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94节

可这些世家、大地主,每一户都有部曲、奴仆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这些人是附属某一个世家、地主的,无论有多少部曲、奴仆,他们在户数上也只是一户人家。

因此只看总户数,并看不到真实的人口数量。

所以说,重新统计实际户数,就很有必要了。

另外,这也是制定给各种发展计划必须掌握的数字。

比如,某一县内有多少人口,或者某一个城内有多人口,职业都有哪些,男女比例怎么样?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商业发展计划, 就很有帮助。有了这些准确的数据,就知道这个地区的消费能力怎么样,大致预测某一行业的发展潜力有多大。

于是,就以这次移民为契机,李恪准备展开一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民事部尚书温明轩有点懵。

啥意思?

“王上说的是统计户数吗?这些数据我们宁国原各道户口都记录在案的,新的获得大唐这些国土,当地的各州县,以及大唐民部都保存都有,我们可以直接找出来的。”

天宁军的作战习惯,每占领一城,进城后先去找此类的行政方面的资料文书。

比如户口数量,赋税征收等等,天宁军占领大唐的国土后,也是同样的习惯。

因此,这方面的数据,温明轩说在民部和各州县都可以找到。

“不,那些数据太笼统了。我们宁国要做的人口普查,要采集和记录更多方面的数据。”

李恪也没有卖关子,就把关于人口普查的意义、要点,以及需要采集的数据种类,都给温明轩详细讲了一遍。

“一个串串数字的,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作用!”温明轩不得不感叹。

“是啊!任何方面的数字,都不只是单调乏味的数字。尤其是你,作为民事部尚书来说,当知道,你手中的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百姓,都站着一名宁国子民。”

“你不仅要读懂这些数字,更应该谨慎对待这些数字。要知道,这些数字往小了说,关系着发展规划、国策制定,往大了说了,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

温明轩整个人陡然一颤,对视双眼清朗起来,抬手深揖,“臣受教了!王上所言,臣必铭记于心,数据方面,日后必定谨慎对待!也会叮嘱本部官员。”

“好!做事情就应该是这种态度!接下来,你就尽快落实吧。可以先从关内道和河南道开始。毕竟我们要参考这些数据圈定具体的移民范围。”

“臣这就去安排!争取先把这两地的数据搜集出来。”

温明轩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心怀感激、红着眼睛离开了。

又从李恪这里得到了一大堆超级实用的知识,他不仅要尽快回去开展工作,还要把这些知识记录下来,慢慢研究、消化。

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里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通过父子、师徒的方式授予的。

在官场上亦然。

刚进入官场的人,都是理论家,一做具体事情就抓瞎。

聪明的官场菜鸟,都会抱一个大腿,学习真正处理各种事务的知识、技巧。

这也就是古代官场上,为什么那门生故吏关系那么牢固的原因。

一般人不随便教给别人真才实学,除非有特殊关系。

李恪作为君王,就更没必要花功夫去教某个官员学问了、知识、工作技巧了。你不行,换一个行的就可以了!

可如今,李恪花了几个小时时间给温明学轩讲解如此实用的知识。在李恪看来,这没什么,但温明学轩却大受感动。

王上亲自授业解惑,感动到无以复加!

唯有以后竭力效忠、拼命工作了!

李恪自然不知道温明轩内心那么多戏。

刚好要落实具体工作,刚好用到相关知识,那就随口讲讲喽。哪里会想到会给对方带来那么大触动。

也许这也就是个人魅力的一部分。

正是李恪在无意中、不知不觉中,展示出了让对方震撼的知识储备,甚至慷慨传授。这就让太多人愿意聚集在他的身边,供他驱使,任劳任怨。

虽然在李恪看来,这都是大脑中那个图书馆的信息而已,我也就随口说出来而已,都是基操!

因此,他也没有注意到温明轩离开时的激动心情,可身边的清允却看的真切。

“阿郎,您刚才可把温尚书给感动到了!以后指不定该怎么为国尽忠呢!”清允调皮说道。

清允本就是李恪的侍女,后来换了身份秘密送进宫凭,借机敏聪慧,逐渐成了皇后的贴身侍女。如今又回到李恪身边,对于自己的主人,自然是称呼“阿郎”的。

唐代即使是高官、帝王,在自己家里时,夫妇、主仆,都是以各自家里的身份互称。

“有那么夸张?他那张脸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都不带变形的,你居然能看出他激动了?”面对自己的小侍女,李恪说话也随意多了。

清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阿郎刚刚说的那一段话,可是当今之世没有人能说出的。阿郎却毫不藏私的一股脑讲给了温尚书,他岂能感受不到这些知识的分量!”

李恪仔细想想也是。

不过,谁让自己揣了一座图书馆呢!

“阿郎,宫外要做人口普查,奴觉的,宫内也得做个类似的普查。”清允的小手一边给李恪轻轻捏着肩膀,一边说道。

“宫内?”

