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82节

而胡远东之所以又像原来一样对他冷淡了,是因为他去找了吴运山,吴运山正在刘凯面前鼓捣这事,把石云涛从乌沙乡给调走,扔到哪个小局当副局长呢。

刘凯此时还有点犹豫,不想得罪石云涛太狠,毕竟石云涛背后是柳家明,而柳家明是市纪委书记了。

但吴运山老是在他面前提这事,刘凯的耳根子软,时间一长,就让吴运山给说动摇了。

柳家明是市纪委书记不错,但动不了他这个县委书记,而且一想到柳家明原来对他的压制,刘凯心里那种往日的不快之感又涌上心头。

虽然这种感觉没有吴运山强烈,但他之前身为县长,一点存在感没有,石云涛作为柳家明的人,他确实想打压一下子。

刘凯琢磨着,把石云涛调到县直某个局当副局长,就打压的太明显了,不如调到县文化局当局长,石云涛自己也没法说什么。

从乡长调到县文化局当局长,正常情况下也是这样调整吧?依夏城县的惯例,乡委书记调到县城才能当局长,乡长调回县城,也就是个当副局长的命。

当然了,没有乡长愿意调回来当副局长,而调回来当副局长的,都是仕途受挫的,或者身体不好,没法再在乡镇干,必须要调回城的。

刘凯这样一想,就动了调石云涛到县文化局当局长的想法,县文化局虽然是个小局,但也不是太那么差,也算是便宜石云涛了。

只是如果石云涛调到县文化局当局长,他的仕途就有可能停摆了,到下面乡镇当乡长乡委书记那是重用,调回来当局长,那是泯泯众人矣。

除了担任财政局长,其他各大局的局长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一个局长升到副县的位子上的。

而从乡镇党委书记升到副县职位的人就多了,很明显,乡镇委书记才是仕途的高地,而且石云涛还这么年轻。

刘凯本来是打算好的,结果和吴运山一说,吴运山却是不满意,认为这不是对石云涛进行打压,而是照顾石云涛了。

他建议要么调石云涛到县文化局当副局长,要么调石云涛去县科协当个主任,县科协在县直部门中就更边缘化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出一口恶气,好好修理一下石云涛。

因刘凯与吴运山在这个事情上有分歧,一时就没能调整成功,石云涛只得继续在乌沙乡当乡长。

但石云涛也不能闲着,他又去找柳家明,柳家明见到他,让他不要着急,让他再等一等,实在不行,调他到市纪委来。

石云涛听了,能调到市纪委也不错,调到市纪委就干他娘的,杀他一个天翻地覆。

但转念他就明白这不现实,别说是他,就是柳家明想在义河市杀个天翻地覆也不可能。

查处一个村支书尚需要柳家明签字,就遑论别人了。

“云涛,你回去等着吧,夏城县要出一个大事,最近就要揭晓,你先等着看好戏就行了。”柳家明一面笑,一面很神秘地对石云涛道了一句。

第184章圣女果

石云涛忙问:“什么大事?是不是要把吴运山给查了?这老小子在夏城县盘踞这么多年,老百姓都知道他是什么人呢。”

柳家明笑了笑,没说话,石云涛就不好再问了,回了乡里。

刚到办公室落了座,陈兴德忽然带着几个菜农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石云涛赶忙起身相迎。

陈兴德走进来,满脸带笑地道:“石乡长,过来向您报个喜。”

石云涛不解,问:“什么喜啊?”

陈兴德便让走在后面的菜农过来,说:“我们从省农科所引进的西红柿培植成功了,市场上非常畅销,现在拿来让您尝尝。”

说着,就让那名菜农端着一大篮子的小西红柿过来,石云涛瞧了一眼,心说这不就是圣女果吗?

石云涛一说是圣女果,陈兴德高兴地道:“对对对,就说是什么圣女果,但它就是小号的西红柿嘛。”

石云涛笑了笑道:“陈书记,蔬菜大棚现在真的是让你们给搞起来了,回头我去县里报告一下,让县里重视起来,加大扶持力度,时间一长,你们就成了蔬菜之村,那了不得了。”

陈兴德笑道:“这都是石乡长您扶持的好,没有您,我们村不会发展成这样。”

石云涛点着头沉思了一下,在这个事情上,他也不想谦虚,但是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功劳,事情其实都是老百姓自己做的,没有老百姓的努力,政府付出再多,也不会收获多少。

“陈书记,我看你们要扩大格局,不能只着眼于本村,要带动其它村也发展大棚蔬菜,如果其它村也发展起来蔬菜产业,那我们乌沙乡就成了蔬菜之乡,就更厉害了,你们说是不是?”

