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67节

第114章 最美好的回忆,原来在小学

  离开的时候,三舅让食堂多给了自己一个猪后丘,还有两个猪脑袋也放在了于大为的车斗子里。

  猪脑袋和肉都有大娘家一份,三舅特意交代的。其实就算他不交代,按照于大为跟他之间的默契程度,也能明白三舅的用意。

  一般冬天有人家过年杀猪,会把猪头肉和猪蹄子留到二月二再吃,如今东北的天气不足以让把猪头肉放到冬天,只能是拿回去分一分吃掉。

  于大为回到家以后分好了猪头和猪头,隔天便去了河善小学那边帮忙。

  他不猜也能知道,校长张百仓跟老村长孙和民,肯定舍不得花钱雇工人修路。

  果不其然,当于大为把四轮车开到学校,发现干活的都是学校的老师们,至于小学生们都在上劳动课。

  老村长为了给学校修路,特意在砖窑买了一批红砖,如今红砖正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东边的墙根底下。

  于大为把车开到了河善小学的大铁门外,学校的大门也是钢丝网跟钢管焊接成的,四根长方体的垛子作为大门的立柱,上方水泥板搭成顶。

  四根立柱两根大的两根小的,大的最上方顶上,有四个刷了红漆的铁皮大字:河善小学。

  下面的钢丝网门便是平日里很少进出的大门儿,旁边小立住的钢丝网门,才是主要平时进出的地方,而且白天的校门都是开着的,校外的人进去了出去了也都没问题。

  只是今天的大门没有拿锁链的锁起来,反倒只是上了铁栓。

  于大为来开以后,将两扇钢网大门推开,把四轮车开了进去。

  操场里,正在往学校中间搬砖的孩子们,是最先发现于大为的,每一双眼睛都带着好奇朝于大为看去。

  “大为来啦!”老村长孙和民也在跟孩子们一起搬砖,除他之外,居委会里的会计老李,后勤老黄也都在帮着忙活着。

  “嗯,正好也没啥事,过来帮你们干点活。”于大为看了一眼正在操场中间,用挖掘机翻土的黄蛮,“这小子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没有没有,小黄师傅干的可起劲儿了。”老村长一阵夸赞。

  于大为笑笑没再废话,直接开始加入了搬砖队伍当中。

  不过不论是校长还是村长,都没给于大为安排什么重活,而是跟一位年轻女老师一起,主要是在旁边负责孩子们的安全。

  于大为也乐得清闲,偶尔去班级里瞅瞅,偶尔在学校里面逛逛。

  未来随着华夏人口减少,村里面的小学也会不断合并,学生们都会到镇里中心学校去读书。人口锐减,学生流失,河善小学未来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于大为既然来了,便是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好好记在脑子里,毕竟这里曾经也是他的学生时代。

  而作为河善小学的荣誉校友,他这次也要帮助这所小学,为孩子们搭建出心中的乐园。

  按照河善小学校长张百仓的想法,是准备在学校大门这处地方,一直往里铺一条砖路,一直铺设到学校房子下面。

  河善小学的学校班级十分好区分,从左到右,一共八个房间,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最后是老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跟班级不太一样,办公室进去以后是有左右两间屋,左边的屋里放了各种桌子椅子,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中午也在这个地方吃个饭。

  而右边则是一个小屋子,屋里面有个火炕,中午谁要是想休息了,或者晚上有事儿不想回家的,可以在这个小屋里借住一晚。

  每一间教室能有五六十平米,木质的黑色黑板,上面挂着红色的华夏旗帜,左边贴着好好学习,右边贴着天天向上几个大字。

  窗户都是用木边框加玻璃做成的,在窗户旁边墙垛子上,还挂着一些名人画像。

  伽利略,贝多芬,列宁,马克思,恩格斯……

  学校操场如果在中间划一条砖路,那整个场地就分成了三个部分。

  左右两边差不多同等面积的操场,正对着房子左边的操场,放的是两个篮球架子,用来给孩子们打篮球的。

  不过按照于大为的记忆来看,好像这两个架子就是摆设,孩子们到现在估计都不知道篮球是个啥。

  而且地面都是土,操场上大部分面积都是土地,上面偶尔还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小石子儿,这能打篮球?

