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第68节

听到石磊的话,办公室内众人齐齐望向了他。

“没那么简单,重核聚变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深入研究过。

从理论可行,到实验论证,再到实际应用,每一步都是天堑般的距离。

就拿相对简单的氘-氚聚变来说,全世界目前都被卡在了实验论证到实际应用这一阶段,这一卡,就是数十年。”

听了张炳坤院士的话,石磊这才明白想要见证重核聚变的大规模运用到底有多么困难。

“其实,没那么复杂的。。”

然而刘浪的一句话再次将办公室内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我设计了一套重核聚变反应堆,相关的工程建筑图纸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按照图纸上规划的建造,乐观地估计,大概6-8个月,最多一年时间就能成功完成重核聚变,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刘浪边说边操纵着遥控器,将早就准备好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设计图纸】以拆解版ppt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重核聚变反应堆点火闸】

【3000度加热气体转换装置】

【重核聚变反应堆散热端口】

【预变反应堆模块】

【10000度磁场等离子输送管道】

【重核聚变反应堆堆芯模块】

【1亿度磁场等离子输送管道】

。。。

包括张炳坤院士在内的科学院论证组成员们,全都被刘浪展示出的这些精细化的设备,工程图纸所震惊到了。

“不是,你那上面写的不是《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么?”

“没错,这座重核聚变反应堆就是我拍摄下一步电影的道具。

没有哪条规定真的核聚变反应堆不能当做电影道具的吧?”

第110章 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

刘浪说完一摊手。

看着态度认真不似作伪的刘浪,论证组一行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确实,没有谁规定电影道具一定就要是假的,但作为一部科幻片的电影道具,如果是真的那也太离谱了吧?

尤其还是这种涉及到‘可控核聚变’,在世界科研领域都称得上极高难度的项目。

全世界核物理相关的科学家们都拿它束手无策,结果你一个主职工作是拍电影的导演将它解决了。

这让在场的论证组成员,这让世界上所有研究核物理方面的专家怎么看?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论证组组长张炳坤院士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张精度极高的‘重核聚变反应堆’图纸。

在他眼里,这种高难度,复杂程度极高的巨型科研工程,哪怕只是图纸,也绝不是单单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不夸张的说,哪怕是放到当今世界层面上来看。

恐怕也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动用全国的核物理,核工程相关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得出来。

“实不相瞒,我早就对‘重核聚变反应堆’有想法了。”

听到这话,会议室内的众人不禁微微点头,像‘重核聚变’这种惊世之作的科研项目,动辄准备数年,甚至数十年才符合他们的认知。

“当初拍《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时候,我就有了想法,不过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只能暂时先靠‘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弄出来了【太空电梯】。

现在《流浪地球》第一部拍完了,第二部也在准备之中了。

所以我想也是时候把【重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提上日程了。。”

听到刘浪的解释,论证组的众人面面相觑,久久无言。

“你是说,你真的是为了拍个电影,所以才把【重核聚变反应堆】的图纸给设计出来了?!”

张炳坤语气艰涩地问向刘浪。

“差不多吧,前面【太空电梯】就是为了第一部而造出来的。

后面第二部自然也需要个有分量的电影道具。

我思来想去,【重核聚变反应堆】算是比较够格的。

事实上我在科研道路上真的不算有什么天分。

我的灵感都来自于《流浪地球》这部规划中的系列电影。”

听到刘浪这番坦诚,真挚的解释,在场的论证组成员们已经无力吐槽了,全都目瞪口呆,不知该作何反应是好。

好嘛,咱们这些科学院核物理专业的科研学者研究了一辈子的核物理,结果成果还不如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小子。

如果说是这样也就算了,还能以刘浪科研天赋逆天来解释。

但这家伙说自己只是个导演,科研方面的灵感全都来源于自己拍的电影?!

这话听了,在场的科学院研究员们哪个能受得了?

