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1节

重生不重来 作者:疯二神

唐浩泽重生一九九八年,绝意不走前世老路。在与前世截然不同又充满未知的道路上,他一路努力、一路奋进,遇到过新困难,战胜重未遇过的对手。当他再度回头,发现已不经意间走过一路荆棘和激情。身后,是奉他为传奇的人群………………

第一章 人生无常

  

  一九九八年的年头还没过完,农村海边的空气很清新。

  才退潮没多久,一群妇女已经开始在带着海腥味晨风中的泥滩上做海。

  在狭窄的沙滩边上,远远可以看到,她们赤着脚踩着泥滩上存留的冰冷海水搜寻着,手里挥着锄头在泥滩上挖着。挖到了什么就捡起丢到小篮子里,然后继续找、挖,周而复始。

  唐浩泽在自家鱼塭靠海一侧的堤坝边上,拉起最后一个被沙子埋了一半的鱼狗。

  鱼狗不算重,但也不算轻。里面有货,但不会很多。

  他将鱼狗拖上堤坝,打开尾部绑紧的绳子,又提高鱼狗将尾部放到塑料桶里,并用一根木棍敲着鱼狗的四周。

  鱼狗里掉出几条鱼,还有二十来条大小不等的品种不同的对虾。收获确实不多。

  不过一只举着双鳌的大青蟹让人不至于那么失望。

  青蟹很大,至少有七八两重,大概能卖二十来块钱。

  唐浩泽将鱼狗放地上掰开尾部往里面瞧了下,看到里面的东西全部出来了。他这才伸手按住青蟹的背部,从它尾部抓起来,然后随便在堤坝上拔了一根草绑住它的双鳌丢到一个网兜里。

  网兜里已经有不少渔获。有几只同样已经被绑了双鳌的螃蟹,加起来应当有两斤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沙箭和一些针鱼,那都是小鱼小虾。不过也有一条巴掌大的鲻鱼,还有几条只有两三指大的。另外还有一堆杂鱼。

  网兜可能有十斤左右的渔获,但他脸上却没半点笑意。将鱼狗随意地丢到自家鱼塭里,然后用绳子绑在岸边的一个木桩上。他就提着东西返家。

  唐浩泽家在海边防风林背后的路唐村。一路上,他遇到不少同村或者邻村赶去做海的妇女。

  看到唐浩泽手里提着的网兜,那些妇女都会和他逗趣几句。说这些鱼提去卖掉,怎么也能卖百来块钱了。

  他也笑面相对,只是眼底没什么笑意。

  一觉睡醒,从二十二年后回到两天之前重新面对家庭的窘困。在没解决掉这个问题之前,唐浩泽无法真心笑出来!

  他提着东西回到家,妹妹唐小芸正好提着空糠桶从屋后猪舍出来:“哥,今天捉到这么多?”

  “不是很多。”北部湾的鱼已经越来越少了,能在岸边设陷阱捉到这么多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但唐浩泽却无法满意,因为他需要更多的钱。“妈在家?”

  “她在给爸熬药。”唐小芸脸上马上布满了阴霾。

  唐浩泽听到这话也抿住着嘴,不过又马上笑着说:“来帮我分鱼,趁还新鲜,我拿到镇上卖了。”

  唐浩泽父亲两天之前才刚从医院回家。因为没有资料费了。

  在去年的十二月初,唐浩泽的父亲——唐郑敏在一户人家做外墙装修时,从三楼的脚手架摔下来受了重伤。

  唐郑敏在ICU病房住了一周才脱离了危险期,后来又做了两次手术。但腰部受伤太重,就算是治疗好也会不良于行。

  工头赔了几万,但那远不够医疗费用。

  那个医生主治医生也有点无良。因为有内出血,动手术用的手术器材,大多是进口的。止血钳就要两三百元一个。一场手术下来,就用了几万。后来知道其中的猫咪,但后面用药也有不少进口药。每隔一天打一次白蛋白——这是额外花几百块钱买的。一瓶营养乳液要一百多。就算是在普通病房一开始一天都要近千元的花销。

  唐浩泽家不仅将之前存下准备盖房子的钱全部搭了进去,还借七八万。最近实在借不到钱了,而唐郑敏也只能是慢慢康复,就决定回家修养。但每天正常吃药,还要两三百块钱。

  唐浩泽看了一眼有些古旧的土坯房,正厅是瓦房,其它房子就是茅草房,只不过弄得比较整齐。

  他将手里的网兜放在院子里,然后进屋拿了一个红色的大塑料盆。

  他拿着盆子还没出屋,母亲孔凤荃从被烟熏得黑糊糊的厨房里出来,小声说:“老大,等会卖了鱼看有没有牛骨头,有就买点回来,没有就买猪骨头,我给你爸熬点汤。”

