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18节

可能是大部分人没有看到布告,最终只聚拢了两千多人。

使用货运专线的数十条货船,按照这些人的户籍地分类,把他们分送往临近家乡的港口,再送上盘缠,足够他们能回到家里。

当然了,他们已经离家几十年,家里早就没了他们的户籍与身份。

因此,他们持有的是由宁国临时发放的“过所”。

所谓“过所”,就是一个准予通过关隘城门的身份凭证。

在这个历史时代,没有这么个东西,当地百姓只能在本地活动,不能入城门,不能过关隘。

如果回乡后,当地官府愿意收他们,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取大唐身份。如果当地不愿意接受,那就只能再回来。回来后,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宁国人了。

对于当年战死的前隋兵士,李恪也没有忘记。

他派出十多支队伍,分赴大唐各地,也就是前隋的九州,在每个地方挖上一百斤土,采上一方石。

回到宁国后,在前隋与高句丽的最大战役发生地,修英雄碑。用采自前隋九州的土和石为英雄碑奠基。

碑旁修建英烈祠,供人祭奠缅怀。

第169章 晒制海盐

不管是修建全国道路,还是营造新都,那些都是大工程,需要长年累月的施工。李恪只要把事情安排下去就行了,不需要他一直盯着。

而如今这一件事,却是他不得不深度参与进去的。

建造盐田!

毕竟这件事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如果做成了, 不仅能摆脱对大唐解盐的依赖,还能反向输出,甚至打垮大唐的制盐业,让大唐翻过来严重依赖宁国的盐,那就又是一项暴利产业啊!

大唐的河东道,在解池这个地方有一个盐矿,这个地方的产盐量很大。据史料记载,这个盐矿,从周朝时期,就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产盐地。

到了唐朝依然如此,这里的盐供应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关内道等等地区,可以说,半数以上的大唐人吃的都是这里的盐。

而宁国每天所消耗的盐,也是来自这里。

不过,很快这个历史就要改写了。

以前辽东半岛被高句丽控制,如今到里宁国手里,那就要好好开发。

李恪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它的海洋资源。

捕鱼暂时不考虑,捞珠产业太小,目前最适合的就是制盐业。

这一行业,简直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毕竟海水是取之不尽的!

盐,不仅是生活的必须调味料,而且还是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大批量的制盐,不仅能够为宁国再增加一个拳头型的出口产品,也可以奠定宁国化学工业的基础。

盐有海盐、井盐、池盐三种,池盐又称湖盐,前面说的解盐就是池盐。

井盐自然是通过掘井,获取地下卤水,然后提炼成盐。

海盐,显而易见也是用海水制成的盐。

海水制盐没什么稀奇的,史书明确记载的,最晚从汉朝,人们就开始用海水制盐。

不过,一直是用煎煮的方法。

这种方法,成本太高,费时间、费人力、费木柴、产量小。

直到明朝时,山东无棣县的盐民才发明了日晒法制盐。

而李恪所要采用的当然是日晒法。

晒盐的盐田位置要求,地势平坦、海滩要宽阔,最好是大风大浪的背风坡。

气候条件要求,光照充足、风多雨少。

场地土质条件要求,滩涂质地不易下渗海水。

另外就是海水的水质了,要无污染,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在这个时代,想找被污染的海水都难!

综合这些要求来看,辽东半岛西海岸,简直就是天然的优良盐场。

李恪让商业部尚书范淅川派来十名官员,并成立的国有盐场,以后盐场就由这些人负责运营。

这十人为首的名叫于睿识,李恪带着他们从寻找最佳盐场位置开始,一点点讲解每个环节的原理、诀窍、注意事项等等。

“于睿识,你们注意到这一片区域了吗?说说看,这里是否适合开辟建造成盐场?”李恪向身后的几人问道。

之所以要一边讲解,还要一边考校他们,是因为,这十个人,将来都要独立出去到其他地方分别建立盐场。

因此,李恪必须保证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三讲的每个环节的要领。

听到李恪的询问,于睿识首先回答,

“这一处海域,处于一个狭长的海湾内,海湾两岸地势低缓开阔,土质为黏土层、软土淤泥层两层,海水不易渗透。”

……

“只需要稍加整理,这里就能开辟出数千亩盐田。而且这里也不容易受风浪的袭扰,位置较封闭,也有利于制盐技术保密。”

于睿识一条条清晰罗列出他对此地的看法。

李恪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范淅川指派的这个人,主真不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能省李恪不少事。

“你说的不错,超出我的意料。就像你提到的,技术保密也很重要。毕竟这技术并不算特别难,就是一个思路问题,关键还是经验的积累。既然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以后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防范技术外流。”

李恪叮嘱道。

“臣记住了。”

“那行,就在这里建设宁国的第一个盐场吧,由你来负责。你现在就去建安城,让他们押送一万俘虏兵到这里来,顺便带上所需的工具。”

李恪向于睿识吩咐道。

“喏!臣这就去办!”

