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436节

“有钱也不一定能当,谁能保证一辈子没电劣迹啊!大伙儿都想当这议员,位置那么几个,有钱人可有的是!大伙儿都想当议员,这可免不了要掐架了。现在选举还没开,相互泼脏水的老板们,已经干进经侦四五个了!等到真的开选的时候,还指不定要出什么事呢!”警卫瞪着眼睛说道,这选举干架有多厉害,他可是见识了。

“真是不容易啊!”麟兴也是点头感慨,不过脸有了一些不易察觉的笑容。

“奴才乌里雅苏台将军麟兴万死跪奏,自丧师失地沦为阶下,已历数载,奴才未一死以全忠义者,潜逆巢以听私隐。忍辱蛰居数载,终获逆党之虚实,且知其大劫于切近……”

当天晚,麟兴拿起了毛病,以许久不用的馆阁体写下了一封血书。第二天麟兴的夫人便病了,齐齐哈尔的几家医院看过了都没什么作用,麟兴便要求送他的夫人去长春看病。这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而且麟兴那个体弱多病的夫人,之前去长春看过病,也没出什么差头。麟兴如今已经没有了什么危险,所以管束他的早不是了满洲军方,而是地方政府。这地方政府怎么也是不了军方的,所以黑龙江巡抚衙门便同意了麟兴的请求。

监督警卫的搜查已经很松懈,麟兴夫人又将血书藏在了裙底,自然没有被发现。这位与丈夫一样心怀忠义的女人,便这样带着承载着麟兴一切希望的血书直奔长春,准备为大清做最后的努力。麟兴之所以选择让夫人这个时候去长春,是因为他看了报纸,朝廷派来北满州的使臣正在长春。

奕欣和两宫再次联手做了肃顺之后,便开始心虚,他们也担心果兴阿意气用事找他们麻烦。肃顺的跋扈已经让奕欣忍无可忍,而且肃顺严重阻碍了大清的近代化工业发展,所以奕欣不得不做掉肃顺。两宫则的图谋则更为复杂,她们姐俩费劲巴力的折腾,是为了能够得到权利,而不是给奕欣和肃顺搭台子。结果最后的结局却很无奈,奕欣和肃顺掌握了朝政,果兴阿自己跑去关外玩了,她们姐俩却成了橡皮图章,一点权利都没有弄到。

姐俩在深宫里苦忍了好几年,却拿奕欣和肃顺毫无办法。这两位都是朝廷柱石,自然都是人精的人精,想一起办了他们两个,势必登天还难。所以姐俩非常理智的选择了各个击破,她们还是先找了肃顺,怎么说两边都是咸丰的班底,阶级情谊还是有的。但肃顺是个老顽固,根本一点权利都不想给她们,只想马让同治亲政。没办法的慈禧二人,只能又去找恭亲王奕欣。奕欣已经对肃顺忍无可忍,自然再次和姐妹俩一拍即合,双方联手干净利落的解决了肃顺。

肃顺是解决掉了,但是果兴阿依旧如头顶之剑一样悬在众人的头顶,大家都担心他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可是他们能做的也只有祈祷而已。还好这次果兴阿很理智,对于肃顺的死,除了表示哀悼,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奕欣也向长春派出了使者,一来商谈工业援建和原料出口的事宜,二来也是稳固一下双方的关系。北满州的报纸是有什么新闻都报道,自然也没放过这种经济新闻。北满州可是谁也不怵,朝廷要是敢乱来他们揍丫的,所以朝廷的使臣能带来的只有经济效益,自然也只能算作经济新闻。

齐齐哈尔的麟兴看到了这则经济新闻,不过他在其找到了巨大的政治机遇,所以他含泪送别了发妻,为自己和朝廷做出了最后一搏。麟兴夫人到了长春之后,便带着陪嫁的丫头住进了医院,几番检查之后也没发现什么异常,麟兴夫人也的确一点点见好。每天晚麟兴夫人都会带着丫头一起出来遛弯,然后遛着遛着出情况了,麟兴夫人一头扎进了风景秀丽的长春南湖。大家都在忙活着救人,麟兴夫人的丫头却在诈唬了一阵之后,悄悄的隐没在了人流。麟兴夫人终究是没有救回来,过后慌慌张张回来的陪嫁丫头,也因为愧疚,在第二天自己跳进了南湖。

