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1节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作者:武文弄沫

简介:

"一大爷后事难断

  二大爷当官吃饭

  三大爷精打细算

  秦淮茹脸蛋好看

  何雨柱打架做饭

  娄晓娥难逃大院

  李学武一出现,大爷白干,傻柱都想跟他换一换。"

第1章 前世今生

  李学武皱着眉,眼睛无神地盯着棚顶。

  耳边不时还会响起冲锋号,喊操声和炮弹声。

  歪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

  1965年11月15号,星期五。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再撕掉一页。

  也就是1965年11月16号,星期六。

  还是不习惯没有手机提示日期和时间的日子,右手在枕边摸索了个寂寞。

  虽然才刚入11月份,京城已经下了两场雪,很是寒冷。

  听老人说过,这个年代比后世冷。

  听着寒风抽曳,从窗缝中传来“呜呜”声,李学武很是珍惜被窝中那一点点温暖。

  不是他不愿意起床,实在是……他被棉被绑架了。

  李学武看着窗外尚且黑着的天色,分不清是几点钟。

  自火车上下来,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久,现在炕还是跟火车一样在晃动。

  知道自己是习惯火车的节奏了,需要适应一两天。

  倒也不再像刚刚穿越过来时的懵懵然,记忆就像屋檐上的雨滴,一点一点滴在脑海中,慢慢回忆着这具身体的往事。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个多月,这是转业回家的第一个早晨,穿越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多数在病床上度过。

  这个身体的原主也叫李学武,今年十九岁,六二年参军,在西南某地服役。

  他自己知道,原来的李学武当时就没了。

  只在脸上留了一个疤瘌。

  自己是穿越来的,一个人到中年混迹国企,碌碌无为的老混子,啥都玩,都不精。

  好在这具身体的记忆部分承载融合,还有一些是战友讲述给他的。

  李学武了解到自己好像来到那个纯洁的火红年代中了。

  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不适合再继续服役,部队征求了李学武的意见后安排了小型的授奖仪式和转业退役仪式。

  李学武转业回家,背着行李,拿着自己的籍贯信息,找到了在京城的家。

  因为到家已是夜间,也没有多谈,吃了口米粥就躺下睡了。

  原身住在京城南锣鼓巷附近的大杂院,家有三间砖瓦房,拢共六十多平米,住着一家九口人。

  李学武扫视了一眼这个屋子,原是四合院里的厢房,隔成三间屋子,北面的一间东西各搭了两铺炕。

  东面是李父、李母、小妹住,西炕是李学武奶奶、三弟、李母的父亲刘家姥爷住,李学武的突然回家,把奶奶挤到东炕去了。

  中间的一间做起居客厅、餐厅和厨房用,南面的一间原是李学文和李学武的屋子,现在是大哥李学文和大嫂在住。

  昨晚李母初见二儿子突然回家,很是唠叨了一番。

  李学武的父亲李顺冷着脸,说了一句:“不成器,早点歇着,明天安排工作去”。

  李学武也大致了解现在的家庭。

  父亲李顺今年40岁,是京城中医院的医生,54年在献医献方时进入中医院,靠着四等12级79.5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

  李母刘茵没有工作,在家操持家务,伺候老人。

  从李母的口中得知今年出了很多事,李母口中也唠叨二儿子为啥在部队出了事不跟家里言语。

  今年年中,李家大哥李学文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做物理教员,已经开始领工资,同时与同学赵雅芳结婚,赵雅芳今年也留校任教,是数学教员。

