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64节

  几个人赶在太阳刚落山没多久将变速箱修好,并且组装到了汽车里面,点火之后都没有问题,就开始收拾工具了。

  老纪是几个人里最快乐的,毕竟今天算是最后一天上班,没什么问题的话明天就可以回家了。

  也不知道老妈最近咋样了,买的那些药有没有坚持吃,年底之前他还想带着老妈去于大为的四大爷家看看病去,如果要是方便的话,让四大爷去趟他老家那边是最好的。

  于大为跟老纪说过他们屯子四大爷于槐的医术,但也说了,四大爷不是神人,也有治不好的病,而且见的患者多了,有不少个疑难杂症还真没辙。

  四大爷本就是个良善的性子,哪能受得了病人治不好痛苦着,所以自己治不了的时候,回来总会翻翻老祖宗传下来的医书,可惜疑难杂症这一块,他还真没有于大为修机械的疑难杂症有经验。

  两者虽然不是一个事情,但于大为觉得很像,只是人的身体更复杂罢了。

  晚上的时候,于大为没在小房子里做饭,而是请大家下了馆子,去了傻大盘,专门找了个包间方便算账。

  之所以没去镇子里新开的陈记家宴,倒不是他们家菜做的不好吃,只是怕见到那位大姨姐,于大为实在是不喜欢对方看自己,那种带有十分强烈嫉妒情绪的目光。

  受不了。

  包间里,于大为在等菜的时候,先拿出小本本算了算凡凡修理厂一个月的所有收入,今天也刚好是三十一号。

  先刨去自己野外救援,单纯修理厂增加设备以后的收入,一共是一万八千块钱,去掉因为其他事情厂子里耽搁修车的日子,凡凡修理厂的平均日流水能达到六百多。

  目前修理厂大概也就是这么一个稳定的流水,明年开春以后可能还会有所增加,但绝不会掉下来就是了。

  于大为自己都有点懵逼,上辈子开修理铺,一个月哪赚过这么多钱。

  总结来说,还真是老爷子经常讲的“细节决定成败”。

  修车的价目表清晰,让客户一眼看清楚。

  结算的时候,采用预付制,交一半定金,修完收后一半尾款。

  工具每天清洗干净,院子的油泥和油污尽快清理,保证厂子里面的规整。

  当然,除了细节,选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段大哥的这个原废品回收站,简直就是他于大为发家的风水宝地,往北就是国道公路,门前就是租赁市场,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修理位置么。

  于大为琢磨着,明年不行先把段大哥原来这个院子买下来,国道是这两年刚修好的,再加上以后私家车越来越多,守住这个口,于大为以后的修理厂就算是赔也赔不到哪去。

  这一万八千块钱还只是修理厂自然流客户的费用,于大为这个月还跟小阿贵一起去野外救援呢。

  虽然救援的时间比较短,加上冬至以后救援的次数明显少了很多,但从整个月份来算,野外救援的收入并没有比在厂子里维修机械少多少。

  一共一万五千多块钱。不过于大为觉得这应该是野外救援最好的月份了,夏季的时候车辆坏在半路上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将车子拖到附近维修点上。

  因为冬天公路上的车也比较少,再加上天寒地冻的,环境的因素才让东北这边野外救援的价值有了提升。

  这条野外救援的线,于大为想着如果自己闲下来就可以继续,但如果有事儿,或者忙起来了,那就等啥时候厂子里人员多的时候,再重新打开这条线,只不过应该会很伤客。

  厂子里1月份的总体收入就是一万五加上一万八,一共是三万三千块钱,这些只是流水,这里面包括于大为进货到厂子里的配件和机油,齿轮等等。

  还有野外救援时候消耗的油钱,厂子里日常的花销,平时厂子里的维修消耗品等等等等。

  这些杂七杂八加在一起,至少得有两千五百块钱。

  大发面包车的改装花了一千五百块钱,加在一起本月厂子里一共支出四千块钱,手头上还剩下二万九千块钱。

  斧子之前协商,在厂子里修车的话一个月五百,后期慢慢涨。

  十二月份的已经给了,这个月五百没给。

  老纪一个月一千,目前干不到两个月,上月冬至的时候,于大为给他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一会打算连带着剩下的工资,还有年底的奖金一起拿给对方。

  算了一下,各种修车之后纯利润的百分之五提成,老纪能拿到八百块钱,加上之前的还没有结算的工资,一共一千五百块钱。

  这个纯利润的5%提成,于大为也是只针对纪有德一人,因为他要把纪有德培养成厂子里的维修管理者,后期加入进来的修理人员,提成不比这个高。

  老纪的这个提成,稳定的话相当于每个月多给他开一个月的工资,他的平均月收入的话,应该能到一个月两千块钱的程度。

  这还是1994年啊,这个工资水平,比同行业的从业者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当然如果以未来管理者眼光来看的话,于大为觉得对方的薪资水平刚好能在自己比较接受的范围内。

