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845节

这些人无论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体察上意的角度出发,那都必须这般干。这也是此次多放势力联合起来的最大原因。

世界上的信仰似乎都有建立‘地上神国/佛国’的理念,看早期道教的起事,还是日本的佛教。那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没这个念想,而是因为没有成功。

一神教也有黑暗的中世纪,萨满教更一度权力大到可和大汗分庭抗礼,但不管是一神教还是萨满教,精神上的力量终究是脱离了世俗的政权,佛教、道教更是如此。然唯独真神教,那是真牛逼,看看后世,直叫人对默罕默德竖起大拇指啊。

现在就是这种力量作祟,以至于各方势力联合一处,俨然就是一出天方版的星月军东征的好戏。

天方军团的实力远远强过三旗,坐等着他们打过来就也太蠢了。耶律大石并非蠢人,他的选择也跟当初的高仙芝一样,带领手中主力直取恒逻斯城,这处叛军的‘国都’所在地。

恒逻斯城是河中地区的重镇,也是原东喀喇汗国西境军事要害所在,靠近西天山,和卡拉套山的西面。背后就是楚河河谷,从这里可以直向东与七河地区连通,是陆上丝绸之路最便易往来的北线。

而卡拉套山的东面就是伊塞克湖,其湖畔有一座城,现下为齐军布防中亚的重要一环,其名碎叶城,也就是名垂千古的诗仙李太白的诞生地,也是李唐安西四镇最西面的一处。

恒逻斯城与碎叶城之间就隔着一座东西走向的卡拉套山脉。山北麓是莫因库姆沙漠,楚河河谷便是贴着沙漠的北部边缘,沟通东西。

恒逻斯城以西还有整个西喀喇汗国为陆齐的势力范围,但现在却全已经换做了马黑木二世的星月旗。

当年西喀喇汗国灭亡,汗王穆罕默德二世西逃到了花刺子模病逝,其子伊卜拉欣二世上位,带着花刺子模人和塞尔柱人的支持卷土重来,结果却不走运的死在了一场战斗中,运气很是不好。接着,伊卜拉欣的弟弟哈桑.克雷奇继位,这位的运气更差,刚接位旋即便就病逝。如是这汗王的宝冠就落到了现在的马黑木二世头上,他是穆罕默德二世最小的儿子。

马黑木二世显然是天方世界推出来的旗号,举着复兴西喀喇汗国的旗号从呼罗珊杀出,很快就得到了西喀喇汗国诸多土著的响应,他们与天方世界的距离更近,信仰的虔诚度也就更高,对于耶律大石他们推行的佛化政策早就积蓄了极大地不满。只是困于齐军的犀利而无奈顺从。现在得到了机会,自纷纷跳反。甚至是东喀喇汗国的西境土著中也有不少人被这股情绪给卷裹着。以至于马黑木二世从西喀喇汗国的地盘继续向东进军的时候,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恒逻斯城这座西境的军事商业重地,并且定都此地,发表了一番表述自己豪情壮志的宣言,要收复‘祖先’故土,要一通喀喇汗国,要把迷途的兄弟从错误中拯救出来。所以他立恒逻斯城为都城。这是在表达自己的决意!

这要是国都刚刚立下就给丢了,马黑木二世的气势就无从谈起了。

更重要的是,没了恒逻斯城,也就无从谈起楚河河谷了。这里被齐军夺回后也就隔绝了天方人对东方的威胁。而至于恒逻斯城以西的那大片土地,现在就无须把其上的生民看做‘自己人’,全当做是一片巨大的狩猎场即可。

只要打败了这所谓的“西喀喇汗**”,接下的一切就是平推罢了。都不需要三旗去亲自上阵,只他们身后的东喀喇人就足以把事情办好……

第八百六十六章 耶律大石的野望

一天一夜的会战,各方势力共同组成的天方大军,足足十万人的天方大军被数量不过自己一半的东方军团完全击溃。

防御反击追击!

这就是耶律大石他们通往胜利的三部曲。

天方军团打不动齐军的防线,两军一边受挫,一边振奋,士气此消彼长,战败就成了必然。

要知道,天方军团是一支多方拼凑起来的队伍,且兵员素质参差不齐。若是进展顺利,人心自齐整,万众一心,爆发出的战力亦是非同小可。可要是进展不妙,战局失利,士气大伤下人心散乱,一旦遭遇到激烈的反击自就会化作一群撒缰的野马,四散奔逃。

作鸟兽散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追赶羊群的事情,耶律大石就交给东喀喇汗国的那些已经皈依我佛的忠心贵族了。

八旗军的追击目标却是向南,顺着伽色尼王朝的败兵杀入茫茫的克孜勒库姆沙漠。

茫茫的黄沙照应在人的眼中,这是沙漠里唯一的颜色。

八旗军进到西域后就与沙漠有了不解之缘,不光是西域境内的黄沙戈壁,就是眼下的这一战中,他们也是先穿过莫因库姆沙漠的东部边缘,进入到楚河河谷,而后顺着楚河河谷,这条沟通东西的陆路要道,方直杀到怛罗斯河流域的。

