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学霸 第37节

“是啊!怎么呢?牛教授那边有结果了?”苏哲好奇的问。

“有!有结果了!”范晓明激动的说,“你给的三组比例参数,有两组达到了目的,使锡滴在大功率激光的照射下能够稳定的产生波长13.5纳米的紫外光,我们……”

“司文博司教授提供的那组锡、钙比例参数成功了吗?”苏哲好奇的问。

“没!他们开始做的测试就是司文博司教授提供的参数,没能成功,接着测试你提供的三组参数,第一组锡滴的稳定性好了不少,但还是失败了,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成功了。”范晓明越说越激动,“苏哲!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太玄幻了。”

“等等!你们说的意思是等离子体EUV光源成功了,牛师兄他们成功研制出了大功率符合要求的波长为13.5纳米的紫外光,且还是在苏哲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的?”包正义一脸好奇的看着范晓明,心中回想着昨天技术报告会开始的时候,牛光辉和司文博拉苏哲的情形。

“是的!你不知道,刚刚和老师通话的时候,老师激动啊!让苏哲赶紧去陵州理工,牛师兄还说要给苏哲申请奖金啥的。”范晓明羡慕的说,“苏哲!你说说当时的情形呗!牛师兄和司教授两人支支吾吾的不肯说。”

“也没什么!昨天牛教授和司教授在讨论等离子体EUV光源的时候,让我坐旁边学习……”苏哲老老实实的说了昨天的情形。

在苏哲说完后,包正义和范晓明一脸的震惊,但两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这事放在你这样天才的身上,再正常不过了,没啥大惊小怪的。”包正义觉得等离子体EUV光源和他看的论文相比,也就毛毛雨了。

“的确!”范晓明点头,“只是老师催着苏哲去学校,还有,明天他们要开等离子体EUV光源技术报告会,邀请了我们,让我们一起去,你们看?”

“去什么去!我们有时间吗?”包正义说完看向苏哲,轻声问,“苏哲!你是怎么打算的?”

“恩!把这边的事处理完了再说,如实验验证三模型、找重光子、发论文、验证QG-双原子振动技术的可行性,就是不知道这暑假的一个多月能不能完成。”苏哲想了想说。

“能!肯定能!”包正义肯定的说。

他开始还担心苏哲要急着去陵州理工,那他想拿诺贝尔物理学奖想法可能就泡汤了。

还好,苏哲不急着走。

“那老师、牛师兄那边怎么回复?”范晓明故意的问。

“就说我们还有苏哲忙着交接DYN-离子束抛光技术,忙着量产高端光学镜头,没时间过去,至于技术报告会,让许校长过去。”包正义想了想说。

“可行!”范晓明点头。

“我和晓明这两天把论文、模型还有QG-双原子振动技术都过一遍,苏哲,需要你帮着讲解,接着我们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我们先做三模型验证实验,同时寻找重光子,一旦找到重光子,立马发论文,至于QG-双原子振动技术的验证,可以放到最后。”包正义认真的说,“苏哲!晓明!你们怎么看?”

“可以!”苏哲点头。

“这样最好!”范晓明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他心里清楚着,要是苏哲去了陵州理工,他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机会就小了。

就在三人达成共识的时候,一脸兴奋的许家平许校长冲进了办公室。

“大消息啊!陵州理工牛教授的研究团队突破了等离子体EUV光源,这是大好事啊!这下……”许家平激动的喊着。

包正义、范晓明、苏哲三人就静静的看着。

许家平喊着喊着,停了下来,有些尴尬的问:“你们都知道了?”

三人齐齐点头。

就在这时,包正义手机震动了起来,看了看说:“等离子体研究团队发来的邀请函,明天在陵州理工开技术报告会。”

“这……我估计申城微电子的总工程师潘飞鹏要高兴坏了,前脚光学镜头的问题解决了,后脚等离子体EUV光源的问题也解决了,这运气是不是太好了。”许家平感概。

包正义咳嗽一声,说:“许校长!这技术报告会需要您出马了,我们几个有事,不能离开学校。”

“啥!你们有啥事?”许家平一脸的好奇。

包正义笑了笑,神秘的说:“许校长!可还记得晓明说的价值几个诺贝尔奖的大发现?”

