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32节

  放下棋盒,齐鸣双指夹出一枚白子,跟资料上写的一样,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微有淡黄,有着和田白玉的观感,手感却是琉璃的细腻冰凉。

  放下白子,他又拿起黑子,这回他斜斜的对准了阳光,眯眼细看。

  黑子厚重,对光查看时边沿呈现半透明的墨绿色,不对光时,则像是黑宝石一般。

  齐鸣忍不住喃喃道:“果然像是古人说的<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好东西,好东西!“

  说完,他看向了还是一脸迷糊的张叔,这回用上了很认真的语气问道:“张叔,这副棋子,您打算卖吗?“

  “这~“

  张叔看看棋盒,又看看齐鸣,犹豫道:

  “齐先生,这就是副棋子,是我退伍的时候,云南老乡送我的。算是有点纪念意义,肯定不值钱,您要是真喜欢,我送你了。“

  虽然齐鸣从头到尾都透着认真郑重,但张叔还是觉得他这是在想着法的找理由帮他。

  当年他排雷被炸断了双腿,被迫退役,离开的时候,当地老乡前来送别,当时他们把自家最好的东西都带来。

  但是生活在雷区的人,家庭条件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又能有什么好东西,当时送的多的也就是些自家腌制的,平时舍不得吃的熏肉火腿。

  这些东西携带不便,加上军队纪律,张叔都不收。最后实在挡不住乡亲们的热情,从里头挑出了这副方便携带的棋子作为纪念。

  齐鸣一听他说送,就明白是对方会错了意。所以他把一颗黑子拿出,递给对方才又道:

  “张叔,你这可是拿上百万来考验我啊?我提前说明下,我的意志可不坚定,你真送,我可就真要了。“

  “上,上百万?!“

  老太太瞪大了眼,别说拥有这么多钱,她活这么大,看都没看过,甚至想都没想过1百万后头有几个零。

  “小齐,这不就是围棋子吗?“

  张叔毕竟是在部队锻炼过,所以镇定不少,他接过那枚棋子,学着齐鸣样子看了起来。

  不只是他,另外几人包括小龙都各拿起一枚,对着阳光。

  “对,就是棋子,但你见过比这还漂亮的棋子吗?“齐鸣反问。

  “没有。“张叔答道,事实上,除了家里这副,他也没见过其他围棋。一个乡下人,还身带残疾,每天忙着赚钱养家,哪有那闲情逸致去学人家下棋?

  齐鸣倒是没想到这一层,但还是解释道:

  “没有就对了。这种棋子,叫云子,云南的一种特产。别看它的材质是玻璃,但生产这种玻璃棋子,要用到玛瑙,琥珀,紫石英等等几十种矿物。加上您这一套,少说有着300多年历史,市面上都是按颗卖的!“

  跟面前这位,扯什么历史,扯什么非遗都没用,还是说材质来的实在。

  “真,真的?“

  果然,张叔的表情松动,从开始的一点不信,变成了半信半疑。玛瑙琥珀,他不认识,但也听过,知道是很贵重的宝石,用宝石做的东西,那想来便宜不了。

  他犹豫着问道:“那一颗多少钱?“

  “我骗你干嘛!“

  齐鸣将手机页面切换到一个古玩交易网站,找到云子一项,展示给对方,一边报价:“您这是明代云子,一颗就能卖到6千。“

  “6,6千?“

  郑杰和老太太听到这报价,反应最大。

  老太太是没想到,这么小小的东西一颗就能卖这么多!六千块,她一个老婆子忙活一年都不一定有这么多。

  而郑杰则是懊恼,没想到自己刚刚一脚下去就踩没了6千块。

  看了齐鸣展示的成交记录,又拿照片上的棋子和自己的比了比,张叔彻底没了疑惑,脸上带着克制的激动。老太太悄悄走到一边擦起了眼泪,她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小燕年纪最小,所以立刻抱着自家妹妹转起了圈。小琴还不知道自家姐姐为什么突然这么高兴,但小孩子的快乐不需要原因,也跟着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齐鸣心里也是替这家子开心,不过还是略有遗憾的道:“就是可惜了。一副围棋黑子有181颗,白子180颗。要是这是一套完整的明代云子,那能卖到1万一颗。“