麟兴家连出了两条人命,北满州政府只能送些慰问品表示哀悼,麟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家里哭的悲痛欲绝。数日之后,大清朝廷的使臣返回了北京,不过他的怀里多了一份用两条人命送出来的血书。

第七百章 一个机会

山海关外有铁路较迅捷,山海关到北京的四百里路也不是太远,使臣很快便把那封承载着麟兴殷切希望的血书送回了京城。 得知北满州对于肃顺之死未致一词,奕欣和两宫都大为心安,乐得又有太平日子过了。但是使臣拿出了血书之后,叔嫂三人可乐不出来了,他们的*烦来了,当然这个麻烦也是个天大的机遇。

麟兴详尽的向朝廷介绍了他能了解到的一切,包括北满州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工业等等,算是给朝廷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同时他也指出了北满州如今爆发出的危机,在麟兴的眼,北满州已经站在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只要在朝廷在边推一下,北满州帝国必然会崩溃。这个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朝廷若是把握住了,便可以一举统一国家,并且借用北满州的力量来恢复朝廷的基业。但若是错过了,怕是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北满州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强,若是朝廷此时不发力介入,北满州用不了多久便能解决掉自己的麻烦。

“麟兴也是难得的忠义孤臣,苏武牧羊也不过如此了!”奕欣拿着奏折泪痕点点,他非常的自责,麟兴这样的忠臣没有得到保护,奕欣心有愧啊!

“的确是难为他了,此事了结了之后,一定要赐予他的夫人封号,好好的奖赏他们夫妇!”慈安也是颇为感概,朝廷已经忘了有麟兴这么个人了,麟兴却一直都还在为朝廷奋斗。

“六爷,麟兴奏折所言是否属实!”慈禧更关心麟兴的奏折,能不能搞掉她的好弟弟,慈禧并不在意,但是北满州这份产业可是太诱人了。慈禧如今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权利,她现在最关心的便是如何守住自己的权利,若是能拿下北满州这份偌大的家业,如此功业足以保她权位不失了。

“从麟兴的奏报看,多年来果兴阿倦怠政务,北满州的政务一直是由皮润民和邹德归二人掌握,果兴阿早已被架空多年。近来皮润民和邹德归之间爆发了很大的冲突,两人争斗甚为激烈,各自的党羽也都参与其,北满州各地政要全都参与其,各地政府几陷于瘫痪状态!”奕欣给化水平一般的两宫太后解读了一下麟兴的奏折,顺带解释了其的深意。麟兴的奏折,字用的是馆阁体,句用的是四六骈句,语义藏的有点深。

“如此说,北满州境内岂不是已经天下大乱了!”慈禧非常的兴奋,她仿佛看到了清军开出山海关的场景。

“高层党争,并未牵涉到基层吏员,只是政令停滞而已!还远远没到天下大乱的地步!即便有一二地方出了变乱,北满州的军队也可以很迅速的接管地方,还没闹到了四处变乱的地步!”奕欣对于慈禧的兴奋有些无奈。

“如此说来,关外也只是稍有纷扰,并未动摇根本呀!”慈安本是宁静的性子,心里还多少念着咸丰驾崩前果兴阿的好处,所以对于收复满洲,并不是十分的来劲。

“麟兴的奏折所说的并不是一点,而是多个点,北满州如今爆发出了许多的问题,这皮、邹之争,不过是其之一而已!”奕欣见慈禧不停的揉捏着手里的手绢,知道这位嫂子心里非常的不甘,而且两宫太后都没真的看明白麟兴的奏折。

“六爷,我们姐妹见识有限,你给我们好好说说!”慈禧最善于放低身段,这次也不例外。

“北满州能有今日割据一方,傲视列强的根本在于果云闲,说是果云闲一手创立下了北满州的基业也不为过。果云闲对于北满州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可是如今的果云闲出了问题。麟兴虽然是揣测,但也有八九分的道理,果云闲因为不明原因忽然开始倦怠政务,而且已经到了彻底不理朝政的地步,把一切政务都委托给了皮润民和邹德归。”奕欣和慈禧交流起来较舒畅,但是慈安也得照顾一下,所以奕欣得把事给说细了。

