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349节

耶松船厂在成本上还是略微胜出的,但轮船招商局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争取过来。

张士衡也刻意的替薛策隐瞒这个事实,也是心头惴惴,这位巡抚大人可别来捣1uan,江南船坞同样是他的心头rou。

“恩,船厂的展度的确不错,这是相当于自身的实力而言。不过,我现在准备拔苗助长一番,不知道薛总办有没有这个信心。”

薛策退一软,跪倒在地喊道:“使不得啊,大人,使不得,船厂受限于成本与资金,只能如此步步为营,积蓄实力,要是拔苗助长,这根基可就毁了,大好局面可不能给破坏啊。”

他是真急了,李安生如此说,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啊。

李安生讶然,连忙将他扶起,说道:“这是为何?难道制造局真的如此不堪,还不如求新机器厂?”

薛策眼前一黑,求新机器厂今年才修成一座大船坞,能够建造数百吨的轮船,算是个竞争对手,可并给他放在眼里,毕竟是民营的xiao厂,可李安生居然说江南船坞不如求新机器厂,这简直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天哪,上天啊,怎么会将这样一个白痴一样的巡抚大人送到了江苏来啊,偏偏还要跑到江南船坞来大放厥词。

大人,你不懂就别装懂,说的全是外行话,外行的离谱。

“中华航运公司委托我为他们在求新机器厂订造两艘三千吨海轮,48万两银子一艘,他们马上就要开工建造一艘,而且还信誓旦旦的保证,资金链不会断,下半年就开建另一艘。他们如此信心十足,资本远远不如江南船坞,还不到江南船坞的一半,就有如此的气魄与胆量,为何江南船坞却如此保守?”他强忍住笑,看着一本正经听着,听到后来惊呼失声的薛策与张士衡两人,不激将激将你们,哪里会拿出肚子里真正的货色来?

将老子当成个什么都不懂来瞎指挥的外行?哼,也太看不起我李安生了。

薛策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这也太让人吃惊了,“大,大大,大人,此话当真?求新机器厂真接了那两艘海轮的订单?这中华航运公司到底是哪里的企业,居然会如此气量宏大,只怕耶松船厂听说了,也要急的跳脚。有了这两张单子,求新机器厂将会迅过江南船坞,在规模上向耶松船厂起赶。”

李安生眯着眼,笑了笑,说道:“求新机器厂已经改成求新造船厂了,你们去一打听就知道,朱志尧之所以没有宣扬出来,是不想惹人红眼,惹来麻烦而已。耶松船厂没有得到这份订单,只怕气的疯,要使出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张士衡拍了下大腿,响亮的一记,看来用力不xiao,他略微激动的说道:“怪不得朱志尧前趟来找我商谈预定钢材的事情,他的嘴倒也紧得很,我不松口说钢材充足,他也不肯说需要多少。我也听说,他最近一直在四处找钢铁购买。难道,难道大人说的是真的?”

“那还有假?”李大人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就这么点出息?两条三千吨海轮就能让他们两个如此激动?

“那中华航运公司是新近成立的公司,沪上的虞洽卿先生等人都有入股,我也在其中有些股份,**财团也投资了一部分,总体来说还是中外合资企业。将来航运公司的业务主要面向南方与东北的近海运输以及**之星财团的远东业务。”

听说李安生坦诚自己也有股份在航运公司,两人倒是又吃了一惊,但想到李安生在北方有财神爷的声名,看来的确是身价不菲。

张士衡幽怨的看了眼李安生,大人啊大人,你居然还得意洋洋,就不知道早点来江南船坞?将订单介绍给求新机器厂,这实在是一大败笔啊。

可是,他跟薛策又不能当面提出,刚刚两人还在一吹一唱,江南船坞目前展的挺好,不需要拔苗助长,现在提出要争这订单,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薛策咂巴着嘴,半天才回过神来,接连唉声叹气,不住的击掌抱憾,“这朱志尧倒也胆大,成本不占优,准备工作都没有,资金也不足,就敢接这单子?我真的是不敢相信,他有这等豪气,哎,时势造英雄啊。要是给他造成这两艘轮船,以后我都没脸敢在他面前走。”

的确,作为官办的上海造船界的老二,华人船厂中的老大,他始终在朱志尧等人面前有优越感,可现在,颠倒了,他根本就不敢在朱志尧面前出现。

要是,要是那两艘三千吨海轮的订单落到江南船坞多好,这样的拔苗助长他很是欢迎啊。

李安生不急不缓的喝了口茶,面部肌rou酸疼的很,这装腔作势还真不是好装的,缓缓说道:“这有什么?**之星财团指定中华航运公司将两艘海轮用于近海运输,提供图纸提供技术,甚至还提供技师指导,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朱志尧也胆大,我只是给他引荐了吉祥银行,他就敢贷款,将全部资产都抵押了出去,贷了5o万两银子。中华航运公司扶持民族工业是不遗余力的,合同签订时,结算价格是按照结算时钢铁价格来最终定论的。也就是说,如果随着钢铁的涨价,造成这48万两银子的造价出,那么溢价部分将由中华航运公司来支付。这可是个保险啊,而且人家还预付了一半的预付款,好说话的很。”

薛策头一晕,这哪里是好说话,简直就是在刻意的扶持求新机器厂啊,哦,不,现在改成求新机器厂了,看来,朱志尧那厮必定是中华航运公司哪个大股东的私生子,亲爸才会这么的体贴入微,完全是在替求新机器厂打算,这根本就是在手把手的让求新机器厂壮大起来。

