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49节

  一块玉片,居然就有着堪比<国宝金匮直万>的贵气。

  齐鸣在心里暗赞了一声:果然不愧是河南土皇帝的后人留下的藏品,好东西就是多啊!与此同时,他也是起身,走到这黄铜箱子边,透视全开,想看清玉片全貌。

  只是,透视之下,黄铜箱子内部的各种零件,阻挡了他的视野,他也只能依稀看到玉片上有着些许纵横交错的线条,但想要看清楚,还是得取出。

  齐鸣抓着铜箱边沿提起,托在手上,入手瞬间就往下一沉,不大的箱体,少说得有30斤重。这么重的分量,他也只能改托为捧,双手抓着铜箱两侧,将九宫图案对准了他。

  他一边观察箱子上的九宫图案,一边问道。“赵奶奶,这也是您老伴儿的藏品吗?”

  “嗯,这是我老伴儿30多年前,去内蒙古旅游时,在一户牧民家里偶然遇到的。他说这是个清代的九宫机关盒。”

  赵老太太说到这儿,似乎陷入了回忆之色,片刻后她说了句<你们稍等>后,便开门走进了里间。

  因为她进去的时候没说让他们跟着,所以几人都只能待在客厅。

  齐鸣用透视观察了会儿,也没琢磨出打开机关箱的办法,也只能放下了这黄铜机关盒,目光看向其他的藏品。

  除了已经拿出来的馔盒和黄铜机关盒,里头还有些藏书,和一件体型颇大的青铜器。

  小龙将这青铜器拿出来后,齐鸣才认出这是件商代的青铜簋(guǐ)。

  

  青铜簋,是流行于商朝到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青铜礼器和食器。跟常见的各类青铜酒器不同,簋是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

  这件青铜簋侈口束颈,圆鼓浅腹,双环耳对称,圜底下端是外撇的高圈足。

  颈部一周装饰了两道凸起的弦纹,腹部和底部则装饰内卷角型兽面纹,两侧配简化的龙纹。双耳浮雕羊首,耳身则是龙体。圈足处装饰一周龙纹,与腹部交接处开方孔,这是商代早期及中期的特征,整器完整不说,纹饰厚重古拙。

  更加难得的是,从包浆还有铜锈看,这件东西出土至少千年以上,是件传世品。目前国家是全面禁止青铜器交易。

  想丰富这类藏品可谓是千难万难,齐鸣手头拿的出手的,也就一件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换来的青铜子母象尊。

  所以看到这东西,顿时让他有种心痒难耐的感觉,但听老太太意思,她是想完成她丈夫生前遗愿将这些东西捐给博物馆的。

  所以,他想得到这件青铜簋的可能性可不高。

  就在他患得患失的时候,赵老太太手上拿着个木盒从房里走了出来。她将盒子递给齐鸣,道:“当时跟这黄铜机关盒一起带回来的还有这个。”

  齐鸣伸手接过,打开盒子,里头是足足9个乒乓球大小的圆球。

  赵老太太解释道:“我先生研究过,想要打开这个盒子,需要把这9个小球按照一定顺序,放进那九宫格子里。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很想知道机关盒子里头是什么,所以研究了很多年,但都没个头绪。有几次,他甚至想随意尝试,碰运气随便放,但又担心盒子里会有类似放置错误,就自毁的机关,损坏了盒子里的藏品,所以也不敢轻易尝试。

  最后他也只能放弃,就这么放在那儿放了好几年。”

  齐鸣拿出个金色的小球,这圆球表面颜色暗沉,入手微沉,从材质判断,居然是纯金做的。再比对了下黄铜机关盒子上的九宫格正中的圆形大小,也是正好能放下。

  剩下的几个小球,看着颜色不同,材质也不同,齐鸣拿起一一分辨后,确认了分别是木球,瓷球,水晶球,玛瑙球,玉球,珊瑚球,朱砂球,绿松石球。

  九个小球,九种材质,除了都是圆的,乍一看齐鸣也没琢磨出什么规律。

  “赵奶奶,我挺喜欢这盒子,要不你开个价吧。除了赎回扇子的3万,我还要补多少给你?”