  他这话还是保守了,古玩行里成套的最珍贵。齐鸣查过,市面上压根就没出现过成套的明代云子,要真有成套的上拍,这价格破个500万绝对轻轻松松。

  “我记得,当时不止这么点啊。”

  齐鸣这话提醒了正高兴的张家人。小燕放下妹妹走过来,看着旗盒,喃喃道。

  老太太也是凑上前,一边回忆,一边点头,有点不确定的说道:“对,好像是比盒子里的要多一点。”

  说完,这对祖孙一起转头看向了不远处的小琴。

  小琴一个哆嗦,只觉得自家奶奶和姐姐的眼神好可怕!

第519章 授人以渔

  “你还把棋子丢哪儿了!”

  “没了,没了,真没了!”

  小琴缩在墙角,一抬头就看到自家姐姐那要吃人的表情,立刻摇头表示就这么多了,羊角辫都快摇出残影了

  “你再想想!除了家里,还拿这棋子去哪儿玩了?要是找到一颗,我给你1块,不,5块零花钱。”

  做姐姐的小燕眼见硬的没用,就开始了利诱。

  家里条件本就一般,母亲重病后,更是雪上加霜,小琴都快忘了什么叫零花钱了。一听一颗就能换5块,眼里的畏惧变成了欣喜,然后咬着手指头,开始回忆。

  张家一大家子,全都紧张的看着这最小的女儿。

  终于,在萝卜加大棒的双重威胁下,凭借小琴模糊的记忆,张家人掘地三尺,又找出了十多颗棋子。

  “还有没有!”

  “想不起来了~”这下,小姑娘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好了,算了。她还是个孩子。”

  最后,还是张叔替自己这小女儿打了个圆场:“这副棋,你小时也玩过,指不定,你也弄丢了。而且,我虽然没数过,人家送我的时候,应该也是有缺的。”

  小燕底气略显不足的咕哝了句“我小时候,哪有她那么皮”,但还是放过了自家妹妹。

  “齐先生,就这些了。要不你点点,看看数量上对不对~”

  张叔看向齐鸣,同时指了指了桌上,重新洗好,又细心擦干的两盒云子。

  齐鸣笑笑,开口道:“不用了,刚刚擦的时候,我就看过了,加上后来找到的,黑子一共156颗,白子171颗。

  张叔,您是个明白人。我就直说了,黑子我就按照市价6千一颗,白子5千一颗。一共~”

  齐鸣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轻点几下后报价:“一共一百七十九万一千,凑个整,180万。你觉得这价可以吗?”

  这价,齐鸣确实是照着行价给的。他看出来了,面前的这位退伍老兵,原则性很强,刚刚也给他看过了市面上的成交价。

  自己若是硬要加钱,反而是看轻了人家。而且有了这么大笔钱,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足够改善她家近况,没必要再锦上添花。

  “可以,可以。”张叔连连点头,一边的大女儿和老太太,也是一脸的激动。

  确定了价格,剩下就是交易,小燕虽然也有支付宝和网银,但额度太小,肯定是不方便线下交易的。

  所以大家商量了下,趁着天色还早,直接开车去镇上的银行,现场转账,这样最保险,也最安全。

  张家派出的代表是小燕,毕竟除了她,剩下的一个残,一个老,一个小,也就她能主事。郑杰也跟着一起去,他的那70万,也能一并交易。

  路上,齐鸣问了下张家的近况。他从小龙那儿了解了下,这些年国家对因公致残的军人还是挺好的。

  军队会发放抚恤金,退伍后也能领到补贴,补贴标准是按当地的月平均收入来。

  张叔户口在农村,退伍后回到原籍,这补贴也就少,加上他家两个孩子,条件差点可以理解,但也不至于到家徒四壁的地步。

  小燕对齐鸣心存感激,便也没瞒着。

  说来说去,还就是一个<病>字闹得。病倒的是小燕的母亲,张叔伤残,她母亲本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病倒,家收入大减,每个月还要投入大量的医药费。

