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做道具,这太空电梯什么鬼? 第371节

佟惠奇怪道:“江院士也要来?我还以为是郭导你跟我们对接呢!”

“这次其实只有江院士才能跟大家说清楚,我们来表达的话,可能沟通上会产生歧义。”

“他也是我们道具负责人,他来跟大家沟通再合适不过了。”

五位气象学家互相看了一眼后,心想江院士来说也好,这样沟通更顺畅。

这个时候,江辰还在生物实验室里面。

要做基因编辑实验,比江辰想象中都要麻烦,幸好的是,有了系统给知识包,他做起实验来,各项操作堪比包文这种生物领域的专家。

“江院士不错啊,我以为你没对生物领域有研究,现在看来,我错了。”

“你对于实验操作流程相当熟悉啊。”

“抽空学习了下,就想着快点能把研究出一点成果出来。”

“如果真能完成基因编辑,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靶向RNA技术对人类细胞的基因活性进行精细调节,这样一来,人类就会更加长寿。”

包文听得连连点头,不过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了问题:“江院士,如果人类更长寿了,那么食物方面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毕竟人类一长寿就意味着粮食方面的消耗更加巨大了庞大了。”

确实,人口一旦增加,粮食也需要大幅度增产了。

江辰决定让包文写一篇报告,汇报下他们的研究进度和成果,末了,在报告后提一句粮食的问题。

人类基因编辑和粮食基因编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辅相成的,人类基因编辑上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和粮食基因编辑上,连编辑技术都可以用同一套CRISPR-Cas9实现。

所以,现在进行的研究,很有可能对粮食基因编辑也有利,江辰想让农业学家也一起进行新的研究工作。

这样至少能保证人类在增长寿命的时候,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包文按照江辰所说的去做了,这一次江辰不用负责写报告,所以在完成了他那组实验后,江辰就从生物研究所出来,径直去了剧组。

剧组的人现在都在等他来跟气象学家们交流。

“这次都请来了专家,说明江院士又要整大活吧?”

“看样子应该是,五位专家来,肯定不是什么小事。”

“什么道具要请那么多专家来啊?”

“不知道,听说是这几位都是气象专家,我们有什么场景要用到气象专家啊?”

剧组的人很难跟气象学家找到共同语言,所以大家都没和他们有交流。

几位气象专家闲着无事,只好自己交流了起来,他们专攻的领域相同,多说几句,难免就激动了起来,稍微不注意,这几位还会小吵一下,剧组人在旁边劝都不好劝。

吴几次三番想去拦一下那些激动的专家,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把人家胳膊给扭了。

好不容易江辰来了,剧组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江院士你终于来了!这几位就是这次邀请的气象学家了。”

其实MOSS早就给了江辰资料,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听完了郭凡的介绍。

“江院士,现在我们该如何安排呢?”

“现在的安排,其实很简单。”

“我们先去会议室吧。”

在江辰的建议下,五位专家和江辰等人都进入了一间会议室中。

“大家听说过球状闪电吗?”一到会议室,江辰也不墨迹了,直接进入了正题。

气象专家们有的人听到这词后表情一滞,有的则脸上露出了迷茫。

“有一种说法,球状闪电是等离子体的结果,可能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等离子体可能在雷暴期间形成,然后以球状或球状物体的形式存在。”佟惠缓缓说道。

“还有一种说法是,球状闪电可能是由于一些气体的点燃和燃烧而形成的。”

“唯一一次有记录的球状闪电,是在12年。”

不,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球状闪电。

江辰眼睛看向了大刘,大刘心中咯噔一跳,心想这江院士又要搞什么名堂出来?

江辰把心中忐忑的大刘请到了几位专家的前面。

“大刘老师,能不能请你告诉我们,有关于球状闪电的猜想。”

“啊?可是我的猜想都是幻想,不能当真的啊!”大刘觉得江辰估计今早没有睡醒,居然拉他给一群气象讲球状闪电!

这是不是也太离谱了点,他是科幻小说作家,不是科普专家啊!

“没事,大刘老师,你讲吧,我们都听着,兴许会到我们一点启发也说不定。”

气象专家都惊讶地看着江辰,心想对方是不是在开玩笑?

不过他们很快就觉得以江辰的专业度来说,他绝对不会开一些低劣的玩笑才对。

所以,让大刘和剧组的人感觉到离谱的是,五位气象专家还真的做出了认真的样子,打算听大刘讲球状闪电。

给专家讲球状闪电,多刺激啊!

