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99节

  齐鸣赶紧帮着老人收起钱,扶着她就走回了他之前坐的位置。

第143章 王族后裔

  “小紫!”

  靠近了八仙桌,小米立刻就发现了趴在凳子上小憩的小紫。

  不过懂事的她并没有直接跑过去,而是先征求的看向了齐鸣。

  齐鸣笑着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柔声道“去吧,叔叔要跟奶奶谈事,你带小紫上一边玩会儿,好不好?”

  “谢谢叔叔!”

  小丫头兴奋的应了一声,说完立刻小跑着过去抱起小紫就去了一旁。

  齐鸣扶着老人在桌边坐下,等小丫头走远了点,这才面露难色的对老人道

  “大娘,您儿子卖东西的时候,是签了合同的。合同上是没有赎回这一条的,而且您手上这点钱也不够啊。”

  刚刚老人打开手绢的时候,他也看了,就那厚度顶多三四千。昨天那佛像金钱,林轩是按6千收的,就算林轩愿意原价退回,这钱也还是不够的啊。

  听他这么说,老人的脸上一片的凄苦之色,伸手抹着眼角,颤声道

  “那混小子说只卖了2千,他骗我,他又骗我,唉~我怎么就生了这么个混账东西!小伙子,你告诉我,他到底卖了多少钱,求你宽限个几天,我一定给你凑出来。”

  2千!

  齐鸣立刻反应过来,老人说的并不是佛像金钱,而是他好心收下的那枚方章。要是那件东西,那倒是好办了。

  他赶紧劝慰道“大娘,你先别着急,有事慢慢说。你儿子一共卖了两件,有一件确实是2千收的。你先在这等一等,我现在就去拿。”

  说完,他起身回了里间的办公室。这枚双兽纽的木头印章,本身价值不大,所以齐鸣也就没带回去保存,放在了店里。

  “大娘,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齐鸣把方章放到了老人面前,老人家颤抖着伸手捧起了方章,满是皱纹的手掌,小心的轻抚着,语气激动的道

  “对,就是它。小伙子,这是我那老头子生前最心爱的东西。我知道你们做生意也是要赚钱的,我可以多出500块,能不能求你,让我把它赎回去!”

  “当然可以,昨天我就跟你儿子说好的,这印可以原价赎回的。这才过去一天,怎么都不能多要你的钱。”

  “谢谢~谢谢。”

  老人怀抱着木印,老泪纵横的连连作揖感谢,看的齐鸣一阵的心酸,赶紧搀扶起老人。

  “小伙子,这钱你收着。”

  老人将那木印收进了臂弯里的一个布袋,而后再次从怀里掏出了那个手绢,数了2千块递给了齐鸣。

  齐鸣想要拒绝,但是这老人却是异常的坚持,最后实在是拒绝不了,齐鸣才收下了这2千元。

  “小米,咱们该走了。”

  事情办完,老人叫来了在不远处玩耍的小孙女,起身便要离开。

  “啊~奶奶,咱们再玩一会儿,行不行,我保证就一小会儿。”

  小米鼓起双腮,撒娇道。她毕竟是小孩子,玩心重,这才来了不到十分钟,就要离开,所以有点儿不乐意。

  “听话,再晚可就没车了,到时候咱们走到天亮都走不到家。”

  小米瘪着个嘴,可怜巴巴。

  目光在她怀里的小紫和面前佝偻着背的奶奶身上来回游走,最后,她用力的抱了抱小紫,才不舍的把它放到地上。

  “拜拜,小紫。”

  “嗷呜~”小紫挥了挥爪子算是回应。

  跟小紫挥手道别,她走上前牵起了老人的手,眼睛还有点红,却是乖巧的道“奶奶,咱们走吧,我来扶着你。”

  走到门口,女孩还不忘回头,朝着齐鸣挥手道“叔叔再见。”

  齐鸣目送着这一老一少缓步朝前,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空落落的,有点揪心。手绢里的零钱,老人凄苦,小女孩的懂事,像是幻灯片一样在眼前不断交替闪现。

