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13节

  于大为沉默中点头,这一点他相信,要是真没有技术的话,也不可能在这个厂子里当上大队长,况且当初小白还没来的时候,这位大队长其实也就变相的是整个厂子的厂长。

  “所以,你那边要是真缺人,不妨考虑考虑他呗。”小白说完,拿起茶杯靠在椅背上。

  “啧啧,怎么了小白同学,你是心里面愧疚了,还是圣母心泛滥了,这么在意大队长吗?”于大为嘴角勾勒起笑容,玩味的表情溢于言表。

  “随便你怎么想,反正我这里又不缺人。”小白似是想到了什么,看向于大为嘴角带起几分勾勒说:“说不得,以后我这里的人还得靠你来养呢。”

  “你这个玩笑开得可真大,有点不善了哦。”于大为摇头表示不信,这几个人就算让自己收着他也养不起呀。

  再者八局如今风头正盛,怎么可能会把人开掉,都开掉了谁来检修全国那么多厂子的设备呀。

  小白也没有解释什么,二人沉默中,各自喝着老白茶,茶杯里的热气,顺着空旷的房间徐徐向上,随后化作一阵幽香钻入鼻孔。

  “地方在哪?”于大为终归是没有沉得住气,他倒不是看在小白提到了对方,而是看在那位老爷子的面子上,他愿意相信这位大队长一次。

  “油城北面的泰县,永和镇,永和村。”小白抿嘴笑看于大为,“先说好,我可没有逼你的意思,是你自己想要去看看那位修车师傅的。”

  “明白。”于大为摇头无语笑着,“还从没见过你这样大公无私的人。”

  “这有什么,也不过是你需要个人,我想到了个人,真要是较真的话,跟我其实谈不上有关系。”小白轻描淡写的讲述完,将杯子里的茶水倒了。

  于大为还能说什么,有些人自认为是自己来到这个厂子,夺了大队长的权,才导致大队长最终离职的,他于大为能做的也只是顺手解开对方的小小心结。

  “对了,听说村子为了种地,有些人家开了好几十亩荒地种田,你觉得我行吗?”小白跳过了刚才的话题,眼神熠熠的看向于大为。

  “你觉得你行吗?你一个城市户口,咋想的去农村开垦荒地的呢,安心做你的大少爷不香吗?”

  “唉,我还以为我可以。”

  “你可以把我家四十多亩地全种了。”

  “我是想过田园生活,可我又不是傻子。”

  “……”

  窗外的月亮挂在树梢上,两人吵吵闹闹一直到深夜。

第179章 老纪修理

  检修阿克曼挖掘机于大为用了两天的时间,处理好厂子里检修的事情后,于大为便带着姚金斧去了泰县。

  泰县隶属于油城五区四县之一,又叫杜尔伯特蒙,是蒙族的一个分支县,人口在十八万左右,因在嫩江下游东岸位置,淡水资源比较丰富,本地特产的鸭蛋非常好吃,腌出来的咸鸭蛋个个冒油。

  顺着铁路下面的公路一直往北走,大概一个多小时便到了泰县。

  如今冰天雪地的,路上也没有个铲雪车,公路上也全都是压出来的白雪,哪怕换上了防滑胎,若不是不谨慎的话,也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于大为深知北方冬季时候开车的危险,哪怕有点开车的技术,也不敢开太快,不过还好,来到泰县,往南走穿过两个村子的公路,就到了纪有德大队长所在的永和镇。

  泰县跟于大为家那边的县城差不多,破旧的公路上,偶尔就会出现个大坑,要是绕不过去,车底盘就会被边沿狠狠地剐蹭一下。

  红色的小汽车一路躲躲闪闪,来到永和镇一路不停,继续顺着高高的路口往下疾驰,下坡的时候,有驴车顺着下面往上坡走,两车差点没撞上。

  终归是有惊无险的穿过狭窄的覆雪土路,顺着高低不平的坡道,又穿过干枯的林荫,这才来到同样有些偏远的永和村。

  别看永和村跟永和镇有两个字相同,可似乎没什么关联,这个村子里的人很少,一共只有三个大队屯子,屯子跟屯子之间只是隔了两条壕沟,越过高高的陡坡也就到了另一个屯子当中。

