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446节

“这么说吧!这级别的战舰是目前整个东亚最大的战舰,即便是英法也很少有这么大的战舰!其装备的三气缸往复式蒸汽机是我北满州的顶尖科技,可以让战舰的航速达到十五节,这是目前大型舰艇里跑的最快的了,英国人也跑不了这么快。其装备的厚重装甲,一般火炮绝对无法穿透,挨几百炮都没事。而他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的重炮,七千吨以下的战舰只要挨一炮,便基本玩完了!”果兴阿只能把性能翻译成了奕欣能听懂的语言,而且处处用奕欣最忌讳的英国人做较。

当然果兴阿还是藏私了,不藏私也不是他的性格。三气缸往复式蒸汽机他肯拿出来,是因为英国已经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而且百项工程已经搞出了蒸汽轮机。三百零五毫米口径巨炮,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制退器这种宝贝,果兴阿可不会拿出来,这些火炮还是架退式火炮。*等等高科技弹种,更是一个字都没提过。北满州已经有了表面渗碳技术,可是给朝廷的依旧是匀制钢。果兴阿是要保持北满州军备,对其他任何人都保有代差式优势的,自然各个角落,他都有所保留。

“四艘,好、好!”奕欣两眼烁烁放光,弄得果兴阿都有点害怕,朝廷不会有了装备,第一个找自己麻烦吧!

“六爷,舰队的规制,您看怎么样?若是没有调整,我便派人把图纸送回关外,由专业人员分析后,便开始施工建造了!”果兴阿急于赚钱,顺带提升自己船厂的造舰能力,所以对这个事他奕欣还急。

“这总价所需几何呀?”东西都是好东西,但是奕欣也得问问价,他是真怕果兴阿狮子大开口。

“大概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左右吧!!现在还不太好确定!一艘大型主力铁甲舰,的造价便在两百万两下,所以整支舰队的价格很贵了……”果兴阿也有点心虚,不过宁可要跑了,不能要少了,他还是要博一下。历史朝廷找德国人买镇远是花了一百四十二万两,果兴阿加收个高科技成本,算作两百万两也不算多,是心黑了一点。

“嗯!”奕欣一边咬着牙一边点着头。

“朝廷若是吃力,可以削减一下舰队的规模,减少部分舰艇,这价格也下来了!”果兴阿发现奕欣脸色都有点发白了,赶紧拿出二套方案,奕欣若是被他给要跑了,可麻烦了。

“不,不,舰队要保持这个规模,朝廷眼下的家底略薄了点,但是凑一凑,还是差不多的!不过云闲啊!咱们能不能打个商量。朝廷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来属实为难,可不可以先付一部分,其他的再分几批给付,这军舰也得造一阵子不是。你放心,朝廷不会赖你的账,钱付清了,你在把舰队交给朝廷!”奕欣盘算了半天,眼珠子都快红了,这才给了果兴阿一个答复。巨舰他想要,舰队他也想要,但是他兜里的钱不过,只能无师自通的研究出了分期付款。

“这个没问题,让栾玉与总理衙门的官员们商议一个分期付款的计划便是!”奸商果兴阿当即表示同意,反正船在他手里,大清不给钱别想拿船,惹急了果兴阿还可以高价卖给别人。这些军舰在一八七零年代绝对是高科技产品,抢着要的人多了。

“如此,多谢云闲了!”奕欣还很感激。

“六爷客气了!”果兴阿偷到了大公鸡,自然是非常的开心。

“我这便入宫将此事禀报两宫天后和皇,待两宫和皇认可之后,马便安排总理衙门与满洲驻京办签订合约。”奕欣这次起身告辞走的更急。

奕欣走后,果兴阿成了望夫石,天天盼着合同赶紧签下来。可是他在极乐寺的门口等啊等啊,等到自己都快风干了,却迟迟不见奕欣的人影。

第七百二十三章 卖队友的后果

果兴阿还以为买军舰的事出了变故,他却不知道整个大清都出了变故。 奕欣和果兴阿谈过之后,便兴匆匆的去了宫里,找两宫太后汇报了相关的情况,结果两宫天后却连半点兴奋的意思都没有。两宫太后到不是担心果兴阿在军舰兑水,而是觉得耗巨资去买一堆船没什么用。大清疆域广大,陆还没弄明白呢!着急忙慌的下水干什么。