于睿识兴冲冲离开,骑上马朝建安城飞奔而去。

这可是宁国历史上第一个盐场,直接就交由他负责,他怎能不激动。

最善于画大饼的、描绘宏伟蓝图的李恪,已经给他们解释过,这盐场将来给宁国带来的好好处,绝对不亚于一个一个城市的 工业区。

建安城距离他们考察的这个地方并不远。薛仁贵打下了建安城后,把俘虏们看押在了城内。

大约两个小时后,一万名俘虏,在天宁军的押送下,来到了李恪等人选择的这处场地。

其实,要做的也很简单,只需要把土地稍微平整一下,砌成一 个个池子,以此作为蒸发池。

而后,再运来石板,铺出平整的地面,再砌成结晶池。

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成蒸发池,地势稍低一些的是结晶池。

五天后,经过一万俘虏的忙碌,终于开辟出了宁国的第一个盐场。

中午。

“涨潮了!涨潮了!”那几名官员兴奋的叫道。

几人也顾不得危险,撒丫子就往蒸发池那里跑。

潮水正在一点点上涨。

“海水已经淹没结晶池,快到蒸发池了”

“灌入蒸发池!”

这些家伙弄的满身是水,却还是一直沿着盐田间的小路,同潮水一起向更高处奔跑。

两个小时后,潮水逐渐退去。数十个池子中留下了满满的海水。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于睿识等十人,也顾不得头顶的烈日了,一直在盐田里观察着海水的变化。

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快,李恪已经告诉他们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以及每个环节所产生的变化。

海水进入的高处的蒸发池,经过不断的暴晒、风吹,海水不断的蒸发。蒸发池里的海水密度也不断的提高。

当持续蒸发的海水不断蒸发、不断的浓缩,在它接近饱和时,就可以把这些接近的饱和的海水转移到结晶池。

再经过持续的暴晒,水分继续蒸发,海水中的盐分就开始结晶成盐。

可这几人却想通过自己的眼睛,亲自看到整个变化的过程。

见他们如此执着,李恪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第170章 波斯王子的目的

晒制海盐的事情搞定了,范淅川选出来的十个人都很出色,在他们全程参与了海盐的晒制过程后,奔赴辽东半岛各地,选择合适的位置成立盐场。

宁国垄断盐业的征程已经拉开了帷幕。

李恪已经返回宁城,开始秘密带领工匠们升级振威炮,或者说是试制更先进的火炮,并且试制枪械。

这次试制的是阿姆斯特朗炮,一种后膛装填的的线膛炮。

射程更远、射击精度更高、威力更大。

同样的,可以安装在战舰上使用,也可以加装轮子用来野战或攻城。

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种类的炮弹。

李恪给这一新炮命名为:宣威炮。

枪械是有绞肉机之称的马克沁机枪,不过,暂时还有些瑕疵,还不能批量生产。

李恪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秘密工厂回宫。

本来想着,培养了那么多官员,自己就可以躺平,可以好好享受一国之君的快乐。

可这几年来,李恪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这几年,由于自己和老婆苏嫣的收藏癖作怪,在后宫里已经收藏了四五千名,来自各国王室、贵族的佳丽。

可这几年根本就没停下来过,那满宫的俏佳人,跟本没时间享用!

有太多事情,必须得由自己主导,就比如这次的枪炮,那是可以颠覆世界的东西,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因此,只能由他自己来主持。

回来后,李恪还未进宫,就被外事部尚书柳康成拦住了。

“王上,有一胡人男子,称自己是萨珊帝国的皇子,想求见王上,臣和内阁都无法辨别真伪,只好请王上定夺了。”

柳康成说明了原委。

“萨珊帝国的皇子?波斯王子卑路斯?”李恪知道,历史上,萨珊帝国的皇子在唐朝时期确实来了中国。

也就是在唐代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波斯王子卑路斯,而且当时还来了不止卑路斯一个。

因为当时的唐朝也是帝国,皇帝的称号如此尊贵,怎么谁都能称皇帝呢!

再加上对方来唐求助时,萨珊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在唐帝国面前,你就是个弟弟!

因此,萨珊皇子也别称皇子了,就王子吧!

波斯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就比如华夏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汉、隋、唐,分别是不同时期的名称。

而此时的波斯大地上,这一朝称为萨珊。外界称其为萨珊帝国,或者萨珊波斯。

首节上一节118/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