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第60节

  陈锡良也不全是说假话,以夏晓兰两辈子的经验来看,应该是羊绒和羊毛混织的面料——也不晓得是哪个小厂的技术不过关,居然这样浪费羊绒!

  还没等陈锡良高兴,夏晓兰就皱眉:“好料子也不是开司米,一件发80元太贵了,我拿回去根本卖不动,你说个实在价。”

  陈锡良只觉得见了鬼。夏晓兰第一次来拿货时穿得多土啊,一看就是个乡下丫头,摸过真正的羊绒制品吗,居然就一口咬定这大衣不是开司米面料。

  一个想把衣服推销出去,一个其实也想买,讨价还价,最终把批发价砍到了70元。

  陈锡良肉痛的表情像死了老娘,论演技夏晓兰觉得自己不如这个年轻的奸商有天赋,全靠经验一点点和陈锡良磨价,少于70元他再不肯让步,夏晓兰才同意。

  这大衣是两个色,黑色和藏青色,藏青色是后世的叫法,现在人们习惯叫它“海军蓝”。

  夏晓兰每个色都拿了10件,配齐了尺码。陈锡良这个款式很不好卖,巴不得把货都甩脱手,夏晓兰却是大胆带着谨慎,不肯多进货。反正她已经有了压货的心理准备,拿回去可能一时没那么快卖掉,不仅是款式挑人,这同时也是她批发过单价最贵的商品,零售价怎么也要在140元左右,是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

  陈锡良还以为夏晓兰的防寒服积货了,夏晓兰却转头又要了30件防寒服和30件鸭绒服。

  防寒服男款的要的多,鸭绒服则相反。

  就这三样货,已经将近2900元。除去货物托运费和她自己的回程车票,她可以支配的货款只剩下1800元。夏晓兰直接舍弃了毛衣,再别致的款式都不要。她只要女款毛呢大衣和裤子,围巾、手套之类的零碎配件也不进,皮鞋赚的钱不多,她懒得带尺码。

  货品种类从少变多,又从多精简到少,本来就是试探市场反应的结果。做生意哪能一成不变,随时都要调整,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好吧,在商都搞服装生意本来也是种挑战。

  一眨眼,12月就到了。

  夏晓兰坐在火车上,迟疑着自己要不要途下车……正如她之前想的,应该去上辈子的老家看一看。第一次是周诚说要在羊城汇合,第二次干脆就是有周诚陪着南下,第三次则是和刘芬一起,好像哪次都不方便途下车。

  那这次呢,自己一个人。

  不,她还带着许多货,将近5000块的货啊,要是不能一起到商都站,这些日子以来的辛苦万一打了水漂呢?

  夏晓兰用这个理由把自己说服了。

  近乡情怯,她既怕在这个时空里看不见“夏晓兰”,看见了又觉得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还是她现在实力不够强,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纠结。

  哐当、哐当、哐当。

  火车开过了途的那个站。

  夏晓兰第四次带着货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回到商都。

  刘芬和李凤梅早估摸着时间等在火车站,商都这几天的天气还是很糟糕,站台上寒风肆虐,李凤梅和刘芬都穿着笨重的旧袄子,她们倒腾着服装生意,却连一件轻巧蓬松的鸭绒服都舍不得自己穿。

  想穿也没有,上次拿的货都卖掉了。

  火车慢慢在站台挺稳,李凤梅心火热:

  “就是这辆车吧?赶紧的,找找晓兰!”

  越是冷,生意越是好,李凤梅陪夏晓兰摆过一次摊才知道,原来商都有这么多的“有钱人”。农村人除了买盐买种子、化肥,再一个家里孩子交学费才舍得花钱,有个头痛脑热都情愿硬抗。做新衣服要花钱,从前卖布还要布票,攒点布票不容易,一年也攒不够从头到脚做一身衣裳的布票……刘勇哪怕把合伙的本钱退出来的5000元都交给李凤梅保管,她也舍不得花100块买件毛呢大衣!

  城里人就舍得啊,他们每个月都有工资拿,就算烧锅炉这样的工作也没土里刨食的农民辛苦,平时用钱也精打细算,不过各种单位效益不一样,有的工资一月才三十多块,有的工资能有七十,效益特别好的单位,工资加上七七八八的奖金,一个月拿一两百的也有。

  两口子都是双职工的,家里负担还不重的那种,想买件上百元的呢大衣,攒两个月钱也就买了。好的衣服是撑面子的重要行头,就像新自行车,像手腕上的梅花表……大家都有的东西,那自己也要尽量要有。

  李凤梅就算现在干起了个体户,在花钱方面还是保守派。

  刘芬更不用说,女儿都长到18岁了,她一共摸到过多少次钱?

  就算现在她自己能赚钱,从前泡在苦水里那么多年,钱这东西要到用的时候才恨少,哪能嫌钱攒的多?她要有钱,当初夏晓兰撞墙自杀,也不必跪在地上求夏老太送夏晓兰去医院了。

  刘芬比李凤梅更抠,她攒下的钱不是自己用,要全部给夏晓兰。

  晓兰当然和她不一样,钱在晓兰手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刘芬反正舍不得花一毛在自己身上,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抹在手上都让她心疼,但夏晓兰要吃肉吃细粮,刘芬一句重话都没说过。

  两个农村土包子感叹商都人有钱,一边努力张望,终于在涌动的人头瞧见了夏晓兰的身影。

  “晓兰!”

