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421节

孟恩远等人已经被正,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心慈手软,李安生上来就大开杀戒,也让吴禄贞等人感到震惊的同时,带着些兴奋。

李安生是个公认的铁血人物,要是能够由他来主持东北大局,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吴禄贞与李安生一同在间岛打击**人,并肩作战过,也互相了解,也正是在他的力劝下,张绍曾与蓝天蔚等人才决定以李安生马首是瞻。

毕竟,他们是军人,只管打仗,而治政能力,无疑是李安生最擅长。

锡良正式的宣布交权,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之前吴禄贞提出发动兵变,直入关内,攻击北京,但是顾虑重重,东北新军之中最大的派系还是李安生的势力,李安生迟迟不表态,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张绍曾所率领的第廿镇,本是从北洋六镇各军中chu调一部分合编的,它的高级将领虽具有反清的**意识,可是中下级军官仍然是北洋军系,他们是唯北洋军之命是从的,而吴禄贞的新军第六镇虽然大部分都是吴禄贞的老部下,也能信任,但还是有一部分死忠于北洋军的军官。

这次李安生发动雷霆手段,一举将孟恩远拿下,并且肃清了新军第二十镇的北洋军势力,让人看到了他的能力。

而相应的作战计划也拟定了出来,那就是黑龙江两镇新军迅速在铁路要地以及险要之处布防,防止俄国人趁火打劫。

吉林新军则镇守长春,与正在筹建的新军第二十九镇一同防范小**,实际上,王伏白已经迅速将一帮老兄弟充入吉林新军第二十三镇,升格为大镇编制,战斗力可并不弱,jiǎ以时日,足够死死压住小**。

新军第二十九镇同样是美械编制,统制是之前的第三镇协统卢永祥。

奉天等地的驻防交给了蓝天蔚的新军第二十四镇。

而南下入关配合吴禄贞第六镇作战的将是张绍曾的新军第二十镇,以及苏凯的新军第二十八镇。

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同时也将跟随锡良一同前往热河等地宣抚,平靖地方。

从各镇chu调出来的骑兵部队都将跟随锡良到内外门g古巡视,李安生可不想让外门g古从**分离出去。

自从辛亥**之后,列强各国就蠢蠢欲动,**暗中资助**党人,英国支持袁世凯,德国与**则支持李安生。

贪心的老毛子,则直接将目光放在了内外门g古,恨不得立即将门g古吞下去,已经开始了加紧渗透。

迟则生变,李安生对内外门g古形势的预判,让锡良很是满意,这才有锡良的宣抚门g古之举。/要看书网 www1kanshucom/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若是没有李安生打的伏笔,说不定程德全要以为孙中山是个德高望重的**先驱、领袖,作为旧官僚,他可不想当什么大总统,孙中山夸夸其谈,说不定真要将南京大事交给对方。要看书网 www1kAnsHucom

程德全与李安生相交多年,也多少接受了许多熏陶,给李安生影响很大,**党名头再大,孙大炮名头再响,也震不住他。

李安生也没有那个意思要去争大总统位子,这点程德全很清楚。

**的民主宪政之路还很漫长,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李安生也刚好,程德全也好,都不想趟这浑水。

谁第一个跳出来当什么劳什子大总统,或是总理,固然能够荣耀无比,首任民主宪政首相,这个殊荣很多人都要来抢,可是,也要有相当的能力才行。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野心家们纷纷跳出来,这是肯定的。

爱做不做,谁做谁倒霉,权力是有了,可是民主宪政的完善是一个缓慢的曲折的过程,一开始出现个几个短命内阁甚至短命国会也是很现实的。

比如后世连国会都给解散掉,就是个明证。

要不然,军阀政治为什么这么有市场,那就是所谓的民主将民主人士们折腾的够呛,将人民折腾的够呛,对民主暂时的失去了信心,于是,强权政治一时无两。

李安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现在上台执政,各方势力必定群起而攻,掣肘颇多,还不如曲线救国,闷声发大财。

