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43节

  两侧的是两个10多平方的绿色军用帐篷。

  帐篷门口,有人吞云吐雾,有人聊天,气氛融洽。至于怎么分辨主办方和客人也很简单。

  带了黑色面罩只露出眼睛的就是主办方,其他的都是客人。

  而让齐鸣意想不到的是,他隔着老远就看到了个熟人。

  正是昨天在市场上见过的那个韩国棒子,今天他身边除了那个翻译,还跟着个墨镜大汉,估计也是保镖之类的。

  冤家路窄,韩国棒子看到齐鸣后也挺意外,但随后就朝他做出了个割喉的动作。

  齐鸣也毫不客气,伸出中指比了个国际通用手势,最后还勾了勾,那意思想来他懂。

  韩国棒子还想说什么,却被身边的翻译拉住了,不知道说了什么最后恨恨的朝他瞪了眼就别过身,不再看他们了。

  孙虎几乎是目睹了全过程,看向齐鸣问道“这就是你昨天说的那个韩国棒子?朴永易?”

  “他姓朴?”齐鸣这才知道对方姓名。

  “虎子你认识他?”林轩也是好奇。

  孙虎点点头“韩国那边的一个影视公司的大公子。之前来北京找我办个执照,被我狠狠宰了笔。”

  林轩朝地上啐了口“难怪油头粉面,娘们唧唧的。”

  “可不是嘛。”孙虎接茬,但是很快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变得好色又下流。

  “不过你别说,他带来孝敬我的那几个韩妞是真不错,腰细腿长,屁股大。”边说他的肥手还在那比划“啧啧,那手感~”

  林轩落后一步,走到齐鸣身边,不屑与他为伍“你丫当心,硅胶摸多了致癌。”

  孙虎无所谓的道“怎么可能,关键人家白送的不摸就亏了啊。”

  几人说说笑笑,就到了门口。

  一个头戴黑纱的人走了过来,跟孙虎热情握手“孙公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孙虎抽回手,撇撇嘴“如隔三秋下半句是什么知道不?”

  那人一愣,这还有下半句?

  孙虎继续鄙视道“就知道你不懂,我也不懂。所以你也别咬文嚼字了,就说这次有没有好东西吧。”

  说着他拍了拍身上的背包,又指了指齐鸣林轩“我这次可是做足了准备,还带了兄弟来的,你要是让我失望而归,那下次来的没准就是飞机和大炮了。”

  面对孙虎的嘲讽和威胁,黑纱男人却是哈哈大笑。

  “哈哈哈,孙公子这脾气对路子。你放心,真要让你空手回去了,那您回去了可以直接去乌鲁木齐市的皇后会所,包吃包和包玩,帐全算我头上,您玩开心了再回去,就当我给你的赔罪。”

  “当真?”

  “当真!”

  男人跟孙虎聊了会儿,又跟齐鸣林轩打了招呼,随后就去招呼其他人。

  齐鸣简单的扫两眼,这会儿等在门口的人不少,但一眼就能看出,头发斑白站位靠后的多半是鉴定师。

  身高体壮的基本是保镖一类角色,而真正买家不算他们三个也就8人。

  8人里他还遇到个认识的,正是那个花2千万买下他大一片红邮票的秦横。

  秦横看到他和林轩也有点意外,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并没过来的意思,似乎有意隐瞒。

  又过去了十多分钟,黑纱男人又带来了2波人。

  这次他没离开,站到了圆顶帐篷的门口,扯着嗓门喊道。

  “各位!感谢大家不远万里过来。因为有几个新朋友所以耽误下大家的时间,介绍下这儿的规则。”

  “这次售卖会咱们还是分两场,第一场暗标,帐篷里已经摆好了东西,你们随便看随便摸,摔了算我得,要是有喜欢的,写清楚编号把报价单交给里面的弟兄。最后价高者得。”

  “另外,由于地方有限,鉴定师和买家能进,保镖就别带进去了。你们手劲儿大,我怕你们把东西捏爆了。”

  “第二场,拍卖。暗标结束后开始。不过拍卖的东西看可以,摸也可以,但要是不小心摔了碰了,得按起拍价3倍赔,也希望大家理解。多的我也不说,暗标,开始!”

