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51节

  别说在其他国家推广,就是元朝内部都很少有人认识。因为这字实在太难认,八思巴文不止日常书写的书面体,还有金石篆刻专用的金石体,以及书写佛经专用的佛教体。

  同一个字好几种写法,字体还繁琐。更重要的是忽必烈也高估了蒙古族的学习能力。让他的那些同族骑马打仗还行,让他们学习实在太难。

  所以,最后八思巴文虽然被创造出来,但也就用作官方书写。元朝一倒,连蒙古人自己都不用了。

  因为清楚八思巴文的来历,齐鸣最先在搜索栏里输入的是<长生天>,结果很快出现。

  “长生天”,也就是蒙古人信奉的永恒的最高神,是世界万物的法则。在蒙古语里,长生天叫腾格里,蓝天叫腾格尔。

  <成吉思汗>的意思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铁木真取这名头,也是有借宗教之力,来确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所以蒙古国圣旨才会把<长生天>几字放在最前。

  至于圣旨金牌,也算是元朝特有的一件东西,形状还真有点像这玉片,长条形,上方带孔。说是金牌,但因为黄金质地偏软,所以是金银合金。

  

  它的作用,跟现在古装剧里的<如朕亲临>一个意思。如此重要,制造的也就少。

  全世界目前也就4块圣旨金牌,2块在俄罗斯,1块在华夏,还有一块抗战期间被日本偷回了国。

  目前为止,还没有圣旨玉牌的出现,这就难怪刚刚杨朝明语气会如此遗憾了。要是真发现了圣旨玉牌。

  那作为发现人,是百分百能被写进蒙古相关的研究书籍里的,这对很多学者的意义,相当于了青史留名了。

  不过一般的圣旨金牌上,只是用八思巴文写上<皇帝的圣谕是不可侵犯>一类话。而这块玉片的一面,明显雕刻了山石一样的景物,所以是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还存疑。

  查完了资料,齐鸣朝后一躺,随后取出那玉片。

  果然,跟他想的一样,这东西太小,字数也少,即便知道了文字的意思,也推断不出这东西的来历和代表的意义。

  只能说是增加了一种猜想。

  他知道调查似到此就断了,但上头堪比国宝的贵气,却又像是鱼饵一样不断在他面前晃荡,钓的他心痒难耐。

  “你怎么起这么早?”

  也就在他患得患失的时候,童欣晴揉着惺忪的睡眼,站在书房门口。她刚醒来后没看到齐鸣,便摸着找了过来。

  “接了个电话,聊完就不困了。”

  齐鸣放下手上的玉片,朝着门口的丫头招了招手。

  童欣晴乖顺的走近,伸手拦住齐鸣脖子,坐在了他大腿上,随后就像是只小猫一样,朝里挪了挪。

  她眼神掠过电脑屏幕后,小声问道:“是不是那玉片,有消息了?”

  “嗯,有是有了,但跟不知道也差不太多。”

  看她有兴趣,齐鸣便把刚刚查到的资料分享了下。

  “全是猜的?那想查清不是很麻烦。”

  童欣晴头靠在齐鸣肩上,撒娇一般的呓语一声,呼出的热气顺着齐鸣脖颈全灌进了胸口,然他一个激灵,抱着女孩的手也紧了紧。

  美人在怀,齐鸣也不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柔声道:“麻烦就不查了。欣晴,今天还想去哪儿玩儿?”

  “嗯~”

  童欣晴想了想,眼神里的睡意渐渐消失,片刻后,带着点兴奋的提议道:“去吃好吃的。临海路那新开了个小吃街,有世界各地的小吃。

  我之前就刷到了,一直想去但抽不开身,你陪我去那好不好?”

