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69节

  “那还用说?揍他!”于老蔫已经忍不了了,回身跑到树趟子里,拿起烧火棍就朝于大为追了上去。

  “我勒个去!你俩加起来都一百多岁的人了,能不能不要那么针针计较!”于大为见这两人是要动真格的了,二话不说,赶紧撒丫子跑路!

  “真是赚了点钱就皮痒了!还敢说我们针针计较!”于老蔫举着木棍子大吼。

  “大为你这个臭小子!是越来越不把你大爷放在眼里了,今天非得让你瞧瞧,你大爷练了二十多年的铁砂掌!”于臣也不甘示弱,那狂奔起来的速度,竟然隐隐有赶超于大为的趋势!

  “我滴妈!你们俩平时一个拄着拐杖,一个病病恹恹,这今天是咋地了!是去四大爷那嗑药了嘛!”于大为额头开始冒冷汗了,感觉今天要逃不掉,“救命!要完犊子!”

  屯子里路过老于家的人都有些好奇,不明白这爷仨你追我赶的到底在搞什么。

  难道老祖宗显灵了,怨他们去的晚了?

  该!谁让这爷仨一个比一个懒的!

第271章 又是一年,白雪长天

  最终于大为还是没躲过一顿胖揍,在屯子西头快要进去的时候,被大爷一个飞扑按在地上,于老蔫可是真逮着机会了,抡起大木棍就往于大为屁股上削,打的那叫一个酸爽。

  他可算是解了这么多年的怨气了。

  于臣看着自家大侄儿疼的龇牙咧嘴,嘴角上也是带着一阵坏笑。

  自从这小子有点小钱之后,他就总想收拾这小子一下子,想通过这种打压方式告诉他,做事别太张扬,能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

  虽然如今的大为表现的可以,并没有太过张扬,反而回了村就在家待着,也不东家串西家到处炫耀自己。

  但身为于大为小时候的领路人,他也担心这小子三分钟热度,过后又原形毕露,从前没钱他不过是个别人眼里的笑话。

  如今有钱了,真要是说些不该说的,那可是遭人恨的事儿。

  眼红的人背地里捅你刀子谁能知道?

  从前到现在,人们都穷疯了,更何况还是在这儿穷乡僻壤。

  其实拿棍子揍于大为的于老蔫也算存了一点这个心思,身为老子,平日里就得多敲打一下儿子,从前他是以为这个号练废了,就随他去了。

  现在可不行,稍有不慎,大儿子的生活会比穷的时候更惨,做人要万分小心谨慎的活着才行。

  至于,于大为理不理解他们俩对他的这顿胖揍,也就不得而知了。

  过了今晚便是年三十儿。

  于大为屁股虽然疼的厉害,可依旧从炕上早早地起来,准备中午的大餐。

  老妈昨晚说让他们在后院这儿一起吃午饭算了,但于大为还是拒绝了。

  说到底,毕竟是分家了,晚上可以一起吃年夜饭,但中午这顿,于大为还是想分开吃,他知道韩静凡说到底是个孤僻的性子,相比于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她可能更喜欢一家只有那么几口人吃饭来的更舒服。

  在自己家里,韩静凡不需要用知识伪装自己,想说话的时候说两句,不想说话的时候,蹲在灶坑旁边,一边添柴火,一边发呆就好了。

  所以为什么韩静凡就连添柴火的时候,看向于大为眼睛里也会流露出浓浓的爱意?

  因为他真的好懂她,所以她好爱他!

  旁边里屋门口,一个大男孩抱着个小男孩,丝毫还没意识到,他们俩正在品尝着空气里逸散出来的浓郁狗粮。

  “今年的鲤鱼吸取了去年买小了的教训,整了个足足三斤六两的,咱直接做成红烧鲤鱼咋样?”于大为扭头看向往灶坑添柴火的妻子。

  “可以呀,我没问题。去年你做的红烧鲤鱼就很好吃,只可惜太小了。”韩静凡开心的哼着小调,或许是过年了,说出的话明显比平时多了些。

  “行嘞!那就鸡肉少炖点,晚上去老爷子家还得吃,然后我再烧几个素菜就出锅吃饭!”于大为目光看向了哄自家儿子的小阿贵,“徒弟,中午就由你点炮仗了。”

