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88节

“玉蜂儿展玉伯?”

精通**话,熟知黑龙江各处详情的参谋谢尔盖有些恍惚,没错,是玉蜂儿展玉伯,他怎么会到了此地?他不是正陪着程德全护送难民北上吗?

谢尔盖一阵的冰冷,这是个阴谋,彻头彻尾的阴谋。

是啊,这的确是阴谋啊。

古辛截住了查那图一行,而查那图急于救出巴义鲁,也顾不得其他,双方你来我往,枪声密集。

巴义鲁不想跟撒列昂纠缠过深,忍痛丢下被包围的那部分手下,想要撤出来与查那图会合,远远瞧见这边也在交火,以为是俄军与李安生部打了起来,沾沾自喜,想要脱离战圈,如此一来,倒是苦了查那图。

等到双方打了将近半个时辰,撒列昂让部下将仍有“清军”在顽抗的宅院死死困住,自己带了人马赶了过来,古辛听撒列昂说遭到了清军的袭击,也以为是这边的阴谋被对方识破,所幸两股“清军”都被重创。

古辛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既然清军被重创,那么不如留下部分兵力牵制对方,剩余的人马围攻清军大营,这可是个好机会。

城外也是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想必刚才古辛截住的正是想要出城去救援的清军,撒列昂追击的那股清军也不知去向,并没有往清军大营方向而去,想必都是出城了,如此一来,清军大营并没有多少兵力,或许有那千余人的民夫,但并不济事,待宰羔羊而已。

古辛与撒列昂会合了人马,向着清军大营进发,留下了少数兵力,继续牵制对面的清军,并围剿躲在宅院中顽抗的清军。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倒是古辛等人没有想到的,就连李安生也没有想到,委实是运气使然啊。

李安生以不变应万变,他当然有资格这么做,即便没有查那图等人与俄军闹了个大乌龙,他也不怕对方。

事实上,大营内真正的民夫并不多,多数都是从墨尔根与齐齐哈尔调来的军队,玉蜂儿展玉伯在外头与林虎保护百姓,封堵道路,而大部分精锐则混在了民夫之中进了城。

实际上,每日出城运木料采石,都有部分兵丁混了进来,将真正的民夫替换出去,运进城的实际上并不是搭建房屋的材料,而是修建工事所用。

李安生可没有那么傻,造好房子给俄军来摧毁,而是借着修房子的幌子,到处修筑工事,准备将内城与东南角打造成一个要塞。

将来这个要塞真正成形后,也能给瑷珲的城防带来些凭仗,现在先搭个架子,以实际的战斗来检验方案的真谬。

到处都是简易工事,合理的组成交叉火力点,将一段段的街道都变为火力集中带,配合那些清理出来的瓦砾堆,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体系。

不管有多少俄军进来,都要面对火力的集中攒射,并且因无法铺开人数优势而用人命来堆。

那些没用的瓦砾堆以及断壁残垣一下子就能体现它们的功效,阻碍俄军的前进步伐,使得部分新兵也能从容的上去射杀俄军,尽快的成长起来。

这些火力点都是李安生亲自布置的,还卖弄了一番基本还给学校的高等数学,堪称牛刀杀鸡,点面条块结合,可惜没有马克沁,不然的话任凭你来多少俄军,都无法攻陷这个临时简易要塞,因为,俄军不能用炮。

并不是俄军没有炮,而是一旦他们使用火炮,那么他们冒充马匪就白费了功夫,开玩笑马匪居然有炮,动用火炮的话可是在自己扇自己耳光。

古辛与撒列昂当然并不清楚这些,三个半营的俄军嗷嗷叫着向着清军大营发起了进攻,除了一个营的哥萨克在后面以防万一,压上去的俄军兵力超过一千五百,这可是少有的大手笔,俄军上次在远东使用超过两千人的兵力,还是日俄战争的时候,就连围剿林虎部都没有如此兴师动众。

面对花了血本的俄军,李安生表示没有任何意见,一个字,打。

这回通过夹带运进来足够的武器弹药,就是为了今天,连程德全都花了血本,不惜动员千余民工瞒天过海,就是为了能尽可能的将精锐兵力与资源集中到瑷珲城内。

古辛下令先行试探清军的火力,不急着全线攻进去,耐心的等待着,摆开了一条长越三里半的战线,尽可能的摊薄清军的防守兵力,任意一点的突破都能造成清军的全线崩溃。

不知不觉中,清军清理出来的瓦砾堆居然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想要前进就必须越过这些断壁颓垣,否则,那些清军留出来的通道将会使得伤亡急剧增加。

古辛试探着攻了两次,丢下了三十余具尸体,不敢在强攻清军故意腾出来的通道。

清军似乎并不保守,还主动突出来不断的寻求射杀后撤俄军的机会,让古辛心惊的是,清军似乎将几个枪法好的士兵集中起来,专门用来躲在瓦砾堆与断墙后头,或是在其中穿梭,迅速的射杀目标然后退走。

