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109节

虽说他官职卑微,可他凭着延寿丸这项利器,可是有专门的渠道与李莲英打交道,这味精也能直接送到李莲英手上。

只要李莲英尝到这味精的鲜,这味精就能到慈溪太后的手上,到时候,这仙粉,还能是皇家特贡。

他还随着味精附上了一份建议书,请求太后老佛爷为“仙粉”正名,他愿意每年进贡定量味精。

这可是活广告啊,还是大清朝最有号召力的广告,只要太后老佛爷一点头,称道一声,这“仙粉”果然是仙,那么那些达官贵人只怕要抢破了头,怎的?这可是仙粉啊,吃了能成仙啊。

李安生本来就没打算让这味精从一开始就走入普通人家,毕竟开始的产量也不允许。

但是大清国家羸弱,财政萎靡,可并不少有钱人,奢侈消费这个时代大清朝的达官贵人们仍然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这味精用了专门的精美木盒包装,二两装,一盒准备卖统一价——六百八十八两银子,也就是十天左右的量,一天在这个仙粉上花个六七十两银子,也许对于普通百姓家不可思议,可对那些富豪贵官们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这可是定量的,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一个月花上一千多两银子,就能享受这种神仙一般的待遇,傻瓜才不买。

李安生对此是很有自信的,他依稀记得后世看过杂志,味精一开始在**上市时也是有价无市,一小包就能卖两三百日元,这个时代的汇率他也有点数,白银与日元的比价是七点几比十,虽然白银比前几年略有贬值,但日元同样在贬值,相差不会很大。

从这点来看,他这个六百八十八两银子的价格,还不算是离谱,基本还是符合市场行情的。

后世历史上的“味之素”诞生后再**掀起了一阵狂潮,但随后在**遇到了瓶颈,便是因为卖价太高,**的富人并不多,国家也支持味之素向外国市场开拓,而味之素的首要目标就放在了富得流油的大清身上。

大清这个国家或许没钱,但大清的富豪多得吓死人,江浙随便找几个富豪出来,都能让整个**的所谓上流阶层吓到要死。

后世的味之素风光无比,迅速的从大清敛取了巨量资金,坐上了**从大清获利商品的头把交椅,让整个**在大清的外交官们都在忙着为味之素开拓市场并且保驾护航,可见味精敛财之犀利。

李安生当然没有在**申请专利,**这个野蛮国家并不十分承认专利,耍赖那是常有的事情。

他只要占领大清市场,然后凭借成本优势强占欧美市场,便足够今后数十年味精产业的蓬勃发展。

小**发明味精也无所谓,来近身肉搏好了,打价格战,看谁挺的住,哥还有杀手锏,发酵法并不是摸不到门道,而是眼下根基还浅,等当了黑龙江军阀,他立马就干,到时谁都无法来觊觎使用发酵法之后的味精生产技术。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的要紧事,便是种好田。

在关内,小麦可以在秋天播种,历经冬季到来年六月份甚至更早的时候收获。收获后的土地,由于正处于一年中水、热条件最好的夏季,因此完全可以再种植一茬别的作物,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在北大荒由于无霜期太短,小麦收获后再种一茬作物是不可能了,但是它却可以在早春播种。当整个气温还很低的3月下旬或4月上旬,大多数植物还不敢露头的时候,小麦就播在了表层刚刚化冻的土地中。

这一点对其它作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仅这一点,就使它在与大田杂草的竞争中占到了极大的优势。

由于小麦能够比大多数杂草提前一个多月发芽、生长,因此当麦地里面的其它杂草开始萌发的时候,人家小麦都已经长的很高、很粗壮了,这对于抢夺阳光和水分是极为有利的。一旦进人6月下旬,小麦一起身,很快就把麦地封死,地面基本照不进阳光,处在下面的小草在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再也不可能对小麦构成威胁。

播种前首先是翻、耙和平整土地,小麦需要平整、深厚的苗床,其实这些都需要机械化,小麦的种植对农业的机械化是要求最高的,但这时只能让大量的大牲畜来代劳。

百姓不是不想养大牲畜,实在是养不起,牲畜吃的粮食可比人多几倍,虽说能喂草吃,但只吃草不吃粮食是要饿死的,最起码也不长膘,瘦的跟猴子似的,见过瘦的跟猴似的牛马羊吗?

