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学霸 第27节

加入重光子,重新搭建模型后,用模型计算出的数据和原始数据完美契合。

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再次证明了重光子的存在。

他打开抽屉,从中拿出写有“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钙原子振动模型”的文件夹。

将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相关写有公式、参数的A4纸整理并装订好。

之后放进了文件夹中,而且在文件夹上添上: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

把文件夹放进抽屉后,用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剥了三颗大白兔奶糖放进口里,又喝了一些水。

虽说搭建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的用脑强度不是很大,但也不小,精神消耗还好,就是感觉有些饿了。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了,离晚饭定的饭点还有半个小时。

他坐在电脑前想了想。

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有实际数据的支持,最稳妥的是再做实验验证。

XX-钙原子振动模型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数据支持,实验验证必须要做的。

至于QG-双原子振动技术,先要验证XX-钙原子振动模型的正确性,接着进行工程实现,其中的难点是波长1.25纳米X射线和波长1.36纳米X射线的大功率光源的获得,工程实现的难度不小,实现工业生产难度更大。

还有正在测试的DYN-离子束抛光技术,按照范晓明的说法,大后天,也就是3号中午能出结果。

最后就是写论文了。

趁着这几天,以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为基础,写一篇以ZGZ-原子震动模型和重光子为主题的论文。

写论文还好,可论文是发表在外刊的,不是《自然》就是《科学》,需要他翻译成英文。

他估计翻译这论文的难度不小。

正想着,他的手机响了,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他起身,刚走到办公室门口,邓佳佳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这急忙忙的,找我有事?”苏哲有些好奇的问。

“有!大老板和小老板忙,抽不开身,让我过来陪你吃晚饭。”邓佳佳有些兴奋。

“这……这没有必要吧!”苏哲很意外,“会耽误你做事。”

“不耽误不耽误,反正都要吃饭的,刚好,我有问题请教你,走,路上说。”邓佳佳说着,招呼着苏哲。

苏哲笑了笑,跟了上去。

……

两人吃完晚饭回到办公室。

“那个,你和你们大老板、小老板说,后面几天你们不用过来陪我吃饭了,你们忙我也忙。”苏哲有些无奈的对邓佳佳说。

“好!明白!我会转告的。”邓佳佳有些尴尬的说,“对了!晚上早点回去休息,我估计小老板会来看的……苏哲!你真的太厉害了。”

邓佳佳说完跑走了。

苏哲掏出手机看了看,晚上八点。

关键是邓佳佳太坑了,不断的问他关于光学镜头镜片结构分析的问题。

看着一脸求知的邓佳佳,他只好一个一个的回答。

可结果,一晚饭吃了他两个小时,这还是他催促的情况下。

坐回办公位,打开Word文档,脑海中回想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XX-钙原子振动模型。

以及这些模型的核心:重光子。

他想了一会儿,给这篇论文想了一个很吸引人的题目:论电磁波对原子的操纵。

这篇论文有两个难点需要他去解决。

一个是氢原子振动模型的搭建,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只是氢原子振动模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特例。

另一个是ZGZ-原子振动模型的搭建。

前者包含了所有特定氢原子状态下的振动模型,后者包含所以特定原子状态下的振动模型。

当然,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他只能搭建一个框架,之后需要大家一起不断的去完善。

论文的有力支撑点是XX-氢原子振动模型和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

至于XX-钙原子振动模型,他不打算写进论文中,目的是为了保护QG-双原子振动技术。

XX-氢原子振动模型公开了,再公开XX-钙原子振动模型,要是后面QG-双原子振动技术取得成功,聪明人很容易把这些想到一起的。

要说这篇论文的价值,一是发现了氢原子在释放X射线的时候发生了位移;二是预测了重光子。

苏哲估计,这篇论文拿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是妥妥的。

第44章 论文完成,重光子航太发动机

7月3号,上午十点。

光学镜头研究中心离子束抛光技术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的三十二号人各个都是熊猫眼,但从他们兴奋的表情上就能知道,第七次测试快要成功了。

“晓明!终于……再有一个小时,再有一个小时就能知道结果了。”包正义很激动。

一年多了,前面六次测试的失败没让他认命,终于……

“老板!你就这么自信,就不怕结果不理想。”范晓明开玩笑的说。

“不可能!这次肯定会成功,看看这些数据,多么的完美。”包正义指着显示屏,“这不得不说苏哲厉害,不仅算出了离子束的物质组成,还把加工过程优化的如此完美……对了!苏哲这几天过的怎样?没再熬夜啥的吧!”

