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诏狱开始修仙 第151节

  顾慎皱了皱眉,他心中对这和尚很是警惕,因为这和尚出现的很奇怪,换做其他老百姓买下隔壁老李家的院子,顾慎都不会有太多顾虑,但偏偏是个和尚,在修真界中,有两类人是尽量不要招惹的,一类是佛修,一类是道门。

  当今之世,佛道大兴,所谓妖族、魔门、鬼修、邪修,在佛道面前,差了太多。

  顾慎心中念头起,便没有心思再继续参悟下去,他从床榻之上下来,走出正屋,和院子中的郑琳、顾笑说了句话,便直接走出了院门。

  出了院门,顾慎便看到了站在桃树下的长相英俊的中年僧人,和尚头皮刮得干净,甚至微微反光,顾慎心中不禁想到,若是那桃树上的桃子落下来,正巧不巧的偏偏砸在和尚头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那和尚会不会破了现在这般淡然出尘的表象,捂着脑袋嗷嗷叫起来?

  但这一切,都不过是顾慎心中的臆想,在他的眼中,那穿着月白色僧袍的和尚,站在桃树树荫下,一手放在身前小腹处,一手负于后腰之间,直视前方静谧的溪面,神情淡泊,目光悠远,无论任谁见了,都不得不赞一声高僧。

  “这和尚的卖相当真不错。”顾慎心中暗道。

  顾慎迈步走上前去,他仔细打量了这和尚,无论怎么看,他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身上没有法力的痕迹,也没有修过武道,但在这乱世中,反倒更让顾慎感到奇怪,所以他要好好去探一探这和尚的底。

  顾慎踱步向和尚走去,没有可以掩饰,脚下发出锵锵声。

  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那中年和尚回头看来,发现了顾慎,双手缓缓合十与胸前,道:“施主。”

  顾慎笑着点了点头,虽然心中对这和尚很有敌意,但他自然不会直接说出来,他走到桃树下,与和尚并肩而立,看向几步外的潺潺溪水,道:“大师好雅兴,我在此住了三十余年,也不曾仔细看过这条溪水,今日见大师望水出神,才惊觉这缓缓流淌的清澈溪水,也是一番美景啊。”

  和尚声音不急不缓,柔和道:“施主所言甚是,然施主身处红尘中,所虑者众,匆忙来去,自然不易注意到身边的美景,不似贫僧,常伴青灯古佛,鲜有杂念,也可以说没心没肺,看到的也就比施主多一些了。”

  这条溪流被唤作“爱砚溪”,据说源头在兴庆宫龙池,流经道正坊、东市、安邑坊、亲仁坊、秋明坊、永崇坊、修政坊、青龙坊、曲池坊,汇入曲江池,然后经黄渠汇入城外黑水河。

  据说常有一些读书人在这溪水中洗砚,然后将本是极清澈的溪水洗的乌黑,这才使得溪水汇入黑水河后显得那般黑。顾慎倒是清楚这其中的缘故,所谓洗砚将溪水洗黑,完全是无稽之谈,其实溪水汇入黑水河后,也是极为清澈的水,只是黑水河河床下,矿石乃是黑矿,才显得水黑,洗砚一说,不过京城老百姓以讹传讹罢了,但也因此给这溪水取了一个“爱砚溪”的名字,倒也有几分文雅之感。

  爱砚溪溪岸之上,栽种着两排的垂柳,清风缱绻,拂过柳枝,倒也给这炎炎夏日带来了几分清凉。

  桃树下。

  顾慎着纯白的衣衫,长发披肩,双手背负身后,道:“大师看得透彻,这世上并不缺少美,所缺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罢了。”

  和尚闻言微怔,笑道:“施主颇具慧根呢。”

  “大师谬赞。”顾慎轻轻一笑,说道:“不知大师法号?”

  和尚双手合十于胸前,笑道:“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唤过我的法号了,我都快忘了,不过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有和没有,并无大碍,施主不妨就唤贫僧无名吧。”

  “无名?”顾慎一愣,旋即笑道:“好,那我便唤大师为无名大师。”

  “不是大师,施主唤我无名即可。”无名和尚说道。

  顾慎笑了笑,几句话说下来,他倒是觉得这无名和尚有些意思。

  轻吸一口气,顾慎问道:“大师为何要搬到此处?可是和那老李一家相熟?听说老李急着要搬回老家,这房子一直没有出手,我还想着一时半会儿卖不出去呢。”

  无名和尚微微一笑,语气一如既往的淡然,不急不缓道:“贫僧初到京城,想寻个落脚之处,最后寻到了这里,乃是因为它。”

  说着,无名和尚伸手一指,顾慎顺着他伸手所指的方向,赫然便是身边的这颗桃树。

  “桃树?”顾慎讶然。

  无名和尚笑着点了点头,道:“我喜欢桃花。”

  顾慎这下更是惊讶了,因为他从这无名和尚的这句话中,听到了一种感情上的波动,这和无名和尚之前淡泊的态度有了变化,以顾慎印象中对高僧的理解,高僧口中说出的该是佛经、禅语,这突然的一句‘喜欢桃花’,出乎了顾慎的意料。