“记得!记得!你们不会真的……”许家平看了看三人,来到圆桌旁,翻看圆桌上的论文。

“许校长!你慢点。”范晓明提醒。

“这……《论电磁波对原子的操纵》,通讯作者苏哲、第一作者苏哲、单位上岭大学光学研究中心,这……这就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发现。”许家平急的看起论文正文,可他看了半天啥都没看懂。

但他知道,这论文写的单位是上岭大学,要是这论文真能拿诺贝尔奖,那上岭大学……

“许校长!我和你慢慢说。”包正义拖过一把椅子,坐在了许家平的旁边,“许校长!我们三不想去陵州理工,是想把诺贝尔奖留在上岭大学,要知道,这论文可不止一枚诺贝尔奖,我们……”

包正义认真的说着,告诉许校长,让他替三人保密,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了他们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发现,上岭大学就不能独享了。

许家平许校长听完后,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保密,且不让其他人来打扰他们,还说会全力保证研究中心的后勤工作,让三人能够安心的搞研究。

说完,许家平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装着像没事人一样离开了办公室。

包正义看着范晓明和苏哲两人,笑着说:“外部因素有许校长帮我们挡着,这些天我们可以安心的搞研究了。”

范晓明和苏哲两人笑着点头。

第60章 借力,展望未来

两天一晃而过,时间来到了7月6号下午一点。

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办公室。

苏哲、包正义、范晓明三人围着圆桌。

“将近三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这些,太不容易了。”范晓明看着放在圆桌上的论文、装有三模型和QG-双原子振动技术的文件夹,感叹说。

这两天,他基本上没有离开办公室。

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论电磁波对原子的操纵》,用剩下的时间搞懂了XX-氢原子振动模型、XX-2.38-氢原子振动模型、XX-钙原子振动模型,以及QG-双原子振动技术。

之所以这么快的搞懂这些,多亏了苏哲的讲解。

“是啊!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感觉自己瘦了不少。”包正义点头,“至于收获……我感觉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向我招手。”

“对!对!我们努努力,明年就能拿诺贝尔物理学奖。”范晓明有些小兴奋,“苏哲!论文中提到的重光子航太发动机和太阳帆我感觉有实现的可能,写在论文中是不是不太好,要是被其他人先搞出来,那我们不就亏了。”

“晓明啊!你这眼光有待提高啊!”包正义说着看向了苏哲。

“这么说吧!这世界上天才很多,只要我们公布了ZGZ-原子振动模型,知道了重光子的存在,他们会想到重光子航太发动机和太阳帆,如其让部分人研究,不如大家一起。”苏哲想了想说。

“那我们不公布,不发表不就行了。”范晓明连忙说。

“晓明!你之前也说了,搭建ZGZ-原子振动模型需要天量的人力物力,依靠少数人是很难搭建完成的,公开、发表让所有人参与进来才是首选。”包正义微笑,“我们视野放宽些,从整个人类考虑,公开这些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苏哲点点头,笑着说:“我没有包教授想的那么长远,不过公开后,能让所有人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完善ZGZ-原子振动模型的速度会大大的加快。”

“明白了!你是想借力,用重光子航太发动机和太阳帆调动那些人的积极性,好让大家参与进来。”范晓明站了起来。

“重光子航太发动机和太阳帆现在还只是概念,真要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必要担心。”苏哲摆摆手。

他也不傻,那些该公开,那些不该公开的他清楚的很。

就如XX-钙原子振动模型,他就不会把这写进论文中,因为这和XX-氢原子振动模型一结合,很容易让人想到QG-双原子振动技术。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对手迟早会突破的。

