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735节

第一那软帆的操纵与硬帆就完全不一样。

国帆一般都用细竹篾或蒲草叶子编织,硬帆的好处是综合效率高,操作简单,可以围绕桅杆旋转,可以完全的利用各个方向地风,也就是所谓的“八面来风”,单位面积的硬帆和软帆相比较硬帆对于风力的利用远大于软帆。可是硬帆的缺陷在于它的过于沉重,越大的船船帆就越重,有的大船甚至“非数百人莫能举动”,当然现在有了动滑轮和滑轮组,在这点上已经算解决了大难题了。但是在正史上这一问题却始终限制着国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国硬帆船的帆面积是远小于软帆的西方船。

再有一点就是硬帆对桅杆的作用力,桅杆的高度不能太高,否则桅杆的强度要受影响。所以国帆船为桅杆都远低于西方帆船,方帆船的桅杆是由或2段独立的桅杆通过桅楼组合成的,桅杆高耸,有的甚至达到/4船长,后期的战舰还有附加翼帆,所能悬挂的帆的面积会远远超过了国帆船,因此在航速上的优势也明显优于国。而要不是这两点限制了硬帆的实用性,软帆和它相比也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只能说国人太超前,技术与时代不搭配。不然看看后世,除了为纪念而建造的那些帆船外,现代帆船早已经是硬帆的天下了——采用铝合金等现代尽数材料制作成的,完全电脑控制的硬帆。

陆谦就觉得这事儿跟那水密隔舱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也是过于超前了,虽然让国船有着远超西方船只的安全性,但这也使得国海船很少使用到肋材,船体的强度由水密隔仓的隔板来支撑,因此国的船只在抗沉性方面的性能要远远优于西方。但也正是由于国船只大量的使用水密舱技术而使得船体在横向方向上的强度不够,不能承载大量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而且福船、广船这样的船体构造根本不能适用于西方的全通性火炮甲板。

现如今的齐军水师炮船且还看不出不适,这是因为舰载炮都还很轻,斤炮、五斤炮才多打点重量?福船再是不适合,也不至于这点小炮都扛不住。

只是那上十斤炮的火炮,真就不适合放在福船上了。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点。

这也是东海号在敲定了图纸后迅速制造完工下水的最大原因,因为就连陆皇帝都尤其的关注此事了。

去岁的锦州之战,福船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了陆谦这个凄凉的事实,陆皇帝这才知道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些过于乐观了。他还想着福船+火炮能叫国称霸大海几百年呢,可现实却是个杯具。

不适合承载十斤炮以上的火炮的福船,可以说潜力十分之有限。从五斤炮升级到八斤炮,再升级到十斤炮,福船型炮船就达到自我的巅峰了,这个现实太叫陆皇帝受伤。

如是,画饼就不再是单纯的画饼,而是陆皇帝所必须要求的。那种船体细长,灵巧高速,更拥有一二层之多前后贯通的火炮甲板的战船,必须造出来。因为这才是蒸汽明来临前,国海上霸权的保障。

有了这样的风帆战舰,国在大洋之上的霸权才会不可动摇。

东海号并不大,载重连两千料且不足,放到后世就是一个百吨排量的小船。但却搭载了八门十斤炮和八门十二斤炮,外有八门虎蹲小炮,火力之强大是福船型的海龙船都不具备的。更速度奇快,掉头转向灵活轻盈。就是操纵麻烦,错不是齐军先前就调派了一批水上了角帆船上习练演练,这东海号便是下水了,也无人能开动它。

用式帆船的操作去玩西式帆船,那是要真翻船的。

孟康完成了一重大任务,可以舒舒服服的回家躺着了。

这有了一就有二,以后的实验船完全可以一艘接着一艘的造,造的多了总能查漏补缺,让新型帆船升级换代更加完美无缺。自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了。

陆皇帝也不急,水师方面也不急,因为他们能肯定,福船型炮船还能在大洋之上称霸很久的。

当越来越多的火炮出现在齐军水陆军时候,这种武器必然是保守不住秘密的。就是那火药也是如此。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太多了,那秘密就也不是秘密了。

但这个过程重要有个百八十年不是?现在又不是21世纪信息时代,消息传播可远没后世那般快速。

阮小从东海号上下来,作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活阎罗,阮小对于东海号是相当痴迷的。因为他根本没见过如东海号那般快捷的战舰,尤其是顺风的时候,东海号的航速能将福船甩开条街。

错不是这条风帆战船是实验船,归属权在船舶司,他都要把这船当自己的座驾了。

方天定远远地看着东海号,眼睛里也闪过一股惊艳与渴望。这种速度快火力强的战舰,完全是制霸大洋的不二利器,可惜他知道这种船陆齐是不可能给他们的。

就像那火炮一样,在陆齐与方腊军的军火贸易,你就看不到一个。

方腊已经使人搜罗铁匠、铜匠来秘密制造大炮了,他们也不是没看见过大炮,外形很简单么,就是一根一端封口的粗铁管子,里头放得是火药。这话说起来很简单明了,但凡铸造过大钟的匠人,理论上都能造出大炮。可现实很感人……

“一切还要一点点去努力啊。”