  “那是晓兰!”

  ……

  夏晓兰拿了大批的货回商都,却是家里面两个女人来接站。

  刘勇今天被副厂长家的事儿给耽误了,老爷子摔坏了腿要去医院复查看看骨头的愈合情况,刘勇帮忙把人给背下楼,把毛褥子围在老人腿上,请来帮忙的亲戚负责推老爷子去医院,刘勇则又跑上楼帮忙揉面。

  今天老两口那当副厂长的儿子要回父母家吃饭,老太太早上就去买肉剁馅儿一通忙,刘勇没做饭的手艺,他有力气呢,就负责揉面呗。

  其实他背上的伤还没好全,不过愣是被叫这家人看出来半点,搬米抗煤球,刘勇是任劳任怨。

  天下的老太太哪能个个都是于奶奶,人心都是手长得,这家老太太也觉得该替刘勇干点事儿。两人包好了饺子,老太太就给刘勇打包票:

  “待会儿你别说话,都看我的。”

  刘勇心一喜,脸上的表情挺不安,“您瞧着这多不好意思……”

  老太太数着圆滚滚的饺子,“有啥不好意思,总会让你心想事成。”

  谁心里没数啊,刘勇不沾亲带故,又不拿家里的工资,整天往家里跑前跑后。干的事儿反正比她那副厂长儿子贴心可靠,就算是有所求,人也没瞒着。农村进城讨生活的老实人,能帮上的忙,就给解决了。老太太还想不到利益啥的,人与人嘛讲究的是互相帮助。

  她就是看刘勇顺眼!

第108章 租房进展(6更)

  国棉三厂正处于最辉煌的时期,工人上万,年利润有两三千万,还是商都市国企出口创汇的大户。

  这样一个厂,副厂长有多忙可想而知。

  袁洪刚每天都脚不沾地,厂里的工人一直是三班倒,他这个当副厂长的也不可能太闲。前些日子他亲爹把脚摔了,袁洪刚除了去过医院一次,后来只上门来看过一次,这是第二次。

  上次他就瞧见刘勇了,对刘勇的行为吧他谈不上喜欢,可人家真心实意来帮忙,袁洪刚当儿子的不能伺候受伤的老父亲尽孝,也不可能说把刘勇给赶走吧?

  刘勇可是帮着做了他这个当儿子都没做到的事,袁洪刚怕他将来会提一些让人为难的要求,看见刘勇就有点心虚。

  也就现在的单位领导,大多数是真清廉,一心为厂子考虑,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思想。

  要换了后世,像国棉三厂这样大的国企,袁副厂长亲爹摔断了腿,还怕请不到人照顾吗?只怕不被看重的下属,还抢不到这个活儿呢。现在是真没人能想到这里,袁副厂长还管着厂里职工分房的事,因为很难做到人人满意,他经常被厂里的工人骂得狗血淋头。

  他这人身上瘦脸却圆圆的,工人们私下里叫他“袁大头”。

  袁洪刚不知道吗?

  他心知肚明!

  可有啥办法,有些工人从国棉三厂50年代建厂就来了,资格比他还老,他遇到胡搅蛮缠的也只能捏着鼻子绕道走。那些工人也够牛逼的,根本不怕厂子里开除他们,国棉三厂的效益好,工人们能挺直腰杆从袁洪刚面前走过去,为了生产大事,袁洪刚还得反过来哄他们。

  明明手握大权,偏偏没有用武之地,既要忙工作,又要受老婆和老娘的夹板气,亲爹受伤了都不能伺候尽孝……处在如此境地的袁副厂长,面对刘勇这自来熟的,无微不至的献殷勤,他能咋办?

  他一点都没有老子就这么牛逼,你拍马屁是应该的怡然自得,袁副厂长他惶恐啊!

  好不容易抽空回家一趟,得,老爷子去医院复查了他又没赶上。

  老太太倒是给他包了猪肉饺子,袁洪刚吃的满嘴流油,筷子还没搁下,老太太就发话了:

  “饺子好吃吧?今天这面还是小刘揉的,他手上的劲儿比你没用的老娘大……你吃着小刘揉的饺子,人家又替你尽孝照顾你亲爹,咋就这么心安理得没个说法?!”

  老太太嘴里的小刘在旁边连连摆手,嘴里念叨着应该的。

  老太太对袁洪刚没好气:“你不能欺负人家小刘老实人啊!”