  赵老太也没想到齐鸣会选这个黄铜盒子,立刻劝诫道:“小老板,你要不还是选别的吧。这东西,就是个清代黄铜盒,里头也不一定有东西。

  更何况,就算有,你找不到打开的方法那它就是个铜疙瘩。你能把扇子原价让给我,已经是帮了我大忙,我不能让你吃亏。”

  “您放心,我肯定亏不了。就算不打开,这也是件清代的铜器,而且我也喜欢研究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赵老太见齐鸣这么坚持,便也没再劝说,应承了下来。

  “那行吧,当时我丈夫买它的时候花了2百块和一块上海牌的手表跟牧民换的,这些钱,换算到现在,就算2万吧。我再补你1万。”

  “不用了,该是我补给你才对。你老伴儿可能没跟你说,这9颗球材质都不一般,光这颗金球,就能卖好几千了。”

  齐鸣不给老太太拒绝的机会,就朝小龙使了个眼色。

  小龙会意,立刻拿出一个手包,从里头掏出几捆带着银行扎钞纸纸币,递给齐鸣。在店里的时候,齐鸣注意到老太太用的还是老式的翻盖手机,想来网上转账一类的她是不懂的。

  为了防止出现眼下需要转账的情况,他来之前特意让小龙带了几万现金,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齐鸣接过钱后,拿出2捆,放到茶几上,同时指了指那青铜簋,问道:“赵奶奶,这件青铜器,不知道您能不能割爱,卖给我。

  我愿意出个行价300万买下。您要是觉得这钱给低了,价钱还可以商量。”

  因为国内全面禁止青铜器的销售,导致了青铜器只能在一些小圈子里流通,所以价格是不如国外的,即便偶尔出现在拍卖会上,也很少有高价成交的。

  齐鸣给出300万,算是个很公道的价格。

  赵老太听到这价格后,跟齐鸣预料的一样,她淡淡的摇了摇头,神色平静,仿佛齐鸣说的不是300万而是30块一样。

  “对不起,小老板。你是个好人,但这些东西,都是老伴儿想捐给博物馆的。要不是子孙不孝,我手头也拮据,连这黄铜的机关箱,我都不该卖的。所以,对不起。”

  老太太话说的客气,但态度坚决,齐鸣也明白不能强求,而且他拿到这黄铜箱子就已经算是捡了大便宜。

  想了想,齐鸣从小龙那儿要过了一个名片夹,取出一张递给了她,这张名片不是麒麟堂的名片,上头印的是名头是他在港岛开的那家尚未营业的博物馆的名字。

  “赵奶奶,我在港岛有家博物馆,叫<港岛印象>,是我的私人博物馆。因为藏品还不丰富,所以没有对外营业。

  我之所以开古玩店,也是想通过这个途径,搜集一些流落民间的古董,来丰富藏品。您要是想捐赠,也可以考虑一下和我们合作。虽然目前只是家小博物馆,但我可以承诺,一定妥善处理这些藏品。”

  赵老太接过名片,既没同意,也没当场反对,只说考虑。

  齐鸣这么提,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想法,所以也没再停留,和小龙一起把那些藏品重新放回地板下的暗格,再把地板和桌子复原后,便告辞离开。

第542章 一力破万法

  离开了赵老太太居住的小洋楼。

  齐鸣三人照着原路回到了车上,一坐进汽车后排,童欣晴便迫不及待的把手伸向了那黄铜机关箱。

  “齐鸣,给我看看,我还没见过古代的机关箱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当心,这东西很重的。”

  齐鸣提醒了下,才把箱子放到她大腿上。

  童欣晴上下打量了下铜疙瘩,最后目光定格在顶部的九宫图案上,随后又从齐鸣手上要过了那个装着九个圆球的小木盒,语气讶异。

  “是不是只要把这些球按顺序放进去,放对了,它就能打开?”

  “嗯。”齐鸣抱着小紫,凑到她边上,解释道:“方法确实就是这样,但这里头顺序就多了,你看这些球里,有木头,有黄金,还有珊瑚等等。

  所以放入的顺序有可能是按照材质,有可能是按照年代,或者珍稀程度。还有可能是照着九宫八卦,要是没有提示,想打开确实困难。”

  童欣晴见他说的头头是道,狐疑的看向他:“你是不是已经知道怎么打开这盒子了?”

  齐鸣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人家研究几十年,都没个头绪,我怎么可能看看就知道怎么打开?”

  “那你还选它?我看你不是也很喜欢那青铜器吗?要是不选这机关盒,选那青铜器,那老太太肯定也是愿意的吧。”

  “我不是说了,我喜欢研究奇奇怪怪的东西嘛。”

  这话说给不熟悉他的赵老太太听还行,到了童欣晴这儿,迎来的就是个大白眼和一副<我信你才有鬼>的表情。

  齐鸣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坦白道:“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开。单纯是觉得这盒子珍贵,在古代黄铜本身就很贵重的,皇家规定民间不能私下制作铜器。

  但这盒子自重至少30斤,再加上这几颗小球本身材质就更不一般。盒子都舍得用这么贵重的材料,那里头要是有东西肯定更是价值非凡。

  真要说的话,我这单纯是花5万块,赌一赌里头的可能性而已。”

  “但是打不开不是白搭吗?”

  “怎么会打不开。”齐鸣伸手拿过那个装着小球的盒子,拿起一颗水晶球,就往九宫格正中的那一格一塞。

  水晶球从圆洞处落下,发出咕噜咕噜的滚动声后,过了2秒钟,才有咔哒一声轻响,似乎是落进了某个卡槽一样。

  “呀!”

