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159节

展仲宁与洪老六带着部分兵力拖后狙击,凭着火力的密集且战且走,等到他们赶到达兰鄂罗木河的时候,李安生已经在河对岸部署完毕防线。

达兰鄂罗木河又名乌勒格宁河、木特那亚河等,西南接呼伦湖,东北与海拉尔河转成额尔古纳河处相连,全长25公里,河道浅平,蛇曲达。

这条河汇入呼伦湖,也直接穿过扎赉诺尔煤矿区,北部与额尔古纳河连接处距离满洲里不过十五公里。

《黑龙江志稿:“达兰鄂罗木河,门g古语。达兰,河堤;鄂罗木,浅渡。河西岸皆傍高岗,似堤形,浅处可涉也。”

该河在历史上虽然多次出现过干涸现象,但在水大时便与沼泽地相连,汪洋一片。

由于地形的关系,李安生将伏击之地,就设在了达兰鄂罗木河岸边。

这个阻击阵地,也是前几天就布置好的,正等着俄军上当。

一溜6o毫米迫击炮都是自产货,虽然重了点,全重有6o多斤,但还是能够轻松地将炮身与炮架分开来携带。

包括重机枪,都是第二批翻越大兴安岭,从北边运过来的,一同过来的还有两营步兵。

“河西岸皆傍高岗,似堤形,浅处可涉也”,这说的是西岸地形根本就无法让俄军展开,而是只能通过狭窄的地方进入到结冰的河面上,而机枪阵地便设置在这些“浅处”正对面。

迫击炮也早就事先调整好了射击诸元,对于河对岸的每一处地形,以及每一层次的参数都了然于xiong。

追至此地的俄军哪里想到这是个大阴谋,清军能够在河对岸隐藏了两个营的人马,哦,不,加上李安生营,已经是三个营。

更何况,外围还有展仲宁马营与洪老六手中的这股精英战力。

急于追击的俄军遭到了当头痛击,合理设置的重机枪在俄军踏上结冰的河面中心之时,便开始了集中射击。

一群群的俄军挤在一起,成为了活靶子,待宰的羔羊。

瞬时便有上百名俄军被打倒在地,河面上空空如也,没有任何的遮挡物,他们就是重机枪射击表演的牺牲品。

屠杀还在继续,扎里耶斯基意识到这是清军的陷阱,但是他自恃兵力众多,而清军只有一营人马,也顾不得去深究为何清军有重机枪布置。

正是他的急于求成,使得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俄军要失败。

俄军从广阔的河岸分成数十股,企图一举越过河面,凭借人数优势压倒清军。

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刚才的只是开胃菜,李安生并没有暴露所有的机枪,他们也并不知道,对岸的清军不是一个营。

俄军的服从性得到了体现,在军官的命令下,他们只知道一股脑的往前冲,固然这是他们的优点,可是在密集的火力面前,他们这是在送死。

这也可以理解,在几年后的一战中,欧洲列强都是这么干的,明知道机枪杀人如麻,密集的机枪阵地就是绞肉机,可服从性强的各**队依然义无反顾的往前冲,造就了马克沁重机枪的赫赫威名。

李安生仍然没有动用全部的机枪,等到俄军前锋冲到东岸边,踏上冰面的俄军已经过千人的时候,所有的火力才全部的暴露出来。

要是一开始就动用全部火力,那么俄军势必会凭借人数优势,分兵从漫长的河岸包抄,那样的话,重火力设置就成了摆设。

俄军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选择强攻,扎里耶斯基是个聪明人,可他却太自作聪明了些,太有作为老牌贵族的骄傲,他认为清军是不堪一击的,只是暂时占了地形与火力的便利,等到俄军冲到近前的时候,清军就会一哄而散,争相逃跑,这是他的父亲阿莫戈维奇告诉他的,当年他父亲亲眼目睹过无数次。

俄军的重机枪也开始威,逐渐的稳住了阵脚,与清军对射。

越来越多的俄军冲过了河面,到达了对岸,整个河面都被俄军所占据。

但这正是李安生所要的结果,俄军上当了,他们只能集结于这段区域,要想迂回包抄,这股当面的兵力必然要舍弃。

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李安生自然不用再留手,而是火力全开。

迫击炮也开始威,带着它特有的沉闷啸叫声,不断地落在俄军密集的阵形中。

之前李安生就让人将河面的冰破坏一些,许多地方都是新结的冰,并不很牢固,再加上埋下了大量的炸药,在俄军无暇旁顾的时候,这些炸药被引爆了。

河面上迅的碎成了几大片,数百俄军落入了河中,有些被碎冰所困住,更为恐怖的是,那千余名冲过河面,集结在岸边的俄军成为了火力密集照顾的对象,他们已经没了退路。

扎里耶斯基惊呆了,不是为了河面冰层的破裂,而是为了清军表现出来的种种招数,都是那么的诡异,充满着阴谋的色彩。

这是陷阱,而且是布置已久的陷阱,清军居然无声无息之间,运来了火炮与重机枪,甚至还有后续兵力。

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清军居然能够做到这一步,而他们一无所知。

他深深地后悔自己开始明明能够看出些什么,却麻痹大意的下令起强攻,不惜代价,只为急切的要立功。

要想一劳永逸,反倒阴沟里翻了船。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是在屠杀

第一百三十九章这是在屠杀

今天就一更啊,4。明天二更。

其实迫击炮带来的杀伤还不如重机枪,炮弹在厚厚的积雪上跳腾不起,更加无法激起大片的碎石伤人,可在制造魂乱,打击俄军士气上头,还是收到了奇效。

后面的俄军被迫从没有破裂的河面迂回包抄,妄图与当面的俄军形成三路合击。

扎里耶斯基后悔莫及,认为清军不过千人左右的兵力,武器简陋,完全不堪一击,认定是场围歼战,甚至没有携带火炮。

狭路相逢勇者胜,眼下拼的是谁能坚持下去,俄军兵力优势依然还在,只要能够将清军合围,胜负还在未知。

“乌拉,乌拉。”

俄军的血性也被打了出来,嗷嗷的叫着不要命的前冲。

李安生目瞪口呆的看着俄军的自杀行动,忽然有些明悟,这不是一战某些经典战役的提前上演么?

这次带过来三个营的机枪排24挺重机枪,除了6挺被安放在满洲里用于防备俄军,其余都费尽心思的带来了这里,一直在不断的喷吐着火焰,子弹不要钱一般的射出去,这是在屠杀。

一战中许多战役明明是互相屠杀,可交战双方还是义无反顾,这是军事严苛不变的代价,之后交战双方开始重视机枪等密集火力的作用,互相屠杀,直到战后才有真正的反省与革新。

俄军依然是密集前冲,甚至没有人想到匍匐前进,哪怕俄军不断的像被割麦子一样成批的撂倒,可他们似乎认定只要坚持下去,不用多久就能冲上清军的阵地。

李持国这才明白,为什么李安生坚持不用调两标步兵前来,而是选择了重机枪与迫击炮。

机枪手都已经麻木了,机械的射击着,甚至都不用调整射击元,子弹打出去就能命中俄军。

旁边的弹药兵不断的将大团的雪块擦拭在火的枪管上,不断的让枪管冷却,效果还不错。

墨尔根的兵工厂规模还,重机枪虽然能够仿造,但是质量还不过关,要想真正自产,还要过段时间,再加上只供自用,产量也有限。

首节上一节159/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