  “好。”

  这点小小要求,齐鸣自然不会拒绝。事实上,只要别不是让他逛街,刀山火海他都不带眨眼的。

第545章 好嘴杨巴

  在别墅里吃过了早饭,又陪着家里的三小只玩闹到了10点多,临近饭点的时候,齐鸣按照约定带着童欣晴到了临海路。

  到了地方,齐鸣才知道,童欣晴所说的美食街,其实就是一条50多米长的弄堂。z

  弄堂两侧并排的全是2米多宽一个个的小商铺,经营着各色各样的小吃。

  在入口处,齐鸣就看到了土耳其烤肉,北京驴打滚,糖耳朵,广东鸡饼仔,等等各色招牌。

  两人站在弄堂口,穿堂风一吹,一股子好闻的味道就被带出来,直往鼻子里钻。

  站在齐鸣肩膀上的小紫更是眯眼抬头,露出享受的模样。

  “走,咱们先去这家。”

  童欣晴手挽着齐鸣胳膊,迫不及待的走向最近的一家。

  来之前,她就做过了调查,拽着齐鸣到了店门口,就像是熟客一样,朝着里头的老板道:“老板,2个牛肉香圈,一个不要辣,一个微辣。”

  老板正埋头干活,听到有人点单,才抬起头,乐呵呵的用津门口音回应:“好咧,您稍等,2分钟。”

  这个时间段,本来就不是客流高峰,很快两个甜甜圈造型,炸的金黄的面包圈,便被老板从油锅里夹出,放到筛网上甩了甩,过滤掉多余的油水。

  老板才把用黄色的纸袋子裹着,递给了童欣晴,临了还不忘提醒了句:“当心烫。”

  “谢谢。”

  童欣晴笑嘻嘻的接过,试了试温度后,拿出那个不辣的递给齐鸣。

  齐鸣拿到手上,咬了口,才知道这<牛肉香圈>就是面皮裹着卤制好的牛肉馅,在过热油。

  炸过的面皮金黄,同时还能锁住牛肉的鲜香,这家店皮薄馅儿多,趁热的时候,味道确实挺好。

  “嗷呜~”

  看他俩都吃上了,小紫立刻不满的干嚎一嗓子,在保持平衡的同时,伸长了脖子努力往那香圈上凑。

  “给你,给你。俩馋猫。”

  齐鸣立刻撕下一块递到了它面前。小东西伸出舌头舔了舔,试了试温度后,才一口咬住。

  “两个?我觉得你在骂我。”

  童欣晴转过身,佯装生气的抱怨道。她其实也不是很能吃辣,但看了网上评论说这家店的香圈辣的好吃,所以点了份微辣的。

  但是对她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来说,人家的微辣,到了她这儿就是重辣,才咬了几口,就嘴唇泛红,都开始嘶嘶的抽气了。

  “说你馋猫,你还不认吗?”

  齐鸣憋着笑,拿过她手上剩下的那些,打趣了句,同时递上瓶水。

  童欣晴接过矿泉水瓶,皱起鼻子,白了他一眼,一副<美食当前,本姑娘懒得理你>的小表情,蹬蹬蹬,奔向第二家。

  这家的招牌上写的是煎焖子。

  焖子是一种北方小吃,齐鸣在北京待着的那几年也没少吃过。

  它的主材料是绿豆,将绿豆磨成粉熬煮成块状,最后做成类似凉粉的的胶质固体。

  制作的时候,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再投进热油煎炸。煎熟后,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麻酱,酱油,葱花,香菜等佐料调味。

  成品外头焦酥松脆,里头却还保留着原有的滑嫩,口感上确实别有风味。

  而且,这家跟齐鸣在京城的时候吃到的煎焖子不同,别家为了效率,用的是玉米淀粉。

  这家则是现磨的绿豆,老板娘负责煎炸,老板就在一边磨豆子,因为材料正宗,味道也就更好,齐鸣都忍不住多吃了几块。

  童欣晴为了能多吃几种,每一样都是浅尝辄止,剩下的就往齐鸣手上一放。

  齐鸣开始还能顶的住,加上还有小紫这隐形大胃王帮着一起解决,所以还算游刃有余。

  但等到逛到近半的时候,他也遭不住了,已经是有点撑了。没办法,他只能把远远跟在后头的小龙叫来,拉着他一起分担。

  逛吃逛吃正在兴头上的童欣晴可没注意到后头俩男人已经渐渐戴上了痛苦面具,拿着个印着花朵图案的纸袋走回到齐鸣面前,示意他张嘴。

  齐鸣感觉这嘴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机械般张开,随后就有一块东西被塞了进来。

  “这是魔都的海棠糕,你尝尝,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边介绍,一边很自然的就把袋子往齐鸣手上一放,然后转身就想去下一家。

  “欣晴,要不找个地方休息会儿,缓缓再继续?”