也只有足够的粮食多余下来,百姓们才敢养殖牲畜,不然的话即便李安生怎么蛊惑都没用。

仗着去年的丰收,百姓们的胆子也壮了不少,加上有官府的支持以及银行的贷款,许多人家都养了大牲畜。

李安生还记得当初奚文山跟窦固说过,那会江东六十四屯的百姓家家都有大牲畜,每百户人家拥有的牛马最起码超过七十头,这还是编造在案的,不在册上的远不止这许多。

李安生想着他要是没本事让瑷珲与墨尔根等地的农户也达到如此发达的水平,那他当初的专业还真是白读了,也枉费了胖叮当的帮忙,胖叮当可是神器啊。

从去年到现在,黑龙江各地新近落实的农户多了六万多户,虽说真实情况还不止这么多,但人口多了二十多万那是起码的,因为官府编造在案的新开垦土地数便超过了两百七十多万亩。

这是好事情,李安生只怕人口太少,不会嫌多,历史上的土地兼并都要面临新开垦土地的难题,这新开垦土地最大的难处便是粮食问题,以及开垦土地所需的农具、种子、畜力等等,李安生从一开始就有妥当的成套计划,实施下来成果显著,连齐齐哈尔与呼伦、绥远等地都开始照搬,也无形中帮助黑龙江农业银行的大扩张。

说来说去,粮食还是要大丰收,有了大量富余的粮食,就能换来大量的生产资料,还能进行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实现农村工业化。

段芝贵在齐齐哈尔要折腾,便由得他折腾好了,听说黑龙江新军混成协已经获准正式编制在案,银两与军资都已经在火车上,离正式成军的日子不远了。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徐世昌当了东三省总督果然财大气粗,对于袁党嫡系段芝贵是有求必应,要啥给啥,短短的时间,便拨了大笔的银子与物资过来,让人眼红不已。

可李安生却在偷笑,段芝贵只怕待不了多久,当初他悔恨不已,蝴蝶翅膀一扇,将段芝贵提前扇来了齐齐哈尔,处处与他为难,可现在倒好,还要感谢段芝贵提前来到,这是给黑龙江谋福利的无私无畏的大好银啊。

因为黑龙江有边境防卫的重任,所以段芝贵上任的短短两月不到,东三省也好,朝廷练兵处也好,北洋衙门也好,给黑龙江拨来的银钱物资起码高达百万两银子。

李安生之所以附和着段芝贵假装指哪打哪,就是想继续让段芝贵多向朝廷伸手,向袁世凯与徐世昌等大佬伸手,帮黑龙江这个穷地方多要些好处。

等到段芝贵一走人,这不是白白的便宜了黑龙江地方么?

  ☆、第一百章 李莲英的心事

第一百章了,纪念下。()

求票求支持,求收藏,多谢大家。

~~~~~~~~~~~~~~~~~~~~~~~~~~~~~~

“莲英呐,咱们出去遛弯去呗。”

是啊,您没听错,太后老佛爷说的是咱们,并没有口称哀家。

只是这也只有李莲英才有这样的恩宠,可见两人关系的深厚。

每天晚上用过晚膳,略为休息会,两人便要相约着一同进到御苑内散步,就像老伴一样。

散完了步,两人便各自回去休息,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一同去了太后的寝宫,讨论些黄老养生之术。

年纪大了,最好的就是这个。

“这些日子,也不知是不是那延寿丸的功效,饭也多吃了不少,精神气头也好了许多,再不像去年那般老是犯困体虚,连过问政事的心思都没有。要真是那延寿丸的功劳,少不得要奖赏那李二愣一回。”

两人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宫女与太监都离的远远的,不敢打扰两人的兴致。

他们都远远的看着这边,带着羡慕的眼神,也只有李莲英才有天大的恩赏能让老佛爷如此另眼相待。

并不是没有人嫉妒过,当初李莲英因着庚子年帮皇帝说话的事情,与太后老佛爷闹了生分,一连两三年都是淡淡的,当时许多人都使了力,想要彻底败坏李莲英的地位,谁知道他仍然巍然不动,凭着过去的好人缘一如从前,如今呢,又跟太后和好如初,地位更见尊崇。

虽说太后年事已高,一旦故去,李莲英也就没了靠山,可人家早就攒了老大一笔家业,能够安度晚年了。

据说这位大内总管的身家有好几百万两银子呢,也是,宫里的珍藏随便找几件罕见的,都能卖上几万两银子,这李莲英几十年聚敛,也足够他当个大富豪了。

慈禧一面看着冰雪消融后,那一抹醒目的绿意,心里忽然明亮了些,明媚的**大概就要随之而来了吧?

不知还有几年福可享?又是一年**好哇,可别辜负了这好韶光。

首节上一节109/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