古辛并不是庸碌之人,瞬间想了几个办法,又一一推翻,看来清军的指挥官很有一套,如此一来,清军只需要极少的几个人就能扼守一段防守范围,强攻的话伤亡代价很大。

他再次的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攻的进就攻,实在不行再退回来想办法。

俄军毕竟人多势众,在几个悍勇军官的带领下,嗷嗷叫着开始发起冲锋,在他们的眼中,清军的防线并不见得真能挡住他们,因为他们是俄罗斯帝国的勇士。

只是他们并没有发现,在他们进攻的过程中,虽然清军的火力并不强大,但是总是能够轻易的给他们带来伤亡,而他们却并没有办法奈何对方。

等到多处进攻点都传来了伤亡激增的消息,古辛才意识到对方这些日子构建的,其实是一个战地防线,所谓的为难民准备房屋过冬,都是迷惑他们的手段而已。

清军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将他们狠狠的愚弄了一回。

古辛真为自己的大意而自责,不过眼下再自责都没有用,在没有火炮覆盖掩护的情形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成了他当前的首要任务。

  ☆、第七十九章 瑷珲除暴(13)

古辛倒并不是怕了眼前废墟堆就的简易工事与防线,而是清军的所作所为让他心生警惕,对面在防线内注视他们的清军指挥官,是个难缠的对手。

他第一次开始认真的对待这股清军,承认这股清军的确与他以往所见到的清军有所不同。

古辛咬了咬牙,对着撒列昂说道:“没有想到清**官非常聪明,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奇,看来伤亡在所难免,我们需要趁着士气正高的时候,尽快攻上去。我看清军的火力并不猛烈,大概是人数较少的缘故,当初清军入城两营兵力,如今又有部分兵力散在外边,我估计清军已经投入了全部剩余兵力,甚至还动用了那些劳工。任凭他们的防线如何巧妙,都没有办法阻挡至高无上的强横武力。我需要你的部下拿出当年冒着**军队炮火前进的勇气来,只要能够将清军赶出城去,总督大人会愿意因为这个功劳而再次的提拔你。”

撒列昂当初在日俄战争时也是一员悍将,只因为战争后期大肆杀戮日军俘虏而遭到中立国家的质疑,从而骤失高位,本来的东西伯利亚第三师师长变为阿穆尔军区独立步兵团第十一团团长。

撒列昂拔出马刀,沉声说道:“我亲自带精锐发起进攻,我就不信清军真能挡得住我,刚才在十字街东边已经跟清军交过手,也不过如此,只是仗着有利防守地形罢了。”

说着,头也不会的大步而去,许多勇悍过人的官兵自动的聚拢到了他身边,等待他的挑选。

古辛暗自赞叹,虽说他是这次战役的主导者,但并不敢对撒列昂发出命令,而是用商量的语气,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并且仰望的前辈长官。

他的威望无人能比,士兵愿意为他效死,如此才能在士气上力压强悍的清军,这股清军得到了古思敏的高度重视,根据打听到的消息,是以林虎部为根基先行编练的黑龙江新军,这也是这次阿穆尔总督府将第十一步兵团调过来的原因所在。

以强克强,击灭黑龙江地方创办新军的希望,在没有强悍武力支撑的情况下,黑龙江就无法抵挡他们的强势渗透。

撒列昂一头淡金的卷发,胡须浓密略为蜷曲,修饰的极为整齐,他是贵族出身,挺拔的身材与坚毅的面容可以说是贵族的典范,但他的带兵作风却极为直率强横,丝毫没有所谓的贵族气。

“士兵们,清国的火力并不猛烈,只需要我们喊着为皇帝陛下名字多往前冲几步,那些胆小鬼就会害怕的逃跑,他们也许会尿裤子,而我们只需要继续踏着前进的步伐。好吧,小伙子们,我相信你们能够做到,因为我与你们同在,皇帝陛下与你们同在,乌拉。”

俄军如潮水般的涌出,他们大多都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洗礼,并不比古辛麾下的哥萨克少多少悍勇之气,他们大多是迁移过来的农民,这也是撒列昂的高明之处,只有农夫才是最好的征兵对象,因为他们悍不畏死。

远东的寒冷与艰苦,并没有扑灭这些勇士们的克服艰难险阻的雄心,他们需要生存下去,而他们办到了,他们在远东扎根,将用生命来捍卫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

这股俄军的前出带动了其余俄军的步伐,清军的枪声开始密集起来,经过半个月巷战突击训练的清军并没有出现慌乱。

刚才李安生一直没有允许增强火力,而是不温不火的慢火煮青蛙,先示敌以弱,引敌深入,然后凭借纵深的防御体系来层层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

“乌拉,乌拉。”

大股俄军端着枪皮靴踩得哗哗响,不要命的往前冲,这种视死如归但有些盲目的精神,常常能在俄军中见到,可惜,这些年越来越少了。

日俄战争的初期,他们的兵力远远的超过了**,即便在英美的支持下日军的武器装备要远远好过于他们,但是还是会持续不断的涌现出冒着日军炮火无畏前冲的感人事迹。

首节上一节88/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