  男人一声令下,帐篷口的两个手下一左一右拉开了帐篷的门帘。

  齐鸣三人跟着人群进到了里面。

  帐篷里是个近一百多平的空间,一下子进来了20多号人,倒也不算拥挤。

  一张张长条桌子贴着帐篷边缘摆放,拼成一个圆。桌子上是一件件物品。

  齐鸣粗粗一看,有石刻,有佛像,有木雕,有瓷器,有玉器。

  甚至他还看到了好几个包包,看商标,好像是爱马仕和香奈儿还有驴牌。

  更亮瞎他眼睛的是,好几个人对这些包包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兴趣,明明是大男人,却毫不避讳的拿在手上把玩。

  这几个人里,有一个还是跟他一起来的孙虎。

第64章 洛书现世,国之重宝(上)

  孙虎!外人眼中手眼通天的红三代,孙大少。

  此刻正满是陶醉的轻抚着手上的蓝色包包,跟抚摸情人肌肤一样,温柔又猥琐!

  齐鸣看的一阵的恶寒。

  他不明白,高门大院几十年怎么就没在他身上留下丁点的王霸之气。

  齐鸣好奇的走到孙虎边上“孙哥~你这么喜欢这包?不会要买吧?”

  “买!必须买!”孙虎语气坚决,眼神坚定。

  他爷爷要是看到他这副样子,一定很欣慰,老爷子当年两把菜刀砍地主闹革命的时候就是这态度。

  “费那么大劲儿,来这,买个包?”

  齐鸣表示不理解。

  孙虎撇撇嘴,一副高人风范道“一看你就是外行,知道这是什么包嘛?”

  齐鸣看看五金件的样式回答“爱马仕。”

  

  “呵~你也就认识个商标。它全名暗夜蓝爱马仕鳄鱼皮Birkin,市场价15万!美元!”

  “15万!还美元!”齐鸣算算,得小1百万人民币了,这至少能买2件康熙乾隆的官窑器了。

  “关键,你有钱也买不到。这种级别的包包,都是要上拍的。”

  齐鸣记得孙虎也就带了两包钱吧,于是又问“虎哥,我看你也没带太多钱吧,买了包,后面的拍卖不是就只能看了。”

  孙虎拍拍齐鸣肩膀老气横秋道“小齐,装钱的时候也发现了吧。他们给的包,装满正好是1百万人民币。”

  齐鸣点点头。

  “人民币的尺寸大约长15.6厘米,宽7。6厘米。但是小齐啊,这世上不止有人民币的,美元的长15.7厘米宽就只有6.6厘米,所以你觉得这包里装满的要是美元,那得装多少?而且世界上还有种货币,叫欧元,它最大面值可是500!”

  齐鸣一呆,还真是,自己格局小了。这家黑市只收现金,但没说只收人民币啊。

  “嘻嘻,小齐,我跟你说,只要有这包包,我之前就看上的那二线明星肯定手到擒来,到时候哥哥也让你尝个鲜,嘿嘿嘿~”

  刚刚还有那么点范儿,这会儿又是痴汉样,齐鸣赶紧婉拒离开,他觉得这胖子总有一天要栽在这管鲍之交上。

  走到林轩这,他就正常多了,拿着放大镜正仔细看一幅字的印。

  齐鸣望气术一扫,贵气浓郁,岁气稀薄,再看看落款:启功。

  “这是启功的字啊。”

  启功,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鉴定家,清朝皇族正统皇族后裔。这位老人的书法至少20万一平尺,而且涨势迅猛。

  前些年,在一场拍卖会他的“翰墨缘”三个字,加起来也就1.4平尺,加佣金成交价高达150万。

  林轩抬起头,扭扭发酸的脖子“是他老人家的真迹,不过笔力青涩,这尺寸到行家手上应该在70万左右。”

