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第46节

陈易重新戴上AR眼镜,抱着无人机一边进行测试。

经过一连串的测试,陈易确定了无人机的基础参数。

得益于扁平化的魔鬼鱼形状,再加上提升一些的质量属性。

喷涂完热障防护涂层,再加上满载的电池和充满的氙气推进剂。

无人机的总重量达到只有42.8公斤,比上一款离子推进无人机,重了不到3公斤。

如果抛去提升了一些,达到18公斤的电池重量。

这次的机身比上一款无人机的机身,还要轻上些许。

引擎的性能,因为引擎变得更大,还有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综合推力比前一款无人机的离子推进器提升了百分之23,能量效率提升了6.3个百分点。

电池的参数,因为能源属性提升到49.1,逼近碳硅锂电池的极限。

能量密度已经超越5900Wh/KG,达到5980Wh/KG。

18公斤的电池,总容量达到惊人的107kwh。

再加上更强的气动布局,飞行效率提升了4个百分点,魔鬼鱼扁平设计的机身更适合高空滑翔。

陈易大概估算了一下。

气动布局的效率提升,引擎的效率提升,再加上电池容量的提升。

按照百分之30的低速,百分之30的亚音速,剩下百分之40超音速的综合计算。

这次的无人机,续航轻松超越4000公里。

结合无动力的滑翔飞行,整体的续航翻个七八倍,超越2万公里没问题。

哪怕全程进行超音速飞行,偶尔玩点超高音速飙机,续航大概在900到1300公里。

如果把滑翔飞行跟太阳能电池膜的充电补充结合起来,续航进一步暴涨,绕星球转圈完全不是梦。

哪怕最后降落。

这也不是不能继续飞,而是人的精力顶不住。

什么!

太阳会落山?

按照蓝星466米每秒的自转速度,充好电,超音速飙机分分钟就能追上太阳落山的速度,然后再滑翔充电,再飙机追赶太阳,再滑翔

确定了这最新日不落无人机的性能,陈易又拿出一架以前经营无人机时,自己试飞使用的多轴飞行器。

多轴飞行器。

即多个轴联合在一起,每个轴都带有一个螺旋桨的无人机。

行业内有名的大疆公司,全部的机型,都是这样的多轴飞行器。

陈易拆开多轴飞行器的机壳,把里面的通讯模块换掉,电池换上硅碳锂电池。

再调整优化一下结构,升级航电程序和稳定性,最后安装好定位芯片。

不到半个小时。

一架空中信号中转无人机就新鲜出炉。

相比较之前登月无人机时,使用的固定翼航模作为信号中转。

这样可以空中悬停,更持久的的多轴飞行器,无疑更适合当做信号中转。

“出发!”

看着东边已经开始泛起鱼肚白。

陈易感觉这次熬夜修仙的状态还不错,心情起来了也懒得休息。

拿出手机,拨通了空管局的报备电话。

“你好,这里是空管0A987,请问你有什么事?”

电话不到三秒被接通了,里面传来一个标准的普通话女声。

“你好,无人机申请试飞,编号0A01,编号0A02.”

听着电话里好像有点熟悉的声音,陈易想了想没想起来是谁,然后也不理会,说出自己的情况。

“编号0A01”

电话那头。

林小贝听到这个编号,神情楞了一下,然后深呼一口气专业的回答。

“您好,请稍等,我为您转接空军管理中心和航天局。”

“.”

这下子,轮到陈易不淡定了。

这么大阵仗的吗?

开口就是空军管理中心和航天局。

“额,不用这么麻烦,我已经学会了低调,这次不飞月球。”

这时,陈易终于想起对方的身份。

上一次登月试飞报备,遇到的空管接线员。

“好的,请问您这次试飞的区域和航线目的地?”

林小贝迟疑一下,开始记录陈易要申请试飞的区域和航线。

“鹏海起飞,经纬度E114,05,51.17,N22,38,18.79。

先垂直升空,越过云层,进入高空平流层,再滑翔向西。

途径桂省,滇省,进入横断山脉,喜马拉雅.目的地,珠穆朗玛峰打个卡。”

陈易想了想,说出自己这次试飞的计划。

想要验证日不落无人机的性能,方向就只能自东向西,飞在太阳的前头。

电话那边。

林小贝傻了。

她就知道,不应该相信陈易已经学会低调的鬼话。

这能直播冲刺太空,直播搞登月,被上头交代重点关注的家伙,怎么可能低调。

沉默半响。

林小贝语气带了点生无可恋的味道,平静又专业的回答。

“您好,请稍等,根据您申请的航线,我为您转接空军管理中心。”

第49章 这雷达,假的吧

.

等了不到两分钟。

电话那边,伴随信号转接的杂音,一个陌生的声音响了起来。

“你好,这里是空军管理指挥中心。”

“你好。”

陈易重复自己的请求:“无人机申请试飞,编号0A01,编号0A02.”

“0A01请确定你要试飞的空域。”

“空域?”

陈易楞了一下,随即就反应过来。

这是指自己试飞的航线范围,还有高度。

“鹏海起飞,经纬度E114,05,51.17,N22,38,18.79.”

“起飞之后,方向往西偏北,途径桂省,滇省,横断山脉,喜马拉雅.”

“高度,7万米以下。”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下,似乎在请示什么。

过十多秒,声音再次响起。

“0A01,的试飞申请通过了。

请注意民航线路,不要在民航高度区间过多停留。

同时禁止在千米以下的空域,无人机突破音障。”

“谢谢。”

陈易感谢一番。

挂断电话,打开二楼侧边的卷帘门。

再把信号中转的多轴无人机跟一些信号设备搬到三楼开放式的阳台。

顺便还搬了一个电磁炉和小汤锅,再从冰箱里拿出面条,肥牛,切好的羊肉牛肉,蘑菇青菜等,简单洗了洗,准备一边试飞无人机,一边开小灶。

知道陈易有不定时熬夜的习惯。

这些食材,都是秦小渔准备放在冰箱,同时定期更换,方便陈易半夜肚子饿自己开小灶。

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好信号天线和控制脚舵等,方便外部的掩人耳目。

“开始起飞!”

起锅烧水。

陈易把虚拟头盔通电,启动主机功能,然后戴上脑电波感应头带,还有调整成学生眼镜款的沉浸式AR眼镜。

心念一动。

脑电波闪过。

呲!

二楼响起一道喷气声。

这声音,在依旧安静的清晨环境里,很是明显。

两秒过后。

一架机身底下和尾部,徐徐喷射着蓝色辉光。

如同魔鬼鱼打了马赛克的无人机。

正通过二楼打开的卷帘门,倾斜着飞了出来。

3米有余的机身宽度,这已经超过卷帘门的宽度。

首节上一节46/29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