“对,对,对!博川之前出访长春回来也说过,果兴阿是被他手下的那帮臣们给架空!”慈安也想起来了,祥之前出访长春,也有个类似的说法。

“架空到不至于,只是云闲疏懒,无心于治政,以至于权柄下移!不过如今看来,云闲恐怕已经无力控制皮润民和邹德归了。此次北满州高层内讧,云闲尝出面制止,但是却根本控制不了皮润民和邹德归二人,可见此二人已经羽翼丰满,足以对抗云闲了。”奕欣不喜欢靠传言做决定,他靠的是分析。

“如今他们也不闹了,我们还有什么机会!而且算他们持续争斗下去,以北满州的军力,朝廷若是想削藩怕是也不容易!”慈禧把手绢叠成了老鼠的样子,然后又用力的拉开,反复折腾了几次,还是没有想出对抗满洲强军的办法。

“机会还是有的!云闲无力压制二人后,并没有以刀兵息止祸端,而是推出了选举之意!这怕是果云闲生平第一大昏招,非但不能长期震慑皮润民、邹德归二人,而且还造成了北满州民间的割裂。因为这选举一事,北满州的民心已经乱了,他们割裂成了数派相互敌对,已经闹得是人心惶惶。果云闲事事都要西合璧,这次却完全照抄了西方,搞出了这么一个昏招处理啊。民心便是一切的根本,民心一乱,军心自然也跟着乱了,北满州的根本已然动摇!”奕欣最看重的是这一点,北满州的门阀、贵族、富商、士绅,如今正在相互对骂,民间已经被割裂,果兴阿这次可是刨了自己的墙角了。

“这人心变动,需要潜移默化,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只怕朝廷很难等到时机成熟的一天!只要北满州的强军仍在,朝廷想收复关外,便绝非易是。”慈禧又有了点希望,但是她还是放心不下果兴阿部队,有这支部队在,朝廷的一切部署怕都是徒劳。

“满洲军虽强,却也有些不足道了,其原因有二。一则仍是果兴阿倦怠政务,云闲所厌烦者非止政务而已,军务也是一样的懒惰。云闲一出关,便将政务尽数交给了皮润民和邹德归,军务也在对俄战事之后,交给了谭绍光等人。所以说满洲军名义是云闲为主帅,但是实际的指挥权并不尽数在他的手里。一旦果兴阿有何变故的话,满洲军各部必然陷入混乱,能快速听从果兴阿名利的部队会非常有限!”奕欣敢拿脑袋担保,果兴阿最信任的谭绍光,绝对和果兴阿不是一条心。

“而且北满州眼下的疆域实在太大了,满洲军号称七十万,却要分散在南洋、蒙东、日本以及北方重点防线等位置。一则是远水难解近渴,二来满洲腹地也极为空虚,等到满洲大军回援的时候,怕是朝廷已经和果云闲有了一个说法了。”奕欣这些年也没闲着,他一直在想对付果兴阿的想法。

“只怕果兴阿并不好抓,满洲军的一些愚忠于果兴阿的将领,也会不待命令擅自动手,听闻消息之后,马变回师勤王救援果兴阿!到时候朝廷可麻烦了!一旦开战的话,我们不仅无法抵御满洲军的进攻,各地的战事和援建项目也会受影响,甚至朝廷也会因此解体!”慈安和不想打仗,同时她也深信,朝廷无论如何是打不过果兴阿的。

“此事,慈安太后所虑极是!不过也并非没有转圜之余地。果兴阿素来是尊重朝廷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凸显咱们。无论是在兰芳共和国、越南、缅甸、甚至是日本,果兴阿都是一致在力捧朝廷,一副要以朝廷马首是瞻的劲头。即便时至今日,满洲人也认为他们的满洲不过是大清的一部分!满洲人若是人人皆怀此心,朝廷若与北满州发生冲突,青年人们必然会极为迷茫,只要他们迟疑,朝廷变大有机会!”奕欣觉得还是可以试试的,麟兴的血书不能白写。

“他们的选举若是成了呢?”慈安还是想安稳一点较好。

“太后高见,我们确可等北满州的选举完了再说!这选举若是不成,果云闲和满洲内阁的冲突肯定会更为激烈,若是成了,则他们的议会和内阁、地方政府必然彻底割裂,到时候满洲的政争只怕会更加的激烈!”慈安哪里有什么高见,这不过是奕欣顺着她的思路想出来的而已,国会成立之后,北满州的内部矛盾必然会更加的激烈。