  提到大哥学文两口子,李母骄傲、欣喜的神情,溢于言表。

  李父也是微微昂着头。

  三弟李学才今年也特别争气,考上了医科大学,很是给李父涨了脸,倔强的李父头一次露出欣慰的表情。

  盖因三个儿子,老大沉迷学问,无心医术,老二惹是生非,伤人无数,救人是不行了。

  老三虽然也是调皮,倒也争气,考上了医学院,算是家传的医学后继有人。

  小妹李雪今年上高中二年级,也是班里的尖子生,学习优异,李母骄傲的不行。

  无怪乎李母骄傲,这年月谁家能供得起四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要把李顺压死。

  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已经是大学文化,还有一个准大学生。

  即使是最不争气的老二也是高中毕业。

  更何况今年进门的大儿媳也是大学生,两口子现在都是大学老师,人家见到都要夸几句李母有能耐的。

  很是把当年李学武败坏的家庭名誉挽回了不少。

  今年7月,老家来信儿,母亲病故了,李母带着一家人回家奔丧,看着老父亲孤苦伶仃,只能流眼泪。

  李顺打从结婚起就不理家事的,都推给刘茵。

  生养四个孩子,伺候老母亲,将家里经管的井井有条。

  李顺不晓得自己的工资花去了哪里,是否盈余,但就算不够用,妻子也未曾抱怨。

  老丈人是要接到城里的家去的。

  刘父见李顺开口,说啥也是不去的,哪里有去女婿家里养老的,让女儿太难看。

  直到见李顺态度坚决,学文、学才架着出了门,才算同意跟着女儿、女婿来了城里。

  刘父是村里的木匠,这趟搬家,李顺很是拉了一大车木匠工具回家。

  刘父内心打算,只要能挪动腿脚儿,咋地也不给女儿女婿添负担。

  这李家几口人就住在了四合院前院的厢房里了。

  李学武因伤需要转业退役的特殊情况,且是战斗英雄,部队置信地方,应妥善安置,街道协调武装部拟安排其进工厂里工作。

  李学武抬手摸了摸脸上的伤疤,又借着昏暗的光线再次打量所处的这间屋子。

  房顶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墙壁上斑斑点点的灰迹,窗户的玻璃也是小块的,灰突突的。

  两铺炕中间是一溜柜子,柜子上摆着一个小座钟,一个镜子,几个瓶瓶罐罐。

  应该不是中药,李父的药材和书籍都在南面那间屋子里。

  南边那间屋子只有东边有一铺炕,西边是靠墙的几个柜子和一个书桌。

  中间的屋子靠近南屋的是一方灶台,所以学文那屋的炕是做饭时就取暖了的,北边屋子的两铺炕都是烧的门灶子。

  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靠墙是一溜案柜,靠墙角有一台缝纫机。

  李学武实在是睡不着了,三弟学才裹着被子打呼噜。

  对于刘父李学武叫姥爷,家里都叫大姥。

  大姥觉轻,这会儿应该是醒了,咳嗽了两声,就起来穿衣服了。

  李学武看了看渐亮的窗户,终究是战胜被子的束缚,起身穿上棉衣跟着大姥一起下了炕。

第2章 凶名在外也在内

  大姥见李学武跟着起来了,以为是吵醒了他。

  “学武,咋不多睡会儿,还黑着呢,大姥吵醒你了?”

  李学武这会儿已经穿了棉鞋蹦下了地,捡了衬衫和棉袄穿上,又套了外套,嘴里回复着。

  “哪儿啊!起习惯了,早上睡不着了,躺被窝里也不舒服”

  大姥披着棉袄往外走,不一会儿拿了簸箕和灰耙子,开始掏灶坑里的灰。

  李学武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又兑了点暖瓶里的热水,秃噜秃噜地开始洗脸,拆开昨晚背回来的行李,找出牙刷刷了牙。

  一番折腾,大姥那边已经倒完了灰,填了柴火,点起了火,烧了一锅热水。

  见外孙看着他,大姥嘴里说着:“早晨的洗脸水暖瓶里不够,得烧一壶,牲口早晨得饮温水,不然受不得”。

  大姥带来有一匹大青马,一架马车的,就养在房子右边,搭了一个棚子。

  李学武嘴里应和着站到了屋内立柜的镜子前。

  柜门上镜子里映照出一个浓眉大眼,却脸色苍白的青年。

  一身65式绿色外装棉服,领子口标志已经拆除,但不挡英武神采。

  衣服是赶上最新一波了。

  只是脸上那道疤痕破坏了青春的英彩,整个人的气质显得彪悍凶狠。

  李学武对着镜子这个凶悍男子做了个鬼脸。

  领子口上的三片红痕迹提醒着自己,今天依旧是那个年代。

  相约1965!

  李学武习惯地用手将风纪扣扣上,愣了一下,又松开了风纪扣。

  这具身体还保留着原有的一些习惯,有时不注意就会作出原来这具身体的习惯性动作。

  就在李学武告诉自己从后世转变到现在普通工人的角色,要适应的时候,肚子“咕噜”一声,涌出一股强烈的饥饿感。

  从昨天下午下火车,带着行李找到家,简单地收拾一下,垫啵儿一口就克制不住疲惫钻进被窝开始睡。

  大姥看着李学武的小动作,看他不在意脸上的疤痕,微微笑了笑。

  “学武这一身儿英姿挺拔,是个好男儿,男人面皮不打紧,有力气才好”。

  虽然昨晚回来看着家里人的态度都不是很好,但是大姥爷看着自己是慈祥和关爱的。

  小时候淘气,暑假和寒假都是在大姥家度过的。

  李家生活上不注重外物,李顺的工资除了供四个孩子读书,都用在吃食上了。

返回目录1/21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