  他的动作太快,童欣晴反应过来后,惊呼一声:“你都不知道顺序,怎么随便就放了。万一里头有自毁的机关呢!?”

  齐鸣耸耸肩,无所谓的道:“你这是电影电视看多了,哪那么容易遇上那种东西。再说,毁了就毁了,对咱们来说,不就5万块钱吗?”

  童欣晴看着他那不以为然的态度,算是确信齐鸣真不知道开启的办法。

  眼下既然第一颗球已经放了,她也破罐子破摔,拿起球一颗颗的往里放,她也没按照齐鸣说的年代或者材质的顺序来,单纯撞运气,看哪个顺眼拿哪个。

  9颗小球全放完,箱子侧面哒的一声弹出了个3厘米长,拇指粗细的铜制按钮。

  童欣晴美眸睁大,拉了拉齐鸣衣袖,示意他看:“齐鸣,真有动静哎,是不是只要按下这个按钮,箱子就打开了?”

  齐鸣心道没这么巧吧,透视开启,发现内部锁头位置没有变化后,才暗道一声果然,同时按下那铜钮。

  铜钮闭合的同时,在箱子底部打开了一个巴掌大的开口,那九个小球又咕噜噜一个个滑了下来,全都落在了脚垫上。

  齐鸣一个个拾起放回木盒,道:“你看,我就说没那么玄乎吧。一个个试,总能找到开启的办法。”

  童欣晴拿过木盒,重新往九宫格里放小球,同时还没忘白齐鸣一眼:“一种种试过去,那不是要有几千万种排列,那要试到什么时候。”

  嘴上这么说,但她还是兴致勃勃的按照自己喜好,一个个往里放着小球。

  “试不出来,就切割开,总能知道里头有没有东西。”齐鸣还是无所谓的态度。就冲玉片上的贵气,他是肯定要取出来的。

  而且他也没赵老太太老伴儿的耐心,研究个几十年,打从一开始想的就是一力破万法的主意,有透视确定位置,也不用担心切割的时候会伤到里头东西。

  这会儿,他甚至已经准备拿出手机,搜索魔都哪儿有类似的切割设备了,很快就被他找到了一家最近的铁艺工厂。

  按照网上的电话打过去,确认对方有切割设备,能够切割黄铜后,齐鸣就将地址报给小龙后,几人当即驱车前往。

  路上,童欣晴乐此不疲的尝试了各种摆放顺序和摆放位置,但无一例外的失败。就像她自己说的,没有提示,想靠撞大运开启机关纯粹是白日做梦。

  到了地方,齐鸣电话联系了工厂负责人,确认了切割费用后,直接就把这机关箱放上了切割台。

  古人的智慧固然伟大,这件机关盒的用料也足够扎实,放在几百年前,想靠外力还真拿它没办法。但200多年前的人肯定不会想到会有切割机这种东西。

  在锯齿状的锯片飞速运转带起的火星和噪音声里,这件清中期的黄铜机关盒很快就被暴力的一分为二。

  齐鸣和童欣晴上前,掀开上半部分,立马看到盒心处的那块小小玉片。

  这块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玉片。玉片颜色橙黄,玉质也一般,没什么油性,上端还有一个小孔,似乎是穿绳用的。

  帮忙切割的师傅见到里头就这么点东西,还打趣道:“小哥,你这可亏大了,毁了这么好的机关盒子,结果就这么点东西。”

  齐鸣没接他话茬,他也奇怪,从岁气推测,这是元代的东西,并非商周的高古玉。看质地这块玉片甚至都不是和田黄玉,而是河磨玉。

  这是种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玉。

  主产地是在内蒙古和东北一带,构成的主要的成分和和田玉差不多,也是透闪石为主。但身价上,两者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河磨玉以黄白和淡青为主,这种橙黄色的倒是少见,但再少见它也配不上这堪比国宝的贵气。

  “难道是雕工?”

  质地不行,齐鸣便往雕工上想。他蹙眉细看,玉片太小,上头其实也没雕什么东西,一面是几根起伏的线条,看着像是山峰。

  背面歪歪扭扭,但齐鸣觉得这像是蒙古文。之前他意外得到过一方蒙古大将王保保的印章,上头刻的就是蒙文。

  而这玉片上扭曲的痕迹看,有点类似。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发现,从玉片断口的截面形状,以及这玉片顶部的绳孔来看,他手头的只是某个玉牌的上半部分。

  仅仅一小块就能堪比国宝,那完整的该是何等的宝贝?

  齐鸣对这东西的兴趣更大了,将它拿到近前,翻来覆去的查看。

第543章 密码

  玉片不大,说是一目了然也毫不为过。而且它还是个死物,即便齐鸣翻来覆去的观察,也没能把它看出朵花来。

首节上一节34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