就比如QG-双原子振动技术。

其他人不采取XX-氢原子振动模型和XX-钙原子振动模型的结合方式,选择不同的模型结合,三模型,甚至更多模型的结合。

这些只能防一时,不可能防一世的。

当然,该防还是要防的,但不能太极端,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他正想着,听到范晓明兴奋的喊了起来。

“虽说重光子航太发动机和太阳帆还只是概念,但一旦实现了,那我们人类在太阳系内就能来去自由了,就能使用无穷无尽的太阳能,这相当于人类实现了能量自由,到那时,人类的社会会是怎样的情形?当然,我们这些科研人员不可能满足这么低阶的能量自由,宇宙中还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估计……”

苏哲和包正义静静的看着范晓明的表演,一边展望未来,一边蹦蹦跳跳的,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

受到范晓明的影响,苏哲不自觉的想了起来。

人类的发展依靠的无非是科学技术、物质资源,以及能源资源。

科学技术,通俗点说就是知识;物质资源指的是那些有形的物质;能源资源可以理解成能量。

三者中,物质和能量一直都存在着,如何利用要看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

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就能掌握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如实现了论文中的重光子航太发动机和太阳帆,那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全部能量,能够快速的开发太阳系,且能够前往较近的其他星系。

他始终相信,宇宙如此的广袤无垠,人类不可能被困在小小的地球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总能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走向宇宙的深空。

不过,有个前提,人类不能被团灭。

说实话,人类非常的脆弱。

一颗稍微大一点的小行星撞向地球、超级火山、气候骤变等等,都能让人类团灭。

人类想摆脱被团灭的命运,只能发展科学技术,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

……

“苏哲!苏哲!你想啥了?”包正义见喊着没反应,推了一把苏哲。

苏哲醒悟了过来,尴尬的说:“没啥!”

“范晓明!你喊两句得了,没完没了了是吧!再让你展望下去,你是不是要登陆比邻星b了。”包正义站起来喊,“赶紧过来坐,我们商量一下接下来的安排。”

范晓明一脸尴尬的坐回到圆桌旁,问:“苏哲!我们开发太阳系的时候,是改造那些行星好,还好建大型的太空城好?”

“建太空城好!”苏哲随口回答。

“我也是那么想的!改造那些行星太麻烦了,时间长不说,还不稳定,还不……”范晓明见老板包正义瞪着他,他乖乖的闭嘴了。

“就现在的科学技术,不管是行星的改造,还是建造太空城,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能源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一切的展望都是白搭。”包正义认真的说。

“我们有可控核聚变啊!我们有太阳能,我们有……”范晓明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怎么?不说了,可控核聚变还不知道要几个五十年才能造出来,太阳能是无穷无尽,可太阳能的储存、运输都是个问题,其他化石能源啥的,更不用说了。”包正义看着范晓明。

苏哲轻咳一声,说道:“我们可以在太阳的附近将太阳光汇聚、聚焦,再将这些聚焦到一起的太阳光投射到太阳系的各个角落,当然,其中还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突破……”

包正义和范晓明两人听到苏哲说把太阳光汇聚到一起,再把汇聚到一起的太阳光投射到太阳系的各个角落,两人的眼神瞬间亮了。

他们知道,这种方式说不定真的可行,毕竟太空基本上都处在真空状态下,光的传播只有很少的能量消耗,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方式的能量传输速度快啊!

听着听着,两人认真了起来,掏出笔纸,将关键的地方记了下来。

第61章 光柱工程,安排

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办公室。

苏哲、包正义、范晓明三人讨论着。

一开始,苏哲一个人说,说着说着,包正义和范晓明两人也加入了进来。

三人一边讨论一边计算。

比如说,在离太阳多远的距离设立太阳光汇集点,每个太阳光汇集点汇集的能量上限是多少。

计算太阳附近最多能够设置多少太阳光汇集点。

太阳系中,那些地方设立太阳光中转点,那些地方设立太阳光转化点。

怎么解决太阳光点对点的传输?

单束汇集的太阳光能量上限多少最合适?

将太阳光汇集后直接传输好,还是将太阳光汇集后转化为特定波长的光传输好?

首节上一节37/1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