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277节

让佩罗切利感到不解的是,这些放贷都是李吉祥直接过问的,不过,他拿人薪水,又有绩效分红,自然是尽心尽力,不敢怠慢。

李吉祥甚至直接指示,尽可能的鼓动满清亲王贵胄们委托**之星石油公司代为在墨西哥圈地勘探石油。

至少奕劻已经心动,慈禧再次的病倒,他直觉的感到这次慈禧能恢复的可能性极xiao,他很有可能会jiao出大权,在家赋闲。

没有了权力,就没有哗哗的银子,他只能另辟蹊径,或许,当个石油富翁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家从几百万两银子起家,然后凭着2oo万美元变成5ooo万美元,又到两亿多美元的身家(其实李吉祥现在的身家二十亿美元都不止),那么,为何他奕劻就不能够也从几百万两银子开始,到几千万两银子呢?他的要求可不高啊,只是想要翻上几倍而已。

相对存放在银行的那点利息,他似乎觉得已经根本就无法让他心动。

这就是石油神话的魅力,一夜暴富的动力能够使人疯狂,奕劻已经身家亿万,依然心不满足,贪心过甚。

他已经让儿子载振带上家人到**去一趟,考察墨西哥的石油行业,要是真的是那么回事,倒是可以大大的投资一笔。

载振随行的还有不少消息灵通的权贵子弟,他们都是家中有做着石油梦的,都想上一笔横财,这只能怪李吉祥搞出来的近乎于传销的忽悠功夫太厉害。

这些家族无一例外,都在吉祥银行存入了大半家产,准备到了**之后,派上用场。

正当载振他们乘坐的邮轮徐徐的驶向大海的时候,京城里头却1uan了套,慈禧死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识破日本的阴谋

第二百二十三章识破**的阴谋

李安生怎么也没有想到,历史似乎有时候无比的偏执,不肯偏离一分一丝,慈禧即便服用了大量的延寿丸以及采用了许多他敬献的养生之术,仍然没有能够逃脱宿命。

跟后世历史一样,11月14日,光绪帝死于瀛台,慈禧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岁。

得到光绪驾崩消息的时候,李安生就在猜想,慈禧是不是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死期,所以将光绪毒死,果不其然,次日慈禧就翘了辫子。

慈禧一死,只怕很快就会有人朝他动手了,这让他感到很郁闷,花了老大的功夫,居然没有让慈禧多活些时日,这也太失败了,都怪慈禧作孽太多,天谴啊。

要是再晚上一年,哪个权贵想要动他,他立马造反,怕个鸟。

可是,眼下的境况极为尴尬,他左右两难。

不过,还好,袁世凯还没去呢,只有搞倒了袁世凯,那帮权贵才会想到他这个小角色。

趁着这段时间,他需要好好的巩固,加强新军第二十三镇的训练,并且牢牢的控制新军第二十三镇的军权。

他的耳目也在密切的关注着京城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都会汇报回来,所以在信息上,他是极为便捷的。

比如,袁世凯也没有闲着,他也在试探着,他能否留在朝堂上。

他以国家需立长君为由,建议载沣自己做皇帝,他希望以拥立载沣自己做皇帝,来求取载沣的谅解,可是他这个建议不仅未被载沣接受,反而却召来一顿很严厉的申斥。

他不仅无法留在朝堂上,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于是,看清形势恶劣的他就称病请假,想要到天津小住。

李安生也接到了袁世凯的快马来信,让他枕戈待命。

老袁并不是将他完全当成了亲信,而是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袁世凯倒了,紧接着就会轮到他李安生,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

李安生立即电令李持国与谢垢,随时准备南下,新军第二十三镇也随时待命。

针对袁世凯的请假养病,摄政王载沣是坚决不允的,甚至还当着朝堂诸人的面出示了康有为的来信,要杀袁世凯。

康有为这老贼天生是个搅屎棍,最喜欢投机倒把,用最快的速度给载沣写了一份“上摄政王”书,这封信强调光绪之死是袁所杀,请“杀贼臣袁世凯”。

载沣是想照学一下康熙皇帝杀大臣鳌拜的办法。康熙的办法是把鳌拜召来,赐给他个座位,那座位是一个只有三条好腿的椅子,鳌拜坐在上面不提防给闪了一下,因此构成了“君前失礼”的死罪。