石云涛如此一讲,有的菜农便腼腆地笑了笑,陈兴德笑回道:“石乡长,其它村未必愿意向我们村学,你看乌河村现在种山牛蒡就挺好的。”

叶正阳道:“山牛蒡成不了产业啊,而且受国外市场影响很大,不如发展蔬菜产业长远,等规模大了,可以成立企业集团,老陈你就当董事长了。”

这话说的陈兴德面色发红起来,笑说:“我还能当董事长?我还能再干几年书记?”

叶正阳笑道:“你要培养接班人啊,多出去参观学习,有的地方蔬菜产业搞的好,要向人家学习。”

陈兴德和其他菜农听了,都连连点头。

等说完话,石云涛道:“走,我带你们去见一见胡书记。”

石云涛就带着他们去了胡远东办公室,走到门口,发现胡远东办公室有人,仔细一看,是徐震。

此时,徐远深的案子还没有结束,反正是还没从里面出来,但徐震此时不着急了,该找的关系都找过了,最后怎么处理再说吧。

因而徐震过来找胡远东倒不是说他老子的事,而是他又打起了乡罐头厂的主意,之前说要改制,但后来不改了,现在他还想让乡里改,他好接手。

接手的目的当然不是想经营好罐头厂,不过是想把罐头厂拿过来搞房地产开发,而且通过改制拿地,比直接买还划算,买需要花钱,而改制几乎不要花钱。

徐震懂这里面的道道,只要搞定乡里头,罐头厂的净资产肯定能弄成负数,一分钱不花,就能把罐头厂的地给盘下来。

正说着这事,石云涛走过来,胡远东和徐震回头一看,连忙闭了嘴巴,胡远东问是什么事。

石云涛就让陈兴德等人过来,说了发展蔬菜产业的事。

胡远东对这事不感兴趣,而且这事是石云涛搞的,石云涛搞的时候,他还没来任职,现在石云涛过来说这事,他便敷衍了几句,面上不是很耐烦。

陈兴德就把圣女果拿过去让胡远东尝一尝,徐震这时道了一句:“你们洗干净没有?”

这话一出,说的陈兴德等人不太高兴,便没理会徐震,胡远东说:“放下吧,云涛乡长,发展蔬菜产业的事,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和老陈讲讲,我就不多说了。”

石云涛道:“我建议去县里报告一下,争取县里对我们乡发展蔬菜产业的支持。”

胡远东道:“那你安排去写报告吧,写好报告,再去县里汇报。”

看见胡远东不热心这事,石云涛就不和他多说了,本想让胡远东与他一起支持发展蔬菜产业,现在看来,没戏。

陈兴德也发现胡远东对他们不理不睬的,听了胡远东的话,转身就走了。

等到石云涛和陈兴德等走了之后,徐震手一指说道:“一帮土包子,拿着这个来孝敬胡书记您,把你的办公室都给站脏了。”

徐震看着屋内的大理石地面,仿佛有人闯到他家里,把他家地面给弄脏似的。

胡远东瞧了几眼圣女果,说:“还真是新鲜玩意儿,你吃不吃?吃拿去洗一洗,回来我们再说事情。”

徐震说:“这玩意不就是西红柿吗?我打小就不喜欢吃西红柿。”

胡远东就打电话让谢春雷过来,把圣女果拿走,放在党政办给别人吃吧。

石云涛琢磨了一个下午,到了第二天,他带着陈兴德去了县城,他让陈兴德多带几个蔬菜品种去县里找薛玉妹。

石云涛本想去找刘宝的,刘宝现在是县农业局长,但是因柳家明不让他当夏城镇党委书记了,对柳家明有了意见,进而就与石云涛的关系不好了。

因而石云涛就直接去找了薛玉妹,薛玉妹就在办公室里接见了石云涛和陈兴德二人。

薛玉妹听了石云涛的介绍后,感了一些兴趣,便准备打电话让分管副县长过来。

石云涛道:“薛县长,您能不能安排孙安宁局长帮村里头发展蔬菜产业?他当农业局长时,一直比较重视这事,现在他退二线了,但还没退休,让他牵头支持这事,我觉得比较好。”

薛玉妹道:“老孙退二线了,他还愿意干这事?”

石云涛道:“让他发挥余热嘛,其实县里头也不用怎么支持村里,只要能派几个人经常到村里进行指导,提供智力支持就行了。”

正说着话,财政局长樊大庆忽然走了进来,石云涛抬头一瞧,只见他低着头,腰低着,精神不是太好,这让人感到好生奇怪。

之前樊大庆一向张扬高调,眼高于顶,今天是怎么了?

