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534节

并不代表民众愚昧,民主就毫无希望,只要集权才能统治这些愚民,关键还是体制问题。

陈炯明向李安生提出的联省自治,其实还是有可行性的。

事实上,李安生治下的东北,锡良治下的内外蒙,以及程德全治下的两江、福建,都已经开始出现了联省自治的苗头。

要是全盘按照****那套来,地方往往会无所适从。

李安生在许多地方向**妥协,便是要换取地方相对的独立性。

“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

在全**权收归**的情况下,其实联省自治对**的政局并没有坏处,相反,反而能够使得地方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更加的灵活自如。

孙中山个人无比反对这种方式,要是真的给陈炯明的这种思想运用起来,说不定谭延闿等人又要反复,好不容易出现的三省一体,实行军治的大好局面要给破坏掉。

他的脑子里也一直在反复的思索着对策,思索着**目前政局的走向。

他的脑海中,也逐渐的有一些意识开始成形。

“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在训政时期,**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之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之指挥”,“全国有过半数省分达至宪政开始时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宪法颁布之后,**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而全国国民则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国民**则于选举完毕之后三个月解职,而授政于民选之**,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这是他的民主之路,目前他极力的想要实现第一步,军政。

在广东、湖南与湖北三省实行军政,然后逐步的扩展到全国,推翻北方反动**,实行训政。或者,平定一省,便将一省作为训政对象。

以弱胜强,必须要有更加先进的理论指挥,孙中山认为他的这种思想理论,更加的符合当前**的需要。

孙中山现在做好了准备,随时与北方作战,以三省为基础,拉拢全国各地的潜在盟友,以及中立派,加上**的支持,或许有可能能够颠覆北方集权发动**。

这次的袭击事件,让他看到了北方对他的忌惮,正如**顾问所说,国民党人永远都是反动**的心腹大患,北方**人物袁世凯与李安生等人始终不会放弃对国民党人的扼杀。

与其被动等死,倒不如揭竿而起。

孙中山就不相信,当初辛亥革命时,全国蜂拥而起的革命声势,到现在全部给反动派扼杀掉。

李安生在东北也不能一手遮天,更何况是袁世凯与段祺瑞?

今天“华山”号与“泰山”号将会在广州停留最后一天,然后将北上上海。

这几天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涌到了码头上,希望能够瞻仰这两艘旷世巨舰。

这是当前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艘巨舰中的两艘,虽然**的江南造船厂与葫芦岛造船厂分别在造着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巨大的战列舰,但毕竟还在船厂,这两艘巨舰,才是真真正正的**第一巨舰。

广东都督陈炯明甚至还征求了前往欧洲接收两艘战舰的程璧光的同意,组织了广州的学生,前往两艘战舰参观。

陈炯明自从中俄战争胜利后便正式出任广东都督,不过,此刻由于他开始提出联省自治,使得跟孙中山等人的关系并不好,孙中山不仅在削弱他对广东军队的掌控,也在各方面都排挤他。

其实陈炯明在东北的时候,李安生就多次与其交流,认识到他在后世给刻意抹杀掉的许多优秀品质,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这就未必为国民党人以至孙中山所同意。孙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个正式的****,领导全国革命,他把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他眼里,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幼儿,革命党则是保姆。

陈炯明在写给李安生的信中,反复强调了,在当时各地都是土皇帝的情况下,‘联省自治‘可是解决统一问题的好途径。这比孙中山奉行的**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的政治纲领好多了。

他固然倾向于李安生出来执政,但是想要真正实现**的大一统,内战是无法避免的,国民党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大毒瘤。

要是国民党肯放弃军队,那么无妨,**还能走民选政治的道路,推行政党政治,可问题就在孙中山一意孤行,始终不肯放弃军队,更加的不肯放弃武力征讨北京**主张。

陈炯明与程璧光在码头的永泰茶楼喝着茶,僻静的厢房里满是午后慵懒的阳光。

十月的广州要比北方舒服多了,这让程璧光很是享受。

他的理念更陈炯明有些类似,那就是不希望看到**爆发内战,不然的话,他们海军该如何自处?

程璧光就当时的**国情来看,“联省自治”有其可行的前提,陈炯明就指出,既然李安生不愿意用武力强行统一全国,袁世凯的**军也不想与李安生甚至是南方孙中山撕破脸,与其连年征战,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再实行联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过武力而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稳定了局面之后,然后在内部体制建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进政治体制的改进。

两人谈的很是投机,事实上,在后世,他们两人都是孙大炮的牺牲者,却不知道命运类似的两人,在这个时代却能很是投机。

孙中山等人对两艘巨舰停泊在广州港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对国民党人的威慑与警告,甚至没有组织任何的欢迎活动。

也只有陈炯明这个广东都督,能够力排众议,向南洋海军展示了广东革命党人的气度。

事实上,陈炯明已经日益的给认为是受了北方大军阀大野心份子李安生的影响,被认为是李安生扎在广东的一颗钉子。

这一点,连孙中山也很难受,陈炯明是个人才,人品也好,本来是国民党中兴的一大支柱,可惜现在的理念与他们渐行渐远。

要不是宋教仁反复写信来劝导疏通,不然的话,孙中山早就考虑要想办法让陈炯明下台了,当初孙中山想要重组同盟会,要求党员无条件效忠于他,给陈炯明硬生生的推辞,要不是宋教仁接手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只怕陈炯明根本就不愿意加入国民党,成为一名国民党员。

眼下孙中山是看宋教仁的面子,至于他能够忍耐多久,这就不可知了。

一个国民党员,所秉持的理念与国民党党魁相反,这就有些难说了。

更何况,陈炯明的理念还很有市场,很能得到别人的赞同,孙中山是在害怕吗?

“竞存兄,树**静而风不止啊。”

看着外头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茶室里倒是幽静的很,程璧光幽幽的说着,仿佛是在叹息一般。

他自然一直在关注着**的政局走向,他是铁杆的程李系,在海军的建设中,也成为了程李系的一员干将。

他深知没有李安生,**海军到现在还是一蹶不振,更别提拥有两艘当世无可匹敌的战列巡洋舰,更别提还有两艘当世无双的战列舰正在建造,而且全部是使用了自己的技术。

这是个惊天奇迹,要不是这一幕幕接连的出现,程璧光始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李安生真的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布局,促使**的海军实现了复兴的第一步,**的造舰工业走向了世界一流。

程璧光可不想到时率领舰队南下,用舰炮轰击广州城,故而对此颇为担忧。

  ☆、第四百一十二章 广东阴云

的确,树**静而风不止。

陈炯明对此深有同感,各方野心家与投机分子纷纷齐聚广东,就连**人也在背后兴风作浪。

孙中山向**秘密借款,这事瞒过了陈炯明,但是却并不代表他无法得知消息。

大批的**人充斥于广州市场上,军队中,**中,这让陈炯明很是担忧。

也幸好他的极力抵制,才使得**只是在军队中渗透的比较多一些。

但是他的抵制,能够坚持多久,他无从得知。

首节上一节534/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