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诏狱开始修仙 第9节

  不过顾慎倒是乐于见此,这些人都死在诏狱才好。

  这天,一个让顾慎有些意想不到的人被送进诏狱。

  丙六号房外,顾慎看着牢房里故作淡定的书生,有些无语。

  他从没过和吕渊明吕大官人的第一次见面,居然会是在这诏狱死牢中。

  顾慎从没见过吕渊明,对吕渊明的印象都是别人口中听说,吕渊明吕大官人散尽家财,搭建难民棚,救了几千条人命。

  顾慎对吕渊明也是有敬佩的,曾想见见这位吕大善人,只是还没等他去目睹一下吕渊明的风采,吕渊明就来了诏狱。

  不知怎么着,吕渊明也注意到了外面瞅着自己的顾慎。

  两人四目相对。

  良久,吕渊明脸上扯出一抹略带僵硬的笑,对着顾慎抱了一拳。

  顾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

  实际上的吕大官人和他想象中的吕大官人不太一样,他以为吕大官人该是身量高大的豪迈义士,但现实中的吕大官人则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书生。

  中午送饭的时候,顾慎特意给吕渊明舀了一勺稠粥。

  吕渊明救济难民的行为,顾慎还是很佩服的,所以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会尽量帮一下。

  但对于吕渊明的这番牢狱之灾,顾慎却是没有办法。

  说来吕渊明的这次死劫,也是因他救济难民而起。

  自去岁南方大批难民涌到京郊,吕渊明就开始在城外施粥,及至年末,吕渊明更是散掉本已中落的家财,在城外修建了一大批难民棚,起码让数千难民活了下来。

  坊间都在传吕渊明仁义无双,许多难民还给吕渊明立生祠,可以说,吕渊明在京畿的名望,比当朝宰相还要高。

  与吕渊明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满朝公卿,个个穿红带紫,家家莺歌燕舞。

  这种情况下,朝堂大臣勋贵被百姓痛斥,吕渊明被百姓赞颂。

  但这也将吕渊明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公卿高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终于,京兆尹张青田寻了一个由头,将吕渊明送进皇城司诏狱。

  在顾慎看来这件事很蹊跷,皇城司诏狱是什么地方?那是当今大胤朝最具权势的武力机构,京兆尹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还没有权力直接将犯人送进皇城司诏狱。

  要把吕渊明送进诏狱,需要京兆府和皇城司协同,这背后的能量,顾慎想一想就觉得头大。

  “可惜。”顾慎摇头轻叹。

  进了诏狱,吕渊明几乎就是被判了死刑,不可能活着出去。

  这样一个大善人,死在诏狱中,顾慎心里不舒服。

  顾慎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如果能在保住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他也乐于去做一些善事善举。

  但他救不了吕渊明,起码现在救不了,如果他现在是先天宗师,在不危及自身的前提下,可以出手悄悄救下吕渊明,但现在不行。

  叹息一声,顾慎继续送饭。

  又过了四五日。

  诏狱中又进来一位高官,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夏元路。

  户部掌管赋税俸禄、田地户籍等财政事务,在六部中仅次于掌管着天下官员任免、考课、升降、勋封的吏部,夏元路作为户部尚书可以说是当朝重量级大臣。

  而夏元路之所以会被打入诏狱,是因为触怒了宣和帝。

  今日朝会上,宣和帝想要扩建承天观,在现有的规模上扩建三倍。

  宣和帝崇尚修道炼丹,继位三十年余年,大大小小修建道观七十余座,其中以承天观和玉清宫规模最大,各占地数百亩。

  近些时日,承天观的通玄仙师与宣和帝讲法论道并给了宣和帝一枚仙丹,宣和帝服下之后,本来被掏空的身体又龙精虎猛起来,夜御数女而精神旺盛。

  宣和帝龙颜大悦,于今日早朝上下诏要将承天观再扩建三倍。

  好家伙,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给吓得变了脸色。

  承天观占地六百余亩,这要是再扩建三倍,比之整个皇城都还要大一圈,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

  最着急的就是户部尚书夏元路,宣和帝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当今天下乱起,南方乱成了一锅粥,北方各州也时有贼人聚众谋反,对外还要应对大胤北方的大元王朝,处处都需要钱。

  税收一次次增加,从二十税一,到十五税一,再到五税一,二税一。

  到了当下,国内天灾人灾不断,粮食减产,而朝廷用钱处多,税不仅没有下调,反而从二税一又涨到‘三分取其二’。

  古来赋税最重,也不过如此。

  但没有办法,大胤朝内忧外患,没钱没粮肯定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征税。

  好家伙,把承天观再扩建三倍,皇帝一句话,一年赋税可就没了,也真会把户部彻底掏空,到时候兵饷都发不出来,大胤朝不死也得死啊。

  满朝公卿强烈反对,情急之下,夏元路一句“昏君,不问苍生问鬼神”,令宣和帝勃然大怒,当即令在场的皇城司司使纪安将夏元路拿下,打入诏狱。

  不过扩建承天观的事确实遭到了所有大臣的一致反对,宣和帝也就把这个想法暂时压了下去,不过一张脸却是阴沉的要滴出水来。

  这是满朝文武难得达成统一意见的一次,就算那些佞臣、奸臣也没有继续顺着宣和帝,没办法,以前溜须拍马那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这次要是真顺着宣和帝来,大家指定一起完蛋。

  在这乱世,钱粮就是基础,没有钱粮就没有将士兵卒,没有将士兵卒在前面流血拼命,不要说荣华富贵了,他们这些满朝公卿连命都保不住。

  奸臣、佞臣们虽然坏,但这群人也是很聪明的。

  处境最惨的还是这位户部尚书夏元路,他一个人承受了宣和帝大部分怒火的发泄。

  顾慎觉得夏元路这老头阻止宣和帝扩建承天观干得漂亮,送饭的时候给他的待遇和吕渊明一样,一大勺稠粥。

第14章 八百里加急

  “顾兄,那位当真是户部尚书?”