  说着林轩看了看这幅字对应的编号,写了个55万,朝静立在一边的黑巾男招了招手,把报价交给了他。

  “你怎么样?有收获嘛?”林轩问。

  齐鸣摇摇头“暂时没,不着急。那你先看,我去那边看看。”

  “嗯,有问题叫我。”

  齐鸣走到一边,开启望气术,第一次来了个全场扫描。

  桌子上一件件物品在望气术下是真是假原形毕露。

  不得不说,这些买家带来的鉴定师的水平都不差。

  在齐鸣视野里,那些岁气和贵气都足的物品旁人就多。相反人就少,他觉得,哪怕是个外行人,光看人多人少,大致也能分辨个真假。

  比如秦横手上的小碗,齐鸣判断就是南宋的黑釉展。而那韩国棒子朴永熙,也拿了个印度造型的铜佛像,光看年代就有6百年。

  唉,现场都是行家,想捡漏可就难了。

  而且虽然暗标物品有真有假,但光看那些真品的价格,大致也能猜到后面拍卖环节的物品价值。

  就他带的50万,肯定是去陪跑凑人气的。如果不在暗标环节有所收获,他大概率是白跑一趟。

  这么一思量,齐鸣把目光聚焦向了那些没什么人看的东西,指望从这类物品里有所收获。

  但是想法很好,就是天真了。

  别人是没外挂,但有经验,有眼力啊,被他们集体放弃的东西,那能是什么好东西。

  齐鸣来来回回看了一圈,都没见到什么有价值的,就在他失望的收回目光,打算放弃时,视线从下回收的瞬间,一张桌子下的一个大家伙,短暂的收入了视野。

  这惊鸿一瞥,让齐鸣瞬间心神巨震。虽然是匆匆的一瞥,但望气术下,那抹紫气直冲而起,像是夜晚的篝火一样,耀眼。

  齐鸣装作淡定的走过去,实则插在裤袋里的手已经被汗打湿。

  他先是拿起桌上的物件,然后放下,最后才好像不小心踢到了桌子底下的东西后附身观察,这次雕塑才完整的呈现在他的眼中。

  这不是雕塑,应该算是个铜器。整件铜器有30多厘米高50多厘米宽,被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只乌龟造型,下半部分则是个圆形的台座。

  台座表面勾勒了水纹的痕迹,台座上也有零星的乱石水草,以及几条小鱼。而乌龟则是低头闭目,四肢动作略有差异,似乎是在游动一样,姿态悠闲惬意。

  似乎是在地上放了不短时间,又好像这铜器的保存就不好。台座上沾了不少青草泥土,原本外表的鎏金工艺也被磨掉不少,即便残留了金漆的表面也被泥垢灰尘覆盖,陈旧又破败。

  龟背侧面有明显的凹陷,底座上的石头水草也有弯折和断裂后留下的断口。

  齐鸣稍稍一想就明白为什么没人看得上这铜像了,并不是它破旧也不是它不够精美。而是常人理解中这种铜雕就不存在!

  华夏的铜像历史极其悠久,铸造工艺繁杂,但主题是永痕的。

  其一,是佛像,主要集中在汉唐宋。

  其二,实用器,这个各个朝代都有,例如汗宫灯,唐的灯盏,当然最出名的就是商周的青铜器,流传到今天的每一件都是国之重器。

  其三,道家人物,这主要流行在宋代。

  纵观整个华夏史,铜器历史,以动物为主题的少之又少。战国时期倒是留下了一尊铜牛。但那是青铜器。而眼前的明显是黄铜。

  还有一个原因,大小!

  黄铜是重要的铜币原料。华夏铜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历朝历代都是禁止铸造铜器。现今流传下来的明清铜像大多都是成人巴掌大小,就是这个原因。

  而这件铜像,太大了。它的大小和造型,更像是某个老总办公桌上用来镇宅的装饰品。

首节上一节43/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