大刘万万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个机会,在江辰的鼓励,大刘便开始讲了起来。

“球状闪电呢,我的是设想就是它其实是宏观展开的电子,这种电子比我们所能想到的电子要大很多倍,所以我给它取名为宏电子。”

“这种电子其实是可以被收集起来,收集后再激发它们,我们就能得到一个球状闪电了。”

五位气象学家脸上明显出现了迷茫的神色,但大刘这个时候已经讲高兴了,有点停不下来。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种情况,质子、中子、夸克都具有量子效应。”

“这一点我估计讲不清楚,要不江院士来讲下?”江辰作为量子领域的专家,大刘自然要把这个专业的东西交给他去讲。

江辰不好推辞,只好站在一旁开始说了起来:“大家可能都知道,量子效应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适用于所有微观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夸克。”

“这些效应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它们在微观尺度上起着关键作用,并影响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侯朝春点头,但他语气中带着迟疑问道:“江院士,你说的我都懂,但这又和刚才大刘老师讲的有什么关系呢?”

“电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因此它也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江辰提醒道,他示意大刘接着往下讲。

“正如江院士所说那样,电子其实也会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所以我推测我们想要找到宏电子时,会面临一种情况。”

“在我们观察到宏电子的时候,它们的状态,会坍缩成为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符合我们宏观世界的经验。”

“但如果没有观察到它们,它们便会呈现出量子态。”

“也就是说,在我们没有观察到球状闪电时,它们的形态,其实是一团电子云。”

“啊?电子云?”

气象学家们很少接触量子力学,所以对大刘讲的,觉得都是天方夜谭。

他们总觉得大刘更像是在讲科幻故事!

第565章 导演:这绝对是我听过最离谱的话!

郭凡等人更是一头雾水,吴在旁边小声说道:“不好,感觉听了都要长脑子了。”

“为什么连大刘说的我都听不懂?”

“别说你听不懂了,我听了都头大,他们到底是怎么津津有味聊起来的?”郭凡好想参与进去,但参与门槛太高,他只能在旁边干看着。

正在他俩不知所措的时候,气象学家又提问了。

“有科学家说,球状闪电可以进入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这是什么情况?”

大刘看向了江辰。

这问题如果让他来解释,那就真的太科幻了,所以他想让江辰来。

至少江辰的解释,能够让这些气象学家觉得不会太过于离谱。

“一种说法,是因为金属纳米粒子链造成的,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树等等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像是网状结构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在这种结构下,就可以实现穿越墙壁。”

“而另外一种,则是与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相关了。”

“电子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经典物理上的壁垒,这就是量子隧穿,而量子纠缠效应下,电子可以与其他电子或粒子纠缠在一起,即使它们在空间上分离,它们的状态仍然会彼此关联。”

“我想第二种,更能解释你刚才所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球状闪电可以进入已经关好门窗的屋内。”

“郭导,你听懂了吗?”吴小声问道。

郭凡无奈地摇了摇头。

量子纠缠和量子隧穿两个他是知道的,但放在具体的场景去应用,郭凡就觉得自己的大脑宕机了。

现在突然走出会议室就不礼貌了,所以郭凡只能选择硬听。

气象专家平白无故上了一堂量子力学的课程,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但他们毕竟之前都是研究气象学的,大气物理、光谱学这些多少有涉及到量子力学,所以江辰在讲课的时候,他们还算能够听懂。

在明白了江辰的意思后,气象学家们越发迷茫了起来。

不是,江院士找他们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给他们上量子力学的课吗?

“江院士,我们现在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但这些内容,不知道和让我们过来有什么关系啊?”

“请大家过来,其实主要是想让大家帮忙,看有没有办法制造出一个小型的球状闪电出来。”

气象学家们脑子有些迟钝了起来。

“江院士,什么情况啊?你的意思是让我们造一个球状闪电?”

“可是我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怎么制造?”

“球状闪电可不是一般东西,你说你要其他闪电我都能给你弄出来,但球状闪电?这个真的,我们都没有见过。”

“真的造不出来,江院士,我们这几个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啊!”

技术?

那倒是有现成了,只不过他还没有摸清楚球状闪电技术的秘密。

在没有熟悉之前,江辰根本不会把技术直接拿出来,否则别人问一句相关的内容,他答不出来就好笑了。

“这样吧,我们要不去拜访12年观测到球状闪电人,让对方帮忙回忆下?”

“啊?距离远吗?”

“不远,就挨着首都附近。”

“不远的话,我们可以顺路去看看情况,我们也想见见这位特别的观察者。”气象学家们明显来了兴趣。

郭凡也没有反对江辰这么做,对他来说,对工作有益,他都支持。

江辰决定说干就干,他走完外出申申请流程后,带着一行人从兀洲基地起飞,乘坐白帝,前往一个小城市中。

江辰通过己方打听,很快找到了已经退休在家的气象爱好者,薛民。

薛民当看到江辰他们上门是为了球状闪电的事情后,忙迫不及地跟他们说:“我当时确实是无意间观察到的,官方记录都记录下来了。“

“你们等等,我给你们看照片。“

首节上一节371/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