  “等等。”

  他猛地追出去两步,叫住了两人。

  老人和女孩转过身,诧异的转身看着他,尤其是老人,脸上带着些许的警惕,生怕齐鸣是反悔了一样。

  齐鸣三两步,挡在了两人身前

  “大娘,你们这是要回哪儿?我正好也下班了,要是顺路,就让我送送你们吧。”

  闻言,老人的神色放松了下来,刚要摆手拒绝,她身侧的小米却先一步回答道

  “叔叔,我们要去青云店。”

  “那还真巧了,我有朋友正好约我去那附近吃饭,走,我捎带上你们。”

  说完,他招呼了一声小龙,也不管老人答不答应,拉起小米的手就朝停车场走。

  几人很快坐上了那辆陈总送的威霆,小米应该是第一次坐这种商务车,有点小兴奋,摸摸这,看看那,和小紫在座位上玩的不亦乐乎。

  而老人家就显得有点局促了。为了缓解她的紧张,齐鸣没话找话的问起了这印章的来历。

  这一问倒还真让他涨了见识。按老人说法,他们祖上就是喀喇沁王的后裔。

  不是旁系后裔,而是真正的王族后裔,历史甚至要追溯到康熙时期。

  当时康熙皇帝正在跟蒙古西边的准噶尔打仗。

  为了稳定漠南局势,让喀喇沁一族全心全意的替他守住这片地区,便把他的硕端静公主下嫁给了当时的喀喇沁王扎什的儿子嘎尔藏。

  扎什过世后,嘎尔藏很顺利的接任了亲王的爵位。

  可不到20年,硕端静公主突然猝死,有传言是被丈夫嘎尔藏失手所杀。因此,康熙大怒下旨废了嘎尔藏的王位,还把他囚禁在京城。

  虽然是被囚禁,但嘎尔藏之前毕竟是王爷,而且娘家实力也强,朝廷自然是不能怠慢了这位,囚禁期间吃的喝的,甚至女人一个都没少。

  这才在京城留下了他们这一脉。

  康熙雍正这两朝,他们这脉都得到了优待,一切待遇都是按照八旗贵族发放,生活富足。直到乾隆时期,他们一脉的待遇才开始一降再降,最后彻底沦落为了平民。

  等到了光绪年间,小米的太爷爷那一辈,甚至变卖了嘎尔藏带来的那枚真正的喀喇沁王印,换了几亩薄田,才能维持生计。

  不过为了后代能记住祖上的荣光,他们便用杨木又雕了一枚,正是齐鸣收下的这枚。也是因为这印对他们家的意义重大,所以老人哪怕知道这枚印不值2千,也愿意溢价赎回。

  看着在前排跟小紫玩闹的女孩,齐鸣也是有点唏嘘,要是小姑娘早出生个3百年,她可就是个格格。

  人世间这境遇,还真是白云苍狗,世事无常。

  “大娘,你们祖上这么厉害,那是不是有很多东西传下来?”

  齐鸣顺着这话题继续道“我也是做古玩生意的,你要是有想出售的,可以照顾一下我的生意啊。”

  老人闻言,脸上先是露出一丝的警惕,想了想后,才点点头应下了。

  “东西是有两件,最好的那些,祖上就卖掉了。后来文革,又被收走了一些。我家老头子倒是藏下了几件,可也被那败家子偷去卖了。

  剩下的这两件,是我好不容易藏起来的,是打算留给小米以后上学用的,过会儿你就帮着看看吧,也省得我跑来跑去了。”

