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8节

  段大海看到后颇为赞赏:“真不得了,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院子里的煤堆自己掏煤块去哈,这家伙估计得用不少煤,回头我再弄点。”

  这年头的煤还能用来烧火,没有低碳环保一说,而且才七十多块钱一吨。

  段大海跟镇子里的煤矿大户是老乡,半卖半送才五十块钱。所以烧煤这个事,于大为就算再弄个更大的玩意,他都烧得起。

  随便让他烧。

  于大为嘿嘿一笑,简易大炉子他上辈子弄过不止一次,而且都是在呼市那种零下四十多度的地方,简直不要太熟悉。

  随着大号炉子正常烧火,塑料布里面的温度竟然比小屋里面还暖和,段大海收拾完自己的事,偶尔就回来这里暖和暖和。

  于大为则在里面脱下军大衣,朝着水泥抡大锤,一锤下去,无数碎块掉落。

  也多亏了于大为身上有一把子力气,足足干了四个小时,愣是没休息一会。

  当然他也不是光凭这力气,想要把干涸的水泥弄掉,还有一些取巧的办法。

  他先是用大铁盆打了一大盆水,然后放在炉子上,等到水热了以后,直接浇在水泥上,这之后再一锤锤的用力砸。

  效果出奇的好。

  中午吃过了饭以后,于大为继续抡起大锤虎虎生风。

  不过终有体力不支的时候,于大为便在这时放下手里的活计,也不再往油桶炉子里放煤炭,转身出去给段大哥帮忙。

  分拣垃圾这活比抡大锤轻松多了。

  今天送垃圾的人不少,多数都是附近生活的小老头,小老太太。

  有些是家里没用的破锅,有些是在路上捡的铁丝,钢筋。

  就在临近傍晚,西边晚霞余晖洒在院子中的时候,门外有个老汉骑着一辆三轮进来,上面装了好几麻袋的东西。

  在他身后还有个穿着羽绒服的男人,戴着狗皮帽子,用力帮着推三轮车。

  “呀,李大爷,您怎么来了。”段大海看见老汉,急忙停下手中活计迎了上去,“我不是跟您说了么,有什么垃圾您就直接来找我,到时候我开着三轮车去你家收,又不要您油钱。”

  “哼,我李二能是那种人,这人情欠下了一次,还能次次让你去给我拉东西。”李老汉从三轮车下来,把怀里的烟袋拿了出来,“啥时候弄了个勾机,咋?废品回收站老板当腻歪啦?”

  老汉顺着小路,掀开塑料布一角走进了里面,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条,插进了油桶炉子里,然后点燃了烟斗里的旱烟。

  “哪有,这是我小兄弟买的勾机,停在我这准备把它好好修修。”段大海领着旁边的男人和于大为进来。

  他后仔细瞧了一眼跟李二一起过来的男人,随后大吃一惊,“郝警官,您怎么跟李大爷一起呀?”

  “谁让这倔老头非要自己骑三轮车过来呢,都八十多岁了还逞能呢,我下班看见了又不能不管。”郝建强摘下帽子,看向于大为露出笑容,“于兄弟,又见面了,这勾机不会就是你的吧?豪气呀!”

  “哪里,我就是捡了个便宜,再加上我家就是修车的,多少有点技术。”于大为十分谦虚一笑,“我正愁呢,明年要是没活,我可真是赔的裤衩子都不剩了。”

  段大海在旁边翻了个白眼:“兄弟,只要能把他修好,我保证能帮你卖个好价。”

  “瞧见外面那些个租赁的勾机了没?”段大海大拇指往身后墙外一指,“别看就往那一停,多少人打电话问卖不卖呢。”

  于大为当然知道如今勾机的价值,就算是他这台老款的日立,只要能干活,未来的价值也不可小觑。

  旁边一直不说话的郝警官却好像陷入了沉思一样。

  “唉,时代变了,如今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了。”李二几口抽完了烟,烟杆子敲击了一下旁边的履带,撞出里面的烟灰,“走,帮我称称我那点破烂。”