“小伙子,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了。”

张炳坤院士幽幽地说道,此时的他,看着刘浪就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什么‘拍电影的灵感’,‘我只是个导演’这些鬼话张炳坤是一概不信的。

身为国内核物理专业最权威的专家学者,他深刻地知道想要在这一行做出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到底有多么困难。

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学生,终其一生耗费无数时间精力恐怕也只能在核物理尖端项目上入门。

想要真正做出前无古人的成果,那得是需要国家级的科研力量持续不断进行资源投入的结果。

‘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这种涉及到高分子材料学的技术,或许还有可能和运气沾边。

但‘重核聚变’这种核物理上的研究,绝不可能是靠运气就能搞定的。

他只当是刘浪在过分谦虚,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方一定是个自己生平仅见的天才。

“是这样的,我有想过关于建造【重核聚变反应堆】所引发的外界关注的问题。

因为重核聚变所特有的反应方式,比如点火装置需要用到氢弹这种级别的核武器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遮掩的借口。

正好,我的《流浪地球2》准备开拍了,【重核聚变反应堆】可以伪装成《流浪地球2》里的电影道具,【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美地解决如何向外界解释的问题。

等到工程竣工,电影拍摄完毕后。

这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也能作为【重核聚变核电站】,开始进行它的真正使命发电!”

一旁的石磊刚听到刘浪的第一句话就油然而生一股熟悉的感觉,最后更是忍不住拍了下自己脑门。

‘没错,又是这个熟悉的借口!

这小子果然还在惦记他那个破电影!’

另一边论证组内的众人已经彻底被刘浪的脑洞给惊呆了。

用拍电影的方式和借口去掩盖【重核聚变反应堆】的建造。

这想法实在是太离谱了。

只有早就经历过这一切的安全局主管石磊在一旁一脸麻木。

经过他的解释,论证组内的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早在《流浪地球》第一部拍摄的时候,刘浪就靠着拍电影的方式,实验了‘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建设出了一座真正能够投入使用的【太空电梯】。

有了这个‘前科’事件存在,再加上关于‘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的遮掩效果相当成功。

安全局主管石磊和国内核物理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张炳坤院士面色凝重地交流了一会。

“这么做,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我们要针对你这部电影进行一些限制。

比如说电影剧组人员的管控,拍摄基地周边需要进驻安全局特勤人员等等。”

【重核聚变】一旦真的开始实验论证,它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会立刻成为国内保密级别最高的科研工程项目。

所以对参演《流浪地球2》的人员也会有一定的限制,剧组内部的保密级别自然也会相应提升。

“没问题,拍《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时候我就已经经历过了!”

刘浪忙不迭兴冲冲地答应了下来,相比于借助官方力量拍摄电影时带来的帮助,这点要求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好的,现在我就来跟你们介绍一下这个【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具体参数。

设计高度达到11000米。。。”

“什么?!11000米这么高?!”

第111章 或许是真的热爱吧

听到这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高度高达11000米。

会议室内此起彼伏一片惊呼,吸气声。

论证组成员们作为科学院研究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座高达11000米的人工建筑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想要将它建造出来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单个发动机高达11km,主体直径约30km,加上基座直径大约50-60km。。。

嘶,小伙子,你知道这有多夸张么?

这比整个魔都城区还要大了!”

看着ppt上关于【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参数介绍,张炳坤院士一脸震惊地对刘浪说道。

“设计高度11000米是有原因的,11000米是地球亚洲和美洲大陆能支撑的极限。

电影世界观里,必须将【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设计到这种极限,才能够推动地球向太阳系外进行流浪。。。”

刘浪一本正经地开始解释起了电影道具【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具体参数。

“不行,我不管你流浪不流浪,绝对不可能造这么高。

11000米这也太离谱了,工程难度太高了,别说一两年了,十几年也未必能搞定。

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海量,别的不说,光是需要耗费的钢材就是个天文数字。

现实世界可不像电影里那样全球危在旦夕,哪有那么多资金耗费在一个科研项目的实验论证上面?”

张炳坤院士听了直摇头。

尽管作为国内核物理专业的领军人物,十分看好这个【重核聚变反应堆】项目,内心里也倾向于它能够成功。

但毕竟目前为止这个【重核聚变反应堆】项目也只是理论上可行而已。

虽然实验成功后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但这场实验论证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

首节上一节68/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