  “好!”小阿贵笑嘻嘻的点头,他挺喜欢玩鞭炮的,只是师傅家里同辈的都是小姑娘,他也不好主动去玩。

  没过多久,于大为家的院子里,就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老于家的素,鸡跟鱼都算,前文提到过,就不赘述了)

  过年了,院子里的鸡鸭鹅狗猪都吃到了好吃的,鸡架里的大公鸡,被韩静凡起名叫梧桐的那只,如今长的更漂亮了,不过吃的也不差。

  平日里的鸡食都是它先第一个吃,除了他之外,跟他混的几只老母鸡也可以一起,但其他的鸡就得延后了。

  前两天于大为还对此有点新奇,发现这只大公鸡好像比上辈子更凶了,听韩静凡说,如今他们屯子东边这些人家的鸡,都不敢在梧桐面前待着,碰见了直接绕路了。

  只是有一点也很让韩静凡头疼,梧桐跟狗剩子总打架,好像非得分出来在这个院子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似的。

  韩静凡每次看见梧桐身上浑身是血都心疼的厉害,每次狗剩子身上也都带着点血道子,为了“大哥”这个位置,这一鸡一狗可真是搏命了。

  还有便是院子里的一头猪少了一只,是于大为回来的几天后找人给杀了。

  猪肉一半给了老爷子家,毕竟今年他家没养猪,有了猪肉平日里二妹跟老妹儿也能多吃点饭。

  留下的一半则是自己家吃了,猪头和猪蹄子也都放进仓房冻起来了,等着二月二的时候于大为给家里做猪头肉吃。

  猪的肠子于大为灌了血肠,他心心念念这个东西很久了,不是饭店吃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

  味道跟饭店卖的还是有些区别的。

  反正这头猪成了猪肉,前院、后院的两家子都很高兴,就连猪圈里唯一的一头猪都长膘了,毕竟之前空间太挤,如今腾出来一个地方,它开心,它吃的就更多了。

  于大为四个人吃过了午饭,便一起开车去了老爷子家。

  接下来的两三天,便是在老爷子家混了。

  而老爷子这边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请神”,家里面又一年挂起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族谱。

  一切看似和去年没什么区别,但又有些区别。

  家里少了两个人,大凤和二弟,却也多了两个人,准确的说是两个小男孩。

  但于老蔫却不在意,在他看来,孩子就好像蒲公英,长到成熟的时候,风一吹总要离开家去开枝散叶的。

  父亲,孩子之间,也不过是人生当中的一段同行的旅程罢了。

  这一年屯子里发生了很多事儿,白玉观音的收回,大哥老去,大儿子开修理厂,村里通电……对于老蔫来说,今年好像过得特别漫长。

  这一年也是于大为疯狂积累原始资本的一年,不骄傲不谦虚的说,他这一年比得上自己上辈子活过的十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这一年他改变了自己曾经的缺点,懒惰,贪玩,不着家,喜欢逢人各种吹嘘。

  他懂得了隐忍,明白了事以密成的重要性,在没有做成事情之前,一直在屯子里低调着,哪怕是被村子里的人知道了,他也一样收敛自己,从不过分张扬。

  虽然和上辈子的沉淀有关,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在成长。

  其实他之前没想过自己能做的这么好,但架不住自家媳妇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看上书的她和一辈子不看书的她,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让于大为内心深处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有句话自家老爷子说得不错,自己如果还跟从前一样,确实有些配不上韩静凡的才情。

  过年了,族谱上面开始添了新的名字,是故去之人的名字。

  是老于家的儿媳妇韩静凡亲笔写的字,也是公公于老蔫让她写的。

  大儿媳妇的字这一年算是练出了水平的,端正,秀气,还带一点点字帖上的大家风范。

  于老蔫在这方面也是自愧不如的,他这么多年字体一直保持的是横平竖直。

  再加上如今于家屯的长辈,其实已经默认于大为是于家屯的灵魂人物,是那位当大家的。

  书写族谱这个事儿,也理应让韩静凡来。

  族谱的挂像分男女,左边是老于家的男性,右边是对应嫁过来的女性。

  大大爷于全的名字,放在了整数第六排,第一位。

  在他之后挨着的就是于大为二大爷的名字:于淙。

  于大为翻过大大爷于全给的族谱历史,上面也记录过有关于二大爷的一些事儿,仅是只言片语,字迹婉约,一看就不是大大爷写的。

  上面说,二大爷于淙是老于家那一辈里最聪明的一位,民国时期少年时代,就曾帮助家族扩大了方圆四五倍的地盘,大部分都是李家堡的那些土地。

  于大为猜想为什么如今三队李家屯跟四队于家屯离得这么近,这很有可能是当年差点吞并李家堡,当然历史究竟是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除此之外,他二大爷还是个十分血性的人,当年鬼子进村的时候,二大爷是第一个冲上去的,后来也是因为守卫于家堡战死的。

