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 第92节

当天夜晚,陆谦私宴邓元觉,两人这顿饭进的甚快,未到时分宝光和尚就起身告辞。陆谦随后就到了聚义厅,不多时,一干头领,除去了州府开店的王定六和在郓城县活动的朱富外就已经悉数到场。

众人坐定,当陆谦道出了宝光和尚来意时候,整个聚义厅都骚动起来。

“结盟!”邓元觉此来梁山的目的,就是代表江南方腊一伙儿来与梁山结盟的。这摩尼教所图果然甚大。否则只在绿林走动,那里需要结盟齐鲁啊?

再联想到邓元觉的言辞,一些头领心中已经明悟,摩尼教是要干大事啊。

“摩尼教传入中土四百年,初只盛行于漠北西域,自唐代宗大历年间流入两淮,始为江南人所知晓。到武宗灭佛时候,摩尼教亦遭重创,转而潜身地下,化为密门。及到此时已兼蓄佛道杂巫,汇聚农民、生员、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地方豪强等等,秘密结社。教徒白衣乌帽,素来为江南官府所忌惮。”

陆谦说的这番话里,不少内容都是陆谦原主的记忆,殿帅府能收到全国各地的情报,江南官府对于摩尼教声势渐大的苦恼早就送到京城,陆谦身为殿帅府虞侯,也能接触一些不紧要的消息的。这些消息虽然不被高俅所重视,可陆谦身份低微,看不到的还是看不到。

“当今皇帝非是明君,十年来大索花石,搅得江南官场一派乌烟瘴气,黎民百姓更受苦受难,不知道有多少人加入了其教中,让摩尼教的声势日渐壮大。如当今的赵天子依旧残民若此,早晚江南地界非要起一场大乱不可。”

陆谦话中的意思很清楚,那指点的就是方腊迟早要造反。

鲁智深眼睛一睁,“如此这方腊就好大胆子,算计到我梁山的头上了。邓元觉那贼秃说是来结盟的,怕是拿我辈梁山好汉做他摩尼教的遮奢花牌是真。”

“师兄所言极是。”林冲先是赞了一句鲁智深,接着从陆谦一礼,道:“江南与我梁山分处南北,相隔遥远,说甚结盟,太过虚诞。那官军征讨我山寨时候,莫不成方腊还能派兵来援?”显然也是不甚赞同。

实在是口头上一个结盟,未免太过轻飘。如果那邓元觉能许诺说过来几个他这样的高手帮衬,这份量还显得重两分,诚意也可见上两分。但摩尼教之初就小觑了梁山,只把梁山当个阻挡棋子,邓元觉如何会说这等话。

“哥哥,小弟也以为不可。”座下薛永挨着林冲后起身禀道。

“小弟先前流浪江湖时候,那江南之地也盘恒过。当地百姓确是饱受那花石纲之难,摩尼教声势也真真不小,江南方腊泼天大的名头。可小弟从未听闻江湖朋友有人提起那摩尼教预备谋反的?许是其机密事,不会叫外人知晓,却也可见其兵甲不足。”那兵甲要是备足,江湖上总能留下些风言风语的。“其兵甲不备,丁壮不强,如何能成大事?那摩尼教中许有不少好汉,也有无数教众,悍不畏死,但彼辈江湖手段甚强,如何真当得行军打仗?

江南官军孱弱,禁军也好,当地土兵也罢,尽数不堪一击。摩尼教若骤然发难,许是能逞一时英雄,席卷上三五州府。可只待东京城里的皇帝把别处官军调派,彼一群乌合之众,又如何能低抵挡的住?”这阵子梁山兵马正在‘正规化’,一干头领领教了正规作战的厉害,也听多了鲁智深吹嘘的西军了得。更重要的是,那小李广花荣给山寨一干头领的震撼就在眼前,可还未消褪去,花荣的存在很是映衬了鲁智深话语中的真实性,赵皇帝手下还是有不少能打能杀的军汉的。光一西军便有二三十万人。

这些人正是知道了真正的官军精锐对战草莽绿林手段时候的厉害,才知道江湖手段的乌合之众的真实价值有多么的渺小。也就不其然的把方腊看低了不少。

“我梁山尚有这八百里水泊可依持,那江南之地又有甚险要处的?彼时官军精锐袭来,必是沸水泼雪,一击可灭。我梁山如与其结盟,被那方腊危机时候告求援军来,岂不坐蜡?”