  三轮车上的三大麻袋,一袋子里装着的都是破衣服,五颜六色各式各样,估计是没事的时候走在当街(gai),看见了就捡回来的。

  另一袋子是木板子,里面还有些完好的啤酒瓶子和塑料瓶子。

  最后一袋子是书,全都是一些破烂不堪的书,有些破的只剩下单页的纸了,还有些是小学生写完作业的作业本子。

  称过以后,段大海非常大方的给了五十块钱,其实当然不到这个价格。

  只是自己当初开这个回收站的时候,这位李大爷没少帮他段大海吆喝,算是让十里八乡收废品的都聚集到了这个小院里。

  段大海便从那时候起一直记着这份恩情,这几年收李老汉的废品都是涨了钱数的,别人六毛钱一斤,他八毛钱一斤。

  李老汉知道也不知道,反正每年园子的蔬菜水果下季,他段大海总能吃到最新鲜的。

  李老汉最后骑着空空的三轮车走了,嘴里哼着乡间小曲。

  三人将麻袋里的东西全都倒在分拣区,段大海有些感叹:“李大爷也是个可怜的人,他那唯一一个在广深的儿子,这些年也不说回家看看。”

  “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吧。”郝建强瞥了一眼蹲在地上的于大为,“你蹲那翻啥呢?”

  “我看看李大爷收的书有没有好看的,我媳妇爱看,回头回家给她带回去。”于大为回过头对这俩人憨憨一笑。

  “嘿!还挺会疼媳妇。”段大海取笑一嘴,“先说好,不论啥书,一本五块。”

  于大为抓起两本书起身:“段哥你看你这话说的,就算我把五块钱给你,你也不能要啊,你压根就不是那人。”

  “不,我是。”

  “没钱!”

  郝建强看着俩人互开玩笑,也跟着笑了笑,随即收敛笑意:“大为,我有个同学是做基建的,平日里总吵吵着缺勾机,正好晚上他请我吃饭,要不你跟我过去认识认识?”

第12章 贵人

  于大为一愣,有些没想明白郝建强这为什么会突然想帮自己。

  段大海突然用力拍了一下于大为肩膀子:“臭小子,有这好事,还不赶紧谢谢郝警官。”

  “呀不对,现在应该叫郝所长。”段大海在镇子里也算是消息灵通,也知道郝建强的为人,镇子里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大家都很为他高兴。

  “别瞎说,副的。”郝建强像是看出于大为的疑惑,“还不是当初在你们村,又收枪又抓贼的,我跟那两个毛贼都成了咱们镇的典型,面子功夫罢了。”

  “但我要跟你讲明白,这是一回事,请你吃饭是另一回事。”郝建强十分严肃,“我是纯粹欣赏疼媳妇的这一点。”

  话说到这儿,段大海和郝建强同时忍不住扬起嘴角,根本压不下来。

  于大为闹了个大红脸。

  90年代初的这片农村,家家户户生活的还比较保守。

  来客人了,女人甚至都不能上桌,等客人吃完饭走了,才上桌吃剩饭。

  所以听到说哪个男人疼媳妇,多半带着几分揶揄。

  但内心深处男人们对这样的疼媳妇的丈夫,更多的是敬佩。

  在村里生活,不打媳妇就算不错了,真正能疼媳妇,视如珍宝的能有几个?

  于大为换上了一件比较干净的衣服,穿上军大衣,戴上狗皮帽子和手焖子,跟在郝建强后面走了。

  段大海在小炉子上热着剩菜,刚才郝建强也邀请了自己,但被他拒绝了。

  他能看得出来,这次吃饭对小老弟来说或许是个人生转折的机会。

  他一边吃着剩菜,一边翻看着于大为掏出来的两本书:“《牲畜养殖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这媳妇可真好养,两本破书就能打发了,唉,不像我家那位虎老娘们呀。”

  说着说着,心里竟然还有些想了,一股邪火顺着腹部直冲脑袋。

  “等过两天大为熟悉了我这儿收破烂的规矩,我就可以回家一趟了,有个小老弟还真不赖。”段大海抿了口白酒,美滋滋的吃起了剩菜。

  

  郝警官带着于大为来到镇子一家饭店,二层楼的饭店,门口挂着三个大字的牌匾:傻大盘。

  也算是符合了这家饭店的特色。

  二人来到了一个小包间,开门便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穿着一身黑色呢子大衣的男人。

