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439节

东北军逐渐的从开始的慌乱到镇定下来,经过多日的作战,他们已经心如铁石,无比的适应战争。

他们很快的调整过来,等着那些俄国平民们上来,用点射有条不紊的解决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浪费子弹。

教导队打的尤其欢快,他们清一色的“1911”型半自动步枪,班长以上都配备了冲锋枪。

在大规模扩军有些为难的情况下,半自动步枪终于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事实上,在轻机枪的技术成熟之后,成熟的半自动步枪技术难关并不难,而且,冲锋枪也能够逐步量产。

只是冲锋枪的性能还不是十分的优越、稳定,所以只是小范围装备,作为火力填补,并没有装备给特战部队。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是由墨西哥将军蒙德拉贡设计发明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于1907年首先正式装备了墨西哥军队。

虽然半自动步枪要到二战时才大放光彩,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安生成功的捣鼓出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设计原理图,这些图纸在后世网上一搜一大片。

性能基本与后世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相近,只是由于操作以及维护保养的问题,在文化水平整体还不高的东北军中还难以大规模普及,只能逐步的推广。

而冲锋枪则同样仿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也就是威名赫赫的K47,只是性能上还达不到,技术还不够成熟而已。

既然穿越者有特权,有金手指,那么不用实在太可惜。

要不然,俄国跟日本都能动员上百万的军队,东北可承受不起,更何况俄国常备军都有百万。

嫩江铜矿以及合成氨、人造硝石基本能够弹药的自给自足,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要是德国的工业援助效率高一点,凭借东北自身的几家兵工厂,甚至都不需要江南制造局支援。

弹还是相当充足的,毕竟李安生可是为此精心准备了许久,早就知道俄国要吞并蒙古,避免不了一场大战,哪里会错过这个机会。

吴禄贞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尽快消耗俄军的元气,争取早日转向反攻,要不然等到俄军的援兵与补给到来,这仗就更加的难打。

经过了连续的作战,士兵们的射击技术要好了许多,相比前几天的战斗,有了经验的他们懂得了如何更好的杀伤敌人。

甚至还根据枪支的特性,创造出了许多射击技巧。

体杀伤效果的提升,对于俄军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只需要经历战火,农夫都能变成战士,而现在,东北军似乎成长的比俄国农夫们更快。

而东北军拼刺的技术也好了许多,人高马大的老毛子并没有占到便宜,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东北军拼刺刀居然完全占据了上风。

东北军讲究的是多人协作,只需要几个简单的动作,两名或者更多的东北军战士两三下就能捅倒一名俄军战士,然后嗷嗷叫着冲向下一个对手,这种杀戮的感觉太过美妙。

而更为恐怖的,是王大虎居然组织起了一支大刀队,作为机动兵力,哪里陷入白刃战,就往哪里冲,两三百把大刀片子齐齐挥舞的时候,让人心胆俱裂,屁滚尿流。

大刀队的杀伤效果或许并不比刺刀高出多少,但胜在无形中的心理压迫,刀起寒光闪,刀落血肉断肢起。

残忍的王大虎等人则直接是斩首,让人忍不住要打退堂鼓,仿佛面对恶魔一般,不敢上前。

大刀队还喜欢齐齐的喊着口号,杀,杀,杀,齐齐的叫喊声,一声声都是在催命。

粗线条的俄国农夫们居然遇到了让他们恐怖的物事。

/要看书网 www1kanshucom/

  ☆、第三百三十八章 马克沁发威

俄军不顾生死的强悍突击,之前让东北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随着大量缺乏有效武器的俄国农夫与矿丁涌了上来,压力变成了动力。要看书网 www1K-aN-shUucoM。

俄军明知道这样做并不恰当,但是无济于事,他们急于攻克防线,赢取胜利,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吴禄贞等人目瞪口呆,李安生却是并不惊讶,在后来的一战中,俄国就是这么干的。

窘迫的时候,十个俄国士兵只能有一个拿着莫辛纳干,其他的都在等着英法美甚至丹麦、瑞典、意大利枪,光靠援助固然能够满足俄军的枪支需求,但是很多时候,俄军作战之时有无数的士兵们是拿着老式枪械——甚至是发射黑火药的滑膛枪以及长矛大刀作战,就跟清军与太平军厮杀时没什么两样。