这薛永却是以为摩尼教立刻就要造反的,如此也是不允。但话说的有条有理,甚是出彩。话音落下,不少头领纷纷称是。倒是提醒了陆谦一个‘事实’,这山寨的不少头领听了他话之后,不少人都误以为方腊近期便要造反了。而陆谦细细回忆了适才他与邓元觉的交谈,后者真真没有说是何时要起兵反宋的,却又隐隐的似似在说不久便将反。只因为陆谦‘知道’方腊在几年后最终会反,潜意识里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到那个时候,梁山与方腊还真是能南北呼应的好盟友。

而这个中间还隔有几年的时间,却是被陆谦给‘吃’了。这么一来,就现在的梁山,以梁山如今的实力,与‘很快’便要造反的方腊,的确有点不映衬,要呼应方腊,则都显得困难。

所以在鲁智深、林冲看来,是方腊要那梁山当挡箭牌,当个吸引赵宋注意力的靶子,如此自然是不认可。薛永也是这样认为,但说话更好听一些。

聚义厅内一干头领里大多不同意,那说明他们还有点自知之明,晓得现如今梁山的实力太弱。二十个山寨头领,除了闭嘴当木偶的李逵叫嚷着杀奔东京,其他人还是有点脑子的。

陆谦脑子翻转,便有了决定。这结盟就先作罢,再等上几年,当梁山实力坐大后再与之结盟也不差。现在现今即便是结盟了,也没个卵用。

而且他已经想到了下次再谈时候,要如何对邓元觉说了。照那邓元觉的话思量,他似乎也能认可摩尼教很快就要起兵了……

只这一条,足够叫邓元觉哑口无言。

果然,次日午后陆谦与邓元觉再谈此事的时候,当他问及摩尼教是否今日就将起兵时候,邓元觉张口结舌再说不出话来。

至此,结盟之事便不需提及了。

但两家也算接下情谊,扯上了瓜葛。比如邓元觉就拜托陆谦今年之内,送良马百匹南下,订金不日就当奉上,保管梁山不吃亏欠。陆谦也请摩尼教在江南替他收录一批船匠船工,还有造船的木材等,同样不会叫摩尼教吃亏。这在邓元觉看来自然是小事儿,而百匹良马在陆谦看来也不是太大的难事儿。两边尽数答应,甚是爽快。

是以,陆谦接下来便也同意了让邓元觉留在山上,等待来日与官军开战,叫他长长见识。他不怕方腊警醒了。摩尼教的组织方式是秘密结社,且江南之地人口密集,方腊便是晓得了军伍阵法,他也找不出合适的地方来大规模的操练,更不要说操练人马的教头了。

原著上的梁山,官方人物甚多;而方腊一伙,却全都出身草莽江湖,算是彻彻底底的草根。

梁山上有林冲这样的禁军教头,专业人士;有鲁智深这种同西夏军厮杀过的悍将;还有陆谦不遗余力提供的鱼肉吃食,钱粮不缺,梁山军这才能在一个冬季里操练出模样来。方腊有什么?

摩尼教的总体量现今绝对远超梁山,但比人均,那就是后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梁山的这一切,方腊即便看得到,知道好,他也学不来。

邓元觉则还派出一随从向南,尽快把消息回报方腊。

第114章 传道受业,教人造反(一)

时间过得飞快。正月二十七日,武松处再传来信报,他部要开拔了。同时州府的王定六也着人传来信报,党世雄已在整顿兵马粮秣,显然很快也就要开拔了。只是陆谦要他寻找的养鸽人却迟迟无有消息。

水浒这个时代,人力传递消息太过缓慢,虽然保险,可过于缓慢的速度叫陆谦很难受。特别是朱贵李家道口的小店与山寨里联系,竟然每每都需要船舶往来。这就叫陆谦不由得想到了信鸽。

上辈子他家边上就有人养鸽子,信鸽。他家在三楼,养鸽子的那位大爷住五楼。并没养几羽,可“鸽粪难闻,鸽毛乱飞”,那是半点不假的。陆谦的脾气不差,心底里都骂了好几次。自然不会上门请教那养信鸽的手艺了。现在他也只能想出这个法子来,叫王定六、朱贵等人去找。只是王定六人在州府,大地方,更容易寻到。

在这个时空里,信鸽可不是什么稀罕事物。那西夏与大宋争锋的时候,西夏军就曾以信鸽作为通讯手段,以至于信鸽还有了个别名——为“飞奴”。

党世雄征集大军,预计最迟在二月中旬,就差不多可以了。留给梁山的时间还有小二十日。

陆谦一点不惶恐。偌大的梁山,六七千人马,编组的营头整整十个,就算少了亲卫营这个残缺建制的营头外,至少四千五百名经过几月正规严格的训练后的士兵【八陆一水】,他还用得着怕党世雄吗?

