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111节

石云涛一个人又去看房产,问了几个房产中介,得知此时的申城房价也就是在四千左右,比京城要低一些。

而最著名的汤臣一品此时连个影子都没有呢,石云涛想了想,即使现在汤臣一品建成了,他也买不起的,实在是太贵。

不去别的地方买,就跑到离外滩最近的地方入手一套房吧,石云涛这么一想,便在接下来的几天,暗中跑这个事情。

到了最后,他入手了一套一百二十平左右的房子,花了接近六十万,这在当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但此时对于石云涛来说,他还是能承担的起的,父母参与房地产开发,高运达开网吧给他的分红,他在秦冬苗那里也入了一点股份,这么杂七杂八地一凑,一年收入足足有五六十万元。

徐国贞在那里忙着展位的事,陈璐他们都过去帮忙,只有石云涛一人在外面忙着自己的事,陈璐也不知他在忙什么。

在申城待了有一个星期,石云涛就准备回去了,留下徐国贞和陈志力两人继续待在申城,公司另外两名人员回去准备拉展品。

石云涛回到乡里后,就召开会议报告了此次申城之行,杨军明听了笑说道:“我们也想去看看老徐搞的怎么样。”

石云涛道:“你们要是愿意看看,也可以,出外开开眼界也是好的,杨乡长,你们要是愿意去,就去吧,定个时间。”

想不到石云涛会这么痛快,其他班子成员都高兴了,如此一来,杨军明等人便分批去了申城看糖酒交易会。

而就在这个时候,市纪委忽然来了调查组,进驻夏城县开展调查工作。

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过来调查什么的,过了一阵子,才传出来要调查夏城镇客车厂倒闭一事。

听说调查组过来,吴运山瘫坐在办公室的老板椅子里头,眉头不展,情绪极为沮丧。

他怎么也没想到市里头会派调查组来调查夏城镇客车厂的陈年旧账,他分析这一定是柳家明的主意,柳家明终于要对他下手了。

柳家明调查夏城镇客车厂这个陈年旧账,目的是处理他与柳家明之间的陈年旧账。

柳家明心里头一定还记恨着他和杜高臣暗中鼓动老干部告状的事,柳家明终于要报仇了。

吴运山反复考虑这个事情,在夏城镇客车厂这事上他最多负一点领导责任,项目是夏城镇搞的,时任夏城镇党委书记早调到外县去任职了,目前已经是县委副书记了。

胡远东当时具体负责客车厂的投资建设工作,投资商则是夏城镇的土豪老板,不知怎么把夏城镇给忽悠一番,说要生产客车,建设客车厂。

一个小县城要生产客车,而且之前没有任何生产客车的技术基础,就敢上马客车厂,可见人有大多胆,地有多大产。

结果可想而知,占了老百姓的地,拆了老百姓的房子,最后连厂房都没能建起来,就烂尾了。

而夏城镇为此投资了上百万元,失地农民和被拆迁户极不满意,村子里的支部书记都与胡远东翻了脸,四处状告胡远东。

项目是夏城镇的,县里只不过表示同意而已,吴运山当时在项目立项上签了字,并且去了好几次现场,督促夏城镇加快客车厂的建设。

最后弄的一地鸡毛,吴运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吴运山担心市纪委借题发挥,故意搞他的事,但最为担心此事的还是胡远东!

胡远东晚上连忙去吴运山家里找,吴运山问他有没有收老板的钱?胡远东马上说没有,要说吃吃喝喝肯定有,收钱的事绝对没有。

吴运山道:“那就不用管,不过是小事一桩,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交一交学费没什么,要追究责任,时任的领导追究不追究?”

听了这话,胡远东心里头宽慰一些,但他看了看吴运山,心情还是不太好。

第二天,胡远东就被调查组叫去谈话了,县里面便传出胡远东要出事的消息。

杨军明此时还在申城,突然接到电话说胡远东可能要出事,给吓了一跳,一点玩心都没有了。

他与胡远东的关系太密切了,如果胡远东出事,对他也是不好。

胡远东在调查组的审问室里待了一天,回去后,第二天又被叫去谈话,连续被谈了三天。

三天后,胡远东觉得客车厂的事应当说的很清楚了,他可以脱身无事了,毕竟他只是执行者,客车厂最后烂尾,与他是没有多少关系的。

然而让胡远东没有想到的是,等到了第四天,他再次接到通知去刘文和的办公室。

到了之后,只见刘文和正在和市纪委的两名同志在那里说话,胡远东一进来,刘文和便站起了身。

胡远东不知还有什么事,刚叫了一声刘书记,刘文和转过身拿了一份材料出来,表情严肃地说:“胡远东同志,经市纪委研究决定,县委同意,从现在开始,对你的经济问题立案调查!”

