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720节

万幸这第一批的人数并不多,李应还有时间来想法解决这个难题。

扑天雕躬身退下,陆皇帝在宣德阁又待了小半个时辰后,拔腿回去了后宫。

自从打崩了阿骨打的主力之后,陆谦心里一直隐隐存在的一股急迫感就没有了。之前他可是在跟女真抢时间,看谁先做好了北上/南下的准备,以便抢得先手。

然就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与女真人的厮杀会这般顺利。燕云一战,女真人就是昨日之黄花也。

现如今,他完全可以暂缓马蹄,从容收拾内外,以尽可能的争取利益最大化。再也不用担忧被人南北夹击了。

现在的他已经成功的操起了屠刀,成为了屠夫。而南宋与蜀宋,党项、天祚帝和女真人,就只是他眼中的猪牛羊,随时都可以宰杀。而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将自己逼得那么急呢?

这都是从江南返回的路上始才想明白的。可即便是如此,那已经提上了议程的行动也不会给取消的。就好比对女真的放血战略,对契丹的步步紧逼战略。这也是他上半年时显的忙碌的主要缘故。

陆皇帝一边打天祚,一边削女真,还要着手解决南宋,以及欺负一下蜀宋,震慑南洋,还要照顾忽的加进来的高丽,及其他方方面面,这不忙碌才有的怪。

但一些筹划已经准备完全,蓄势待发,那就只能照着原先的打算来。

但稍后时候,也就是下半年里他就能放慢节奏了。陆皇帝直接叫停了一些筹划。

对于天祚和阿骨打,他完全可以一边把天祚帝当成南越的李仁宗第二,盼着天祚帝能尽可能的招引来草原上的力量,来与齐军厮杀。一边按照原计划不停的放女真人的血,打掉阿骨打的有生力量。

这叫先难后易,把大草原上的反汉势力都给打的,那以后才更容易统治草原。

他最大的儿子现下也才四周岁不到,国本且未稳固,急什么急?

陆谦有的是时间把‘天下诸侯’一一削平,没必要急着赶着,累得自己气喘吁吁的不是?

就像那南宋,他就是再放三五年去,耿南仲还能翻了天不曾?徐徽言的作用远没有被发挥出来,甚至可以说都给浪费了。因为一切在陆皇帝去岁提兵收复燕云的大功之下,都显得‘平淡泛味’。

小小的南宋,其中的争斗在现下这番情况下,总给人一种蜗角之争的感觉。那先前的冲击感就大大的减弱了。但那盘棋陆谦还打算下下去,不然岂不是白费了之前的功夫了?

那耿南仲大权在握,谋徐徽言不成后,已经光明正大的发出了诏文,将广南西路那十万大山里的生番熟番头领,一个个都封做了土司。而后者多是目光短浅之辈,才多长的时间,就已经有多家土司借机与赵宋官府摩擦生事了。地方官府有着上头的政令则是纷纷选择退避三舍,如此更涨了土司的士气。

如今这些土司权是站在耿南仲这边的,因为陆皇帝已经公开斥责南宋此举了,叫‘皇权’在南宋小朝廷中的话语权变重了一些,也给了耿南仲‘削藩’的胆量。

耿南仲正在筹谋把刘正彦、苗傅手里的兵权夺了,然后徐徽言就是那最后的绊脚石。这个策略不能说是荒诞,以南宋的态势,此刻不收权,不整合兵势,那来日无多也。但耿南仲这般做却必定会激化矛盾。

陆谦就觉得再酝酿上三俩月,横竖他已经改了主意,不打算早早解决南宋了。那有的是时间给他们去酝酿发酵。一旦爆发,徐徽言就肯定能给南宋狠狠一击的。

陆皇帝就准备把南宋事宜放缓,对女真按原计划不变,对契丹迅速铲除的盘算却也是要缓上一缓。

这也是陆皇帝自持是兵多将广,不把此时的草原力量放在眼中。天祚帝引导草原骑兵来与中原争锋,他却还乐得看到如此。

他不怕让天祚帝起死回生,就像他从来不将大艺术家放在眼中一样。因为天祚帝身边有郭药师,那就像大艺术家身边有李师师和燕青一样。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的小命都被陆皇帝掌控着。

郭药师此番回归草原,可谓是深受天祚帝君臣信赖。且因为其部多是步军,故而被天祚帝大半留在了临潢府里。那耶律延禧的小命可不就握在陆谦手里的么。

方金芝看着神态有些慵懒的陆皇帝,眼睛里若有所悟。怕是今后陆皇帝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后宫里了。

她从来不对前朝事宜插话,但陆皇帝也从来不隔断她与方毫的联系。那后者就是方腊留在益都的人质,也是眼线。

相比之前总是一副猛虎下山,吃不饱肚子模样的陆皇帝,现在的他就是一饱餐一顿后的雄狮,懒懒的躺在阳光下晒暖。

晚上,床榻上一番酣畅淋漓的爱的鼓掌后,陆谦抱着懒洋洋的方金芝,提点她告知一声方腊,南下的时间就是明年了。因为不久后齐军水师的影响力就会笼罩着整个南洋,方腊不趁热打铁更待何时啊?