说起来这党世雄和他那短命兄弟党世英,陆谦都很熟悉。当日在东京城里,他还涎着脸巴结过这对兄弟,只是不被人看在眼罢了。

记忆里的党世雄哥俩,给陆谦的印象就是如小李广差不多,标准的北宋武人。只是小李广心有底限,爱憎分明,可以说是不与淤泥同污的正直之人,那党氏兄弟就是与淤泥共处的污秽人物了。

花荣是荷花的花瓣,杨志就是那泥里的根茎,原著上的小人陆谦便是那坏死的烂藕,这俩兄弟也就是那半坏的莲藕。

党氏兄弟有身份,也有一定的本事,那就是比原著上的陆谦要好一些。

但相比较来说,党世英与高俅走的更近,党世雄还有那一分耿直。且这俩兄弟之间也有些隔阂龌龊,只是人家毕竟是亲骨血兄弟,陆谦可从没想过要党世雄折服的。接下这一仗,他还是要求全求大。最好再一口吃个饱!

那样的话,梁山人马的规模就能向着万人挺进了。

这一日,陆谦断金亭里再宴请邓元觉。后者在山上也有些日子了,自然是晓得了梁山的实力。但光头对梁山的兵甲器仗和医药全不挂心,对梁山喽啰的伙食也不多看一眼,那讲武堂在他耳中更是扯淡,只是把眼睛盯着作训司瞧。空闲时候就与鲁智深来较量。

花和尚是能步能骑,可邓元觉这厮倒是会乘马,但至于骑战就是说笑了,只做步斗。把在旁的陆谦看的不知道有多眼热,他现在的实力还是个二流,比之一流高手,可差的多了。

在陆谦眼力,这水浒里的二流高手的巅峰,或者说是准一流高手,就是朱仝、孙立这等人,此两者的实力还要胜过刘唐、雷横一筹。那朱仝是八骠中的一个,绝不算水货;而孙立的武艺更绝对不差朱仝,休管他的排名。只有这个级别的人物才多少有与鲁智深、林冲对战的资格。现在的他自身的实力却是不成!

跟朱仝打都是十几合下风,三四十合必然不敌。那碰到鲁智深这种猛男,三五个回合便有可能被打翻。所以,较量武艺他宁愿选林冲这种人,也不碰花和尚。那邓元觉是与鲁智深硬碰硬的主,陆谦在演武场上也是离得远远地。

这阵日子,陆谦的箭法倒是增益了不少。虽然他觉得自己的箭术比起武力值一定差了不少,可五十步外,他至少能箭箭落在靶上了。陆谦心中有种感觉,他觉得自己箭术差劲,既有可能是与他兵种属性中弓兵c阶有关。虽然他没有半点证据,可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邓元觉很喜欢断金亭这个所在,既能俯观金沙滩营寨,还能眺望浩荡的梁山水泊,叫人心胸骤然一阔啊。便是那远远的水军演练,他都能看在眼中。

“大师傅请了。”

陆谦先敬了邓元觉一碗酒,两人端起酒碗来一饮而尽。彼此已经熟络,说说笑笑,如此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陆谦停下筷来,邓元觉也知道正戏要来了。

“近几日与大师傅相交甚快,听闻诸多江南好汉人物,叫陆某对贵教方教主是多生敬仰。”

现如今的方腊手下高手汲汲,不比梁山上大猫小猫三五只,方腊原著上的基本盘却多是有了。陆谦脑子里对水浒记忆深刻的也就是梁山人马,对方腊方面的人物就记着了个庞万春、邓元觉,可谓是寥寥。但现在有了邓元觉的口述,倒是叫他生出了不少印象来。比如那王寅、石宝、司行方、吕师囊、庞万春,还有那方家的一门变态人物,方杰、方天定等等,可都是高手啊。方腊的底蕴真不是一般的厚实,骨肉雄浑,只是没有上档次的正规军官为筋脉,没有真正的智谋之士做心智。

首节上一节92/9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