第185章樊大庆出事

樊大庆进来找薛玉妹签个字就走了,也没和石云涛打招呼。

在樊大庆走后,薛玉妹说:“那我回头找老孙说一下这事,县里之前不是有蔬菜协会吗?让他去当蔬菜协会会长去。”

县里头之前设有蔬菜办,后来裁撤了,这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但蔬菜协会保留了下来,蔬菜协会设立在县农业局,也是没有人在负责了,是个空壳子。

事后,薛玉妹和孙安宁一讲,孙安宁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退居二线的孙安宁平时不用去农业局上班,无所事事,让他很是不自在,想着回局里看一看,忙点事情,又怕刘宝多想,上任局长退居二线后,还老来局里上班,是一件挺忌讳的事。

但刘宝此时倒没去关注孙安宁,他一直不想待在农业局工作,四处找着门路想再受到重用。

感到不可能再回到夏城镇当党委书记,刘宝就把眼睛盯到了樊大庆的身上,如果他能接樊大庆的财政局长一职就好了。

可是樊大庆此时没有挪位子的迹象,刘宝私下里去找了刘凯,表达出调整职务的想法,刘凯暂时没表态。

一个萝卜一个坑,刘宝想挪位子,而且还是挪好位子,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樊大庆是刘凯的人,刘宝想取樊大庆而代之,除非樊大庆受重用提拔了,空出位子,刘宝才有希望。

孙安宁没法回农业局上班,一听到薛玉妹这样安排他,他一下子就有事情干了,而且再回到农业局,那就是名正言顺了。

得知孙安宁同意后,石云涛马上过来拜会他,孙安宁很热心这事,他担任局长期间,其实一直想着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无奈各方形不成合力,都是星星点点群众自发种一些蔬菜,形成不了蔬菜产业。

陈庄村发展蔬菜大棚,算是在这些星星点点中,发展规模较大的一个了。

孙安宁自此常带人来到乌沙乡,他来到乡里,胡远东请他吃了一次饭,以后就没再与孙安宁联系了。

石云涛见孙安宁来到后,陈庄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就是比以前正规多了,从品种引进,扩大规模,再到市场营销,都有了很大提高。

胡远东和张爱军是相互走极端的两个人,两人搭班子时,张爱军极力主张发展农业,而胡远东对发展农业没有丝毫兴趣,整天想着办厂子什么的。

胡远东想办厂子,这也没错,但是依着王店乡当时的条件,根本办不成什么厂子。

胡远东之前在夏城镇担任过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当时镇里搞了一个什么生产组装客车的厂子,事后证明就是一个幌子,一辆车也没生产出来。

这事就是胡远东一手操办的,他调到王店乡当乡长后,客车厂倒闭,导致政府损失上百万,有人就说胡远东从中捞了不少钱。

胡远东调到乌沙乡当乡委书记后,头脑就冷静了,虽然依然对农业不感兴趣,可他也没再想着搞什么厂子了,四平八稳地当一把手,这才是正途。

胡远东对农业不感冒,这就给了石云涛机会,石云涛学农出身,自然而然地就重视农业。

而且石云涛去搞农业,与胡远东就不发生冲突了,两人就相安无事了一阵子。

这天,石云涛刚刚从村子里回来,有点风尘仆仆的,他没坐车去村里,而是骑着自行车下的乡。

刚回到办公室,陈璐悄然走了进来。

一看见她,石云涛便笑了笑,招呼她坐下。

陈璐没坐,把门关上,问:“你听说县里出事了没有?”

石云涛一愣,问:“出什么事?”

陈璐走过来,拿眼睛瞟了他一下,说:“我刚接到县财政局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樊大庆出事了。”

“樊大庆出事了?”石云涛吃了一惊。

陈璐点点头道:“听说还是市纪委的人过来带走的,县里头一点都不知道。”

石云涛脑海里忽然想到上次柳家明和他说的话,心说是不是就是这个大事?

那天见到樊大庆,樊大庆精神萎靡,估计也是知道自己正在被纪委调查。

这事的确不小,别看樊大庆只是一名科级干部,但他是财政局长,而且当了很长时间,在县里头绝对是一个很有分量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见石云涛皱着眉头,陈璐小声问:“你说樊大庆当了那么多年的财政局长,现在出了事,会不会牵扯到许多人?这些年,估计他捞了不少钱,有人说他是樊十亿。”

“樊十亿?”石云涛笑了起来,“这也太夸张了吧?我们县的财政收入有多少?他能捞到十亿?”

陈璐笑道:“没有十亿,一个亿有吧?”

石云涛笑道:“这不过是老百姓背后讽刺樊大庆的,怎么连你也相信这些传言?别说是十亿,一亿,超过五百万,他就要掉脑袋,他有命贪,没命花。”

陈璐笑了笑,说:“这下有好戏看了,县里头估计要乱一阵子,没心思做什么事了。”

首节上一节82/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