  唐浩泽面对眼里掩饰不住忧戚的母亲,尽量让自己笑得真一些,点头说:“妈,我知道了。”

  根据唐郑敏的医嘱,在吃药期间不能吃海鲜。最好是吃牛肉,但界门镇距离县城有六十多公里的路,只是一个海边小镇,市场很少有牛肉卖。

  不过他可以想办法。

  他的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俭持家,却没有太多的见识。但遇到突变后,她会变得很坚强,撑起一头家,最后也熬坏了身子。

  现在他回来了,不想让母亲还像上辈子一样。他希望母亲能过的更加乐观坚强一些,但不希望她像上辈子那样用她单薄的肩膀支撑这个家,最后早早离世。

  他是长子,而且他并非和外表那样只有十六岁。

  他有这个责任,也自信有这个能力。

  老天让他回到此时,或者就是让他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至于日后留下太多的缺憾。

  他提着塑料桶刚放到院子里,唐小芸马上将网兜里的渔获都倒了出来。

  网兜里的渔获种类有十多种。各种的价格都不一样,像青蟹,普通规格的能卖十六七块钱一斤,那只最大的,能买到二十三四。但其余的小鱼,大概能卖十块钱左右一斤。那些小虾,买不起价,他打算留在家里晒成虾米熬粥吃。

  一些鱼要单独分开,有些则可以放在一起。他们两兄妹很快就将鱼按大小和种类分好,又用小的网兜装了。

  唐浩泽将最大的那只螃蟹和另外两只拿出来,又拿了大概一斤左右的小杂鱼,对唐小芸说:“这些放家里!”

  “哥,家里吃鱼就行了。螃蟹还是拿去卖吧!”

  唐小芸虽然才只有十二岁,但从小懂事。她是家里最喜欢吃螃蟹的,但现在她更希望唐浩泽能多卖些钱。

  唐浩泽将东西丢到盆子里,说:“好东西当然是自己留着吃。让妈用姜葱抄了。我去买点肉回来给爸吃。”

  他说着就推了唐郑敏用的二十六寸五羊自行车出来,然后将网兜放车位挂上了。

  去镇上还有四五公里的路,他要快点出发,要不然这些鱼就不新鲜了。

  界门镇曾经弄了一个度假村,但交通实在是太差,也没多少可以玩的地方。饭荣娼盛也没能让度假村维持几年风光,那个度假村如今早已关门大吉。不过镇上因为那两年突然增加的“游客”,开了不少的主打海鲜的吃店。

  甚至有一家大酒楼。

  唐浩泽没有去大酒楼。因为他这点东西人家看不上眼。

  他找了日后口碑依然很好的陆记大排档。

  镇上的饮食生意没有以前好,但饮食消费习惯在那几年已经养成,现在还是有本地人出来找几个人一起喝点酒的。

  而且这个年代,餐饮做政府的生意就能维持下去。有一点级别的人下来,当然会去酒楼。不过很多时候,都是科员下来,这些大排档里招待正合适。

  这家陆记的老板现在还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唐浩泽赶到地头停好自行车提着东西进了门,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正坐着抽水烟筒。那正是这家大排档的老板。

  “陆老板,我听说你这里收鱼!”

  陆老板看到是一个十六七的孩子,不过他看到唐浩泽手里网兜里的东西,就说:“收。不过要看东西怎么样。”

  唐浩泽说:“我是路唐村唐郑敏家的老大。这是刚从我家的鱼塭里捉的。”

  唐郑敏曾经当过兵,镇上也有点名气,而且前段时间唐郑敏出事,镇上也传过两天。陆老板也知道。

  陆老板听说是唐郑敏家的,站起来说:“我先看看东西。”他说着进去拿了一个盆子出来。

  唐浩泽将网兜里的东西一种一种提了出来。

  陆老板检查过后,还是新鲜的,就说:“这螃蟹十七一斤,沙箭和针鱼十一。鲻鱼大的九块,小的七快。杂鱼五块。怎么样?”

  唐浩泽知道这比市场卖要便宜一些,但也比在码头上进货要高一些。这是合理的价格。

  他点头说:“可以。陆老板,你这里有牛肉吗?医生说我爸最好是吃牛肉。如果你这里有能不能换一点给我。有半斤就可以。”

  陆老板一听,马上说:“我给你匀半斤。就按我进货价给你。”

  唐浩泽马上说:“谢谢你,陆老板!我以后捉到鱼都送来你这里,可以吗?”