“校保卫处的人反馈,这几天苏哲按时休息,到点吃饭,正常的很。”范晓明有些自得的说。

“那就好!”包正义想了想说,“技术报告会的事安排了吗?只要第七次测试成功,马上发邀请函,对了,还有和苏哲签协议的事不能忘了。”

“安排好了!邀请上岭光学、申城微电子、清大、陵州理工、燕京,申城,霸都三家同步辐射中心、国防科工委等,一共三十三家。”范晓明有些兴奋,“签协议的事都稳妥了,第七次测试一旦成功,就会通知公正人员过来,在公正人员的见证下签协议。”

之所以邀请这三十三家参加技术报告会,那是因为这些都是高端光学镜头的用户,直白点说,这些都是金主。

“这次燕大、清大要后悔了,白白放跑了苏哲这个天才。”包正义一脸的笑容。

不得不说他的眼光太准了。

苏哲能去陵州理工是他一手促成的,他老师王修齐,校长徐正平都要感谢他。

“老板!苏哲搞出DYN-离子束抛光技术要对外公开吗?”范晓明有些疑惑。

“对小圈子内公开,不会对社会公开的。”包正义解释,“对了!一会儿结果出来了,你第一个告诉苏哲,让他高兴高兴。”

“好!”

……

光学镜头研究中心办公室。

苏哲敲下最后一个单词,整个人轻松的靠在了椅子上。

三天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论文《论电磁波对原子的操纵》的写作,以及对论文的英文翻译。

这三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写论文。

论文的正文部分,由他观察到的氢原子吸收波长1.25纳米X射线后释放波长0.02纳米X射线,氢原子轨迹发生变化:氢原子吸收波长0.8纳米X射线后释放波长2.38纳米X射线,氢原子轨迹发生变化,两组现象引出问题。

接着是这两组现象的分析,用常规的办法搭建了模型,用模型的计算数据和实际数据做了对比,有着很大的差异。

接着,引进了重光子,搭建了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

再由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扩展到氢原子振动模型,最后扩展到ZGZ-原子振动模型。

当然,氢原子振动模型和ZGZ-原子振动模型这是大概的框架,准确预测是做不到的,只能预测一个大概的范围。

之后,又用不小的篇幅介绍了重光子,其基本性质和寻找重光子的方法。

证明重光子的存在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他提出的方法只是理论上的,实验验证需要包正义和范晓明的参与。

最后的最后,他谈了谈ZGZ-原子振动模型的应用,如制造光源、控制原子的运动、小空间环境控制等等

他还给了一个应用事例:重光子航太发动机。

原子吸收X射线,释放重光子,接着重光子在极短的时间内衰变成X射线。

原子在释放重光子的瞬间获得了动能,这就是重光子航太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最为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原子吸收的是没有质量的光子,释放的却是有质量的重光子,且还能回收重光子衰变后的X射线,这样就形成了部分能量的循环。

这样一来,装有重光子航太发动机的飞船能够轻松的接近光速。

描述完重光子航太发动机,还提了一下太阳帆……

论文的描述性文字加上公式等等,整整写了一百页,

其中两个半天耗在了氢原子振动模型和ZGZ-原子振动模型上,他再次体会了高强度用脑的感受,猛喝水、猛吃大白兔奶糖,汗水湿透了全身。

当然,他把握住了分寸,按时睡觉,到点吃饭,没让自己过度劳累。

算了算时间,两天写完了论文,一天用在了论文翻译上。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都是他自己,单位挂的是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

毕竟他使用了研究中心的数据。

再就是这篇论文的发表要经过包正义包教授的同意,因为他签了保密协议,要是私自发表这篇论文,那就是泄密。

自我介绍中,他填的是南门县第一中学高三一班苏哲。

这三天,前两天写论文的时候虽说累点,要高强度用脑,但写的通畅,用用脑子就完事了。

可那一天的翻译,他犯难了。

论文中,不仅造了新词,还定义了许多新的概念。

英文中没有相对应的单词,为了简洁,他只好造新单词,不想费脑子的他直接用拼音代替了。

为了让国外的期刊编辑和同行能看懂,在论文的最后,对照每个新单词都做了详细的解释。

整个论文的翻译加新单词的解释,英文版的论文篇幅达到了两百页,比中文版的多了足足一倍。

一天下来,他觉得他的十只手指头酸痛不已。

好在还是完成了。

稍微检查了一下,他将中文版的论文和英文版的论文各打印了一份。

一份是一百页的A4纸,一份是两百页的A4纸。

这妥妥的是大论文了。

两份论文分别用文件夹装好,并在文件夹上写上“论电磁波对原子的操纵”中英文版。

装好后直接放进了抽屉中。

做完这些,他在想,这论文是发在《自然》上好,还是发在《科学》上好。

为了让大家早点看到论文,他还打算发预印本,国外的arXiv不考虑,他打算发在国内的国家预印本服务系统上。

其实他还有点小私心,相对英文版的论文,中文版的论文更容易看懂。

首节上一节27/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