  顾慎深深看了无名和尚一眼,不知为何,他心中很相信,这和尚之所以选在这里,真的是因为老李多年前栽下的这棵桃树。

  这时,院门又一次打开,顾笑探出小脑袋瓜,疑惑的看过来,不明白爹爹怎么和那个大和尚站在了一起,她缩回脑袋,没一会儿,就将郑琳也拉了出来。

  顾慎注意到二人,便介绍道:“师姐,这位是无名大师,也是我们的新邻居。”

  说罢,顾慎又给无名和尚介绍了一番郑琳和顾笑,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阿弥陀佛,向郑琳、顾笑问了声好。

  顾笑初见无名和尚,还有些紧张,不过很快就放松下来了,无名和尚脾气温和,待人接物,如沐春风,符合众人心中对高僧的理解。

  “笑笑。”

  “笑笑。”

  有呼喊声从不远处传来,顾慎抬头看去,是同在秋明坊和顾笑一起长大的张伟和赵棠。

  两个孩子应该是来找顾笑玩耍,远远看到,便喊了起来。

  张伟生的虎头虎脑,赵棠则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而且性格文静,和顾笑截然不同。

  “顾叔,郑姨。”

  两个孩子很有礼貌,看到顾慎和郑琳,都是开口打招呼。

  顾慎笑着点了点头,郑琳则是轻轻拍了拍顾笑头上的两朵麻花辫,示意让她去和张伟、赵棠去玩会儿,并叮嘱不要走远。

  三个大人在溪边慢慢谈话,三个孩子也没走远,在院门前玩耍,时不时用好奇的眼神打量一番无名和尚,他们都是在这秋明坊箱子里长大的,每一户之间都彼此熟识,就连很少露面的顾慎也和众人认识,现在突然搬来一个和尚,确实也是一个逸闻。

  溪边,顾慎旁敲侧击着无名和尚的来历,这和尚自称是个云游僧人,现在年纪大了,想要在京城落脚,便在这秋明坊购买了一处院子。

  京城的房价可不便宜,不过胤国内的僧人也不乏有钱的主。

  主要是顾慎和无名和尚之间对话,郑琳只是默默倾听,整体上三人之间的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

  这时,院子前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郑琳先走过去,顾慎和无名和尚也跟了过去。

  三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除了小时候顾笑偶尔欺负过张伟、赵棠外,便很少闹过矛盾,不知道现在又是因为什么发生了争吵。

  一番询问之下,才知晓了这三个孩子为何而争吵,准确的说,是张伟和赵棠因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不一致而发生了争吵,因为如果顾笑表态了,也就不会有不一致的看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方才院中一片梧桐树叶缓缓飘落在顾笑头顶的麻花辫上,顾笑本来没当做一回事,但虎头虎脑的张小伟却对此提出了看法,他说“叶子之所以会落下,是风将叶子吹落下来的,不应该怪这片叶子,原因是在风。”

  赵棠则是认为不应该怪风,是叶子先动了,然后才显得有风。

  因为争执到底是‘风动而有了叶动’,还是‘叶动方才有风动’,张伟和赵棠就争吵了起来。

  顾笑嘟囔道:“不就是一片叶子吗?管那么多做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竟然还吵起来了。”

  张伟看向顾笑,道:“笑笑,那你来说,到底是风吹叶动,还是叶动风显?”

  赵棠也道:“是啊,笑笑,到底是风先动的,还是叶子先动的?”

  “呃”顾笑张了张嘴,求助的目光看向了自己最亲爱的姨姨。

  只是这个问题简直就像是在问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根本无从回答,而且现在还有无名和尚这个高僧在,郑琳更是不敢胡说,害怕引得和尚嘲笑。

  看到姨姨不回应自己,顾笑又将可怜巴巴的目光看向了在她心中无所不能的爹爹。

  得知三个小孩子争吵的缘由后,顾慎好笑不已,轻轻抚摸着顾笑的小脑袋瓜,道:“傻孩子,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叶在动,而是你们自己的心动了。”

  顾慎说罢,三个孩子仍旧迷惑,只能似懂非懂的点头,就连郑琳也是在细细琢磨这句话,越琢磨越是觉得有道理,但真正是如何的深奥,她却一时也弄不清楚。

  然而,那一直神色淡然出尘的无名和尚在听了顾慎的这句回答后,不禁瞬间脸色一变,瞪大眼睛,动容不已,惊异的看向顾慎。

  顾慎见状,问道:“大师,我可是说错了?”