奕欣足足狂喷了一个下午的口水,才算是把海防的重要性给两寡妇说了个七七八八,但是两宫依旧有点犹豫,最后的结果也是个不清不楚。两宫的思路非常简单,洋鬼子船坚炮利,我们不要去海和他们们争锋了,在岸等着他们不是很好吗?本土作战又稳当,大清的陆军又多,何必非要去海呢!

而且两个寡妇,都非常的厌恶战争,咸丰是被战争给逼死的。而且大清的几次大战都造成了很坏的后果,平发匪打出了一个曾国藩,二次鸦片战争打出了个果兴阿,平捻军出了李鸿章,定回乱又让左宗棠做大了。大清只要一遇战争,必然会诞生几个军头出来,严重的威胁到了朝廷的稳定。两位寡妇好容易过了两天安稳日子,可不想再折腾了。

叔嫂三人聊不出结果来,只能把这个事交给朝议,让满朝武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是个很靠谱的办法,密室之谈不拢,大家民主表决呗!但是两宫太后和奕欣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们谁都没想着告诉同治小皇帝一声。三人都觉得同治还没有正式亲政,交给他的政务都是让他练手,这种大事根本没必要知会他。但是已经尝到权利味道的同治,可根本不这么想,他的皇权再次受到了侵犯。

第二日午门听政,奕欣便当着满朝武的面,把他与果兴阿商谈的事给奏了出来,要求各部大员共同商议。祥、宝鋆等人第一波表态,他们都是奕欣一党,而且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自然纷纷表示同意。接着便是朝湘、淮体系的代表,他们都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代言人,操作着地方的洋务,自然也是很认同购买军舰的。淮系人马更是格外的积极,奕欣已经说了要把这支水师放在天津,如今那可是李鸿章的地盘,这水师对李鸿章可太有利了。

两波支持的都表了太,反对的却迟迟没有人露头。近来一直唱反调的奕譞,好像老僧入定了一样,一个字都没说。鹰派的各部大佬也全都隐匿了自己,没有一个出来捣乱的。他没可不是支持购买军舰,他们对这个事反感着呢!只要是新的东西,他们都讨厌,何况是钢铁军舰这种明显有西洋风格而的东西。

只是在朝廷里骂果兴阿,可是个很讲究技巧的事,一个玩不好,容易引火烧身。在鹰派的眼里,果兴阿和洋鬼子的差别,也是个肤色而已,其他的基本没什么区别。但是骂果兴阿,却只能说他是乱臣贼子,扰乱纲纪、以夷变夏这种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因为果兴阿自身是旗人,他占据的地方是大清的龙兴故地,麾下贼众也都顶着八旗的招牌,若是说他以夷变夏,很容易让人有不好的联想。果兴阿若是外域鞑虏扰乱华夏,大清的皇帝和太后又怎么算呢!你们是想骂果兴阿,还是干脆针对大清皇室呢!正是因为这层顾虑,鹰派也不得不在于果兴阿有关的洋务三缄其口。

“六叔,前些日子朕说重修三山五园,御史沈淮奏称“今时事艰难,仇人在国,即库藏充溢,亦不当遽议兴修”。 御史游百川更是袖疏廷诤,谔谔数百言,震得这房的瓦片都快掉下来了。如今您怎么又有这么多钱去买军舰了?”大臣们是都不反对的话了,但是同治皇帝却突然阴不阴阳不阳的来了一句,怎么听都是要找茬的节奏。

“皇,三山五园的工程已经在办了!”奕欣也是无奈,这小皇帝疯了一样,盯死了三山五园,真是让他头疼不已。三山五园是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它的重要性怎么可以和建设海军这种大事,同治实在是太不圣明了。