和摄政王一起制定这个计划的是小恭亲王溥伟,溥伟有一柄咸丰帝皇帝赏给他祖父奕的白虹刀,他们把它看成上方宝剑一样的圣物,决定由溥伟带着这把刀,做杀袁之用。

袁世凯还在受召的路上,载沣突然来了这一出,想要保袁世凯的自然要立即行动,否则等袁世凯到了,迟则救之不及。

这时老臣张之洞跪在地上连连叩头,以“国有大丧,不宜诛戮大臣”为由反对。

庆亲王奕劻也站了出来说道:“杀一个袁世凯有何难,一把刀而已。可快意是快意了,北洋军造反怎么办?”

奕劻的话还是很管用的,至少刚刚执掌大权的载沣还离不开奕劻的合作,要是奕劻倚老卖老,不买他载沣的账,所以他载沣只能隐忍。

奕劻在西太后死前是领衔军机,太后死后改革内阁官制,他又当了内阁总理大臣,这是叫度支部尚书载泽最为愤愤不平的。载泽一有机会就找摄政王,天天向摄政王揭奕劻的短。西太后既搬不倒奕劻,摄政王又怎能搬得倒他?如果摄政王支持了载泽,或者载沣自己采取了和奕劻相对立的态度,奕劻只要称老辞职,躲在家里不出来,摄政王载沣立刻就慌了手脚。

隆裕太后看到奕劻保袁世凯的决心很大,加上一向青睐的张之洞这样的老臣也是极力主张不能杀袁世凯,不禁心软了下来,也劝了载沣,让袁世凯回去养好足疾再说,好歹先将袁世凯一掳到底再说。

载沣仍然心有不甘,当天下了朝,他立即密电征询北方几个北洋系的汉族军事首长意见,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六镇统制赵国贤的答复都是:“请勿诛袁,如必诛袁,则先解除臣等职务,以免兵士有变,致辜天恩。”

让李安生无比吃惊的是,载沣的电报居然也发给了他,这让他丈二摸不着头脑。

照道理只要奕劻以及他的兄弟载洵等人一句话,自己就要给朝廷弄得死去活来,为何载沣会来问自己诛袁的意见?

新军第二十三镇刚编练没多久,到现在仍然没有满编,只怕并不为载沣所看重吧,难道他只是要征求自己个人的意见?

要是顺着载沣的意思,李安生只需要打上几个字,意思第二十三镇枕戈待命,随时听候摄政王的调用,那么青云直上虽然未必,但多少能够挡一挡奕劻等人对他的怨念。

只是,李安生多少还是有些感念在京城自己遇难时袁世凯的坦诚与相助,再加上知道历史的清晰走向,他自然会做正确的选择。

他的回复与吴凤岭与赵国贤等人的回复是差不多的,只是他的部下与北洋似乎毫无关系,这么说有些牵强,便直言受袁世凯的恩惠,不忍坐视杀袁,请让袁世凯安心养老。

载泽与奕劻争权的失败,往往就是载沣的失败,奕劻的胜利,则意味着袁世凯的胜利。

摄政王载沣明白这个道理,也未尝不想加以抵制,可是他毫无办法,于是,袁世凯是彻底安全了。

诛袁计划既然难行,载沣便于1909年1月2日以皇帝名义明降上谕:“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夙蒙先朝擢用,朕登极之后,复与殊赏,正以其才可用,使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朝廷体恤之意。”

于是,袁世凯黯然的离开了北京城,走的时候,无比凄惨,只有杨度与严复两人送行,一代权臣,就此归隐。

任凭谁都想不到,正是这位即将与乡野同腐朽的袁世凯,两年后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直接将清廷所葬送。

而李安生,则还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去煎熬,毕竟,他眼下造反实在不是时机。

奕劻随时会向他出手,他也时刻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官职并没有给剥夺,而是朝廷在1月底发来了电报,要李安生以吉林垦务大臣的职务参与到朝鲜越境盗垦从而导致间岛争端的谈判中去。

首节上一节277/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