“云闲今年从刚刚二十五吧!正是雄心万丈的年纪,他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倦怠军政事务了呢?”慈禧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许是他心仍怀忠义和朝廷,但是情势所迫他又不得不与朝廷对立,反复纠结之,他才会无心政事,只想纵情享乐!”奕欣当年错失皇位之后,也有过一段什么都不想干的日子。这种反复纠结之后的懒惰,他深有体会。

“那宣召他进京,他还是我大清的抚远大将军不是,该让他回京述职了!若是他能拱手把北满州的基业交出来,那再好不过了!”一直好似木偶一样坐着的同治皇帝,突然提出了他的想法,这下大伙儿真的有些措手不及了。

第七百零一章 国朝根本

同治小皇帝近年来一直在准备亲政,不过一直是准备,具体哪天大婚,哪天亲政,可还都是没影的事。两宫和奕欣的小圈子会议之所以让他来,主要是让他熟悉政务,培养他做决断的能力,可没有谁想听取他的意见。但是同治张了嘴,大伙儿还不能不重视他的意见,毕竟他是大清名义的统治者,而且这位小皇帝也不简单。

这次是同治登基十一年以来第二次开口,一次开口是同治八年的事情,那次的事远没有这么大,不过是杀了一个太监而已,但是那次的事却给大家都带来了很深的震撼,这位帘子前面的小家伙可不简单。多年前果兴阿在承德避暑山庄吃过一顿御宴,那次曾经有一个叫安德海的太监给果兴阿夹过菜,同治杀的是这个人。

清朝的人结婚都较早,皇帝大婚更早了,毕竟是皇嘛!这发育也肯定平常人早。这事的先例可不少,入关的头一位顺治爷是十四岁大婚,圣祖康熙爷是十三岁大婚。康熙之后,大清便没有未婚登基的君主了,直到了同治这。同治的婚事早早开始张罗,可是具体什么时候却一直没个说法,但是各项的准备却半点也不敢耽搁。无论是西南用兵,还是西北打仗,只要果兴阿没挥军入关,这皇帝的婚事筹备便半点纰漏都不能有。安德海倒霉,便倒霉在这件事,他操了不该操的心,更享受了不该享受的风光。

辛酉年间的事虽然没成,但是安德海为两宫奔走的功劳还是得算的,所以朝局稳定下来之后,安德海便得了总管大太监的位置,在宫里也算是红的发紫。安德海虽然混的不错,但是却得罪了一个死也不该得罪的人,那是同治皇帝,其实也不能说他错,他只是忠心太过了。安德海的这个毛病,明朝的前辈冯保也曾犯过,可惜安德海没能从冯保身吸取教训。

安德海作为慈禧的亲信,宫里的大事小情,他都会为慈禧看着,这同治小皇帝的一举一动,更是他的重之重了。作为全世界最尊贵的小学生,同治皇帝也不能免俗,小学生常见的毛病他身全都有。安德海虽然不是老师,但是向家长传递小报告的事,他可是真心没少干。同治的慈父咸丰已经驾崩了,但是他的严母慈禧还在,安德海只要一打小报告,同治得挨骂。小皇帝可恨了这个忠心耿耿的狗腿子,安德海对慈禧多么忠心,并不是同治能想到的,反正这个狗奴才欺负自己,同治皇帝可是记下了。被皇帝记恨,哪怕是尚未亲政的皇帝,也别想有好下场,有张居正撑腰,自身能力又极强的冯保都不行,本身是个碎催的安德海更不行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爷于顺治十年颁布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但是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他干了一件不要命的事。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这可让小皇帝找到了报仇的机会。当然了安德海也不是傻子,他是打着给同治皇帝采购大婚用品的名义出京的,可惜他没有证件批。

大清朝廷的规矩还是在的,安德海在北京胡来没人管他,出了北京可不是他的天下了。刚到山东便因为未携带任何公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扣了,不带证件出门,不扣你扣谁。不知死的安德海还想和名厨丁丞嚣张一下,却不知道同治皇帝已经磨刀霍霍了。正直的丁丞奏折一到北京,同治皇帝便趁着慈禧生病,联合了嫡母慈安和六叔奕欣,让自己的铁杆肃顺下了一道将安德海地正法的谕。为了保险起见,同治还调动了粘杆处的拜唐阿侍卫,以八百里加急把谕发给了丁宝桢。