“工程不是被您亲自下手令给停了吗?”同治都有点咬牙切齿的意思了,虽然背后已经传来了母后不悦的声音,但他还是咬着三山五园的工程不放。

“经查三山五园工程督造李光昭,在采办木料时“浮报”银两,侵吞工程款项。经查明,李光昭为圆明园所办“木植”,系买自英法商人,原议定价为洋银五万四千余元,而李光昭在向内务府呈报购运洋木费用时,却谎称值银三十万两之多。因此经各部公议,暂停了工程,查处李光昭贪墨贪墨事宜。”奕欣恨死了同治,这小兔崽子越来越过分了。

有些事,奕欣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他停了三山五园的工程,可不仅仅是因为李光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同治皇帝。工程开始之后,同治频繁出现在三山五园工地的同时,不仅懈怠朝政、荒于学习,而且还有借视察工程之名花公款游山玩水、夜不归宿的情况。对于在外留宿,大臣们不便明示,于是侍讲徐桐、广寿借口星象异常,暗示皇帝要“慎起居、严禁卫”,同治还是置若罔闻。意气用事的同治,视国事如儿戏,置王朝命运于不顾,使朝大臣们十分担忧。奕欣预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导致同治帝荒于政事愈加严重、终将一发不可收拾,而且王朝的未来也会掉进圆明园工程这个无底洞里。所以奕欣和两宫太后沟通之后,果断的叫停了三山五园的工程,想把同治拉回宫里静静心。

“李光昭个人贪墨不法,办了他便是!如今库帑既然充足,应尽快恢复三山五园的工程!”同治算是较劲了,军舰的事他提都没提,直接要复工三山五园。

奕欣一口气喘不过来,差点没昏过去,这小兔崽子实在是不可救药,真是让人忍无可忍。奕欣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奏疏,这是他与醇亲王奕譞等十几位大臣共同拟定的《敬陈先烈请皇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历举清朝开国以来诸帝创业之艰难,说明守成之不易,希望同治能够“畏天命”、“遵祖制”、“慎言动”、“纳谏章”、“勤学问”、“重库款”,规劝同治帝做个明君。这个奏折署名的有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十余人,奕欣本是不想动用,以免引起两宫的忌惮,但是今天他真的不能在顾忌了。

奕欣拿出了厚厚的一本,同治也不得已打开奏折阅批,但是看了没几行,他便发现都是些陈辞滥调,便不耐烦地说道:“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满朝武谁也没想到,皇会弄出这么一句无赖的话来。

“臣等所奏尚多,不止停工一条,容臣宣诵!”奕欣今天也拼了,拿出奏折底稿,逐条念了起来,甚至个别用词晦涩的地方,他还来了个讲解,生怕化水平不高的同治听不懂。

“此位让你何如?”同治被骂的小脸通红,直接跳起来暴走了。

小皇帝这句话,可是太刺激了,帘子后面的两宫太后也跳了起来。祥则是趴地开始嚎,几乎把自己给哭昏过去,这要是真的该多好,幸福来得太突然,祥必须掩饰一下。奕欣也哭了,他距离那个皇位又远了点,同治这个德行,真不如他来当这个皇帝。不过没办法,他只能一边流泪一边继续劝谏,同时心里埋怨自己的糊涂老爹。

“园工一事,可延后再议,请皇今后不要在微服儿戏!”这事再吵下去,大家都下不了台了,军舰一事也只能以后再说。奕欣直接出了绝招,按照了同治的死穴,逼他停止这次争吵。同治私出皇宫冶游,夜不归宿这事,绝对能直接按死他。

“你听谁说的?从哪里听来的传闻?”同治扯着嗓子喝问了起来,这次他是真急了。

“同治九年五月初八,劈材胡同,同治九年六月十三、帽儿胡同……”奕欣一一指实了时间、地点,同治立刻哑口无言了。

一场关于购买军舰的廷议,最终变成了叔侄俩的对掐,也只能以荒诞收场了。回宫之后慈禧痛骂了同治一顿,慈安则是溺爱的劝慰了同治许久,然后此事便没有下了。别人都可以没下,同治却不能有没有下。同治对被人指实“微服”一事耿耿于怀,第二天便主动召见了奕欣。见面之后,一句关于国事的都没问,只是追问“微服”一事奕欣从何处听说。奕欣被逼问的无奈,只能说了句“臣子载澂”,把自己当亲儿子给卖了。