  于大为一路开到这里,对永和村的一切都有些惊讶,路过其他村子,至少还能看见几个砖瓦房,可永和村几乎都是干打垒。

  每一家的院子都小小的,能有个九分地面积便不错了,干打垒的屋子也很矮,多说了举高能有个两米五,甚至都不到。

  俩人来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东北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习惯吃两顿饭,所以车窗稍稍摇下去一些,烧柴火的味道和蒸饭的味道就会夹杂在一起,然后飘进小汽车里面。

  “哥,这地方开个修理铺,不得赔的裤衩子都不剩?”副驾上,姚金斧双手扒在车窗上,将旁边的窗花擦掉,朝外看。

  当街溜达的狗都比他们路过别的村子的瘦,这村子毫不夸张的说,是姚金斧见过最穷的村子。

  地方又小又贫瘠,往远看周围全都是荒草甸子,想来应该是大大小小的泡子结成冰了,这地方种水稻行,但好像没人把村子周围开垦出来。

  “靠山吃山靠水,啥都靠不上,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于大为朝斧子笑笑,“再穷也肯定能有条活路的。”

  小汽车再往前开,有些挨着主街的院子门口前开始有些个捡漏的牌匾,说是牌匾,其实就是大木头板子上刷的红色油漆。

  上面有写“住宿”,有写“饭馆”,还有写“小卖店”的。

  越往村子里走,能看见的越多,整个一条街好像都是做点啥小买卖的,最终于大为锁定了村东头的一家。

  院子的设计跟他老爷子家很像,靠近主街的地方有个垒起来的小仓子,旁边是养猪的猪圈,身后是园子,最后面才是当院跟居住用的房屋。

  小仓子顶上也挂着个木牌子,红色油漆写着“老纪修理”四个字。

  于大为还看到对方门口,还摆放着一个拆掉轮胎的自行车,有个中年的汉子,穿着黑色的破旧厚棉裤,上半身套着棕色棉袄,后背处还能清晰的看到一个大红补丁。

  汉子此时正在给摘出来的内胎打气,打好了以后,双手按住内胎一处,将其放在水里,按压后没发现漏气,又轮换到另一端,就这么一点点尝试着寻找扎胎的地方。

  于大为将车绕过院子前的壕沟,顺着土路往下开停在了汉子的修理铺前面。

  原本汉子看见有小汽车停在了自家院门口,他还挺兴奋,毕竟村子里走过的汽车不多,坏掉的更少,要不是啥大毛病都去镇上去修,根本没有停在这儿的。

  仓子里有一位老人正坐在破旧的藤条椅子上抽着旱烟,他透过门口看了自家傻儿子一眼,有些不争气的教训道:“傻愣在那干什么!有车停门口了,还不起身去看看。”

  “哦。”纪有德双手从水盆里抽出来,朝两边用力甩了甩,然后将剩余的水渍放在棉袄两旁擦了擦,这才缩个手朝停下来的小汽车边上走去。

  只是当他看到车里走出来的那个人,眼中的震惊久久无法退散,双手窘迫的插在两侧的棉袄口袋里,有紧张、也有躲闪……

  好歹曾经也是油城有头有脸的大师傅,而且还有八局这个靠山傍身,可以说他是高管过的。

  也正因如此,他如今有些害怕见到熟人,曾经油城修车认识的哥们朋友,现在已经很少来往。

  自打他回来以后,便跟着老爷子安心种地,靠着自身的手艺在门口支了个铺子,生意一般,但一家人还不至于饿死。

  “好久不见,大队长。”于大为穿着二舅去年给买的墨绿色长款羽绒服,里面套着深灰色羊毛衫,裤子穿着的是黄妈给买的牛仔裤,里面则套着自家老妈做的棉裤。

  他朝着面前的大队长真诚一笑,就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虽已经很长时间没联系了,可对彼此的记忆还依旧深刻。