而这楚河河谷那就是夹在巴尔喀什湖东侧的巴东荒漠与卡拉套山北麓的莫因库姆沙漠之间的绿化带。

伊塞克湖盆围边的昆格山与吉尔吉斯山的共同作用庇护了这片土地,楚河中游地区两面受水,大自然就在两片荒漠戈壁中间成就一条水草丰美的绿地。在阻止西部沙漠的侵蚀的同时,也为东西两端开辟了一条安全的通道。这是两片荒凉的大漠戈壁的分界线,沿途水源不缺,人烟稠密,只要局势安稳,这里就会是丝绸之路上诸多商贾的第一选择。

想想看,如果来往于东西丝绸之路上的陆路商人,可以有强大政权保障旅途安全的话,保障他们沿着北线一路畅通的直入中原,这显然比依靠不连贯的绿洲补给,并要翻越葱岭的丝绸之路中、南(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端)要更有优势。

这也是怛罗斯城在数百年前就大名鼎鼎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里是卡拉套山西端的山口处,而它的身后的楚河河谷,那么它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上当之无愧的交通枢纽。

这会给一座城池带来多大的财富和知名度啊。

在陆齐的中亚战略布局中,怛罗斯城的重要度是四星半,都超过许多名声响亮的大城市。

因为在陆齐朝的军事评估中,评判一个地方的地缘潜力,永远不是只看它本身的财富、环境,地缘位置才是更为重要的。这就好像后世的大魔都,如果没有江、海相接的优势,它至多也只是凭借肥沃的冲积平原,成就一个渔米之乡的小康之地。就象古典时期的其他“江南”之地一样。而因江海相接之利,成为中央之国与世界相连的地缘枢纽之后,它就有了竞争世界最顶级大都市的资格了。

楚河河谷就与魔都有些类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理环境,并不是成就它历史地位的主因。能在板块沟通上体现枢纽价值,才是提升它地缘地位的主因。

而之所以不在如此重要的地方直接设立军队,原因也很简单间隔距离着实太远,已经超出了陆齐朝的直接掌控范围。

故而,只把此地圈在‘势力范围’中便就可以了。

至于有人叛乱甚的,有了就打,横竖陆齐军现下占据着绝对的军事优势。打的很了,打的多了,杀得多了,也就乖乖了。

现在陆齐对中亚地区的经营才只是一个开始,等到那儿一个个封国建立起来了,才是真正拉开大帷幕的时候。陆皇帝可是很早就有一颗‘西征’的心的。

甭管蒙古人对华夏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害,蒙古人的西征,却让陆皇帝看了眼馋那是当之无愧的丰功伟绩。中国近代史上的衰落和耻辱更是把蒙古人的“西征”映衬的更加辉煌。

所以,马黑木二世才会‘定都’怛罗斯城,而齐军若是收复了怛罗斯城后,便也就卡住了他们向东渗透的通道。接下就只要是对西面的区域进行来回的扫荡就是了。

看看那多少人参与进了反叛?十万大军中精锐只有三万人,余下的大部分都是原西喀喇汗国的臣民,这些人既然跳了出来,那就正好一网打尽。

奴隶这玩意儿不止中原紧缺,就是西域也抢手的很。陆齐朝一通西域之后,开路筑城,要用的人手海了去了。所以向西必然会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那各方的精锐一遭被打散,所谓的西喀喇汗**就是一个笑话。余下的几万人真的是军队吗?

不。他们就只是一波牧民农民罢了。

不要说是三旗,就是他们身后的东喀喇人,也能把垂头丧气,落荒而逃的他们吊打。

当天方军团的主力被三旗铁骑一次次的冲击彻底打垮后,耶律大石很明白,西面的局势就是一场收获之旅罢了。每一个人都能收获一笔丰厚的收益。

但他还是坚持向南去,并且需要重利,说服了高弥勒和李怀恩。

伽色尼王朝,这个正在衰落中的王朝才是耶律大石瞄上的猎物!

因为他已经没时间耗费在塞尔柱人身上了。

作为第一任正红旗旗主,他的任期已经进入了尾声。现在的耶律大石最需要的并非是财富上的增益,而是更加雄厚的政治资本。

有着一颗上进心的他,希望自己的将来也能够割据一方,自己称孤道寡。而且这个野望是很容易实现的,因为陆皇帝的封建国家之策,在他转身一变成为帝国的贵族之后,一样适用于他。

但耶律大石清楚,自己就是再卖力,这十年时间里也很难迈过一道坎儿。从子爵晋升为伯爵,这是普通贵族与高等贵族的分界线。

先前退出的那些旗主们,除了宣赞这个有着深厚背景的家伙做上了伯爷,其他几人都只是男爵而已。

但是为了自己的上进心,为了子孙后代考虑,他现在是卯足了劲往上爬。只要能爬过那道坎儿,他所得到的就不只是更大更好的地盘,还有国内更多更强的支持与保护。

所以他舍西而取南。

首节上一节845/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