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605节

陆谦喜不自禁,心里不去想甚个天命眷顾,子孙万代福寿安康,那终究是怎的回事,再没第二个人比他更清楚了。接下他只需要享受此遭事后那丰厚的成果便是。

稍后是封赏宗亲,进爵功臣。立妃方氏为皇后,太子暂缺,封国丈方腊为明国公,田虎为霍国公,王庆为庸国公,钟相为罗国公。横竖对于他们是不能用大国之名的。方腊的明国公在于其摩尼教之明教之名,霍国、庸国、罗国则尽是春秋小国。位置许进他们起家发迹之处。

四人早有准备。当下跪拜谢恩。

稍后就是陆谦的自家人了。

众臣首推宗泽为臣之首,封越国公,加开国。

以林冲为武臣之首,封郑国公,加开国。

鲁智深不受册封,与公孙胜一般,都有荡平天下后再入佛道之念。故而这朝武,便只此二人封国公。

稍后那闻焕章、许贯忠、杨志、阮小二、秦明等等,各武功臣是尽都加官进爵。没有国公,还有候伯子男四等勋爵和国士。

爵位在这一刻就像是地上的黄土,唰唰的向外大批发。

而皇亲国戚,陆谦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还有同宗近亲,那都全都封爵。王爷公主国公候伯,不要钱一样册封了出去。横竖他们必是全都死了。否则这般时候如何不来寻他?

益都城内外一时间纷纷攘攘,喜气洋洋,新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充满了蓬勃生。大齐王朝“奉天承运”,洪武世运“如日天”。

这国号之事,几个月来群臣争议了许久。有人要改,有人支持原名。陆谦几经思索,还是作罢。亏他当初选用‘齐’字作为王号时候,心还想着来日称帝时候再行改变。

但现在,计划没有变化快啊。【其实是作者君怂了。那国号一出,选哪一个,异议都不会小】

而至于年号,定元洪武。本着拿来主义,陆谦毫不客气的替朱八八用了。

而这陆谦称帝定元之后的第一件事,那便是广撒檄书,叫南宋、蜀宋早日投降。

同时还有一个事情被提上了日程,那便是迁都。

益都城作为一个央集权帝国的都城是愈发的不合适了。

而对于陆谦原本要定下的都城——金陵,则是遭到了近乎所有在朝武臣僚的反对。

盖因为彼处地势太过偏南,而作为一个必然要一统江山的央集权制大帝国,以金陵为都城,显然不合适。原的主要威胁在北部,而那里距离西域与塞北太遥远了。

简直是要横穿整个帝国了。

而国从来都是一个陆权帝国。如今这个时代,以国之国力,纵然可以海陆并行,可那大海之上比之陆地上,于国而言犹自无敌。

如果是近代史,南京作为帝都是合适的。可在如今时代,满朝的反对声,叫陆谦都只能无奈的被“说服”。

而再看国地图,若是论距离适,故南挟北,看西望东,那必须是河洛最是合适。且彼处还有山河地利之险,水源也自充分,若是不考虑粮食的问题,河洛最适合不过的。

然而粮食这一问题就径直将它所有的分值都扣个精光了。无奈何,彼处的漕运较之汴梁漕粮运送之耗费尤甚。那汴梁漕运之害,已经叫赵宋受苦连连。洛阳比之汴梁更向西,可不是耗费更重?

陆谦本身就没在洛阳定都之念,否则便不会册封林冲为郑国公了。

如此朝堂上就议论纷纷,己方人都相互争执不下。

有支持大名的,因为此时黄河下游水道尚且通航,大名府就在黄河河畔,负水运治利,又靠近北地。

虽然现下看此处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实在太过于靠近北地了。然大齐若能将幽云十六州尽数收回,再恢复辽东,经营塞北,这般大名可就半点也不靠北了。也自有了防护!

有的支持济南。济南水运更是便利。不管有运河相通,更有济水直通到海。且此地距离济州近在咫尺,有种家乡的味道。

要知道,当初国号之争的时候,可是有人提出了‘济’字而不是‘齐’字的。

原因是何?

首先济字有水,水灭火,赵宋为火德,这是符合五德之说的。虽然后者的影响力实是不高。

其次陆谦的龙兴之地为济州,就好比赵匡胤兴于宋。这又是一给力力证。

第,济者,一意过河;二意救济;意对事有益;

陆谦举兵吊民伐罪,乃是有普济天下之意。故而,当日颇有一些人赞同‘济’字为国号。

只是被陆谦一意否决了。因为‘济’字不好听,大济帝国?这听起了恁地违和。

“诸卿且听朕一言。”陆谦眼睛看着奉天殿一侧被被悬起的地图。眼光闪了闪。

第六百三十四章 勿要辜负了朕一片厚望

“此地处大江游,西连巴蜀,东接吴越,北至原,南抵湘桂,可谓“四通八达”。”说话陆谦站起身,接过教鞭点在了长江的心位置——江陵之上。也就是老赵家二次迁都所在。

此地也算是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尽数发达,在后世着有‘省通衢’之称。比不得大武汉的九省通衢之称,但后者与江陵相比,只一个洪灾,便能把它所有的得分全部扣光。

但那朝堂上的一干武重臣看清楚了陆谦所指之地,竟然是前宋行在江陵的时候,那是一个个睁大了两眼。无奈何,在一干重臣的心目,江陵城虽然不错,但那从来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历史上,除了几个短命的割据势力,那儿也从来都不是一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所建之地。

那地儿切还不如金陵,没王气!

“陛下思。彼处地形平坦,水路又非常便利,无险可守,一旦战事燃起,其祸不可预计。”宗泽第一个站出身来反对。齐军是如何打破荆襄的,在场众人可都心知肚明。

接着就是林冲、闻焕章等人,那就像早前的金陵一样,就没一个人以为它是适合立都的。

陆谦哈哈一笑,他既然考虑在江陵立都,那自然是有通盘考虑的。别的不说,就说这般立下都城之后,那饮水问题和粮食问题是都不需要忧虑了。可不能轻易地叫人堵住口。

“彼处临近长江,自是水源充分。日后都城周遭的农业用水,城池内的百万军民的生活饮水,大小宫苑之用水,城濠、漕渠之用水,是全都无忧。又处在江汉平原腹地。朕本就准备在接下时间里对两湖地区进行移民,这般将都城立去,那效果更大。”

“鄂北、湘南两省平原广袤,水源充足,本该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至今日之惨淡,实赵宋之过也。”虽说那洞庭湖沿岸已经得到不错的开发,但比之明朝时候的“两湖熟,天下足”,却还是差得远了。

那鄱阳湖沿岸如今的经济地位是远胜过洞庭湖的。

今后这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以及鄱阳湖平原尽数都开发出来,休说江陵日后的人口数量会是有百万计,那就是再翻上一番,也兀的不怕。

当然,日后的江陵水况陆谦也是有所耳闻的。来自后世的他,生活在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杂杂八的欣喜可是知道很多的。大名鼎鼎的荆江分洪区么。

——所谓荆江,就是指古荆州一线的长江。是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自然也报过现下的江陵。

那时候还刚建国不久,朝鲜战争都尚未结束,国内关于荆江水患的治理方针是:大堤挡水,分洪疏水。即是腾出一块地方让洪水淹没,“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无奈何,两害相权取其轻,好以保护下游的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安全。

而如此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来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旦夏季爆发洪水时候自然是会排泄不畅的。

荆江一段河面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区域,地势本就低洼,故而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东晋时代就有百姓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时至明朝,方在江北俺筑起那连绵不绝的荆江大堤。但如今时候却是没有的。

首节上一节605/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