  留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都不大嗷嗷待哺。

  然后就没了。

  至于二大爷的妻子是谁,或者其他什么的,也不知道为了节省纸张,还是懒得写,反正留白了。

  “磕头。”于老蔫率先跪在老伴儿新缝的屁垫上,给列祖列宗们磕了三个响头。

  再然后是于大为,老二没回来,估计再过几年,他改了姓也就不用跟自己一样过年吃素了。

  随后是老妈,媳妇儿,以及两个妹妹,最后还让小阿贵给老于家祖宗们磕一个。

  其实于老蔫没想过这事儿的,是于大为觉得自家徒弟应该磕一个。

  没有列祖列宗,肯定就没有他于大为,没有于大为,或许小阿贵早就死在了这个冬天。

  今年的冬天河南以北各地都发生了大暴雪,有个三五天的时间天气冷的吓人。

  那几天,于大为没让兄弟们干啥活,稍微收拾一下简单的疑难杂症就进屋歇着了。

  除此之外,小阿贵还是自己的徒弟,自己又是他的监护人,相当于半个儿子了。

  所以,于大为觉得小阿贵给老于家列祖列宗们磕几个头,还是应该的。

  上完了香,磕完了头,放完了鞭炮,便开始准备吃年夜饭了。

  这一年的窗外提前飘起了雪花,于大为特意掀开帘子,朝外面看了一眼。

  白雪像银白色的精灵,自天上飘飘荡荡,仿佛从仙境来到凡间,告诉这片东北大地上的所有人,过年了。

  “过年了!!!!”于大为忍不住仰头朝天大喊了一声,声音不断扩散,周围的人家能听得清清楚楚。

  “臭小子,喊什么喊!快过来端菜!”张云芹回身朝门口大儿子喊了一声。

  “诶!”于大为跑到老妈身边端起菜盘子,缩着脑袋就往屋里走,生怕老妈拿长把勺子打他。

  而他刚才,也只是想到了未来渐渐变淡的年味儿,想大喊一声,将更多的年味儿留下来。

  ps:还有一章,有点事儿,十二点发

第272章 年过初三四,回老丈母娘家还钱

  吃了年夜饭,过了初二送神,于老蔫的家里的人则开始越聚越多,小半是多年来于老蔫跟屯子同族兄弟们攒下来的友谊,多半是于大为如今起来了,想着过来的时候,也能多跟这位养车的小老板攀攀交情。

  说不定以后,自家孩子没活干的时候,跟着对方开个车那也是好的。

  屯子里的人也都知道,九叔他们家年年三十儿到初二都供老祖宗,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同族同姓的,是不能随便去的。

  只是等初三大家伙来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屋子里只剩下三个十多岁的孩子,哄着不到一岁的小沐雨。

  也不知道是当妈的狠心,还是当爹的无情,这是已经第二次将一个不满周岁大的孩子交给别人带娃了。

  爱情甜如蜜的小两口,则是和去年一样又拉起了上一年做的雪爬犁,去了韩家岗村沟洼子屯。

  也就是于大为的丈母娘家。

  主要的目的只有两个,过年了看看丈母娘给她送点水果吃的,第二便是想把之前欠的三千块钱还了。

  当初于大为买下前院那个土坯房的时候,借钱无门,老妈正和媳妇儿闹脾气,一分钱也不打算出。便是在那个时候,老丈母娘听到了消息。

  她先是拿了一篮子鸡蛋给亲家母送去,让其消消气,再之后拿出了三千块钱,让于大为将于家屯的那个前院土坯房买了。

  丈母娘虽然没读过书,但多年的生活经验和管账的阅历在,亲自看了一眼于大为选中的那房子。

首节上一节169/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