  或许能,但估计爹妈都舍不得钱给孩子买个篮球。

  操场的右边,靠近房子的下面,有一个石台子,又叫演讲台,四四方方的演讲台后面有一个石梯。

  这个演讲台唯一的作用就是,夏天排队回家的时候,校长站在上面安排队形,再数数别落下了哪个孩子。

  靠近房子的前面一长排,全都栽种的柳树,如今柳树经历了几十个年头,都已经长得很粗壮了,老师办公室这边的柳树枝头,挂着一个破旧厚铁片子。

  它的作用是,提醒各班级学生和老师下课。

  有专门戴手表的老师,到点的时候,先给自己班级孩子下课,然后自己准时准点的开始“敲钟”。

  等到十分钟左右,他会再次“敲钟”,预示着上课了。

  除此之外,在放台子的不远处,还有一口井。

  于大为望着井口上面的木头盖子,心里一阵唏嘘不已。这口井承载了他们每一个学生的光阴。

  当年供销社姓马的那个同学,就曾经跟他一起在这口井边打过水。

  他还清晰的记得规矩,三年级以下是不能来这里打水的,井盖子平日里也盖的很严实。

  这口井的配置跟老爷子家的就没法比了,轱辘和摇把子都是木头的,井绳或许用的太久了都有毛边子了。

  往西边,学校还有两亩多的地,一方面当做劳动课里的试验田,一方面到了秋收,也就是现在的时候,中午也能改善一下老师们的伙食。

  煮个面条,摘个西红柿,炒个鸡蛋,弄个西红柿鸡蛋打卤面便是一顿极好的饭了。

  房子的东背面还有一个小门,出了这个门往北走,就到了一队二队所在的屯子了,也算是为这两个大队学生单独开的门。

  至于学校的厕所,于大为惊愕的发现,厕所是建在了学校房子的中间位置。

  前面是个圆形的拱门,进去以后能看见左右两边教室外裸露的墙体,而往前走会分成两条岔路,一条往左,一条往右,左边是女生厕所,右边是男生厕所。

  于大为看见这个厕所设计轻笑了一下,总有小学生走错厕所,一定会有的,包括他。

  河善小学,这个地方不仅承载了自己当年快乐的回忆,在未来也会承载自己大儿子的所有回忆。

  他当年翻看过于沐雨的日记本,一个爱记日记的人真的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于大为可以说通过日记,又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大儿子。

  那个很懂事,其实人生充满很多很多遗憾的大儿子。

  他最快乐的日子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他有个很喜欢的小姑娘,就是单纯的喜欢,单纯爱看她笑,因为她笑起来真的好好看!

  他最痛苦的也是小学三年级转学,去了油城都风小学,被借读生的名头定义,排挤,被老师的不信任,被课程跟不上父亲的打骂。

  心里的阴暗面不断滋生,去超市里偷东西,中午在校外跟高年级的学生鬼混……

  痛苦不堪,伤痕累累。这是于大为读完大儿子日记之后,最直观的体现。

  一个孩子在初中的时候记得最多的是小学的事,足以说明最难忘的地方在小学,最恨的地方也是在小学。

  其实于大为从重生到现在,对儿子包括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不敢去触碰。你这一刻是为他好,谁知道未来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他会重新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碰到什么样不确定的事儿,甚至是生是死?没了从前轨迹的影子,这一切于大为都不知道。

  他可以为自己的命运做选择,因为他有这个权利!

  他这辈子就是要重走一遍过去那条人生路,要把曾经的不甘,悔恨,失望等等,全都拨乱反正,无愧自己无愧人生的重活一回。

  可别人呢?说你为了大儿子好,将他直接送到城市里最好的学校读书,可未来突然出了车祸,或者人生轨迹重新开始,再也碰不到他最爱的妻子,也没了孙子的影子……

  一切都是他于大为的干涉造成的,所以不尊重他人命运行吗?

  于大为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凡事不涉及生死,他尽力不会去强行干涉别人的生活,尊重他人命运。

  因为没什么命运比死更残酷了,已经知道死了,拉一把至少还能活出个未知来。

  这件事对于大为而言,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真以为这是在写小说吗?他是真真实实的在重过他自己的一生。

  所以他要尊重身边每一个人的命运,在大方向没问题的情况下,他才会选择波动命运的琴弦。

  至于自己的宝贝大儿子……

  于大为想等孩子长大点,问问他的意见,问问他对生活的看法,哪怕是胡乱说的也无所谓,至少让于大为看起来,不那么像个剥夺他人命运的罪魁祸首。

第115章 蛮子的白月光

  大凤的病肯定是要看的,她是五个孩子里面学习天赋最高的,而且还兼备姥姥家那边的基因优势,看什么东西都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事。

  要不是她脑子里有瘤,一学习就脑袋疼,她才应该是五个孩子里面未来最有出息的那一个。

  这样的已经触底的命运,于大为当然不会不管。

  只是按照现在的治疗技术,真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大凤,难道要去首都吗?