  这几个月,全靠张叔当初的伤残津贴,退伍金,还有这几年的积蓄撑着,他们甚至连<合村并居>后,分配到的房子都卖了。

  好在老房子暂时还没拆,还能接着住,不然一家子可能都要露宿街头。

  小燕这会儿想想,还是心有余悸的道:“齐哥,要不是你。别说我妈的手术费,等房子被拆了,我们一家连住都是问题。”

  齐鸣摇摇头:“没什么好谢的。我又不是白送钱,咱们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钱也是你们应得的。要谢,还是谢你父亲。

  他做着最危险的排雷工作,间接救了多少云南老乡?20年后,老乡送他的东西,又救了你们一家。这大概就是因果轮回,好人有好报的现实版了。”

  小燕嗯了一声,但眼神里的感激是一点没少。这确实就是个单纯交易,但没有齐鸣,那副棋子对他们一家来说,跟一堆石子也没什么区别。

  最后大概会随着时间流逝,一颗颗遗失,或者干脆被丢到某个角落,彻底遗忘。

  话题有点沉重,齐鸣便又换了个:“小燕,你爸爸也会做竹篾?”

  之前在对方家,齐鸣就注意到了,他家有着不少竹编的篮子,簸箕一类的东西。

  张叔砍的竹子,估计也是用来做竹编的。

  “嗯。”小燕点点头:“我爸没了双腿,也就干不了体力活,所以跟村里老师傅学了篾匠的手艺。做好了东西,再让我和我奶奶上街卖。

  以前卖的好,一个月也有一两千的收入,但现在大家都用塑料的,又轻又便宜,也就一些老人家还喜欢竹制的东西。”

  “手艺怎么样?”齐鸣追问。

  郑杰抢话道:“手艺那肯定好了,张叔做了10多年的竹编。齐哥,你在我家也看到,我做的那些竹编了吧,我就是跟着他学的。”

  齐鸣<哦>了一声,拿出手机,找出了张竹篾箱子的照片,递了过去,道:“你看看,这种箱子能做吗?”

  

  坐在后排的两人凑上前,只看了一眼,郑杰就肯定的点头:“能,这种的,我都能,张叔肯定也没问题。”

  “那这种的呢?”

  齐鸣又找了几种竹编工艺品,提篮,花瓶,茶入。

  郑杰大多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一些看着复杂的,他也没大包大揽,表示可以尝试。

  齐鸣收起手机,提议道:“我店里正好要采购装东西用的礼盒,郑杰你和张叔要不替我做一些竹编的盒子?大小尺寸,回头发你。

  要是做的好,我还可以把一些竹编工艺品的样图给你们,你们要是做的出来,也可以放我店里卖,怎么样?”

  目前市面上的礼盒,要么木制,要么贴了层绸布的锦盒,还真没有竹制的。

  齐鸣这提议,既是帮帮这两家人,也是让自己未来的店多点特色,一举两得。

  而且,一个洞彻世事豁达的僧人,一个是因公致残,却还能坚守原则的退伍兵,也值得他帮忙。

  小燕和郑杰对视一眼,立刻笑着应下了。

  郑杰嘿嘿的挠头:“谢谢齐哥。这样,我也不用出去打工,能守在师傅身边了,他年纪大了,我还真挺不放心的。”

  “别高兴的太早。我的店下个月才开业,能要多少,还不一定。”齐鸣玩笑道:“要是生意不好,那你们没准就白忙活了。”

  “嘿嘿,好人有好报,您的生意肯定红火。”

  “哈哈,那就借你吉言了。”

  几人说笑间,很快到了镇上,赶在银行下班前,齐鸣给二人的账户转了帐。

  乡下小镇,百万级别的转账,银行柜员也是第一次,所以频频向小燕和郑杰投去羡慕的目光。

  离开银行,郑杰又去镇上买了些菜,然后一行人才回了村里。

  齐鸣帮了两家这么大的忙,晚饭是肯定不会放他走的。因为张叔腿脚不便,郑杰便把小紫抓到的野鸡还有鱼都拿到了小燕家。

  郑杰亲自下厨,小燕一家帮忙,就是最小的小琴,都有一个添柴的任务。

首节上一节332/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