丁丞接旨之后,迷茫了好半天,杀个太监不至于用这么大阵仗吧!苦思了许久之后,政绩斐然还会做菜的丁宝桢想多了,他还以为同治大帝是因为安德海擅违祖制天颜震怒呢!不仅立即正法了安德海,还来了个暴尸三日,要严肃一下子国家纲纪。他哪里知道,同治皇帝只是想除掉一个打小报告的二五仔,根本不关心什么国家纲纪。若是安德海能天天带着小皇帝玩,帮着小皇帝一起糊弄老妈慈禧,同治都能八百里加急来保他的性命。

安德海很得宠,但是说到底不过是个太监而已,死了也死了,慈禧也不会为这个事和自己的儿子怎么样。狮子狗再得宠,也不过是一条狗而已,儿子再讨厌,那也是亲生的。儿子踢死了自己的狗,最多也是骂一顿,反正慈禧也不缺狗,安德海死了,还有李莲英、崔玉贵等一大批人排着队呢!而且通过这件事,两宫和恭亲王都对同治皇帝的印象,都有了极大的改观,这个问题儿童还有救。

同治登基伊始,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便对他寄予厚望,全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位小皇帝打造成一位康熙一样的圣君。同治即皇帝位后,两宫太后、恭亲王还有肃顺,开始多方为载淳寻找名师,最后挑选了李鸿藻、祁寯藻、翁心存、倭仁等四位饱学鸿儒。恭亲王和肃顺联手为小皇帝制定了课程表,小皇帝是各种语言全学,骑马射箭放枪样样都要精通。这完全是一个培养全能型人才的计划,果真能够如法炮制,那么长大后的小皇帝应是一个“超人”。

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好小皇帝的学习,使所有的计划行之有效,两宫太后特别安排老五爷惠亲王绵愉专门负责小皇帝的学习事务。惠亲王绵愉是嘉庆帝的第五子,最小的儿子,因为在皇族亲贵辈份最高、品行端正,特别受人爱戴。慈禧又另外安排了绵愉的两个儿子奕祥、奕询伴读,对小皇帝既是督促又是陪伴,可谓安排周详。

计划是不错,但是执行起来却真是糟心,小超人是没有出现,小废物却在眼前了。载淳已经是皇帝了,他的生活可没有竞争的压力,又只有督促缺乏关爱,所以虽然日日学习,可他的学业鲜有进步。直到他十六岁的时候,连皇帝每日需要批阅的奏折,仍然“读折不成句”。果兴阿出来胡搞之前,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有的奏折都要靠人自行断句。这个东西需要很高的化素养了,果兴阿做不到这一点,同治小皇帝虽然读的书果兴阿多,但是他也一样做不到。

书越读越差,每天又总是胡闹,同治在慈禧殷切的目光里,可从准圣君,便成了小混蛋。慈禧看到的还只是小混蛋,恭亲王奕欣知道的可更多了。同治不是慈禧眼里的小混蛋,也不是慈安眼里的小宝贝,而是一个小魔头。除了有点小聪明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而且私生活极为混乱,不仅早在女色方面有了见识,还和本来该陪他读书的王庆祺弄出了同性绯闻。奕欣都有心谋朝篡位了,不然这大清的江山,早晚得毁在这个小孽障手里。也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两宫和奕欣都不同意同治亲政,唯独的例外便是死心眼的肃顺。肃顺一心维护咸丰的道统,所以他非常积极的想让同治亲政,他之所以被干掉,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在内。两宫和恭亲王都觉得同治还得再回炉重新培养一下,亲政的事可是急不得。

大伙儿还没彻底放弃同治,便是因为安德海的死,这件事同治办的太漂亮了。首先他看准了时机,抓了慈禧生病的空当,把慈禧彻底的隔绝在了这件事之外。然后他又联系了对安德海有所不满的慈安和奕欣,确保自己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不至于事情办的不利索。最后他又推出了肃顺背锅,慈禧早看肃顺不爽了,找他背锅正合适。而且肃顺是咸丰的铁杆,忠心已经到了迂的地步,只要同治说话,肃顺拼了命也会帮他去办。

虽然同治的这番部署还是很稚嫩,慈禧只用一天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慈安、奕欣、肃顺等人也毫不犹豫的卖了同治,但是大家还是非常赞赏同治的作为。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小朋友,同治的表现已经非常好了,起码咸丰或者果兴阿十四岁的时候,绝对做不了这么漂亮。同治大帝终究不是一个只会玩“君子不哭”的小朋友,他还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的,虽然读书还是不行,但是大家还是觉得他能够挽救。

首节上一节436/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