  能力越大,赚的越多,老纪一方面家里需要钱,另一方面他也值得这样的工资水平。

  最后就是小阿贵了。

  小阿贵跟自己也有一个多月了,之前拜师的时候,身为师父的自己给了孩子五百块钱红包,事后也提醒过他,可以买一些小零食,但不可以乱花。

  小阿贵也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只是拿出了一百块钱,剩下的全都藏到了自己才知道的地方。

  然后将一百块钱破成了十张十块钱,又把一种一张十块钱,换成了二十张五毛钱。

  老纪、于大为、姚金斧三个人每天都能看见他,抱着一堆小零钱钻进被窝里睡觉。

  这孩子别的也不买,总是喜欢在赶集的时候偷跑出去,到集市上买那种一分钱一块的硬糖,事后回来还会分给大家几块。

  这样便算是满足了。

  如今年底了,于大为也跟小阿贵讲明白了,一个月给他三百块钱的工资,这个工资是有说法的。

  不论他以后在不在厂子里干活,每个月三百块钱于大为都会当工资,给他存到一个存折里。

  于大为想的是,后期孩子还是得念书学习,这个时候就不算在厂子里干活了,寒暑假或许可以来厂子帮帮忙,里外里,再加上给孩子的零花钱,大概每个月三百块钱刚刚好。

  可以理解成,小阿贵一个月固定收入三百块钱,而且干不干活儿都给。

  至于后期上学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于大为免费,但还是会记在小本本上,万一有一天这孩子抽疯非要跟自己算清楚当年各种账,他留个存根,也算是有个底。

  毕竟自己终归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只是个师父而已。

  要是换了小沐雨的话,上学的费用不仅要记,未来还得把纸条甩他脸上,看他还敢不敢跟自己闹脾气,老子非得给他打出屎来不可!

  菜饭还有白酒已经都上来了,几个人边吃边聊,顺便于大为将工资也都发下去了。

  因为之前还有考驾驶本的费用在,于大为分三次扣的钱,四四三扣款方式,第一个月扣掉四百。

  老纪一共拿到手一共一千一百块钱,小阿贵之前给了五百,目前就先不给了,等着过年收红包吧。

  斧子最后也只拿到了一百块钱。

  “哥,这一百块钱,要不你就当我住厂子的伙食费吧?”斧子朝于大为苦笑一下,这一百块钱不少,可跟一旁的老纪比,咋怎么看怎么心酸呢。

第264章 于大为化身账房先生,算算自己的小

  钱钱

  “你看你说的,该是你的就是的。”于大为表情十分认真,端起酒杯稍微思索了一下,“对了,斧子,前一段时间你是不是把厂子里的扳手弄断了。”

  “额,好像是。”斧子想了想,隐约记得。

  “一个扳手断了,整个一套扳手用起来就非常的不称手,也就算废了,里外里你得赔厂子一百块钱。”于大为伸手就将斧子手里还没捂暖的一百块钱拿走了,“行了,正好这一百块钱,算是你赔厂子的。”

  姚金斧:“……”

  哥,你这么玩是吧,好好好,真不愧是你呀!

  姚金斧苦笑了一下,也没在意,他太了解大为哥了,估计拿走这一百块钱又要整什么幺蛾子了,千万别是给自己去程成旅馆租个房间。

  哪怕是花一百块钱去镇子南头儿那边理发店,稍微做个洗剪吹也行啊。

  随便想想,姚金斧也不再深究了,没有大为哥,他如今指不定在屯子里还要怎么样呢

  几个人吃吃喝喝的一直到了深夜。

  老纪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回家了,帮中午的时候就能到家,顺便路过他们镇子再买点年货啥的。

  于大为对此表示尊重。

  至于斧子跟小阿贵,还想继续留在厂子里,甚至想要在厂子过年。

  于大为倒也没说什么,眼中似乎一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等到晚上回去凡凡修理厂以后,于大为开始坐在小凳子上算起了自己的个人资本。