  一想到治病做手术可能要花不少钱,于大为兜里面的四万多块钱是不香了,果然还是得努力赚钱才行。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在于大为小轮挖的帮助下,操场中间到大门这条路已经铺设好了。

  两米多宽的砖路,一直从大门延伸到窗下,并且在每个班级外面从学前班到办公室,都用砖铺上了一条道,虽然没有两米多宽,但也足够行走了。

  有了这条砖路,足以保证孩子们下雨的时候,不会被弄脏了鞋子。

  最后在校长张百仓的委托下,黄蛮开挖掘机顺便把操场中间砖路两旁也松了松土地,带到明年春天的时候,百仓校长就可以轻松地再翻翻土,种上一些太阳花。

  太阳花是东北特色花种,五颜六色,而且非常好养,基本上有水就能生长,太阳花也是于大为老妈的最爱,家里园子墙上面如今还用木头箱子摆放着一盆太阳花呢。

  于大为发现铺完了路还剩下不少的红砖,便建议校长把砖都切成小三角形,摆放在中间砖路的两边,夏天的时候花好看,冬天的时候有了这些个修边,看上去也会十分美观。

  老校长欣然接受于大为的建议,开始跟老师们一起忙碌起来,孩子们像一个个小小的搬运工,搬运着手里被修整好的三角形砖块。

  弄好了这一切,便只剩下挖树坑的活了,这个只需要黄蛮一个人驾驶挖掘机就能弄。

  不过许是孩子们这两天“玩”疯了,一到下课的时候就跳到黄蛮新挖的坑里面,手里拿着树枝当枪使,几个小孩在坑里面“biu、biu、biu”的从嘴里发出声响。

  于大为一直帮着黄蛮用板锨固定好土堆,将那些个散乱的土堆弄到一起,见到这帮熊孩子们竟敢往深坑里跳,也是无奈地摇摇头。

  如今这个时候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觉得小孩子淘点,皮实点不是啥坏事。

  黄蛮看到远处熊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嘴角明显带上了笑容,跟老师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两三天,如今的他再也没了那种胆怯和客气。

  与那些个年轻老师之间像朋友一样,偶尔自己还会被打趣“在老师里找个媳妇儿”啥的,黄蛮似乎也意识到了,学校是一个平等的地方,这地方也许有先来后到,但绝没有高低贵贱。

  休息的时候,他的天性也彻底被释放出来,会跟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

  于大为喜欢当鹰,跟蛮子形成对立面,偶尔蛮子也会当鹰,然后学前班的那位女老师则会当老母鸡。

  干活的时候黄蛮总是会提醒要过来的孩子们,怕他们碰到。孩子们也是十分听话,到后来都会自觉地跟小挖掘机拉开距离玩。

  挖坑对于挖掘机而言,简直不要太轻松,南大门前面,以及钢丝网对立的墙里面,都挖了好多个坑。

  校长说等明年的时候,学校南边的大门两边,就会变成两条树林子,杨树多种点,然后在靠近大门的这几个坑里,种上几棵丁香花树。

  不论是杨树,还是丁香花树,冬天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时候,都不会轻易死掉,第二年也都会新长出来。

  坑挖完了,挖掘机放到了旁边,黄蛮的天性再次释放,跟着孩子们一起拿着树杈起打起枪来。

  只是坑洞太窄了,装不下他的大坨儿,所以他只能趴在地上跟他们玩。

  于大为也弄好了最后一个土堆,想了想也加入了进来,如今他才二十三岁,还留下一些青春的尾巴,未来有的是时间暮气沉沉,如今应该享受青春。

  “biubiubiu!”

  “土豆土豆,我是地瓜!抓紧把大炮给老子抬上来,轰他丫的!”于大为大喊大叫。

  对面蛮子不甘示弱:“快!都躲在防空洞里!对面要开炮了!”

  随着两个大人的加入,战营明显分成了两拨,以大门为分界线,开始各种“开枪乱杀”。

  孩子们也开始越聚越多,三年级的,二年级的,一年级的……有些明明还在上语文课呢,可看到外面孩子们玩的那么快乐,老师突然宣布提前下课。

  四年级,五年级的小学生们也都加入了进来,最后甚至连几个刚分配到这所学校的年轻老师,也都开始跳进坑里面玩起了打枪!

  “第二连!跟老子冲!”于大为大手一挥,周围无数小小的男孩女孩们,费劲巴力地从坑里爬出来就要重逢。

首节上一节67/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