  “好久不见,于师傅。”大队长笑的有些窘迫,“我早已经不是啥大队长了,你就叫我老纪吧。”

  他没敢让对方叫自己“有德”,觉得自己有点配不上这个称呼。

  “于师傅是厉害的,这是买新车了?”老纪不想停留在过去尴尬的气氛中,目光看向旁边的红色小汽车转移话题说:“还是全新的大头鞋,这车老的好找,新的可不好找,它的亮点绝对是后置风冷发动机,也算是一绝。”

  “好是好,不过速度太慢,最高时速一百来迈,油门踩到底也就这样了。”于大为回头朝自家小汽车无奈一笑。

  “挺好的了,零点六几的排量,这还强求啥呀,我觉得这车比甲壳虫好,后期稍微改改速度得嗷嗷的。”老纪聊起了汽车,原本的几分尴尬彻底不见了。

  他下意识的伸手要拍拍这车,这才想起来自己的手不太干净,便又急忙缩了回来。

  “你来这儿是……”老纪转过头看向于大为,目光带着不解。

  于大为沉默一下,正巧瞥见了从小仓子走出来的老人,便朝挥手走了过去:“纪叔儿,您老也在呀。”

  “于小子,你咋有工夫过来。”老头拿着老烟枪,说完这句话吸了口。

  “小白跟我说您家在这儿,就想着来看看您。”于大为返身回去,从菲亚特后排座上那搬下来一箱水果,身后斧子也搬了一箱子,

  “太客气了,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东西。”纪老头瞥了一眼自家不争气的大儿子,“杵在那干啥呢,还不帮着搬搬,瞎嘛哭耻眼一天天。”

  身为儿子的老纪也是无奈,谁叫这是自己亲爹呢,回身快速走到于大为身边,一把接过水果:“走,们先进屋,我把门口的东西拾掇拾掇。”

  “好。”于大为点点头。

  几人进了屋子,房子不大,开门正面是厨房外屋,门口有个半人高的大水缸,旁边是锅台,北墙角落是竖着的柴火子,东北这边绝大部分外屋地都是这么个摆放。

  掀开白色绣花的帘子走进里屋,于大为便看见一位老太太和一位中年妇人。

  老太太躺在炕梢,上面盖着被子,一旁中年妇女正坐在旁边炕沿上做做针线活,见有人来了急忙放下簸箕,起身抬头看向自家的公公。

  “这位是于师傅,有德的朋友。”纪老头将烟杆子放在抗炎下面的灶坑边上敲了两下,里面的烟灰顺着敲击飘了出来,“随便坐吧。”

  “这个是有德的媳妇,炕上的是我老伴,下半身瘫了十多年了,别见怪哈。”纪老头从旁边又拽过来一个木凳子放到姚金斧面前,“小师傅坐呀。”

  “这有什么见怪的。”于大为接过纪老头的凳子,放在了姚金斧身边,而后自己又坐在了炕上。

  老纪的媳妇急忙给几个人倒开水,将家里不常用的玻璃杯拿出来,是特别有年代感的双喜玻璃杯,上面有红色的“喜”字,一般结婚的人家都会备几个这样的杯子。

  这杯子崭新如同没用过一般,被于大为捧在手里时,花纹上的磨砂感通过指肚传递而来。

  “这还是当年有德夫妻结婚时留下来的杯子,平时家里也不怎么来且,这杯子也就没怎么用过。”纪老头看到于大为盯着杯子看,便随口解释了一句,(且:客人的意思。)

  “嫂子是会过日子的,看这杯子就知道,一定是个会勤俭持家的。”于大为眼中含笑,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恭维了两句。

  纪有德正在收拾仓子外面的东西,正主不在,于大为也没讲出自己来的目的,便跟着纪老头一家人唠唠家常。

第180章 凡凡修理厂的号工人

  第180章 凡凡修理厂的01号工人

  聊天的时候也才知道永和村里的村民们,生活确实都很不容易,旁边很多荒甸子都不让开垦农田,说什么下面可能有石油,上面的领导要求永和镇周围所有村落都按兵不动。

  这也导致永和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子的年轻人,都离开了村子,背井离乡去了城市里打工。