  首先就是之前存下来的六万块钱,这段时间不论是去定城,还是陪着自家媳妇去油城买首饰和衣服,花的都是这笔钱。

  厂子里大部分开销都是自给自足,完全能够运转的开,所以不论是给厂子里维修的汽车买配件,还是更换一些个机械维修设备,都是从已经赚到的钱里面分出来的。

  这样做,于大为自己在算账的时候,也会分的特别清晰,不至于事情跟事情之间,产生账目混乱。

  哪怕是野外救援事情和厂子里维修的事情,于大为也都是分开两个账目进行算账的。

  那关于,于大为自己的资本,刨去买首饰花的一万五千块钱,还有这段时间去定城,小汽车加油,垫付驾校考试的钱,给小阿贵的红包等等以及,加起来能有六七千块钱。

  之前于大为从银行里取过两笔钱,一笔一万,一笔两万,一共就是三万块钱,目前存折上还剩下三万块钱。

  取出来的钱,除了买东西,包括各种用度,剩下的都给韩静凡了,大概能有个六千左右。

  凡凡那里的钱先不算,自己这边是三万,加上厂子里的近两万八千块钱,一共就是五万八千块钱。

  钱感觉上好像是缩水了,可厂子这边,自己又买各种修理设备,又修压路机,还进了一些常备的配件和常用油,以及修缮院墙,加盖西北面那个装设备的仓房等等,这些钱都是自己投入进去的资本。

  况且如今养车这边没有进账,相当于折了一条腿,只能靠修理厂维持,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原始积累慢一些也是情有可原。

  于大为不急,毕竟明年开春自己可就不是两台勾机在工作了,一台日立UH03液压挖掘机,一台小轮挖,还有一台双钢轮压路机。

  再加上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于大为很期待明年,自己的资本能涨到什么程度。

  炕上老纪叼着旱烟,靠在帘子盖着的窗台下面,一只手拿着《大队长维修手册》,一只手一页一页的翻看近两个月记录的维修设备。

  他时不时还跟姚金斧炫耀一下,哪台车修的妙,哪台车修完了之后没多久又坏了重新返厂。

  斧子坐在旁边,双手捧着茶缸子听着。

  小阿贵则趴在炕上,又翻过来调过去的数那些个新旧不一的五毛钱。

  于大为扫了几人一眼,将视线收回,然后用炉钩子勾一勾炉箅子上方的煤块。

  今年买的这煤也很便宜,主要是借了段大哥的光,人家有认识的人自然便宜,顺带着于大为给家里用四轮车拉了大半车回去。

  他将炉钩子重新挂在身后的墙壁上,扭头又开始盯着演草本,钢笔在上面无聊的画着圈圈。

  他想到自己从1992年12月末的时候穿越回来,到1994年1月份,一共才一年多的时间,却干了很多的事儿,也成功避免了上辈子的一个后悔行为。

  抬高利贷买农用设备!

  这件事情如同一根刺一样,扎了他一辈子,在自己穿越回来的这一刻,他终于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偷设备的凶手,而且也将农机设备退回去了,因此成功认识了老梁,如今宏伟配件店的梁老板。

  顺带着,他将退回来的钱,连本带利的还给了借高利贷的。

  关于农机设备的这个事儿,这个于大为心中一生都解不开的疙瘩,算是彻底给解开了。

  然后他就冒出了养车的想法,最后用了一年的时间,不仅有了三台工程车,虽然到自己手里的时候都是破破烂烂,到如今绝对都成了干活的好手。

  除此之外,自己还有了一个修理厂,四亩多地的占地面积,放到任何一个城市里,那都是属于大型的修理厂了。

  于大为对这个修理厂很满意,后期等到厂子的资本雪球滚起来,他会再给厂子建一个专门用来维修的厂房,省的冬天的时候,大家修车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当然,除了这些,他还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菲亚特126p,双缸的发动机,最高时速虽然只有可怜的100迈左右,但在镇子里和屯子里来回穿梭,足够用了。

  甚至这台小汽车,还跟随自己各种南征北战野外救援,也算是于大为车子里面的功臣了。

  最后就是新改装好的大发面包车,这台车目前是于大为投资二手车里面最亏的,虽然投进去的钱不多,但时间的问题,弄好这台车的时候马上要过年了。

  于大为只能等到明年看看,它到底能不能为自己发光发热。

  说完了车,他还有一个资产,那就是他的大徒弟蒋贵,大家都喜欢叫他阿贵或者小阿贵。

  这段时间随着阿贵渐渐适应了北方的水土,人也不再是那么干瘦了,个子也稍微长高了一些。

  小阿贵有着对机械特有的天赋,看什么东西,学什么东西基本上一点就通。之前于大为教过他一些机械维修的理论基础,小家伙没用几天就可以跟于大为用理论基础知识,在机械构造上对答如流。

  这也让于大为越发坚定,让小阿贵去读书,修车什么时候修不行,但书一定要读,哪怕念不了几年,可至少也得会识字吧。

首节上一节164/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