  他正靠在椅子上,嘴里叼着根烟,左手端着茶水轻轻喝了两口。

  “强子等久了吧。”郝警官脱下羽绒服,让身上的寒气迅速退散。

  “还知道久等了,嘛去了?这么半天!”侯万强没好气抱怨了两句,然后就看见跟在对方身后的于大为,“这位是?”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侯万强看见于大为以后,竟然有些熟悉的感觉,也不知道在哪见过。

  “哦,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老于家屯子那个抓贼的小伙子,姓于,叫于大为。”郝警官领着于大为坐在了对面,“我今天呀,帮李大爷卖废品了,正看见他在那修勾机呢。”

  “你有勾机?”侯万强一愣,惊讶的看着于大为,这怎么越看越熟悉呢。

  这么年轻就能养勾机,想来也是个不差钱的主,不过他在镇里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呀。

  于大为此刻看着侯万强同样惊讶。

  原因无他,他大爷,也就是他爹的亲大哥,跟这个人有些交集。

  大爷的媳妇,也就是于大为他大娘,也姓侯,是民权村,加良子屯的。

  大娘家里四个姊妹,她唯一的叔叔家却有三个小子和一个姑娘,其中老二便是侯万强。

  大娘的亲妈死的早,爹也是在大娘结婚的第二年就没了。

  所以于大为记得,从小大娘带着大爷回娘家都是去的她二叔家。

  屯子里于老蔫的日子过得好,在爹帮衬下,于大为的大爷家的日子过得也不差。

  但老侯家的日子过得却不好,大娘便偶尔会拿着自家的粮食,接济一下二叔一家子。

  其中有一次上初中的时候,便是于大为和大爷家的堂弟,一起托着五十斤的大米,送给老侯家那边,接济一下他们一大家子。

  于大为怎么也没想到,这才几年,老侯家就开始否极泰来了吗?

  他没有率先回答侯万强有没有勾机,论辈分他得跟着堂弟那边的叫法,喊侯万强一声“二舅”。

  结果这一声“二舅”刚喊完,侯万强刷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一脸震惊的看着于大为。

  “你是,你是姐夫家的大外甥!大为!”侯万强一拍脑门,“我就说,我就说怎么看怎么感觉熟悉!”

  侯万强伸手拍了拍于大为的肩膀:“都这么大了,前些天老郝说于家屯有个姓于的小伙子抓贼的事,我只是以为是你们哪家的亲戚,不曾想竟然是你!你不是去呼市上学了吗?啥时候回来的?咋还养车了呢?”

  于大为有些苦笑,不熟悉这位二舅的,估计做梦都想不到,这家伙私底下其实是个话痨。

  当然得是跟知根知底的人才这样,不然你就会看到每天这人板着个脸,跟谁欠了他二五八万似的。

  “前两年就回来了,一直猫在村子里,勾机是我前两天收到的,正在修。”于大为简单讲述。

  一旁郝警官也满脸惊讶:“原来你们俩还有亲戚关系,强子,你这不讲究,你也没跟我说过,你在于家屯有亲戚呀?”

  “大为的大娘是我堂姐,小时候一直带我们上山抓鸟,下河摸鱼。嫁给了我姐夫以后,也一直接济我家,你也知道前些年我家里有多穷。”侯万强神情有些唏嘘,“这几年我带着村子里老少爷们去工地打工,回来的次数也少了,有几年没见到大姐了。”

  其实他也猜到了,自从自己在外面能赚钱养家了,大姐似乎也觉得他们老侯家能撑得住了,便没再管,也没再主动贴上来示好。

  只有真心对你好的人才会这样。

  侯万强一直想着有时间回老家,一定要去于家屯看看大姐。

  可这两年活是一个接着一个,自己如今又接了一个修路的活,根本不得闲。

  今天中午他跟其它的包工头一起,刚跟芦河镇的各位项目领导吃过饭,确定了工程进度和施工事宜。

  完事之后想起来镇子里的发小,好些日子没看见他人了,便想着晚上一起吃个饭。

  “既然你们认识,我还用介绍吗?”郝警官看了俩人一眼,“算了,还是说说吧,大为,我呢跟强子是小学一个班的,也是曾经一个村的。”

  “所以这顿饭,都是自己人,就放心吃吧。”

第13章 项目

  通过于大为的讲述,侯万强也知道了这台勾机的大致情况。

  侯万强如今是芦河镇南北线路其中一段的包工头,对于用挖掘机的这事肯定是能做得了主的。

首节上一节8/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