  不知道内情的人见了这一幕,只怕以为袁洪刚是捡来的,“小刘”才是老太太的亲儿子。

  “刘勇同志,你坐下说,咱俩好好谈一谈。”

  袁洪刚也觉得人情越欠越多,他要用啥还?刘勇有啥事赶紧说,不损害厂子利益的话,他能帮就帮呗。

  袁洪刚听说刘勇是农村来的,还以为是安排子侄辈进厂之类的事,国棉三厂效益好,建厂之初的第一批工人也上了年纪,家里的孩子长大了想进厂工作都要排队,国棉三厂根本不缺工人。

  厂里有些人才四十多岁,为了给接班的后代腾出进厂名额,还得提前办理退休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刘勇要是想求他帮忙进厂,袁洪刚觉得难办,却也要硬着头皮试着解决。厂里新招人都是工厂子弟,要不也是城镇户口,农村户口的确不好办……特别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厂子那些闹着要分房的工人们盯的死紧死紧。

  “袁厂长,事情是这样的,您看我不是进城讨生活嘛,没技术也没户口,找工作不好找,就寻思着想干个体户。天冷了,在街上摆摊越来越不方便,也想把规模扩大点,好让家里的亲戚也有个事做,就想开个店……听说二七路45号那三间空着的门面是国棉厂的房子,就像让您帮帮忙,看看厂里是不是能同意租给我开个店。”

  二七路那栋小楼?

  袁洪刚印象可深了。

  这房子扯来扯去的,都空着一年多了。原本国棉三厂在那里搞了个展售门店,是把厂子里生产的纺织品摆在那里卖,其实是上一个厂子搞得门面功夫,三厂生产的东西有多少市场能吞多少,还要出口,哪有闲情搞那点零售业务。

  后来又说那房子是私人的,国家打算还给原主人,那个小楼孤零零耸立在那里,想分房吧个个都打破头要争,人人都觉得那是个独栋小楼,不肯退让一步,厂里面被搞烦了,干脆把那房子暂时闲置……这都一年多了,刘勇不提,袁洪刚自己都快忘了。

  私人从单位手里租房子做生意袁洪刚听说过,那些动作快的个体户都开业了。

  袁洪刚琢磨着这件事能不能办成,随口问道:“你准备做啥生意?”

  “卖服装。”

  刘勇也没隐瞒,袁洪刚心想,在商都市卖衣服?

  大小服装厂遍地开花,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衣服,不过想要把生意做好竞争也大。他本来想提点刘勇两句,又怕刘勇误会,不由沉默起来。

  老太太催他,“这事儿不能办?反正也白空着,厂里又不让工人去住,你就管着这摊事,做主租给小刘不就行了!”

  袁洪刚摇头,“妈,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我是可以代替厂子里拍板,但这房子的产权存在争议……这房子到底归谁,现在还没掰扯清楚。”

  袁洪刚为难,刘勇也看出来事情不好办,不过他知道袁洪刚是同意要帮忙。房子产权纠纷的事刘勇不懂,他就知道城里面的房子都是国家的,是像国棉厂这种单位的。国棉厂说给谁开店,那就给谁开店,直接来找袁副厂长的路子是对的。

  袁副厂长松口了,其他事儿都好办。

  刘勇这边算是在三厂领导面前挂了个号。

  店面是挨着的三间,只租一间这种事从一开始夏晓兰就没考虑过,要是别人看服装店生意好在她旁边给开一间,那才叫怄火。

  要租就把三间都租下来。

  等袁洪刚老父亲从医院复查回来,刘勇又把人给背上楼。袁洪刚真是忙,来吃盘饺子和刘勇聊半小时就离开了

  刘勇再见到夏晓兰时,就告诉她租房子的事有了五成把握。

  “袁厂长挺好说话的,不是那种难相处的干部,二七路45号那三间铺子,我们多半能租下来。”

  刘勇说这话时,李凤梅去学校接孩子去了,夏晓兰和刘芬在屋檐下理货,雨雪停了,于奶奶又拿着她的大扫帚出门去,刘芬整理着衣服,不时张望着门口方向。

  于奶奶慢吞吞提着扫帚回来,刘芬又帮她把街给扫了,于奶奶这几天的活儿都轻松的很。

  听到刘勇说二七路45号,于奶奶脚步一顿。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原来这就是原因。

第109章 媳妇寄得,甜!(7更)

  从商都到京城,坐火车只要十来个小时。

  夏晓兰寄到京城的包裹,通过邮局寄送,却足足等了9天才送到周诚的手里。

  这要是后世的快递,超过三天催件的电话就能打爆,还多亏了商都和京城都是铁路交通发达的城市,要往偏远的穷乡僻壤寄个包裹,可能要一两个月才收到。

  “报告!”

  通信员给周诚敬个礼,“营长,有您的包裹。”

  训练休息时间,众多眼睛齐刷刷看来。

  真的是很大很重的一个包裹,周诚拿到手上就感觉到了那重量。因为周阎王休假回来后脾气明显变好,就有兵大着胆子起哄:“营长,家里面又给寄好东西了啊?”

  周诚是个很大方的人,下面的人都猜他家条件不错,而且家人是很惦记他的,周诚经常能收到各种包裹。他也不吝啬,别管吃的用的,都会拿出来分一分。部队的伙食标准要看具体情况,周诚所在的驻地吃的不好不坏,菜里能见到几片大肥肉,当兵的要高强度训练,饿的非常快。

首节上一节60/14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