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71节

而西征军到达边境地区后,肯定会引起大唐的恐慌,那么,本来后撤的唐军,就有可能被派去监督或者说威慑宁国的西征军。

那么,这样的话,大唐就没有足够的军力,来帮助萨珊帝国应付大食的不计后果的进攻了。

大食的进攻必定是疯狂的不计后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大食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拿下萨珊,就能获得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就有了日后壮大的资本。只需要静静等待时机就可以了。

如果连萨珊都拿不下,守着目前的大片荒漠度日,他就真的一丁点机会都没有了。

因此,大食对萨珊的进攻,是抱着必胜的决心的,必定如狂风暴雨般猛烈。

如果大唐的援助不能及时到达,而且萨珊帝国再准备不足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再次失去首都,甚至亡国!

说到底,柏兰米也是伊嗣埃的女儿,是阿罗涵的妹妹。看在柏兰米的份上,李恪还是决定提醒一下萨珊。

至于他们是否引起重视,是否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否能够扛的住大食的进攻,李恪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无论如何,截止目前,李恪已经完成了所有预期目标!

而花费的成本,仅仅是两张信纸……

第403章 天宁军异动

在洛阳到达天山道的火车上,天宁军的兵士们已经度过了在最初的兴奋时期。

一直军队中服役的他们,还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当然这也是天宁军第一次通过铁路直接将兵士们投送到前沿战场。

虽然铁路还没有铺设到边境,但也不太远了。剩余的路程,按着各自职能组成方阵前行。

李恪给这次军事行动的定的目标是:直接捅穿亚欧大陆!

要在大西洋沿岸,或者与其连通的水域,寻找到至少一处海港。

如今的宁国西部边境,也就是里海北部沿岸以及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这个时期那里是名副其实的大平原。

当然了,这里有些小国家是靠耕种为生,有些是靠放牧为生。

宁国边防军在边境上屯田戍边。而境外当地的游牧时不时的就来抢一把。

游牧与农耕,这是一对几千年来的矛盾,一直都此消彼长、互相攻击中度过。

之前,宁国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西部边境,毕竟事有轻重缓急。

西部边境上,宁国有坚固的水泥哨塔、炮楼、守捉城。

面对侵扰的来敌,边防兵能干的过就干,干不过就躲起来,敌人拿他们毫无办法。顶多就是一些粮食何羊群的损失。

如今,是他们还本付息的时候了!

这次的西征军,以雷良发、耿思承、赖世宏、单天和、苏定方、薛仁贵六人为行军大总管,再分别带一名年轻将领为副统领。

六路大军,每路三万,共计十八万人。

不设具体作战目标,六路大军出了国境之后,一路向西,自由寻机做战对象,一直干到大西洋。

整体方位就是宁国边境线以西的东欧大平原,甚至北欧。

之所以李恪没有给他们设置作战目标,是因为李恪对那里也不太熟悉。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历史记录下来的,这个时代,很多地方还是蛮荒之地。

就算几百上千年以后,有小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更不说有历史记录了。

没有历史记录,李恪自然也就无法对其了解了。

不过,没有关系!

以宁国如今的实力,东欧的千里大平原上,天宁军铁骑难逢对手!

当天宁军在东欧草原上驰骋时,来自大唐边境的消息送到了李二的案头。

“什么!?宁军在边境大量集结,目的不明!?”

程知节一脸严肃的向李二汇报,并递上兵部高收到的的密函。

“逆子!逆子!朕已经按他说的办了,他还想怎么样!?难道他真的要借机兴兵攻打大唐不成?”

李二气的吹胡子瞪眼。

“臣不这么认为。”房玄龄拿着信件看了看说道。

李二看向房玄龄,“理由。”

“如果宁王想对大唐开战的话,上次根本无需来信。他只需要以拂林盟友的身份站出来,当我们对攻击拂林的国都时,”

“就已经等同向拂林和宁国共同宣战了。而宁王却来信告知,让我们配合演戏,这也就很清晰的表明,宁王不会与大唐开战,最起码近期不会!”

听了房玄龄所说,李二这才平静了下来,“朕被这个逆子给气糊涂了!确实是这样。”

“宁国收服南洋诸国,如今在东方的已知世界里,已经没有宁国的敌人了。从宁王上次的一连串动作可以看出,他的注意力,的确转移到西方了 。”

“只是不知道他这一击又会落在哪里?而他的真正目标又是哪里?”

房玄龄一边说,一边看向地图,苦苦思索。

“玄龄,你的意思是,他这次在边境集结,还是虚晃一枪?”李二认真问道。

“不好说。或许一虚晃一枪,或许是杀向宁国以西的那片区域。如果他虚晃一枪,其目的应该是做给拂林人看的。”

“依次来向拂林人证明,他已经履约了,已经出兵前往大唐边境,也把大唐的军队从拂林国都调开了。”

“若是在边境集结以后转而向宁国以西的话,那就是单纯的开疆拓土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房玄龄说完,李二点了点头。

此时,他想起了当年在他的书房里,李恪第一次向他展示世界地图时,曾说:

别老以为我惦记你的大唐,外面的世界很大,比大唐大太多太多!

