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68节

李二把问题抛了出来。

程知节和李道宗面色古怪,相互看了一眼。

心说:不是在考虑要不要回长安吗?怎么不提那事了?老窝都快被端了,还有心情探讨怎么治理新拓展的疆域?

见两人都都没开口,李二有点不高兴了,“这么重要的事,莫非你们都没想过?”

“这……臣认为可以效仿当初对李思摩的处理方法,给他们首领赐姓,给他们组建都督府,让其首领各管各部。”

程知节见李二面色严肃,立即胡乱答道。

这也不能怪他,以前这些事都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那帮文人操心的,他们这些武将只管上阵狠狠摩擦对方就行了。

可如今,要问他们战胜之后,的怎么治理,鬼知道哦!

“臣也认为,这是稳妥的做法。毕竟这里与中原语言不通,风俗各异,治理起来颇为麻烦……”

李道宗的话没说完,注意的李二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这才意识到:坏了,没踩到点上。

于是,立即收声。

“好一个语言不通,风俗各异!难道就不能统一语言,移风易俗吗!?”

李二瞪着两人,

“不能只在马上杀敌时信心满满,下马治国时依然要信心满满!语言不通,就让他们共语雅音;风俗各异,就让他们共遵中原风俗!”

“八百年前的始皇帝君臣都能做到的事,难道你我君臣就没信心、没能力做到吗?”

其实李二生气的不仅是这些武将不思治理,更是因为李恪都把周边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的半岛诸国、倭岛、南洋诸岛都整合进宁国了!

难道你们这这些老家伙就不会有样学样吗?

竟然还想着十年前的老一套做法!

“朕要的是这些疆域永远留在大唐,而不是逢乱则散!因此,最稳妥的方法还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的雷霆攻势,把统治方式一步到位,直接就和本土治理揉成在一起,实行同样的州县制,或者朝廷直接管辖。”

“同时,还要伴以文化、精神方面的温情攻势,让新拓展疆域的百姓逐步接受新的大唐臣民身份!”

在李恪的刺激与诱导下,李二也看清了本质。

武力攻势、文化攻势双管齐下,才能让这些疆域永远留在大唐。

其实也确实如此,武力攻势只能让人暂时选边站,文化攻势才能让对方数典忘祖,彻底融入中原文化圈。

文化攻势方面,漂亮国就做的很好,他能让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优秀民族子孙们,经过一系列喂鸡汤、洗脑等操作,让一部分不肖子孙们,指着自己祖宗破口大骂。

因此,不能忽视文化攻势的毁灭性、彻底性!

李二知道,要进行文化攻势,就少不了世家的帮忙了,这群人是最会忽悠的!

既然这样,那就调配资源,把在本土上蹿下跳的世家,弄到万里之外,让他们在颤抖中发光发热。

只有这样,一手是狂暴的战力,一手是美味的鸡汤,才能让大唐在当地的统治坚如磐石,长治久安,又能以最快速度融合之。

李二的话,让程知节、李道宗两人略感震惊:和本土治理揉成在一起?这难度,怕是根本无法……

中原王朝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历来都是羁縻统治,也就是只笼络其地区首领、部落首领,令其承认宗主地位,有对方首领继续治理地方。

可如今,圣上竟然要把这些番邦与大唐本土同等对待?采用同样的治理方式?

“圣上,这固然是好,可民众教化方面,缺乏人手啊。”李道宗说蹙眉道。

李二微微一笑,“你如果朕把那些世家大族都迁来呢?”

程知节、李道宗两人眼中猛然一亮。

“可行!他们如今被困在长安城中无所事事,东归无望,同时得不断消耗家族的积蓄,若一直等下去的话,只能坐吃山空,最终那整个家族吃垮!”

“没错!天竺这边沃野千里,他们手里都有大量钱财,来到这里可以大量置办土地与房产,继续维持家族的繁荣!”

程知节、李道宗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着世家大族如今面临的局势。有了这样的局面,就不怕他们不来!

只要来了,国家治理、民众教化方面的人才不就有了嘛!

程知节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叹息道,

“不过,如此远的距离,一路上风餐露宿,他们全家一起迁徙,妇幼老弱这一路走下来,怕是凶多吉少啊!”

李二一听,也蹙眉沉思了片刻,“无妨!让他们先去洛阳,在洛阳登船,由宁国船队送来!”

“让宁国送他们?”程知节、李道宗都懵了。

他们全都是为了躲避宁国才挤在长安城的!再者说,宁国怎么可能会送他们!

见两人一脸困惑,李二神秘一笑,“放心吧,那逆子会同意的,而且还免费护送!”

第249章 李二的决定

为什么李二会认准了李恪允许世家途径洛阳登船?甚至还免费护送?

他现在看的十分通透,是那逆子的格局使然。

李二料想,李恪不仅仅是想拓地千里,更是想把这些新的疆域永远控制在手中,控制在大唐手中也好,控制在宁国手中也好,反正是永远留下来,留给华夏后人!