方天定相信陆皇帝的大炮也是一点点实验出来的,后者能够做到,他们也一定能做到。

第七百五十七章 受鄙视的宝光大和尚

一艘小型的角帆船驶入曾母大岛。

一身僧装的宝光和尚远远看到等候在码头上的方天定一行人,沉静的脸上涌出分喜色。

游荡了一遭佛齐,受了多次冷遇,现在看到自己人叫宝光和尚心更觉得亲近。

“大师,佛齐可已经有察觉?”这是现在方天定最为紧张的事儿。

从曾母大岛到邦加岛,说起来还有一千来里海路,若是在陆地上将是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可是在大海上,在现在这个时间里,却只需要八天而已。

当方腊军登陆邦加岛的时候,那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彻底打响。

“世子放心。佛齐至今还未得到丝毫消息。”国历九月的佛齐刚刚进入干季,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安定。只是宝光和尚的心是很不安定的,他在旧港、占碑多次以国僧人的身份去亲近本地佛众,结果是连吃闭门羹。

后者对他倒也没有冷眼相待,恶言相向,衣食住行也全都一等的待遇,可就是在佛法上,宝光大和尚虽挥舞着禅杖敲碎人脑壳很在行,但对佛法也非一窍不通。但很显然,在这一点上,佛齐的和尚们很清晰的表明了拒绝的态度。

拒绝也就拒绝了,到底是道不相同么。可事实是那根本原因全然不是佛法的问题,而是宝光和尚的相貌肌肤。

讲真的,宝光和尚本身对于佛齐的佛教团之作为很不满意。

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真的有太大的不同,更不用说佛齐的佛教还深受着婆罗门教的影响。

回到住处,宝光和尚就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自己在佛齐的见闻,且还着重点名了一点,他觉得很是重要的一点:“好叫世子知道,这佛齐的贵人和百姓甚有古怪,无论是世俗王公还是僧教团的长老,皆胡发隆鼻,皮肤白皙,与那天方番商颇似。而平民则都是宽塌鼻,深目矮个,黝黑精瘦。且佛齐人还喜以貌取人,似皮肤越白就越是高贵,皮肤越黑就越发卑微。”说到这个宝光和尚很恼火,因为他就是个黑和尚么。晃荡荡黑泱泱像镔铁塔一样,皮黑,黑的都透亮。

他在多座佛寺求法不得,那根本原因就不是彼此传承不同的缘故,更因为他生的黑亮。

就因这个在他很看很奇葩的审美观,西方来的天方番商和土南下的汉人,都因为生得白,在佛齐先天上便受人尊敬。

“洒家还发现,那佛齐不少的朱罗商人,也与佛齐甚为相似。崇白蔑黑,那老爷和奴仆间,就如佛齐贵人和贱民一般,老爷多形似天方番商,而奴仆却与佛齐的土著神似,又黑又矮。”

“佛齐的佛门和婆罗门教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前者是渡己不渡人,后者是把人分做六九等,横竖是都不讲究众生平等。我等进入其后,这倒是一个上好的着点。”宝光和尚对于南传佛教毫无了解,只是觉得后者与汉地佛教有着太大的不同了。反倒是与他在佛齐看到的婆罗门教有些相似。

却不知道一个事实,宗教也是人来主导的。在原始佛教一分为二之时,这南传与北传两派走的就不是一条路子。后者在向南传递的过程,与婆罗门教有着太甚的渊源和纠葛,而且天竺南部佛教较北部佛教灭亡的更早,在这样一个过程,就等若是婆罗门教压迫着宁死不该信的佛教徒不停的向南,直到出海。

在过去的几百年,都不知道有多少破产的佛教国家贵族和僧团高层跑来佛齐。这些人为南洋土著带来了印度式的审美观,也带来了印度式的统治模式。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胡发隆鼻,高挑白皙的雅利安征服者后裔。他们还改良了南洋土著统治阶级的血统!

所以说佛齐是印度明的辐射边缘,而如今佛齐的南传佛教与千百年后盛行于泰国、缅甸的南传佛教,也还有着很大很大的不同。

宗教也是要与时共进的。南传佛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就是彼时的天竺境内,婆罗门教的影响根深蒂固,种姓制度不可动摇么?这才有了只渡己不渡人的南传佛教。随后的千百年光景里,南传佛教与婆罗门教可谓是相互影响,牵扯之深很难一言概之。而到了近代时候,局势再为之一变,信仰自然也就随之而变了。

后世有个活佛就说过,佛教是最善于包容的,拿汉传佛教来看,从衣着装扮到礼仪制度,哪里有半点天竺的味道?

如今的佛齐的佛教便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那些逃难来的天竺贵族和高僧们,如何才能在异国他乡维持自己依旧崇高的地位呢?那就必须将天竺模式在这片异国他乡完美的py出来。兼之近些年来朱罗对佛齐的‘征服’,婆罗门教的一些理念已然无形渗透进了佛齐的社会规则了。

所以,宝光和尚在佛齐吃瘪,真不稀奇。他要长成唐长老那样,白白胖胖的,可那遭遇会不会是另一副天地?

摩尼教对佛齐已经了解颇深了,之前的一些事他们也听过陆贾拉和蒲家的介绍,然而没亲眼看看,他们如何会安心?

就像他们明知道佛齐那奇葩的税收制度和兵制,可没人去亲眼瞧一瞧,那真是不敢相信。

——佛齐的百姓是不纳税的。

这个国家税收大部分都来自进出口货物的税收和海上劫掠,旧港和占碑的港口都堆满大量本土以及国、印度和阿拉伯诸国的土特产。社会性质照陆皇帝的话说就是属带有浓厚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制。

首节上一节735/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