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475节

在这里种田,一年比一年不如,收成根本就让他们活不下去。

他们本来就打算抛荒土地,逃回欧俄去,可是给俄国动员了起来,加入到军队中,要与中国人打生打死。

既然是吃兵饭,那么也可以,无所谓了。

谁知道,战场根本就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之前训练他们的教官说,只要他们端着枪发起一个冲锋,中**队就会落荒而逃,然后中国的繁华世界就向他们打开了,他们可以像十多年前的前辈们一样,到中国的大城市去烧杀抢掠,干一笔大买卖,然后终身享受,不用再吃苦头。

他们刚开始还两眼放光,满是小星星,幻想起来,可是等到局势发展,他们才知道,他们上当受骗了。

别说一个冲锋,就连无数次冲锋,都冲不过中**队的机枪与火炮,中**队火力之凶猛,世所罕见。

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依然无法冲过中国人的防线,更何况,中国人的防线是一道又一道一层又一层,还有什么铁丝网之类,真的是太坑爹了。

之前在乌兰乌德发生的一场战役,俄军集结了三十万人想要攻克中**队中路,直指吴禄贞等人所在的指挥部,结果在一天之内,俄军就损失了8万多人,而且大多都是被机枪与火炮打死的,尸体在阵地上厚厚的堆积。

从那以后,俄军再也不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只是凭借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打的火热。

现在谁提到上战场,都是跟送死一样的心情,刚开始对一个冲锋就能冲到中国繁华城市深信不疑的那帮兄弟们,早就已经尸骨无存,现在,他们清醒了。

他们不想上战场,凡是上过战场回来的伤兵,无不都心生绝望,认为根本就无法战胜中**队。

这种绝望的情绪影响到了他们,他们打定主意,再也不要在军营里头呆下去,早晚是死。

于是,他们毫无征兆的就暴动了,开始是一个军营,现在是无数个军营。

所有的补充兵力都暴动气啦,他们打开了库房,拿出了数目并不多的枪支弹药,至少他们已经知道打枪,这就够了。

二十多万的暴徒,忽然就变成了全副武装的乱兵,在伊尔库兹克这个未经战火的繁华都市烧杀抢掠起来。

“快跑啊,中**队打来了啊,有好几十万呢。”

无数俄罗斯人没命的跑着,他们希望赶紧离开这个人间地狱,到处都是杀戮,都是血腥。

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何中**队中有大量的俄罗斯人,嘴里喊着“乌拉”,对他们进行杀戮毫不留情。

不过此刻他们也不想搞清,不想去多想这些问题,他们只知道逃命。

有许多资本家富商家财万贯,不忍逃离,想要当葛朗台的代价,便是身首异处,乱兵们可不会跟他商量,伙计,你的卢布我们一人一半如何?

烧光,杀光,抢光,这倒是领悟了某些真髓。

若是遇到大股俄军,他们也不抵抗,立即逼走,若是遇到小股俄军,那么对不起了,虽然是自己人,照杀不误。

组织的突袭的这次特战大队的大队长毛洪波怎么也想不通,为何伊尔库兹克的骚乱会乱到这个地步。

等到天上的飞艇探知了异常,发来了电报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伊尔库兹克的那些炮灰们识趣的暴动了。

这可是天赐良机啊,毛洪波是个激进之人,当机立断,本来打算撤出的继续驻守,一部分人则抢银行抢富豪去。

在外头埋伏的教导师其余兵力都收缩到火车站外围布防,暂时抵挡俄军,然后等待抢掠的结果。

光是伊尔库兹克的几家银行库房里头的金子,以及金卢布硬币,就有不下六十吨的金子可抢,这就是伊尔库兹克作为西伯利亚中心的富裕之处。

而且伊尔库兹克还有整个西伯利亚与远东数一数二的富豪们,这些都成为了打劫的对象。

驻屯俄军忙着镇压乱兵去了,四个师除了要抵挡中**队,还要分兵镇压那二十多万的乱兵,可想而知有多么的狼狈。

而毛洪波亲自带队的抢掠,几乎就是大摇大摆。

什么?你这银行还带地下库房?还有水泥石门?轰掉!

什么,你这葛朗台还在自己的私家庄园搞什么堡垒?轰掉!

特战大队随身携带的50小钢炮就是好,效果不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得日军认为,为了应付可能要面对的堑壕战,需要一种射程比手榴弹远,同时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打击障碍物后目标的步兵支援武器。

掷弹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支援小队、班一级步兵作战,射程和威力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发射和调节射程的原理都具有相当的创造性。

李安生本来就提前在这个时代推出了堑壕战的精髓,凭借着堑壕战与重火力,打得七十万俄军不知如何是好。

他自然也能想到提前将掷弹筒这种武器给开发出来,并且不断的谋求技术成熟,以大量装备军队。

手榴弹射程不够,威力不够,可迫击炮又携带不易,不能够在班一级的快速移动中应用,使得李安生从后世剽窃的作战精髓都应用不上。

掷弹筒同样首先只在教导师装备,这种被称为“1911”式的掷弹筒,性能还有些达不到后世二战中日军所使用的小钢炮效果,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越是早晚的事情。

这种掷弹筒成为了打家劫舍,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器。

在它的帮助下,教导大队的这种职业打劫,显得很顺利,也很高效。

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接连攻破了几个银行与大富豪庄园的防守。

对于伊尔库兹克的状况,他们可是摸的一清二楚,特工以及飞机飞艇早就将伊尔库兹克的情形摸熟。

中**队的忽然加入抢掠,更加的加剧了伊尔库兹克的混乱。

到处都是杀人放火,整个伊尔库兹克从空中看上去,变成了一个大火场,修罗杀场。

  ☆、第三百六十七章 杀戮

伊尔库兹克的异动,引起了俄军的震动,与此同时,俄军也开始随着中**队忽然对伊尔库兹克发动的攻击而调动起来。

日林斯基并不清楚,吴禄贞与段祺瑞正是需要俄军动起来,只要你动起来,那就一切好办。

而伊尔库兹克忽然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大动乱,这更加的让吴禄贞与段祺瑞喜上眉梢。

他们本来是想要让教导师在伊尔库兹克制造骚乱,然后支撑一段时间,吸引俄军兵力西进的,但是他们临时决定,在恰克图休整的两个师兵力迅速的用最快速度斜插到回援俄军北面发起进攻,进一步吸引俄军兵力,并且减轻教导师的压力。

教导师装备的掷弹筒一般在进攻或防御作战中担任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在进攻作战中,掷弹筒通常用来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由于俄军的火炮数量并不足,也经常给中**队压制,于是掷弹筒的最大功能,就变成了打击俄军的重机枪,这也是唯一能给中**队造成大量杀伤的手段。

教导师不但吸取了吴禄贞总结的经验,那就是用狙击手,以及迫击炮定点清除对方重机枪阵地,还尝试了利用掷弹筒来达到这一效果,而事实证明,掷弹筒更加的犀利有效。

当年的抗日战争,掷弹筒因其轻便、机动性好的特点,在中国战场的各种特殊地理环境下,始终能够伴随日军部队行动并随时提供火力支援,特别是根据在山西会战中获得的经验,日军认为掷弹筒比其它武器更适合山地作战。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也证明了掷弹筒同样适用于丛林环境。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日军对掷弹筒火力的依赖程度甚至比轻机枪更加强烈。

而李安生在大规模列装轻机枪的同时,也在加紧生产掷弹筒,并且逐步的改善掷弹筒的性能。

首节上一节475/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