  中午送饭的时候,吕渊明一脸好奇宝宝模样,对顾慎问道。

  吕渊明在丙六号房,夏元路在丙五号房,两人牢房紧挨,这几天下来也知道了夏元路的身份。

  吕渊明祖上最辉煌的时候,也不过是正四品的知府,现在看到堂堂正二品大员和自己成了邻居,心里总归有些触动。

  许是也听到了吕渊明的话,那夏元路向这边看过来,吕渊明立刻满脸堆笑的向邻居点了点头。

  顾慎嗯了一声,道:“是。”

  吕渊明又问道:“他是犯了什么事儿?不会是谋反吧?”

  随着内功日益精湛,顾慎视力也大有提升,他看到夏元路眼角猛地抽搐,然后继续沉默。

  顾慎看着面前的吕渊明,本不欲多做解释,但想到这人过些日子就要死了,便满足一下他,道:“朝廷的钱不够用,他和陛下起了冲突,就被打入诏狱。”

  吕渊明闻言一愣,惊讶道:“不该吧?据我所知,如今税负已然是泰半,三分取其二,如此重税,古来罕有,国库不该这么缺钱啊。”

  顾慎轻吸一口气,看着面前还有些天真单纯的吕渊明,缓缓摇了摇头,沉声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说罢,顾慎便转身离开了,留下嘴巴已然张成O型的吕渊明。

  丙五号牢房中,一直闭目休息的夏元路猛然睁开眼睛,看向渐渐远去的顾慎背影,嘴中喃喃自语。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呵呵,想不到啊想不到,诏狱这般肮脏之所,居然也卧虎藏龙。”

  夏元路看了一眼隔壁的吕渊明,然后又闭上了眼睛,慢慢琢磨刚才得自那名小狱卒口中的话。

  三日后。

  甲五号房中关押的犯人死了。

  犯人名唤金威远,外号混世魔王,四品高手,兖州反贼首领之一。

  虽用药物吊了一口气,但毕竟穿了琵琶骨,又多番遭受严刑拷打,迟迟等不到宣和帝的处决诏书,混世魔王金威远终究油尽灯枯,步了黄脸狻猊裴思文的后路。

  顾慎关掉第二扇千斤闸,很熟练的走到金威远身边盘腿坐下。

  与此同时,一片黑气从金威远尸体上升起,落在了顾慎身上。

  随着先天功的运转,在黑气融入体内后,顾慎明显感觉内气迅速壮大,在经络中流动。

  半个时辰后,顾慎停下运功,缓缓睁开眼睛。

  “距离突破四品很近了。”

  吸收了这股黑色物质后,顾慎快要站在五品巅峰了。

  “越往上,境界便越难有所增进,难怪江湖上一流高手寥寥无几。”

  “不过不着急,慢工出细活。”

  “还有就是我之前的感觉没有错,这次吸收了四品高手,黑色物质确实比以往多了些潮湿感。”

  顾慎心中想着,上次黄脸狻猊裴思文死后,他第一次吸收三品高手死后产生的黑色物质,那一次,他明显感觉到黑色物质中隐隐有些水气,融入身体时,有凉飕飕的感觉。

  之后再吸收七品、八品武者时,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这次吸收四品高手金威远死后产生的黑色物质,虽然没有裴思文那次的潮湿感强,但也能感受到。

  顾慎猜测,或许有一天,当尸体生前的实力很强很强时,产生的就不再是气态化的黑色物质,而是液态化的黑色物质。

  不过这也只是顾慎的猜测,需要以后来验证。

  顾慎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看了一眼金威远的尸体,便起身走出甲五号房,将金威远死了的事情通知马校尉。

  这几个反贼首领在诏狱的重要性越来越弱,本来还想着宣和帝会很快下旨将这几人斩首示众,以儆天下乱臣贼子。

  谁料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五个反贼首领都死了两个,还没有等到宣和帝的诏书。

  说不定皇帝忙着修道炼丹,都把这些个江湖莽汉忘了。

  只是出乎顾慎意料的是,镇抚大人竟然亲自过来查看金威远的尸体。

  这让顾慎惊疑不定,还以为是自己大意露出了什么马脚,引起镇抚大人的怀疑了。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顾慎松了一口气。

  镇抚大人在看过金威远的尸体后,又详细检查了一番其它甲字号牢房,接着在整个诏狱转了一圈,才回到诏狱深处的居所。

  而当天下午,顾慎就发现诏狱中的戒备又森严起来,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联想到上午镇抚在诏狱中认真摸排的情景,顾慎心中顿时一凛,他感觉有大事要发生了。

  快要放衙的时候,马校尉随口说了句多备些肉食。

  顾慎虽然不解马校尉话中意思,但放衙后经过东市时,他还是买了十斤猪肉和十斤熟牛肉。

  秋明坊,院子中。

  顾慎将熟牛肉放在厨房,猪肉撒上盐挂在梧桐树杈上让它自然风干。

  忙完事情后,顾慎坐在梧桐树下,深水井旁,想着会发生什么事情。

  深夜。

  顾慎好几次被惊醒,因为有大队全副甲胄的禁军从院门前经过。

  顾慎一向睡眠浅,他躺在床上,听着禁军前行的方向,扭头向西北方向看去。

首节上一节9/4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