胡远东闻听此言,身子骨一下子软了,差点跌倒在地,挣扎着说道:“刘书记,我……我不已经向调查组把情况说明了吗?”

第253章查了个底朝天

刘文和道:“调查组认为,你在一些问题上没有如实交代,要求你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说明问题!”

胡远东顿时瘫软在地,市纪委的同志将他架起来,带离刘文和的办公室,上了办公楼外面的车子,驶离县委大院。当天上午,胡远东被纪委两规的事,就传遍了整个夏城县,成为夏城县这几年来又一爆炸性新闻。

杨军明慌忙从申城回来,接到他老婆于敏打来的电话,他一分钟也不愿意在申城待了。

于敏是小县城里的包打听,背后给杨军明出了不少主意,杨军明本来就自恃足智多谋,再加上于敏的加持,他们俩活脱脱是一个对政治夫妻。

然而此时得知胡远东出事了,他们两人都没那么淡定。

“你与胡远东搭班子那么久,他在里面不会胡说八道吧?”于敏担心地跟杨军明道。

杨军明仔细想想说:“我现在就怕他把诬陷石云涛的事讲出来,到时肯定连累到我。”

于敏道:“他这个时候会傻乎乎地讲这个事?”

杨军明道:“就怕市纪委问他这个事,其它他倒不好讲我什么。”

于敏想了想道:“赶快把一些钱退出去吧,别到时真牵扯到你。”

杨军明闻听此言,说:“我也没收多少,范荣彪的钱要给退了,其它你想想还有谁。”

杨军明盘点了一下这些年的经济情况,没当乡长之前,多数是收一些烟酒之类的东西,没收过什么钱,如果收了,也不过是些小钱,帮人家办个小事什么的。

而当了乡长之后,时间却是不长,收了曹金山两万块钱,现在曹金山还在里面呢,没法退了,收的最大一笔钱就是范荣彪送的五万块钱了。

杨军明便马上给范荣彪打电话,让他到县城来一趟,范荣彪不知是什么事,去了之后,杨军明在他所住小区的楼下,把五万块钱还给了范荣彪。

“杨乡长,你这是?”范荣彪不愿意把钱拿回去。

杨军明道:“你那事我办不了,乡里的事都是石云涛说了算,钱你拿去。”

话一这么说,范荣彪看了看杨军明,便没再客气了,把钱拿走了。

见范荣彪把钱拿走了,杨军明心里头长舒了一口气。

在胡远东被查一个星期后,他的夏城镇党委书记一职被免去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启亮调到夏城镇担任镇委书记。

此时传出来胡远东收受贿赂达到一百多万元,石云涛听说后,觉得不太可能,胡远东在他重生前是在县粮食局长任上出的事,最后也才七八十万,现在才是2002年,胡远东就能收受贿赂上百万?

胡远东在他重生前是2006年出的事,当时任县粮食局长,粮食局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好单位,结果胡远东还从中贪钱了,被内部职工举报,而且证据确凿出事了。

此时提前了四年,如果胡远东捞的钱比之前还多,那真是有些说不通。

路透社的消息证明是不准的,纪委和检察院最后认定胡远东涉嫌受贿五十多万元,胡远东收受贿赂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夏城镇党委副书记的位子上,收了客车厂的老板两万块钱,这是胡远东最早的一笔受贿款。

胡远东在吴运山面前口口声声说没收钱,只不过是说收的钱少而已,才两万块钱,但在当时两万块也不少了。

第二个阶段便是在王店乡和河泉乡当乡长时收的贿赂,加起来总共六万块钱,也比较少。

这六万块钱主要是两个乡里几个村书记给他送的,主要是涉及到工程款的划拨,给胡远东送的钱。

其中包括徐国栋给他送的两万块钱,但徐国栋此时刚好去世,相当于死无对证了。

谢士强也给胡远东送了五千块钱,纪委便把谢士强给找去谈话了。

让石云涛比较惊讶的是,赵广军也给胡远东送了五千块钱,胡远东把他交代出来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胡远东在乌沙乡担任乡委书记,胡远东在乌沙乡任职时间不长,因而收受贿赂的人员很少,主要是徐震,徐震总共分几次向他行贿十万元!