这李安生也真是的,对朱志尧也太好了些,还给他介绍吉祥银行的贷款,看来贷款想必也是优惠无比,这根本就不用问。

只是,朱志尧也的确胆大,他都有些佩服,换做是他,或许还要谨慎些,将全部资产抵押啊。

但是转念一想,要是江南船坞是他私人的产业,他会毫不犹豫的贷款,甚至全力以赴的扩张,这**之星财团还提供船舶的图纸与技术,还有技师指导,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求新造船厂,将凭借着这份订单,拥有了巨大的潜力,将来更是江南船坞的一大竞争对手。

想到前有耶松船厂,后有求新造船厂,薛策眉头又紧皱了起来。

  ☆、第二百七十五章 这也太激进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这也太激进了

张士衡很是惋惜,早先没有跟李安生深入的谈一谈江南船坞的事情,否则的话,他倒是很有希望说动李安生将那份订单介绍给江南船坞。

只是,他有些疑问,为何李安生身为江苏巡抚兼江南制造局总办,不为江南船坞介绍这份订单?

他当然不好问出口,只是,他还是试探着说道:“这也真够可惜的,江南船坞早就完成了技术储备,造三千吨的海轮完全没有问题。其实薛总办刚才都是保守之言,稳妥之言,江南船坞无法像求新造船厂那样行险。”

李安生微微笑了笑,这两个家伙,终于泄了老底了。

“中华航运公司还委托我在耶松船厂建造两艘5000吨海轮的,本来我打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自己人。可刚才听了薛总办的未来几年规划,哪里想到,咱们的船坞如此不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赶紧整顿,改革。”

薛策连忙跳了起来,抓住李安生的衣服问道:“大大大大大大人,此话当真啊,当真啊。5000吨,5000吨的海轮啊,两条,两条?”

他爱厂如命,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江南船坞,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始终盼着能够将江南船坞继续发扬光大,眼下,他失态了,正因为他太在乎,他失态了。

李安生也有些感动,感动薛策的真情实感,看得出,他对江南船坞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将江南造船厂交给这样的人,他也放心。

薛策的嘴唇颤抖着,还没有消化李安生带来的惊人消息。

忽如其然的巨大幸福感充斥着他的心胸,他忽然有些明悟,李安生刚才一直在故意戏弄他,想到自己刚才的误会,脸上一红,觉得有些对不住。

不过,他什么都顾不得了,脑子里头全是两条5000吨海轮的信息。

张士衡见薛策有些失态,不想他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帮着他说道:“大人,其实江南船坞正准备给轮船招商局建造一艘四千多吨的长江客货轮,完全不成问题,能够将这艘船的质量造到最好,甚至超过耶松船厂,薛总办可是个精益求精的人。船坞一直在为此准备,甚至还预留了空间,将来能够接更多的类似吨位轮船,甚至将来直接开造万吨轮船。你说的两条5000吨海轮,只怕同时开造都不成问题。”

他早就盘算好了,这次真接了这个单子,不说李安生这个江苏巡抚会大力支持,两江总督程德全也会锦上添花,至于,朝廷,那是更加会重视的,这对江南船坞来说,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啊。

求新造船厂必定是李安生在扶持无疑,联想到李安生对制造局大刀阔斧的改革,想必这位巡抚大人早就有了扶持江南船坞的念头,只是他跟薛策不上路而已。

薛策听张士衡狮子大开口,说能同时开造两艘5000吨海轮,不禁一愣,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明白张士衡在打什么主意。

这些都不用他们操心,有李安生呢,这位巡抚大人可是正宗的制造局总办,当然也是江南船坞的最高级领导。

有这位领导在呢,要他们操心个啥?

“同时开造两条5000吨海轮有没有问题?我是说船坞方面,有困难提出来。两条轮船享受跟求新造船厂一样的待遇,而且,资本不足我可以从江苏与两江衙门拨银,甚至贷款,完全是低息贷款。”

薛策的眼睛亮了起来,要是真的那样的话,就只剩下船坞硬件方面以及技术人员、工人方面的问题。

他看了眼张士衡,说道:“材料与零件供应方面,制造局那边有没有问题?”

张士衡又看了眼李安生说道:“要是立即开造,恐怕钢材还跟不上,李大人可是将制造局弄了个兜底翻。其他木工厂之类、锅炉蒸汽机都还好,这些都不是问题。”

李安生摆了摆手,说道:“不用急,我从东北调一批钢铁过来,价格就照制造局的出厂价。我还为制造局采购了一批**先进机床,分一部分给船厂。另外这次我也不能厚此薄彼,制造局有3500吨水压机,江南船坞我也从**订购了大型吊机与电动抽水机。”

薛策听了放下心来,仔细思索了一番,说道:“轮船招商局的那艘4000吨长江客货轮可以与5000吨海轮一同建造,没有问题,一边造一边培养技师与工人,也能招募一部分。我是在想,建造这两艘大轮船的时候,同时建一到两个船台,为将来进一步建造大轮船做准备。这些需要大笔的资本,而且,我还打算提高工人的薪酬,并且放出风去,挖耶松船厂的墙角。耶松船厂他们靠的是什么,不过是资本的雄厚,以及那些工人罢了。可笑的是,耶松船厂的工人八成都是咱们的同胞,只要晓以大义,提高他们的待遇,并且由李大人专门让官府提供一些实际的优惠给他们,以行政资源满足他们,他们一定会跳槽到咱们江南船坞来。没有大笔的资本,根本就不够这些安排。只有挖到耶松船厂的大部分工人,船坞才能进一步扩张。”

首节上一节349/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