  于大为对此也是无语,屁股决定想法,他如果没记错的多年以后泰县所谓的油田并没有打出多少油来,反而人口流失越来越多,最终的发展也是停滞了多年。

  除了这个之外,于大为还了解到永和村这边养农机的人也不多,想想也是家家户户都穷成这样,又哪里有钱去买车?可想而知老纪的修理铺生意怎样一个惨淡。

  众人就这样闲聊着,一直到纪有德回到屋子里,于大为这才说出了自己这次来的目的,想邀请老纪去自己的修理厂上班,工资一个月一千,年底有分红。

  这个工资也是从小白那里知道对方在设备厂时候的薪资水平,而后重新思考定下来的。

  设备厂当初给纪有德每个月开八百块钱,年底有少部分奖金。多说了能有一两百块钱就不错了。

  于大为给出的条件,虽然从市场来说不算多,但相较于纪有德如今的生活水平绝对算得上是可以的。

  而且油城修理圈子也不大,如今纪有德为什么辞职这个事,有心人只要一打听大概都能猜到个大概,一些个大厂子不见得能容得下纪有德这样有过污点的人。

  听于大为说一个月能开一千,纪有德的老婆眼睛就亮起来了,又听到年底还有分红,便忍不住朝纪有德偷偷使眼色。

  也难怪她这么积极,家里四个姑娘一个儿子,两个姑娘一个儿子上小学,大姑娘学习也挺好考上了县里的卫校,二姑娘读初中,就这几个孩子便已经把家里的一切都给掏空了,更别提炕上还躺着个每天需要人照顾的老太太。

  她这个做儿媳妇的虽然手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可这日子每天都得精打细算,当初这爷俩在设备厂上班时是那样,如今更是。

  “感谢于老板的好意。”纪有德这一刻也是听明白了于大为这次来的用意,只是自己哪还有脸给人家干活:“俺爹说了,做人都做不好,就别想着能把事儿给做好了。我就不去你那给你添麻烦了。”

  于大为闻言,也是叹了口气,不过也能理解纪有德心里的顾虑,终归是害怕在修车圈子里被人戳脊梁骨。

  然而还没等于大为开口,一旁坐在凳子上的老爷子,一个烟杆就敲在了纪有德的后背上。

  “你是不是想气死我!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为啥要放弃!”纪老头一脸怒其不争的模样。

  “可是。”纪有德揉了揉后背,被烟袋锅子打一下有点疼。

  “可是什么!我是说过做事先做人,可做人没毛病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做事?”纪老头没好气的撇撇嘴,而后目光看向于大为,言辞恳切的说:“于小子,有德你尽管带走,这事儿我做主了!”

  “你也别担心他在你修理厂起什么幺蛾子。”纪老头说到这儿的时候,拿着烟袋锅子往纪有德肩膀子点了两下,“只要有我老头子还活着一天,他这辈子就别想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

  纪有德闻言,看向自己的老父亲,鼻子有些发酸。自己老大不小了,却还得要父亲豁出老脸如此给自己做担保。

  “好,有您老这句话,纪大哥我就带走了。”于大为也不说什么虚伪的,言辞恳切的看向老人家说:“纪大哥既然选择去我那里,我肯定不会亏待他。”

  “好!”纪老头老脸上难得浮现出笑容。

  随后说什么也要留着于大为吃顿便饭,于大为也是感觉到盛情难却,便应承了下来。

  纪老头把院子里的老母鸡现杀了,而后给于大为两人做了小鸡炖土豆,又弄了几个家里常见的小菜。

  于大为要开车,喝酒的事情便交给姚金斧了,他这位兄弟除了开挖掘机行,喝酒也行,对方父子二人联手,也没喝过斧子一个人,甚至脸上一点酒红都不显。

  许是纪老头喝的多了些,酒桌上一边骂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大儿子,一边又对于大为诉说着自家大儿子的好。

  什么家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是老纪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重担,帮着说媒找婆家,帮小弟娶媳妇,处处都是他这个大儿子花钱。

首节上一节113/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