  无名和尚深吸一口气,双手缓缓合十于胸前,微微摇头感叹道:“阿弥陀佛,施主所言甚是精妙,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做。”

  说完后,和尚抬头,目光有些复杂的看着顾慎,道:“施主深种慧根,与我佛有缘呐。”

  无名和尚这话一说完,郑琳瞬间变了脸色,狠狠瞪了一眼这不会说话的和尚。

  顾慎轻轻一笑,道:“大师,我还有诸多俗事缠身,六根未净,入不得佛门啊。”

  无名和尚叹了口气。

  又说了几句话,顾慎和郑琳回了家中,三个小孩子在门前玩耍。

  无名和尚回到溪边桃树下,一袭月白僧袍,修身长立,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灿然发光,虽已是中年模样,但仍可见其年轻时的风华,他望向潺潺的溪水默然,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刚才顾慎所说的那句话。

  “若度得此人,可镇压佛宗万载气运。”

  一声喟叹。

  顾家。

  顾慎盘腿坐于床榻之上,回忆着方才与那无名和尚的谈话。

  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顾慎心中隐隐有种直觉,这无名和尚并不简单,或许他没有修为也不通武道,但他必然有些故事和经历。也或许,他是难以想象的大高手。

  不过,让顾慎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无名和尚并没有对他抱以恶意。

  放出灵识,扫过隔壁院子,只见无名和尚正盘腿坐在蒲团之上诵念经文,宝相庄严。

  顾慎收回灵识,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参悟《太白剑》之上。

  他越是对这门强大的灵技了解的多,便越是能感觉到自己距离圆满阶段的距离,可能是很近,但也可能很远。若是哪一日灵光一闪,想通某个奥秘,说不定可以一日圆满。而若是想不通,捉不到那一闪的灵光,想要参悟到圆满阶段,那真是远在天边了!

  ……

  ……

  PS:伙计们,明天是小年还是后天?

第204章 念头通达,遁法大成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是半个月了。

  顾慎注意到碧云宗似乎并没有大动作,只是和胤国高层权贵在谋划商议一些事情。

  这段时间顾慎参悟《太白剑》,虽然略有一些收获,但仍旧没有摸到圆满阶段的门槛,这毕竟是一门金章级的灵技,顾慎虽有信心将这门灵技参悟到圆满阶段,但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在《太白剑》之上收获不大,顾慎不能耽误了修为的提升,现在他感觉到暗处有危机在潜藏,无论是《太白剑》的参悟还是自己的修行,哪一方面都不能耽误。

  一早,顾慎和师姐说了一声,便运转《金霞遁法》,化作一道金色霞光,掠入天际,眨眼间消失无踪。

  顾慎如今修为已达金丹六层,且将《金霞遁法》这门金章级遁术灵技修行到半步大成的阶段,速度极快,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足以绕着胤国国境飞上一圈。

  这段时间,顾慎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修行《太白剑》这门攻伐之术上面,对《金霞遁法》的参悟少了许多,至今仍旧没有参悟到大成阶段,不过即便是时不时的思索一番,几个月下来,对《金霞遁法》的认识慢慢就已经到了很深的地步,顾慎能够感觉到,《金霞遁法》突破到大成阶段,不过就在这几日之内了。

  顾慎不打算飞出胤国境内,只在凉州、益州和南方几州转一转就回家,因为顾慎如今的灵识覆盖范围,若是完全放开,足以覆盖整个胤国,顾慎可以随时注意到家中的情况。

  在凉州西陲的新坊市周围,有三名散修发生争执,打成了一团,其中一死两伤,顾慎在远处目视那两名身上衣袍染血的筑基散修离去,然后上前吸收阴气,到了他现在的修为境界,筑基期修士陨落后的阴气已经极为微弱了,虽然能感受到体内金丹中的法力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并不算大。

  顾慎幻想着这只是开始,没想到绕着胤国飞了一圈,才赫然发现,最开始吸收的那一缕筑基期修士诞生出的阴气竟然是巅峰?一圈下来,顾慎只吸收了三名炼气期修士陨落后诞生的阴气。

  要知道多年来随着六国之地成为了无主之地,而且灵气渐渐恢复,大批散修进入到这片疆域之中,六国之地宛若成了周边各宗疆域中散修的聚集地,尤其是胤国。

  胤国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居于六国正中,更是有大批散修在此汇聚,往日时候,胤国各地多有修士之间的纷争,然而今日,顾慎发现很多散修都在刻意蛰伏。

  简单想了想,顾慎便猜出来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了,前些日子,碧云宗大批修为入驻胤国,打破了这里的平衡,使得众散修都在观望碧云宗的意图。

  顾慎也有些奇怪,青云门被灭后,这六国之地对于碧云宗就是一块嘴边的肥肉,但过去十年了,碧云宗都没有动手,为什么现在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动作?

  但无论如何,胤国境内这一大批的散修都蛰伏了起来,让顾慎所获甚少。

  荆州,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堤坝上,顾慎落下,看着面前奔腾不息的汹涌江水,江水中时不时会有一具浮尸顺腾而下,在乱世中,这太常见了。

  顾慎感慨的是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他慢慢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变得如此无视生命,自己的提升是建立在其他修士陨落死亡的前提之上。

  而就在刚才,他整个胤国的飞来飞去,就是想要看看谁死了???

  他虽然不会亲自动手杀人,但现在的这种心态,也让顾慎有些难以接受。

  只是,细细想来,难以接受。但再细细想来,有什么难以接受?

  这大争大乱大杀之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顾慎不想死,况且他还有家人,他需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然后有实力保护自己和家人!

  “我又没有直接动手杀人?”

  “那些人亦不是因我而死!”

首节上一节151/4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