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196节

在沼气池旁边兴办一个xiao型沼气动力站和电站,设备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管理和维修也很方便,大多数农村都能办到。

据调查对比,xiao型沼气电站每千瓦投资只要15两银子左右左右,仅为xiao型水力电站的三分之一还不到,省得李安生往嫩江等河流上打主意。

xiao型沼气电站的建设周期短,只要几个月时问就能投产使用,基本上不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

如此一来,沼气池以及沼气电能够遍布整个农村,不用往农村大费周章的竖电线杆子拉电线。

这个时代输变电技术还很落后,没有必要1ang费资源与钱财。

虽然沼气电机的技术还不是很先进,但是大中型沼气池已经足够能提供给垦殖区之中或是周围的工厂作坊电能。

沼气蓄电池技术有,但是还无法实现,沼气电机就已经足够。

比如李安生的兵工厂,就已经实现了沼气电,兵工厂外面是掩护用的两家养殖场,用这两家养殖厂出产的厩肥来兴办一家沼气电厂,不仅能够供兵工厂以及附属的几家机械工厂运转,还能够有空余。

李安生准备今年攻关甲烷动机,不仅可供村庄、农场或家庭使用,还能为机车提供动力,并且向城市推广甲烷这种“煤气”。WWw点com

每个垦殖区都设计有养殖场,事实上丰收后的农户也都愿意养殖牲畜,几家胆子大的一合计,立马就能鼓捣一家养殖场。

有这些养殖场提供的厩肥,再加上其他有机废物,足够了。

这项技术在牧场也能够推广,牧场有足够的厩肥,能够极大的改善燃料、饲料和肥料三者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展。

另外,牧场沼气利用也能够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山场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促进植树造林的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齐齐哈尔、嫩江等地方尤为重要。

程德全自己动手,在巡抚衙门后头挖了个沼气池,并且琢磨黑龙江沼气公司下的沼气池管理与维护手册,有了不少的心得。

才下了飞艇的李安生还没喘上口气,就被程德全直接拉走。

“安生,这沼气池我看了,大有可为,只是眼下农村识字人少,大多不会妥善管理这沼气池。我看,还是抓紧培养些人才出来,管理也好,维护也好。”

程德全所说实在是到了他心里,人才不足啊。

“程公,这两年咱们流民来了不少,富商、技术工人也来了不少,可就是能用的人才来的不多。好不容易自己办了几家专门学校,可不能面面俱到啊。农村办的扫盲班倒是起了些作用,可无关根本。”

程德全也是没辙,留过洋的学过西学的都热衷于做官,或是进军队,进繁华都市,哪里肯到黑龙江这等穷乡僻壤来。

江浙富豪肯来黑龙江投资,实在是看在利益的份上。

废科举后,人才梯队青黄不接,这是事实。

南方繁华之地倒好,教育有基础,西学较盛,就是乡下私塾,也能讲些西学中的浅显。

可黑龙江如今的主力大军都是闯关东的农村汉子,大部分人大字不识,如何能够寄予厚望。

大丰收可以,工业大开却是不行的。

要不是人才的限制,李安生哪里会轻易让许多的技术流出来,让利给华北乃至江浙等地的富商。

教育乃立国之根本,这句话李安生越来越有体会。

可惜清廷推行教育新政太晚,这才没几年的功夫,根本就没有精力推广到黑龙江。

“本来我想着趁着手上有点钱,赶紧多办些学堂,照着癸卯学制来,可是,如今看这形势,这么办教育又嫌太缓。要是自定章程,却不知道怎么个定法,你我都不是行家。”

程德全热心于教育,想来鼓励民间办学,官学也多有捐助,可系统的全省大办学却还是有些犹疑,朝廷的办学纲领“癸卯学制”,还真的是不太靠谱,他这样的有识之士一下就能看的出。

19o1年时 朝廷开始“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6续颁布了兴学诏书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包括重开京师大学堂;各省属府、厅、州、县书院均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大、中、xiao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等等。

19o4年,朝廷审定颁了由张百熙、张之dong、荣庆等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机构及学校管理等都作了相当详细的规定。

它将学前教育的“门g养院”划出学校系统之外,将从xiao学到大学后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3段6级: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xiao学堂(5年)和高等xiao学堂(4年)2级;中等教育段5年,不分级;高等教育段7年,分高等学堂及平列的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至4年,通儒院5年(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院)。

学制的制订与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展奠定了基础,可黑龙江的展形势是爆式的,根基又太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要是黑龙江不迅想办法,只怕如今的展就是空中楼阁,也忒不结实。

清未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本意在于顺应时势,培养既忠于朝廷又懂得西学的官员后备队伍,指导思想仍然是洋务派长期以来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堂教习的仍是“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这些程德全也有耳闻,深深地dong悉其中的弊病。

黑龙江太太新,要彻底破旧迎新,而且要快,快,快。

可是这要快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说来说去,没有经验,需要mo索,底子太差,又快不得。

“办法总会有的,但是我想,农村中还是要以扫盲为主,大的教xiao的,会的教不会的,鼓励他们自学。也要多办农村师范,自己培养xiao老师。另外,咱们是不是可以规定义务教育?比如,咱们改改学制,五年初等教育,二年中等教育,这七年孩子必须要上,出来就能学以致用。成绩好的可以升高等教育,另外想要自己谋出路的,也可以考专科学校,学些技术,出来就是工程师。哦,对了,中等教育中也可加上二年的技工学校,专门学技术,出来就能给工厂输送技术工人。”

李安生随意的从后世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些眼下用的上的,拿出来跟程德全探讨,不适用没关系,不闻不问不想办法才是犯罪。

程德全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个我们都要mo索,mo着石头过河,说不定mo着mo着就mo顺了。你说的都是好办法,找些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来给我们参谋参谋,先把符合黑龙江展的学制确立下来。至于义务教育,我看可以立即推行,官府给补助,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尽快上学。至于学堂师资不足,出高价从大城市招一批,暂且远水解一下近渴。从根本上看,还是要自己培养,多办师范学校,这上头你有没有办法?”

他向来是个雷厉风行之人,闲聊之时谈到公事,也是要立即致力于解决才好。

李安生忽然想起后市苏俄与新**在这上头的种种措施,倒是有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先将学制确立了,然后选用合适的教材,再培养师范力量。

不是有成班嘛,初等教育还是可以成的,毕竟没有太多的难点,更何况,废科举之后,还有大量的旧知识分子可以利用起来,这些人更加能够成。

并不是所有的旧知识分子都是腐朽不堪的榆木脑袋,抱残守缺,不知更改,比如汪精卫等人,不是理直气壮的去造反嘛,没了科举他们没有晋身之路。

现在能够有舞台给这些旧知识分子,说不定还能对社会稳定起到作用。

旧知识分子中间也有许多学识过人底子深厚,对西学也有涉猎,处于暂时的迷惘期,这些人好骗的很,晓以大义,再加上丰厚的报酬,不怕他们不来。

李安生担心的只是中等教育,一时之间还真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凭借工厂自己办学,以及富商捐学,都无法完全满足。

只能自己培养,另外,让洋鬼子帮着培养,比如各种教会学校,商业协会学校之类,搞点国际援教啥的。

不知道能不能打打**庚子退款的主意,**佬你用这款子办清华大学以及支持留学**,可也能用来支援**教育啊,比如派出**老师,来教教**学生,黑龙江欢迎您。

明天是棉纺织协会与烟草协会的挂牌仪式,许多北方绅商以及江浙富商都会出面,也许向他们问计,会有意想不到的益处。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三木财阀浮上水面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三木财阀浮上水面

首节上一节196/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