因此,军队先行,那么后续的文化必须跟上。

一手横刀,一手论语,那才是王道!

“圣上!江南道的军报!”一名护卫急匆匆进入大殿。

李道宗接了过来,准备呈给李二。

“直接拆开吧!”

李道宗递了一半,听到李二的话,又立即收回迅速拆开,毕竟他也很忧心大唐本土的战争形势。

拆开一看,李道宗顿时脸色惨白,捏着信件的双手开始颤抖,“这……”

“怎么了!”看到李道宗反常的举动,程知节也凑了过来。

“什么!怎么会是这样!淮南道、江南道全境沦陷,宁军兵分三路,进入江南道!?”

程知节蹙眉摇头,表示无法相信。

李二听了后,倒是很平静。或许在得知宁军迅速拿下河北道以后,他就想到了有可能出现如今这种局面。

“圣上,我们再不回去,大唐山东各地,就要没了!”李道宗苦着脸说道。

“唉!朕何尝不知道,可就就算如今启程,什么时候能到达?到达后将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毕竟相隔太远,消息总要滞后几个月,眼前的军报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了!

其实,这一时刻的宁军,已经拿下岭南道、剑南道,以及绝大部分山南道和河南道。

宁军已经把最前线从南向北推进到山南道的梁州、襄州一线。

也就是汉中、襄阳一线。

汉中背后是秦岭,越过秦岭就是长安城。

襄阳背后是南阳盆地,进入南阳盆地,向西北可通过武关到达长安;向东北,通过鲁阳关或方城垭口可达洛阳!

此时的长安和洛阳,想必已经有了紧张的气氛。

“照这个速度,此刻宁军是不是已经拿下岭南道了?”程知节郁闷道。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回去也来不及了。”李道无奈的承认了这个现实。

其实,对于要不要回去帮助太子夺回沦陷区,李二早已有了决定。

那就是,不回!

回去的话,得不偿失!

“西征的唐军,从如今的位置回到关中,最起码要一年的时间。即便回去了,就一定能把老三赶回宁国去吗?”

李二心想:那逆子的宣威炮,老子听听都头皮发麻!

万一打不过,败给了宁国,之前在西边的拓地功劳就全被掩盖了,那史书的评价可就崩盘了!以后历代文人,提到我时,指不定怎么讽刺、鄙夷、戏谑呢!

“若能打得过宁军就罢了,如果唐军打不过宁军,那整个大唐朝野上下,所有军民,都会被蒙上悲观的情绪。”

“再者说,就算赶走了宁国之后,再率军来天竺的话,这一来一回就是几乎两年时间!”

“在这两你们时间内,如今还没来得及巩固的新拓展疆域很可能再度丢掉。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程知节和李道宗仔细一想,确实是这样。

如果不回去的话,这里有广阔的肥沃土地,且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三熟!

这里的军队又菜又爱玩,可以尽情去征服!只要征服了这些土地,绝对比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的耕地更香!

军队有这些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又可以拓地多少?

李二见两人纷纷点头,终于松了口气。

想自己那个太子,不是老子不帮你,唉!帮了又如何?

毕竟还有一个魏王躲在暗处伺机而动呢!

那个宝贝儿子奸诈程度,不亚于他舅舅长孙老阴货!

太子、魏王,这两个,没一个省心的!如果在才能、气度、格局等方面,有老三的一半,也不用这么难做了!

这两个家伙,没出息,就知道窝里斗!

算了,不管了!

如今怕是只剩关中那巴掌大的地方了,兄弟几个爱怎么抢怎么抢去吧!

反正肉都烂在自己锅里了!

“那就这样决定吧,派人送信回长安,与宁国接洽,安排世家经过宁国控制的区域,走海路来天竺!”

“告诉那些世家大族,这里有大量一年三熟的肥沃土地、有大量的人口可以分配,来的越早,越能选到好地方!”

“至于,抵御宁军的事,让太子他们自己想办法吧!”

送出信件后,几人又就新拓展疆域的精细治理问题,仔细商量。

最后李二决定,把新获取的疆域比照本土划分为州县。数州归一道督察,暂时增加三道。

葱岭以西,原西突厥地区,划分为天马道!

汉武帝曾以马为名,两征大宛,而后把缴获的大宛马赐名为天马。这里就是天马的故乡。

李二之所以这样命名,意思是对他700多年前的同行说:老伙计哟,你派人跑那么远就弄了几匹马回去,你还是格局没打开啊!

你瞧瞧我!

不光是天马,连地和人都被我搞过来了!

嘿!我就是比你强!

其次,划分葱岭西南原萨珊总督区为敦煌道!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当年的汉武帝,仅仅是在河西走廊取得了通往西域的大门,就给一座城起名敦煌,如今我拿下了整个西域,甚至西域之西,西域之极西!

何等的煌煌盛功!

首节上一节168/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