载澂是同治的同学,而且微服出游是他带着同治去的,结果他却卖了同治这个队友,同治自然气的都要疯了。为出心这口恶气,同治做出了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奕欣前脚刚离开皇宫,同治便下旨削去了恭王世袭罔替的亲王的爵位,更是重点观照了他的好哥们载澂。

谕:“朕自亲理政务以来,每逢召对恭亲王时,言语之间,诸多失议,着加恩改为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行走,并载澂革去贝勒郡王衔,以示惩儆。”

随着这道旨意,大清的朝廷又开了锅,同治小皇帝也开启了专属于他的狂暴模式。

第七百二十四章 难以想象的昏君

同治有点出格,但他的能力可并不差,起码他的风流老爹咸丰要强的多。 司马迁形容商纣王的一句话,用在同治身便非常的合适,“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同治除了手格猛兽不行以外,其他都差不多。

能力出众的同治,之所以要硬顶着满朝武的压力,死活非要大规模的修缮三山五园,也是有他的目的的。同治喜欢出宫去玩,但是他并不喜欢园林景致,他更喜欢市井民间,所以这三山五园修不修缮,对于同治来说很无所谓。他要修园子的目的,是为了对付自己的那两个活妈。已经长大的同治,对于自己迟迟不能亲政,可是非常的不满,他早想君临天下了。可是慈禧和慈安,一直觉得同治书读的不好,能力和性格也需要打磨,死活压着不给同治亲政,这可恨坏了同治。如今好容易有了触碰大权的机会,他可一定要抓牢了,他要干的第一件事,便是赶紧把能钳制他的两个太后送走,以免自己的全力再被收回去。

慈安还好说,慈禧可是一个严厉的母亲,同治都可被这个亲妈给折磨疯了。慈禧性格跋扈,在与儿子的相处过程批评、指责代替了母亲应有的细腻、温柔。同治不愿意学习,可慈禧却督促甚严,这常常成为他的一种心理负担。同治课后必须谒见慈禧,尽管慈禧化程度很低,但仍细细询问儿子读了什么书,某句作何解等等。所答内容如果不满意,慈禧一定严责。已经到了叛逆期的同治特别希望摆脱母亲,逃脱她的日日督促,好恣意处理身边的诸种事务。

而且同治开始处理朝政的这段日子,慈禧对他批评也很多,除了慈禧有意试练儿子的地方,其他任何大事小情,她都要过问。同治微服出去胡来,更是触及了慈禧的底线,慈禧都快安排太监监视他了。个性叛逆、率性而为的同治,对于母亲在政事的指手画脚和私生活的妄加干预十分厌烦,他渴望脱离母亲的势力范围,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真正实施皇帝的全权。同治是竭尽全力的希望把母亲送出紫禁城,送到能让母亲颐养天年的乐土去,大修三山五园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慈禧也知道国事艰难,但是重回三山五园的安乐所在,却是她和慈安多年来的梦想。她们最快乐的时光几乎都是在三山五园渡过的,虽然风流的咸丰已经不在了,但是她们两个还是希望可以去那边颐养天年。慈安是真的倦怠了朝政,想去园子里过清静日子,慈禧则是为了儿子考虑。慈禧是一个恋权的人,但还没有到那种特别极端的程度,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她还是舍得的。所以她也想把政权交给同治,然后自己去园子里玩乐,偶尔过问督促一下是了。

同治七年御史德泰曾奏请修复被英法联军和果兴阿祸害的有点走样的三山五园,但是被慈禧坚决否决:“未准,且获严谴。”因为慈禧太清楚了,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等各地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王朝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哪里还有额外的银两去重修皇室园林。不过此时,各地的乱子都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儿子尽尽孝心,让她们两个寡妇能有个寄托也是极好的。