徐震因为这事被纪委和检察院叫去谈话,查明他因为罐头厂改制和文化站买地的事向胡远东行了贿。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胡远东到了夏城镇担任镇委书记,收受了当地老板的一些钱,当夏城镇党委书记时间虽不长,但收的钱却是最多了,过了一个春节,就收了十几万,可以说是日进斗金。

胡远东被查了一个底朝天,同时还牵扯到了许多人,涉及到王店乡的干部怎么办?

赵广军此时担任乡财政所长,因涉嫌行贿,如何还能担任财政所长?

另外谢士强也向胡远东行了贿,还能担任村书记吗?

石云涛不得不处理这些问题。

赵广军涉嫌行贿,要说政策以宽大为怀,纪委并不会对他怎么处理,只要承认行贿就行了。

因而除了石云涛和王波这个纪委书记知道外,别人都不知道赵广军被纪委找去谈话了。

杨军明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时间长了,乡里面的人才知道这事。

石云涛便把杨军明等几个副书记和王波、侯玉芳叫过来,商议一下这事。

杨军明此时精神比较萎靡,胡远东出了事,最后到底会不会连累到他,他一直不好确定,只能打起精神在乡里上班。

石云涛讲完这事后,他坐在那里没表态,郑之运此时比较坦荡,说这事不影响赵广军的任职,不过是五千块钱而已。

石云涛听了,说:“虽说五千块钱不多,但性质恶劣,为了谋取职位,向乡领导行贿,群众知道了,让他还待在财政所长的位子上,影响很不好,我建议是调离,而且不给他再安排职务。”

郑之运闻言,惊愕道:“这也太重了吧?纪委都没有处理他。”

徐国贞这时想了想说:“调离是可以的,但不安排职务不太好,调他到一个非重要岗位比较好。”

侯玉芳接着也说:“我同意徐书记的意见,让他到其他部门去任职吧。”

赵广军在乡里头多有交往,关键时候,连徐国贞和侯玉芳都帮他说了话,石云涛听了,一时没有言语。

第254章跨界

“让赵广军回水利站当站长吧。”石云涛忽然道了一句。

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惊愕,赵广军之前就是当水利站长,现在又让他回到水利站当站长,简直就是一个轮回。

石云涛的话一说完,徐国贞马上附和道:“我看可以,赵广军再回水利站当站长,不违反政策。”

徐国贞一附和,侯玉芳等人也就开始附和起来,现在能再站出来与石云涛过不去的人几乎没有了,连杨军明此时都偃旗息鼓了,谁还敢做那出头之鸟?

石云涛转头问:“杨乡长,你什么意见?”

杨军明原来是半靠着椅子,现在直了一下身子,说:“我没意见,石书记的决定是正确的,让赵广军回水利站任站长,这已经是最大化地照顾他了。”

杨军明此时几乎成了石云涛的跟屁虫,什么反对的话都不说了。

石云涛瞧了杨军明一眼,便道:“赵广军这个事就这么定了,还有谢士强的事怎么办,他和赵广军的情况一样。”

此话一出,侯玉芳道:“老谢是村书记,给个警告处分怎么样?”

侯玉芳说完,王波说:“怎么给他警告处分?县纪委对谢士强的事还没有定论呢,搞不好还要追究他行贿的责任。”

侯玉芳闻听此言,立刻说:“那就将他免职吧,先免为好。”

谢士强是村书记,没法调整他的职务,只能免职。

石云涛听了,便说:“免职是一个好办法,不然没法处理这事,老谢年龄也大了,退下来让年轻人上对村里工作也是好事。”

会议形成了对谢士强免职的意见,杨军明见了,也没说什么,他想到了谢士刚,不过谢士刚现在是县农业局长,无所谓了,不给谢士刚面子,乡里面也不怕啥。

这时,侯玉芳道:“把赵广军调到水利站当站长,柴军怎么安排?”

石云涛这才说:“大家说怎么安排呢?”

侯玉芳道:“要不就让他们俩人对调,让柴军到财政所当所长。”

听了这话,石云涛寻思一会儿问:“大家什么意见?”

“不如让郭在明再回来当财政所长。”杨军明开了一句口。

此话一落,石云涛目光马上移到了杨军明的身上,杨军明笑笑说:“我只是提个建议,怎么用人,请石书记定。”

首节上一节111/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