等到需要他来**需要他的强权政治的时候,他再来上台执政,那就顺风顺水,一路坦途。

以强权政治为手段,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才是李安生的最终目的。

他也没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但是,只要他还执掌大权一天,就没有其他野心家能跳出来破坏民主进程的可能。

真实历史上,老袁称帝,实际上是错误的估计了各方势力的反对力量。

2月4日,东北宣布独立,李安生正式出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司令,而锡良则率部队入关,往热河等地进发,控制沿路要途重地。

锡良主动给李安生让位,并自任为内外门g古总督,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使得整个**政局为之一变。

这意味着程李系完成了最后的调整,加上锡良的力量,成为了**政坛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

而同时东北宣布立即组建新军第二十九镇与第三十镇,使得整个东北的兵力达到了十一个镇,远远的超过了北洋军,甚至超过了北方军事总和。

东北固然有这个财政实力,但是要真正实现精兵强政,光靠东北自身是行不通的,这里头有**的参与,也使得支持袁世凯上台的英国等国家感到万分的担忧。

于是,列强各国纷纷出面,劝说袁世凯尽快与南方**党人形成一致意见,尽快组建联合政府。

武昌起义成后,**军事实上迫切地需要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十一月十一日黄兴曾向独立各省提出建议,请派代表到武昌开会。

各方面为了尊重黄兴的意见,决定以武昌为**政府所在地,并推举鄂军都督代行**职权。

各省代表到武昌后,于十一月二十日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举行**军各省区代表大会,公推谭人凤为议长。

这一次会议有一个幕后的,但却是具有历史性的决定,就是在十一月二十日通过一项决议:“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世凯反正来归”。

在讨论过程中,部分代表认为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了,今后“和平与战争”问题,不在于**军与清廷之间,而在于**军与袁世凯之间,倘如避免更多的流血,最好的方是把袁拉到**阵营来。袁的问题是要给他重大的酬报,他在清廷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要拉袁反清,则唯有许以比他在清廷更高的职位,因此如果袁真愿以举手之劳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则**军唯有享以民国临时大总统,才能yin*和打动得了袁。

至于程李系这个无忽视的政治集团,**党人的意见,是联合袁世凯,使得这个最有可能成为军阀团体的野心集团尽快解散。要看书网 www1K-aN-shUucoM。

之前由于北洋军与**军的交战,双方都是**者迷,等到列强开始出面干预,以及双方都开始正式要面对的情形,才开始务实起来。

在这个时候,程李系的根基浅薄,就开始的显露出来,各方政治势力与野心家纷纷登台亮相,力促**党人与袁世凯和解。

袁世凯的首席谋士杨度在东京时和孙中山先生很熟,又和黄兴、宋教仁过从甚密,孙黄的认识还是杨度的介绍,因此杨度对和谈是有影响力的。

当时有一种理论,是说:**事业非袁世凯不易成,袁世凯不是曾国藩、胡林翼,**党人不要把他迫着走曾、胡这条路。今日大势,不是**党和清廷的问题,而是**党和袁世凯的问题,袁世凯的问题一解决,**就成了,而袁世凯的问题只是条件问题,不是原则问题。

大概过去袁世凯尊崇立宪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得**党人宁愿相信袁世凯,也不愿意相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程李系——李安生的改革政策多少影响到了许多阶层的利益。

东北宣布独立,东北军入关并且向门g古进军的消息传至南方的时候,正是袁世凯与**党人进行和谈的时候。

和谈开始后,南方代表(**军方面)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问题,就是北方代表(清廷方面)必须首先承认民主**制的国体问题,这是**的目的,如果不在这个基础上谈,则无和谈的必要。

而东北军入关的消息传来之后,各方震动,都认为和谈将会发生某种不可预料的变化。

十二月六日下午六时段祺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一百里,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

首节上一节421/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