同治革除奕欣父子爵位的事,慈禧和慈安也知道了,不过她们并没有及时的出面制止,因为这正是她们想要的。同治如今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正应该让他好好的历练一下。而且肃顺倒台之后,也的确该敲打敲打奕欣了。朝廷不能让一家独大,虽然慈禧和慈安也扶持了七爷奕譞的一系人马出来,但过于强大奕欣集团还是要打压的。同治的行为是有些任性,还有些泄私愤的原因在里面,但也正是现在朝廷所需要的,皇权不容侵犯,哪怕是为国为民的亲叔叔也不行。

可是慈禧和慈安慈安还是低估了同治,她们这个宝贝儿子,可她们想象的要厉害的多,而且胆子也大的可怕。见两宫并没有因为自己贬斥奕欣父子而干预,意犹未尽的同治第二天便又降了一道谕旨:尽革恭亲王奕欣、醇郡王奕譞、御前大臣伯彦讷谟祜、景寿、奕劻,军机大臣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等十人官职。并且直接在谕旨里指责他们“朋谋为不轨”,还要遍召六部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准备要当众宣布此谕。

政治经验过于单薄的同治皇帝,这次可是真的玩脱了。如此作为他是痛快了,而且一举端掉了朝的所有政治党派,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系列举动带来的恶劣后果。如果真的开去了这十几位朝廷重臣的职位,不仅朝政的正常秩序将被打乱,而且朝野下势必会莫衷一是。各大派系的势力如果群起反抗,他的皇位都可能无法保全,起年轻的小皇帝,他的叔叔们可掌握着更多的实力。谙熟朝政运作的慈禧与慈安这下可坐不住了,急忙赶至弘德殿,在同治帝将谕旨明发之前,出面干预。

母子相见的场面颇有几分悲凉,同治真是伤透了慈禧的心。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同治寄予厚望的慈禧,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相信,这么荒唐的旨意是自己的好儿子下达的。但是铁一般冰冷的事实,便摆在眼前,同治太让慈禧失望了。尽数放倒朝的实权派不是坏事,但也要有一个不得不的理由,而且要循序渐进,一步步的摆平这些大佬。可是同治处置这些人,没有任何的政治动机,仅仅是因为载澂出卖了他,仅仅是因为他厌倦了群臣们的呱噪。而且同治处理的手段毫无智慧,且激烈异常,如果慈禧不干预,极有可能酿成危及帝位的政变。

奕欣等一把帮人都来了,奕欣面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谁都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奕譞更是把气恼都写在了脸。慈禧和慈安又拿出了看家的本事,两个人是进殿便开始哭,眼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好像要哭到天荒地老一样。发布谕时意气风发的同治,这回也老实了,被老妈严令长跪于阶下。脸和心里都不是很服气,但是老妈他惹不起,只能气鼓包一样,跪在地运气。

“你这个孽障,这十余年来,如果没有你六叔,你还能有今日!发逆、捻匪、回乱、洋鬼子,没有你六叔,天下如何能够平定!定朝堂、兴洋务,没有你六叔,朝堂如何撑的起来。如果没有你六叔,别说你的皇位,便是咱大清的天下,怕是也保不住了!你怎么可以这么对你六叔等人,做出这么辜恩负义、无情无义的事情!”哭的氛围差不多了,慈禧便开始数落同治。她还是很在意技巧的,历数了奕欣的功绩,也斥责了同治,但是她直说同治做事无情,却半点也没说同治做的不对。同治是皇帝,奕欣是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所以同治将奕欣等人罢官夺职,绝对是合理合法的。

“嗯!”同治依旧是不服,哼唧了一声算是回答。他可不觉得没有奕欣会怎么样,没了谁地球都得转,没了谁,同治也是大清的真龙天子。没有奕欣,还有肃顺呢!同治总觉得肃顺奕欣听话,对自己的态度也奕欣好的多,那才是他老爹留给他的人。不过如今肃顺已经死了,同治再怀念他也没用,面对慈禧的呵斥,同治只能听着。

首节上一节446/5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