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313节

“胖叮当,你杀了多少?”

“哦,不太多,才三十五个,你呢?”

“咳,咳咳,我才十六个。”

洪老六实在无语,胖叮当这厮简直就不是人类,太过妖异了。

整条兵轮上各色人等二百余人,就在夜色里全部的失去了性命,让李安生振奋的是,居然没有给惊动,现。

生火,起锚,兵轮缓缓地离开了码头,它将在江中心停下来,然后下沉,带着一船的尸体。

而船上的鸦片与金银钱钞则都给收集了起来,全部运回了李安生的座船。

鸦片可是能够提纯的好东西,这些金银钱钞都是怡和洋行运往上海汇丰银行的,准备由汇丰银行运回国内。

这次居然还xiao了一笔,李安生着实乐坏了。

须科科也分到了一笔钱,让他用于他师傅的医馆作为抚恤,jiao给师傅的亲人,让他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倒并不怕他泄密,这件事情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而且说出去只怕也没人信。

须科科拿了钱,千恩万谢的去了。

不过,等到早上的时候,他又带着他师傅的家人前来道谢,说愿意跟着李安生上任。

这是在委婉的表达想要成为李家仆佣的意思,反正这事英国佬真要查,说不定还真会查到医馆上头,还不如现在就避难,有了那笔抚恤金,他师傅的亲人足够生活下去。

李安生也爱他忠义,便收为手下xiao弟,哼哼,到江苏以后的第一个xiao弟。

须科科打定主意要跟着洪师傅与胖师傅学习一下杀人之术,两个人带着二十多人mo上了船,结果悄无声息的将满船的人尽数宰了,世间少有。

有了须科科这个江阴本地向导,李安生起了游江阴的心思。

江阴是闻名的忠义之邦,当年清军南下,江阴城守阎应元带领满城军民抗敌,清军二十余万围城而不下,前后折损三王十八将。

江阴97ooo多军民,抗清守城81天,歼灭75ooo多清兵,哪怕城破之后,百姓仍然不断巷战,有的赴水、蹈火、自刎、投缳自尽,无一投降顺从。

清廷后来安抚江阴,题匾额,忠义之邦,高悬城门,并且增加江阴的考试录取名额,这便是江苏学政衙门在江阴的缘故。

可巧的是,李安生让须科科带着前往江苏学政衙署的路上,正好听见有几名老人在路边痛骂无锡人。

李安生顿时来了兴趣,李金镛便是无锡人,他深以为敬,不知为何这几个老人会痛骂无锡人,于是便驻足倾听。

原来无锡人向来给江阴人看不起,门g古铁蹄南下,立马屁颠屁颠开了城门投降,清军南下,更是兵不血刃,无比配合,甚至还到处规劝邻近地方,主动投降,卖国贼嘴脸无比可耻。

江阴给清军围城前,城守乃是无锡人,居然要举城投降,幸亏没让他jian计得逞,找了阎应元出来。

无锡人没骨气,当汉jian,这是出了名的,李安生依稀记得,后世日军侵华,无锡人也是江苏最没有骨气的一个地方。

李安生上学时有两个要好的同学校友,也都是无锡人,每每谈到前事,总是叹息不已,因为几粒老鼠屎,就给害了整个无锡的名气。

江阴强盗无锡贼,江阴人民性刚强民风彪悍,跟无锡人风格迥异,故而经常有江阴人与常州人痛骂无锡人jian诈没骨气。

其实地域之分并不能划分人种之别,只是风气有别而已,无锡人也并不真的是jian诈没骨气,像李安生的那两个无锡朋友就很够意思,可是历史就是如此。

当年江阴城9万多人战死自尽,最后只剩下53人存活,这段历史即便是拿到世界史上,也是很稀罕的。

可见江阴人的忠烈,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须科科身上,就能看出这种精神,这种民风,这种历史对江阴人的鼓舞。

****

  ☆、第二百五十章 求新机器厂

第二百五十章 求新机器厂

江苏学政署衙在北宋初年是孙氏的私家hua园,明代嘉靖年间,江阴人季科在旧址修建清机园,明代万历年间,江苏学政移驻江阴,建学政衙门,清机园并入学政后hua园。到了清代,依旧将江苏学政设在江阴,同时弥补尽屠江阴城的前事。明清两代292年中,有124为学政,连同家眷住在这里,留下许多故事。

光绪三十二年,科举取消,这座后hua园开始荒芜,梅宝成也成了个最为空闲的官员,真正的清水衙门。

不像后世的教育部门是个油水充足的衙门,这个时代的学政,真正是一穷二白,毫无油水可言。

李安生带着梅依云等人还没到呢,梅宝成就匆匆的亲自出来迎接了。

这回李安生准备让梅依云在他兄长这里住上几个月的时间,省得奔bo,有了身孕,可经不得奔bo的。

李安生没打算一直在苏州那地方呆着,要想有一番作为,对江苏有所贡献,就得到处跑。

梅家兄妹数年未见,自是一番亲热倾诉,梅依云见兄长消瘦,更是心疼万分。

听到李安生与梅依云谈起在京城时梅家宗族里头的龌龊与无耻,梅宝成倒是没多大的情绪bo动,笑着说道:“我正是看了生厌,所以远远地避开,他们要争什么让他们争去,我自淡泊我自己的。京城的家产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要咱们兄妹三个好好的。这回就在兄长这里住下,有了身孕的人了,可别来回奔bo,有你嫂子照顾你,可不跟自己家一样?”

兄嫂的亲切与贴心,让梅依云眼珠子扑索索的掉了下来,让李安生很是难为情,他的确不够好,不够贴心,不够温柔。

梅家嫂子带着梅依云与杨欲容自去说些体己话,梅宝成便陪着李安生喝了会茶,天南海北的谈了一通。

李安生看的出,这梅宝成也是个学富五车xiong有城府之人,只是在江苏学政任上不得升迁,他的心也淡了,知道朝廷已经彻底腐烂,没得救了。

梅宝成的思想还是很开明的,居然读了不少的西方巨著,懂得不少知识,是个少有的学贯中西人才,也是难得。

这回他这个妹夫,可是他的顶头上司,他虽然不好意思求官,但也指望能让妹夫识其才。

有些官员会避嫌,有些官员则举贤不避亲,这就要看李安生怎么选择了。

除了谈及江苏官场,梅宝成也或多或少的谈起了江苏的工商业状况。

跟浙江的生丝一样,江苏的生丝与棉纺在洋人的倾销下,始终不能上一个台阶,苦苦的支撑着。

这打击了江苏民族工业的自信心,使得整个民族工业都只能在低利润的情况下苦苦积累。

要想打破这种状况,李安生就得好好的琢磨办法,让江苏民族工业迅完成资本积累,走向高利润扩张道路,这才是关键。

海关大权又在洋人手中,洋商凭借成本优势,始终紧紧的压制着国货,通过外国银行,来遏制民族工业的崛起。

将梅依云留在了江阴,李安生带着杨欲容往上海而去,先到上海去看看,再来想办法扶持民族工业,因为那里是民族工业的集中之地,也是与外国资本进行近身搏斗的关键之地。

首节上一节313/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