但是要去趁热打铁,方腊向手下的士兵告知即将要做的。只是一干领头羊看得到利益倒也不是不可,却太过浪费了。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升官发财,不要叫手底下的兄弟们寒了心,这才是齐军也好,明军也好,是天下所有当兵的都在追求的一点,而好的上位者就应该在这一点上尽可能的满足他们!

毕竟他陆谦也好,方腊也好,又不是千千万万个将士们的亲娘老子,凭甚让人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为你卖命啊?

为了大齐江山的千秋万代,为了千古仁君陆皇帝?还是为了公平正义方圣公,为了造反真经?

别开玩笑了。那造反真经也是要均富贵等贵贱的。大家都是有所求有所急的。

千万别那套话当真,不然血淋淋的现实肯定会糊你一脸!

第七百四十二章 御前司火枪营

陆皇帝摁下了暂停键,进入到六月时候,军务政务果然轻松了下来。以至于他都有时间来关注淄水赛场的发展,还有贾拉事宜的进展。

那前者已经变成了个聚宝盆,周边空着的店铺店面全部高价租售了出去。内帑里回收了一大钱财,虽然还没有完全回本,却也收回了八八。那资本收益可谓是完美!不知情的人都会把那里当做一个繁荣至极的城镇,每日里吸引着大量的钱财流入其。

同时间马会的名头也彻底响亮了来,不只是益都,整个北地的商贾都眼巴巴的看着它。为了拿到一个入会名额,一个个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些人还有时间,因为马会的扩招会员,定在了每年的八月十五公布。

贾拉的串联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人还真有几分外财,一边扯着虎皮狐假虎威的拉拢人,一边找枪在报纸上煽风点火。这才多长时间,海贸的超高收益和海上运输的超高风险,就已经成为百姓们热谈的话题之一。

政事上,高丽跪服。那李资谦、金富轼、李茂生等大阀的当家人,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齐朝廷的栋梁之臣了。“大阀竟如此乖觉?”这是没人想得到的。却是生生营造出了一股浩荡不可阻挡的大势。

当然,半岛上自不可能所有人面对着陆皇帝的诏书,全都乖乖的俯首听命。陆皇帝可是要断他们的根基,让大量两班贵族迁移到大陆去,就是那仁州李氏、庆州金氏与罗州李氏当都有不少人要跳反。

只是大家族还是聪明人居多,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当陆皇帝伸插进高丽后,高丽的大势就已经不在高丽了。

更休说陆皇帝也没亏待他们。那些愿意从高丽迁移到大陆的两班贵族,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一些没落的两班贵族更是可以留在半岛,还能被新生的官府收用。

一切的原因都在于半岛的‘驯服’,与两次主动进攻大陆的南越相比,如今的高丽棒子都是可爱的。

而半岛上的局势也大致有了轮廓,仁州李氏、庆州金氏与罗州李氏大家联的份量已可占据主导,更不要说还有部分高丽王室的力量前来归附,加上赵彦掌握的海东总管府的力量。

半岛上的厮杀虽还在继续,但一切都在掌握之。

而花荣、史恭对天祚帝的反击也进行的顺利,一度迫的回离保连北安州都放弃了。西面的鲁大将军也传来消息,西域的高昌回鹘与黄头回鹘要派使臣前来觐见陆皇帝。黄头回鹘直接是要跪的,李乾顺都要被逼的走投无路了,如是他就一边使人防着齐军,一边筹集全部的力量,猛攻黄头回鹘。

这黄头回鹘本就是西夏人的下败将。其本是甘州回鹘,在归义军衰落后,以独立的姿态,将河西走廊基本控制在了。是同原地区的五代政府和北宋王朝,甥舅相称,贡使往来十分频繁。宋真宗时,甘州回鹘遣使曹万通入宋朝贡,与之建立了反党项联盟。此后,就屡屡向党项发难,给其以沉重的打击。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党项的势力日渐壮大,而甘州回鹘内部却因缺乏统一的集权和割据势力增长而日渐衰退,最终在党项人的一次突袭,甘州陷落。

老巢被破的甘州回鹘大部分逃往葱岭以西,也就是投奔了高昌回鹘。另一部则退向西南,同原先驻牧于沙州、瓜州的回鹘人汇合,退守瓜、沙以西以南的地方。这也就是黄头回鹘。大致地盘便是后世的甘肃西南部,与青藏西域交汇的地方。

这地方距离党项人的核心区域太远,李元昊鞭长莫及,但现在李乾顺到了瓜、沙二州,不想被齐军追的走投无路,他就只能向西进攻。

而高昌回鹘到底块头巨大,让李乾顺不敢妄自开战,就只能把刀子落在势弱的黄头回鹘身上了。

后者此番遣派使臣来,那多是要内附请降,好以保命安身的。

这让陆谦怎么不心情大畅?这军政两面都是那么的顺心,钱财上更是充裕,他觉得他现在就是无敌!

首节上一节720/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