  齐鸣拉住她,小声提议,因为嘴里的海棠糕还没咽下,所以声音模糊,又重复了一遍,才把意思表达清楚。

  童欣晴只当他是累了,善解人意的点点头,挽着他进了临近的一家。

  跟其他店铺不同,这家的门脸大些,所以贴墙摆了几副桌椅,专供客人休息。

  店老板正百无聊赖的等客,见到二人进来,立刻热情的迎上。

  “三位,想吃点什么?”

  两人进来的时候也没看招牌上写的是什么,所以眼下被问起后,都是下意识的看向了贴在墙上的菜单。

  “杨巴茶汤?”

  童欣晴小声念了遍店名,才问道:“老板,什么是茶汤?”

  “这是天津的一道特色小吃。就是把秫米面炒熟炒香后,再用开水沏泡,你要喜欢,还可以在上头撒上瓜子,芝麻,五仁等等小料。”

  要换了个人,老板可能介绍两句就带过去了,但童欣晴虽然墨镜帽子,遮了大半张脸,只是从气质打扮上,那是妥妥的美女。

  虽然美女是挽着男人手进来的,大概率名花有主,但却不妨碍这老板像是只公孔雀一样,双眼发光的套近乎。

  他拉过一把椅子,直接坐到两人身边,继续介绍道:“别看我说的简单,但炒面的配方不同,各家的味道也不同。

  我们杨巴茶汤,那可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就是当年李鸿章吃了都说好。我家祖上,就是靠着李中堂的赏钱发的家。”

  “李鸿章?他也吃过你们家的东西?”童欣晴语气好奇。

  但这老板接过话茬,洋洋得意道:“那是,同治那会儿,李鸿章来天津。当地的官员想讨好他,所以安排宴席,这宴席自然少不了天津的地道美食。

  因为我家的茶汤,所以当官的就选了我太太太爷爷过去。我们家的茶汤,最后一步会撒上炒熟的芝麻,这样味道才香。

  谁知道李鸿章老眼昏花不识货,喝都没喝,当场给摔了,当时把在场所有人都给吓着了。

  你知道,我祖上是怎么死里逃生,还得了赏钱得吗?”

  “怎么?”

  “嘿嘿,我那太太太爷爷,当时就猜到了,李中堂这是把芝麻屑当成黄泥灰了。但他要是直接点名,那不是在说中堂大人有眼无珠,连芝麻和泥巴都分不清吗?但要是不说,给中堂大人吃泥巴这罪名,也不是我这太太太爷爷能担待的。”

  “啪!”老板重重一拍巴掌,就跟说书的说到高潮了一样,语气激昂:“说时迟那时快,我那老祖宗脑袋瓜一转,主动磕头,请罪道<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美女,你看这话说的多漂亮。既点名了东西来历,是芝麻,替自己开解,又给足了李中堂面子。

  所以中堂爷很满意,借坡下驴,把这事儿搪塞过去,同时还让人打赏。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杨巴茶汤名噪津门,跟狗不理一样那是天津小吃界的扛把子。”

  这老板嘴皮子利索,又懂调动情绪,一个小故事还真被他说的绘声绘色。

  童欣晴听的一愣愣的,但齐鸣却憋着笑,看向老板问道:“老板听你话里意思,你姓杨。”

  “对。那当然喽。”

  “就算同姓,你这么瞎认祖宗,就不怕你那真正的太太太爷爷,晚上从下面上来找你这不孝子孙?”

  齐鸣这话,立刻让老板露出不悦的神色,看向齐鸣:“小哥,你这话什么意思?”

  齐鸣像是一点都没听出他语气里的不悦,似笑非笑的道:

  “茶汤确实是天津的小吃,但天津可没什么杨巴茶汤这百年老字号。你讲的,其实是近代作家冯骥才先生写的一个名叫《好嘴杨巴》的短篇小说。对不对?”

  老板没想到<假李鬼遇上了真李逵>,齐鸣直接戳破了他的谎言,还点出了来历,这下哪怕他脸皮再厚,也有点遭不住。

  过了几秒,他才扯起笑脸,就好像没发生刚刚一幕一般,站起身,热情道:

首节上一节35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