“是的。奴之前听说,这宫里有宫女、太监有数万之多。以前这宫里有大唐圣上的妃嫔、公皇子、主,宫里的用度由大唐内帑负责。”

“可如今,唐皇室嫔妃、皇子皇女都离开了,这宫里的宫女太监却没有离开,他们的用度如今暂时由宁国财政部负责了。可宫里的人就却一直按照之前唐宫的标准上报索要供给。”

“做了普查后,具体有多少人,具体是哪个职位的人,该得什么待遇,都按宁国的标准来。

“还有这事!?”李恪有点诧异。

第290章 后宫佳丽三万

每天的大事都把他忙的脚不沾地,哪有时间管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

其他宁国的各部门同样都很,忙碌。宁国鲸吞大唐,要在各个方面逐步接管大唐,自然是抓大放小。

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

如果不是清允之前在太极宫待过,恐怕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隐情。

之前,那些宫中的宫女、太监,是要服侍皇帝、皇后、妃嫔、皇子、皇女的,他们自然要待遇好一些。

可如今,大唐已经跑了!不客气的说,如今的宫里的宫女太监那就是俘虏或者亡国奴!

居然还敢按唐宫的标准要供给!

要知道,大唐宫里的标准可是远高于宁国的。

“既然这样,那就干脆遣散吧!留几万人在这里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放回民间,给宁国增丁做贡献!”李恪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人口问题。

想发展工商业,市场规模是基础,没有足够规模的消费市场,去谈发展工商业,那就是镜花水月。

所谓消费市场规模,说到底还是人口,大量的人口。

如今,宁国国土面积极其广阔,东西、南北都达近万里。而总人口才4000万左右。

大约也就相当于后世几个大城市的人口。

这点人口总数,支撑不起高度发达的工商业的。

因此,宁国当前最要紧的除了梳理各项政务之外,就是想尽办法促进人口增长。

“啊!遣散?那,若是都遣送了,阿郎将来到长安巡视,没有人服侍也不行的。还有啊,这么大的太极宫,日常也要不少人打理的。不仅太极宫,关中还有许多其他宫殿也都需要人看守打理的。”

清允知道,李恪平时根本没关注过这方面的,一听李恪要遣散宫女们,赶紧阻止。

唐代皇宫,可说是遍布全国。

皇宫除了日常居住的太极宫,还有离宫别馆。

所谓离宫,当然就是除了太极宫这个有政治意义的宫殿之外的其他宫殿。

离宫别馆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夏天避暑,一种是冬天泡温泉的,一种是巡视中途休息居住的。

光这些大大小小的离宫别馆,就达二十多处。

其中比较出名的是,

骊山的华清宫,就是李隆基约会并推倒自己儿媳妇杨玉环的地方。

终南山的萃微宫,就是李治和庶母武才人嘿咻嘿咻的地方。

陈仓的九成宫,这里是一个避暑圣地,李二曾邀请下岗后的李渊来这里避暑乘凉,但李渊害怕不敢来这里乘凉,他怕自己乘着乘着,就凉凉了。

毕竟,隋文帝就是在九成宫被自己儿子害死的。就是那个先干掉太子哥,又干掉皇帝爹的隋炀帝。

历史何其相似!历史一不小心就重演,因此,李渊宁愿在潮湿闷热的皇宫中热死,也不愿跟李二一起去避暑乘凉。

这些只是有代表性的几处皇室离宫,这样的离宫,总数有二十多座,每一处都要有不少人负责日常打理。

再加上长安城内太极宫的宫女太监,总数达到数万之多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上的贞观朝,大臣李百药上书《请放宫人封事》,明确提出,宫中无用的宫人,有数万之众!

不过,李二的宫里,宫女还不是最多的。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宫嫔美人高达四万人!

玄宗绝对是个风流天子,四万人的宫中美女,看都看不过来,更不用说一一临幸。毕竟一天用一个,也得花一百多年!

南宋学者洪迈也曾在著作中提到:自汉朝以来,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是妃嫔美妾人数最多的时代。”

据统计,当时妇女人数约有二千六百万,宫廷美人就占了六百分之一!

老色批,实至名归!

无论到了哪个时代,美女都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她们与其他稀缺资源,其他宝物一样,是会流动的。

流动到社会上层去,会向钱、权靠拢。

在各行业、各圈子内,也会逐步流动到有操盘能力的人身边。

(这是由人性决定的社会常识,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切勿过多联想、勿过度解读。)

在帝王时代,美女这种稀缺资源,那自然是属于至高无上的那个人的。

你拥有了,居然不献出来?居然藏私!

你想弄啥嘞!

这就引出了,皇宫之中,那么多宫女是哪里来的?

宫中女子的来源,大致有三个渠道,

礼聘、采选、进献、罪没mò。

所谓礼聘,就是对于那些豪门大族、高官权贵家的女子,若是有德、才、色比较出众的,就会以礼聘入宫中。

这些人到了宫里,就会有正式编制。

贞观时期,皇帝的夜聊团队,正式编制有122人。

除了皇后一人,还有四夫人,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另外还有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

这些都是皇帝的妻妾,皇后为妻,其他都是妾,但也都是有品级的。

首节上一节194/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