李恪还指着当时的大唐以西说:那里有肥沃的黑土地,简直是上天赐予的至宝!只要你把那里搞到手,整个大唐都吃喝不愁!

李恪还说过:如果能为后世子孙拓地千里,宁愿落万世骂名!

李二回想着当年在自己书房里,李恪说过的话,李二既感到欣慰,有感苦涩。

心中暗想:

看来这逆子是冲着他说过的黑土地而去的!可当初不是说好,要留给朕去开拓吗?

怎么现在他派人去?难道是嫌弃朕开疆拓土的速度太慢了吗?

居然嫌弃朕,逆子!

“信使没带回其他话吗?或者他听到了什么?”李二又问向程知节。

“重要的信息倒是没什么。对了,信使说,他离开时已经来了四支军队,每支三万人,而且隐隐看到后面还有军队赶来,还有,基本上都是骑兵!他听到有兵士议论,其中一支军队的大总管是苏定方。”

“苏定方?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李二眯眼思索道。

“苏定方原本是我军的中的中郎将,后来到境外去,去请回当时的吴王,不幸被俘……”程知节支支吾吾提示道。

“嗯,想起来了!”不过,李二脸上的更添了几分愠色。

一提到这个苏定方,他就肉疼。

在唐军中时,因一些小错误,外加苏定方人比较有原则,多年没有得到迁。一到宁国后,就彻底爆发。

在平定半岛三国、薛延陀等对战争中,可以说居功至伟。

如今已经成了宁国第一梯队的军界人物。

而这么优秀的人,本来属于大唐的!

想到这里李二摇了摇头,不再去想。

因为他知道,就算苏定方如今还在军中,也不会比当初好到哪里去。毕竟唐军中有太多老一辈的将领了。

有那些老一辈的将领在,年轻一代根本就不可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至少十五万大军,还有这个苏定方在,那宁国的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应该是开疆拓土无疑了!”

房玄龄点了点头胸有成竹的说道。

“何解?”李二问道。

第404章 备战

听到房玄龄这个结论,其他几人也看向房玄龄。

“圣上,就目前的局势看,我们大唐的薄弱环节是国都以西的葱岭支脉一线的一个个山隘。”

“如果控制了那些山隘,我们大唐的东西两端就无法相应。还有就是来自海上的威胁。”

“而这些软肋相比宁国也都看的出。同时他们有强大的海军,可以在距离这些山隘最近的地方登陆,而后以水泥和振威炮据守。”

“接下来,宁国大量的运输船就可以一次运送数万、数十万兵力,在距离昆阳正南的海岸登陆。”

“这些都是最快的打法,最有效的打法。可宁国并没有,而是派出几乎全骑兵的部队。 这就说明他们的征战范围肯定不是山区,而是平原或者草原!”

“还有就这个苏定方。这个苏定方,似乎成了宁王手里的重量级将领。总结以往宁国开历次战争,只要是有苏定方出征,基本都是灭国之战!”

“由此可见,宁国这次应该是以在平原地区展开的,一系列大规模的灭国之战!”

“符合以上特征的,也只有宁国以西的那些小国或者部落了!”

房玄龄说着,伸手指向了地图上东欧一带。

李二思索良久,面色逐渐缓和下来。

房玄龄的分析,与他料想不错,宁国这次的军事行动,的确是以开疆拓土为目的的。

房玄龄的话,让众人揪在一起的心,总算轻松了一些。

不过,虽然分析的是这样,为了一防万一,还是要做一些准备的。

于是,本来从小亚细亚半岛撤回的军队,中途就接到命令,开往大唐与宁国边境了。

半个月后,大唐朝廷收到了关于天宁军动向的全部消息:

共计六路十八万宁军,对其西方的一众国家展开了征服之战。

此时,李二才算彻底放心,下令对与君士坦丁堡的破城之战,正式开始。

摩拉海把拂林分为两半,同时,在这里,摩拉海也是分开了亚洲和欧洲。其西岸是欧州,东岸是亚洲。

拂林的国都君士坦丁堡位于摩拉海之滨。

摩拉海呈两个开口小,中间肚子大的形状。两个开口,一个在其东北方向,连通黑海;一个在其西南方向,连通爱琴海。

西南口的最窄处也只有不到三里宽;

东北口的最窄处只有不到一里宽;

而君士坦丁堡就位于接近东北口的海边,城墙高大坚固,防守严密。最重要的是其三面环海!

临海的城墙直接建在了还边,城墙下就是汹涌的波涛和错综复杂的礁石。

这样的地势,连个平坦、可以借力的立足点都没有,根本无法建设攻城器械。

首节上一节27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