  汽车一路驶出了城区,真正上了路,齐鸣才知道这青云店的位置有多偏,几乎是靠近河北那块的地界了。

  老人的家像是个小小的四合院,不过东厢房的位置是个用竹竿和防水布,随意撑起的棚子,里面有大灶和三轮车。

  南边是一道矮墙,墙边种着两棵枣树,树上拉着一根长线,上面还挂着衣服。院子西南角是一个小小的砖瓦房。

  齐鸣也是农村里出来的,扫上一眼就知道,那应该是个旱厕。

  一到地方,小米就蹦跳着下车,抱起院子里滚落的一个小球,就要和小紫玩。

  而老人似乎是年纪大了,下车的时候有点眩晕,还好齐鸣扶助了她。

  稍微缓了缓后,老人才拉着齐鸣和小龙去了正中间的堂屋,招呼两人坐下休息。

第144章 满大人瓷器

  这间堂屋应该就是这家人的客厅了,屋子的东北角贴墙放了一张香案。

  香案靠里的位置摆着几个老人的遗像,遗像前香炉供品一样都不少。

  而堂屋正中摆了一张八仙桌,老人招呼着齐鸣和小龙在桌边坐下休息后,便拿出钥匙打开了左侧的房门,走了进去,没一会儿一阵兮兮簌簌的翻动声就从里面传了出来。

  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摆设,整间屋子唯一的电器就是头顶的白炽灯和香案上那两盏插电的蜡烛。

  齐鸣也是农村出来的,但十多年前起,村里的壮劳力都会出门打工,没过几年家家都盖起了二层的小楼。

  他很难想象,京城的郊区居然还会有这样破落的农家小院。

  也就三五分钟的功夫,老人抱着两团厚厚的报纸走了出来,放到了桌上,而后她才扶着桌沿坐下,期待的道

  “就剩这两件了,一件我看着最漂亮,一件看着年代最老,而且也没有磕着碰着的痕迹,就给藏了起来。你给看看吧,看能值多少钱。

  齐鸣拿起其中一个较大的东西,笑着道:

  “你这包东西的报纸都黄成这样,里头的东西一定是有年头的了,这东西肯定差不了。”

  揭开里三层外三层的报纸,里头的是件茶壶。

  

  “这东西好漂亮。

  坐在一旁的小龙难得的插了个嘴,赞叹了一声。

  听到有人称赞她的东西,老人也是高兴的笑出了声。

  “呵呵,我家老头子在世的时候,也去市场上摆摊倒腾过一阵,这件是里头画的最好看的,我就给藏了起来。“

  齐鸣虽然也是笑恭维了两句,但却在心底失望的叹了口气。

  老人家显然不懂什么是古玩,这好看有时候真不能当饭吃。

  这种瓷器是中国特有的外销瓷,俗称满大人瓷。

  满大人,现在的华人都把这称呼当成是对华裔甚至是特指华夏人的,一种歧视。前两年因为一部漫威电影,这个称呼在国内被吵的沸沸扬扬。

  但其实,这词语最早在出现在西方的时候,是带着赞美和憧憬的,完全没有一点歧视的意思。

  康熙年间,清朝开放部分港口用作对外贸易,当时来华的西方人,登陆后就必须拜见当地的官员。

  当他们见到清朝的官员们互相称呼对方为大人后,便把穿戴官服打扮的人都称作满大人。

  后来,为了满足西方人对神秘东方国度的好奇和向往,欧洲的商人定制了一批绘画了清朝人物装束的瓷器,这种瓷器,就被称作满大人瓷。

  满大人瓷为了迎合欧美人,有着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的特点。西方有喝下午茶的习惯,18世纪时期,用满大人瓷器喝咖啡或下午茶,一度成为欧洲贵族间的一种潮流。

  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后。因为清朝是战败方,自然也就失去了西方人的推崇。

  齐鸣手上这把茶壶,整体满绘人物风景图纹,壶身主体绘画庭院人物休憩图,人物身穿满服,面容神色却酷似洋人;壶把和壶口被做成树枝的样式,完美契合广彩“式多奇巧”的特点。

  无需望气术验证,齐鸣都能断定,这就是一件标准的嘉庆年间的出口外销瓷。

  这种瓷器,国内并不流行,而且作为外销瓷,数量也很大。

  这几年倒是有不少满大人瓷,被回流,但因为不符合国人的审美,市场表现很差,哪怕是上拍,成交价也就几千上万的样子,跟六七十年代的创汇期瓷器差不多价。

  “大娘,我再看看这个。”

首节上一节9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