如此怪诞的一幕,是事实存在的,还被写入了教科书之中。

到战场上遗落的大量法国勒伯尔、崔斯波特与格拉斯黑火药步枪,意大利70黑火药步枪,日本的村田十三、十八与二十二等多种黑火药步枪,以及美国枪、墨西哥枪,还有大量的英国枪,简直就是个万国武器展览会。

怪不得一战的时候,美国的西屋公司与雷明顿公司为俄军生产160余万支步枪,但是由于弹药的缺乏——俄国最大兵工厂的一个月的产能甚至不能满足俄军一天的需求,曾经在许多次战役中,俄军士兵是挥舞着枪支,像走秀一样,被成批的撂倒——他们没有子弹。要看书网 www1K-aN-shUucoM。

此刻,各种各样的黑火药步枪出现了,成片成片的硝烟弥漫在天空之中,让吴禄贞等人仿佛回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

其实这个时代黑火药步枪子弹基本已经不生产,俄国国内仅有一些小作坊还在继续制造,各种圆头弹、小屁股弹、坑爹弹,不是一般的坑爹。

4毫米到6毫米口径的步枪林林总总,吴禄贞让人数了一下,大概有四十余种口径。

而东北军则相对要简单许多,黑龙江造与上海造实际上只是结构稍微有些不同,大部分零件都能通用,都是762毫米口径,半自动步枪同样是这个口径,甚至是仿K原始坑爹型冲锋枪,同样是762毫米子弹。

加上驳壳枪、勃朗宁等手枪,狙击枪、霰弹枪以及马克沁重机枪、研发不久的127毫米航空机枪子弹,整个东北军的子弹型号给压缩在最多十一种,后勤压力给降低到了最小。

其实俄军本来不会如此窘迫的,实际上还是之前太过轻视中国,轻视东北军造成的。要看书网 www1K-aN-shUucoM。

那些给扔在柴房里,磨房中,阁楼上的老掉牙的黑火药步枪重现天日,实际上也是俄军的失策。

征集了十余万的民兵,候补兵力是够了,足以应付大规模的减员,可是,这关键的枪支弹药却没有全部到位,随着阿季穆尔过来的两万五千条莫辛纳干,实际上在铁道破袭中损失了数千条,还有许多是损坏的,无法使用,俄军对枪支的维护保养本来就是弱项。

后面一批五万条步枪四千余箱子弹,本来也应该抵达恰克图的,可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未到,使得这批俄国农夫与矿工们真的拿起了黑火药步枪作战,也算是战场奇景。

官僚作风、自由散漫以及低效低能,各种的坑爹情况在沙俄这个腐朽的没落帝国身上尽显无余。

东北军明显是有心算无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提前布置了陷阱,但是沙俄依然出于傲慢出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急匆匆的踏了进来,匆忙之间能够形成多大的战斗力,实在是值得怀疑。

这本来就是一场练兵,经历了数天的激战之后,东北军更加的有章法起来,而俄军的攻势则越来越消沉,不再凶猛,犹如温吞水一般,强弩之末。

东北军涌现出了大量的神枪手,也出现了无数的战斗英雄,这很正常,在如此高强度的杀戮之下,很容易出成绩。

就如同后世一战索姆河战役,李安生做到了跟德军一样,每百米一架黑龙江产的马克沁重机枪,德军在一天的时间之内打死了6万英军,今天的战斗,成为了马克沁的表演战,同样最起码有三万多俄军倒在了机枪扫射之中——即便其中大部分是毫无训练的俄国民兵。

就连被留下来的一架飞艇,也安装上了八挺重机枪,飞到俄军头上拼命的倾泻子弹,这个发明虽然滑稽了些,却很有效果。

这个时候可没有高射机枪,也没有高射炮,唯一能够对飞的不低的飞艇产生致命威胁的,还是携带机枪的飞机。

不过,俄国虽然在欧俄有一百四十余架飞机即便到一战爆发也不过两百余架),但大部分都是没有枪支的侦察机,从远东调飞机过来,也只能成为东北军飞机的靶子,装配了东北军自主产权的128毫米航空机枪的战斗机已经在路上,虽然只有三架,但是已经足够东北军所用。

东北军的炮兵基本上消停了许多,俄军的火炮已经全数给摧毁,即便还有几门炮,也不敢再露头。

而哥萨克骑兵损失惨重,基本给打残,哪里还能勇气继续在漫天的弹雨中发起自杀式的进攻。

没有人傻到去撞子弹自杀,生命诚可贵啊。

首节上一节439/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