  “只要是新鲜的,都可以送来。只要我这里缺货的,我都收了。”

  做餐饮的,食材必须要齐全,要不然点这个没有,点那个还是没有,鬼才来你这里吃!而陆老板通常都是这样收食材的。

  未来一段时间,唐浩泽每天能捉到的鱼获都不会多。像陆记这样的大排档,是最好的买家。

  

第二章 计划输给了变化(求推荐票)

  

  陆记还有用来熬例汤的牛骨头,唐浩泽就又换了一根牛腿骨。

  到最后他只拿到六十三块钱。

  严格说来,在一九九八年一天能有六十块钱收入在农村算是不错的。

  在这个时候进工厂打工,普通的工厂也就一千来块钱一个月,多一些的就两千。如果唐浩泽每天都卖到这么多钱,他比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同龄人收入还要高。

  但他不会就此满足。他需要更多的钱。而且他对未来很有信心,现在再多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

  他上辈子上过大学,学的正是水产养殖。他在上辈子在池塘边打滚十几年,虽然那经历让他和外界有些脱节,但也让水产养殖融入了他的血脉。

  现在他回来了,家里的鱼塭还有一年才到承包期,虽然一年后鱼塭就会被收回。但他有信心利用那个鱼塭在一年之内解决家里目前的困境。

  也许他对其他行业不了解,但对水产行业却比绝大部分人都了解。

  他在上学时,老师在上课时介绍过中国养虾行业的发展历程,板书有图表介绍过今年全国的对虾养殖业情况。中国大陆的养虾业会因为首先在宝岛爆发的对虾病毒病而崩溃。今年年底的虾价会翻两倍以上。

  鱼塭产量确实会很低,但他从未听说过鱼塭养虾发病的。

  他只要在鱼塭承包期内最后一年养好两茬虾,收入不仅能保证他父亲的医疗费,还能有一点创业资本。

  因为对虾养殖崩溃了两年,未来几年里,中国大陆的海水养殖行业会出现很多的新品种。每一种新品种出来最初两年,效益都非常好。那都是他赚钱的大好机会。

  他可以利用那些机会赚到一笔钱,让母亲不用为了父亲的医疗费和他三兄妹学费和生活费犯愁。如果做的好,他甚至可以有一笔创业资金。

  让他可以安心离开湾州去其他城市上大学。在他考上大学那年,湾州只有两所二本院校,一所是海洋大学,一所是师范。他当初考出来的成绩,虽然不算非常好,但也能勉强上一本。但他担心家里,就报考了湾州的海洋大学。

  这辈子,他不想再做水产。那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业。他希望这辈子能到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这个世界很大,他想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他现在才高一,想大学之后的事还有些早。不过他上辈子就是缺少规划人生的空间。

  现在却不一样。

  虽然现在他家里很困难,他父亲的伤也不容乐观。但他向前看却比任何人看得都更远。他自信可以在上大学之前赚到足够的钱将父亲送到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看能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他踩着自行车回到家中,发现家里来客人了。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

  他很奇怪这个女人为什么会来他家。

  他父亲受伤后,只有出院回来那天,一些亲朋来探望,后来就没有什么人来过。

  他认识这个女人,但那是上辈子知道的人。这女人和他们家没什么亲戚关系,而且是镇上的人,这会怎会来?

  孔凤荃看到他回来就站了起来,说:“老大,你回来了。”

  她的表现有点奇怪。似乎并不欢迎这个客人。因为她甚至没有让儿子跟对方打招呼。

  这在唐浩泽看来有点不正常。通常如果遇到熟人,就算唐浩泽是见过的,他母亲都会提醒一下,让他和人打招呼。只担心他失礼了。

  不过,他也不是真正的毛头小子,含笑对那女人说:“阿姨你先坐会,我去放好东西。”

  那女人笑着说:“孔大姐,这是你家老大吧?真是长得一表人才,听说还是考到市里上学的高材生呢。肯定有不少女孩子喜欢吧。”

  孔凤荃笑了笑没吭声。

  唐浩泽看母亲这样,眨了眨眼,便笑着说:“现在学习要紧,也没什么女孩子会想那些东西!”不是他自傲,他长得还真的有点小帅。

  他的长相随父亲。他父亲就是镇上有名的帅哥,只是家境不好,辛苦让人老得快。

  他又对母亲说:“我买了点牛骨头回来。”

返回目录1/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