究所一共烧了22窑,合格率只有30%,实际成品只有4200余件,其中优中选优1000余件送发京城。

  剩下的3000件,原则上是要销毁,但这批瓷器耗费太大,加上上头考虑到日后破损更换等原因,便把这3千多件都留了下来。

  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也没人想到收藏增值这一层,所以这批留下的东西,一部分被盗,还有一大部分则是被当成了员工福利发给了下头的人,这才流到了市面上。

  正是因为里头有这内情,齐鸣才说在景德镇还真有可能遇上毛瓷。

  顺带一提这批毛瓷,当初是瞒着主席烧造,主席本人并不知情。

  “嗨,是不是真的,问问不就知道了。没准这还是个漏。”

  林轩没在磨叽,双手一撑桌面,站起身就朝老人走了过去。

第 470章 最贵的近代瓷器

  “老板,你这茶挺香啊。闻着就比我们的好。您这是藏私了啊。这么好的茶也不拿出来卖啊。”

首节上一节30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